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顾生死有定数,黄泉路上没老少。我们不能把外面死人的责任,拦在我们的身上。大家回去多做自己组里老人的工作,首先从我们的心里,排除‘借寿,的想法。”
(注1:泥房:土坯房的一种保护措施。一般在每年的雨季之前进行。其方法就是往房顶上抹一层掺有麦糠麦秸的稠泥,以防雨季漏雨。)
正文 第383章救治燕庆喜(一)
宏远娘的讲话在组长们之间引起很大震动。组长们都认为副院长说的对,都不相信“借寿”之事的存在。一个组长说:“我们组里的老胡今年九十岁了,他无儿无女,又借谁的寿活这么大岁数?!”
“就是,甭看他们传的这么邪乎,早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另一个组长说。
就好像配合宏远娘的讲话似的,第二天早晨,梁龙久的尸体不见了。
当人们把这个消息告诉给还在躺着不吃不喝的英老太太时,英老太太睁开浑浊的眼睛,迷茫地说:“不见了也是死了呀?难道说他们连我儿子的尸骨也不放过?”说着又哭。
英老太太的组长赶忙劝道:“老嫂子,这事你得从两方面考虑。保不住啊,你昨天这么一哭,惊动了咱们的院长老天爷爷。老天爷爷不忍心让你如此痛苦,便把你的儿子接了走,保护起来了。说不定哪一天给你送回一个健健康康的儿子呢?”
“你哄我?”英老太太哽咽着说。
“老嫂子,你活了八十七岁了,听说过死尸自己爬起来走没了的吧?”组长问。
英老太太想了想,忽的坐了起来:“你是说我儿子不见了尸首,就有活的希望?”
组长:“哎,对了,老嫂子,有尸体的话,说明这个人确实死了。如果没有了尸体,那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死,一是没死。我们是老天爷爷照顾的养老院,我们活大岁数,是老天爷爷对咱的恩宠。根本与‘借寿’无关。老天爷爷既然这么看重咱们,难道他就不会关心咱们的子孙吗?”
英老太太:“你这么一说,我心里踏实了很多。只要见不到我儿子的尸体,我就认为我儿子没死!你说对不?”
组长:“这就对了。老嫂子,遇事往宽里想,就能心想事成!”
英老太太:“听你的,我一定要好好活着,等着我儿子回来看我。”
英老太太说着,把身上的被子一撩,就要下地。
组长:“老嫂子,你这是……”
英老太太:“我到食堂里要点儿吃的去!”
早有工作人员端来了热好的饭菜,和蔼的对她说:“英奶奶,饭菜给您预备着呢。你就在这里吃吧!”
…………………………………………………………
宏远娘听说了丢尸体和英老太太思想扭转的事情,虽然觉得蹊跷,但毕竟英老太太进食了。这就是最大的胜利。民以食为天,一个八十七岁的老太太在极度悲痛之中不吃不喝,她真不敢想象还能活几天?
对于丢尸体这件蹊跷事,宏远娘是这样认为的:在这个村里,越蹊跷的事转机越大。比如神布、神麦、神果子。自从进了这个家门,任你怎么用,怎么卖,永远没有断的时候。这事够蹊跷的了吧?!可它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三小姑梁艳秋未婚先死夫,成了“望门寡”。这将意味着她的婚事只能找死过妻子的鳏夫。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她直想去当尼姑,却获得了“天赐姻缘”。这事也够蹊跷的吧?它不但改变了三小姑的命运。还把“望门寡”从传统的旧风俗中彻底清除了出去:只要没结婚就都是大闺女,什么样的人家都可以嫁!
侄女李巧巧,没有圆房就成了寡妇。这将意味着她一生不能再嫁。她用真诚唤起了一个傻子的记忆(宏远娘是这样认为的)。感动了上天,获得了“天神赐婚”的美好姻缘。这事也够蹊跷的吧!却因此改变了寡妇不能再嫁的旧风俗,光梁家屯村里就有四、五个寡妇拥有了第二次婚姻……
宏远娘通过自身经历和身边发生的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越蹊跷转机越大!
梁龙久丢失尸体这件事,又意味着什么转机呢?
宏远娘这里正琢磨着这件事。又传来了燕老太太儿子身亡的噩耗。同样,伴随而来的又是“借寿”之说。
宏远娘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焦虑的心情了。回家找到女儿梁晓乐,对她述说了一切。
“乐乐,难道又是冲你的神坛来的?”宏远娘担心地说。
梁晓乐听了以后,联想到小玉麒麟的猜测,心里猛然一惊:看来,小玉麒麟估计对了,果然是摁倒葫芦起来瓢!对方的来头不小,连个喘息的时间都不给,就又制造出第二起来。这要是……
梁晓乐不敢想下去。
“娘,不管冲谁来的,现在先救人要紧。要不,咱俩到燕家庄去看看?!反正离得也不远。”梁晓乐对宏远娘说。
事情既然已经出了,也只好暂时让他们牵着鼻子走,发生一处解决一处了。当务之急是先把人救醒。
宏远娘:“也行。燕老太太村里来车接她了。干脆让他回去,让燕老太太坐咱的马车,咱娘儿俩一块儿送她回去。”
梁晓乐:“那,娘,我去换身衣服。”
梁晓乐说完,“呱嗒呱嗒”跑回自己的住屋。闪身进到空间后,唤出小玉麒麟,首先肯定了它的猜想,然后简单扼要地对它说了事情经过,要它在空间里跟随自己前往,好在关键时候帮自己一把。之后又从货架子上的陶瓷罐儿里,拿了几颗女鬼眼泪放进贴身衣兜里。然后闪身出了空间,换了一件宝蓝色长袍,便跟随宏远娘去了养老院。
燕老太太见副院长和“小神童”亲自送自己回去,感动的了不得。一路上倒也没有哭哭啼啼。这让宏远娘和梁晓乐少费了不少口舌。
燕家庄距离梁家屯村也就六、七里路,马车又快,不大工夫便到了。
因为有“借寿”之说,村里的人们都出来看热闹,大人孩牙站了一大街。
梁晓乐从车篷的缝隙里看到这阵势,不由心中暗想:看来人们对“借寿”之说还是挺敏感的!要不然就不会倾巢出动了?!
燕庆喜的门外已经挂起“招魂幡“(注1)。燕老太太一见,便再也忍不住悲痛,“儿啊”“儿啊”地大哭起来。
马车停稳后,有婆子上来搀扶燕老太太。燕老太太下车后,没忘向来接车的人介绍宏远娘和梁晓乐的身份。
大家听说养老院副院长和其女儿小神童亲自“送”燕老太太回家,都很激动。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要把宏远娘和梁晓乐让到邻居家休息,说家里已经设了灵堂,陪灵的和管事的特别多,没地方坐。
梁晓乐说:“不用,我们先看看死者去。”
梁晓乐的话立时在围观的人群中引起一阵议论。
这个时空里还没有“单位吊唁”这一说。作为燕老太太的领导,凭吊一下亡灵不是不可以,但也不能去看死者呀。因为要看死者的都是死者的至亲好友。
梁晓乐通过人们的神色,看出了她这句话的反响。不过她已经顾不了这些了。因为她看见死者的灵魂,还在庭院的角落里飘荡。
梁晓乐搀扶着宏远娘的胳膊,在一个管(丧)事的中年男人的带领下,穿过灵棚,来到了北房屋里。
燕庆喜的尸体停放在北屋堂屋里,一条蓝色的带有八仙图案的蒙子,盖住了尸体的全部。蓝色的蒙子与梁龙久的一模一样,大概都是在寿衣店里买的。
梁晓乐知道宏远娘没有接触过尸体,势必惊怵。便让宏远娘到里屋里坐着等自己。然后对带路的那人说:“你让陪灵的人们先出去一下,我给死者做做法事。”
带路的见说,立马把堂屋里陪灵的人们都撵了出去。
梁晓乐来的灵床前,掀起蒙子的一角,见死者面目还算安详,后脑勺处垫着一团棉絮,上面浸满血渍,知道那便是致命伤。
因为有“借寿”之说,梁晓乐本能地与梁龙久事件联想起来。
但从死相上看,梁龙久的惊恐,这个安详,一点儿相同之处也没有。要不是有“借寿”之说,梁晓乐很难把两件事情联系起来。
最好的法子就是把他救活,让他自己说出真相。
梁晓乐心里想着,便把蒙子全部从尸体上揭下来,让死者暴露在灵床上面。
灵床的头置上摆着供桌。上面点燃着一支蜡烛,香炉里插着四炷香(民间有“神三鬼四”的说法,人死后的灵魂便是鬼,所以要点燃四炷香)。备用的蜡烛和香散放在供桌上,正好拿来使用。
梁晓乐拿起一捆备用香,在蜡烛上点燃了,然后拔去香炉里还在燃烧的那四炷,将自己手里的整把香插进香炉,同时嘴里念念有词,之后又在蜡烛上点燃了一张符纸,拍向死者的额头。
就见一个灰色的影子飘进屋里,慢慢地隐进灵箔上的尸体里……
………………………………………………………………
(注1 :俗称“门骨朵”。即丧幡,过去用“毛太”纸,一裁两截,每截为一张,按死者的年龄,每岁一张,外加“天”一张,“地”一张,一并用半圆形纸凿凿为三节。第一、二节分两列,一列宽二寸许,一列宽寸,长等于纸宽,皆凿制钱印痕;第三节,成长方形,下方中间凿一方孔,用青麻搓成绳联结起来,用长竿挑起,按男左女右悬于门旁。其作用既用于招魂,亦用于告丧,以示周知。)
正文 第384章救治燕庆喜(二)
梁晓乐心中大喜:收魂成功了!
这是她第一次给灵魂已经脱壳的死者收魂。以往都是小玉麒麟的事,而且还没见过(见过了也学不来,人和神用的不是一个方法)。这是她临阵磨枪,把《三清书》里的口诀背熟了,按照去做的。不想第一次就大获成功。
望着燕庆喜的面色由土黄变成白色,又由白色慢慢转向小麦色之时,梁晓乐将一颗女鬼眼泪放进燕庆喜的嘴里。
只要有了生命体征,女鬼眼泪便能发挥治疗骨骼和肌肉损伤的巨大疗效。这一点梁晓乐有绝对把握。而时间也只需一、两袋烟地功夫。
这期间做点儿什么呢?总不能就这样眼巴巴地望着他吧?!离开,又怕燕庆喜突然坐起惊吓了人们。
梁晓乐想着想着,忽然想起在鲁家屯村看神汉施法时,神汉在干草堆旁那故弄玄虚的样子来:是啊,灵异事件本来就玄乎,说不清道不明的。为了让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并相信,搞点儿形式让大家参与,也不失为一种好措施!
梁晓乐忽然理解了民间跳大神,装模作样和让围观者参与的做法了。心里小小地为自己当时的轻蔑自责了一下。
于是,梁晓乐对管事的说:“死者有没有亲兄弟或者叔伯兄弟?”
管事的说:“有,我就是他的叔伯兄弟。”
梁晓乐:“哦,那你把你的兄弟和死者的兄弟,还有死者的儿子、侄子们都叫来。”
管事的答应着,转身冲着屋门外喊了一嗓子。不大一会儿,十几个戴孝帽的和不带孝帽的青壮年男人涌进堂屋。
“都来了,有什么吩咐,你尽管说。”管事的。也就是死者的叔伯兄弟对梁晓乐说。
梁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