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居一品 作者:夜惠美(起点高推荐vip2013.02.02完结)-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陪着丁姝登上了二层看台,丁柔扶着围栏,在他们面前是一整块的汉白玉石铺成的空地,对面是一张有些年头的漆木两头翘桌子,后面摆放着蒲团,看样子是燕京学院山长的位置。

    空地两边阁摆设了二十张书桌,上面放置着笔墨纸砚。站在此处丁柔能将燕京书院尽收眼底,能看见这个文会的动向,更能看到舞台中央的人激扬文字,舌战群儒。

    “果然是个好地方。”丁柔嘴角翘起,眼底的兴趣越浓,对尹承善多了几分的期待。

    他是骄傲的,如果没十足把握,他不会走到舞台的中央,更不会想让她看见,科举应试他败于杨和,略显平庸中规中矩,南北分榜他棋差一招,却也略显锋芒,为安国夫人鸣冤,为北疆战死的英魂,他甘受廷杖之行,锋芒毕露,天下皆知尹探花之名,今日谋得是什么,他又想得到什么?

    即便你天纵奇才,年岁不足二十,他争得不是大师,是同杨和平分秋色,或者压杨和一头,丁柔听祖父感叹过,当今天下文采杨尹二人占八分。

    四座书院比试,尹承善败于杨和,科举会试他再败,今日他还会再输吗?他对党争的理解,使得她很佩服,人在红尘中,讲究的是就是一个字——势,没势力的人如水上浮萍,扛不住风雨。

    她在丁府步步为营,为得就是丁府的势,真正走到首辅位置上的人,背后都有强大的势力支撑,身边都有志同道合的人相助,即便惊才绝艳的奇人,也很难同一时代抗衡。

    党派的魁首为首辅,党争从出现,就没消亡过,在现代时不就是在野党和执政党吗?尹承善,我拭目以待。

    参加文会的人越来越多,很快的填满了方才略显空旷的会场,只是在空地上的桌椅还是空着的,议论纷纷的人都在猜测谁有资格坐在舞台中间,谁有资格指点江山,引领学术界。

    文会是唯一一处可辩驳朝政的地方,无论说得对与错,是不是符合皇上的圣意,皇上都不可处罚反对的人,当然事后会不会打压,就是文会之外的事了。

    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文会是鱼跃龙门的机会,皇上会亲临,能影响一代帝王,被皇上赏识,是每个书生的梦想,谁人不想功成名就?谁人不想做首辅?

    “杨状元最强。”

    “不对,尹师兄最优秀。”

    这种争吵声不绝于耳,有年老持重的人何止他们:“谁优谁劣,场上见真招,太祖皇帝曾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现在争执有何用?”

    “这届文会可定五十年。”

    编钟鸣响,议论声渐歇,丁柔看见紧闭的门开了,优中选优的四十人,走上了舞台中央,她看见了穿着玄色儒衫的尹承善,他好像比以前英俊了些。

    ps 夜喜欢这章,夜早就说过一品是轻宅斗,主奋斗,夜喜欢大场面,虽然看得人不多,但夜也在尽量描写着,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扬名的时代。今日双更,求粉红,最后说一句,夜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第二百一十七章 心学

   四十人跪坐在书桌后,一个个凝神静气,他们中有胡须花白的老者,有沉稳的中年人,有才蓄须的青年。有一生郁郁不得志的人,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仕之人,亦有尹承善,杨和这样科举应试的佼佼者,他们坐在中间,接受宾客,或者说天下文人的羡慕,仰慕。

    不在舞台中央,永远不知道光芒万丈的滋味,不登到泰山顶,永远不知晓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座位安排得有趣,丁柔放下了书箱,尹承善同杨和是正好对坐,尹承善一身燕京书院学子的统一装束,杨和穿着一件暗红绣蝴蝶穿花的宽袖袍子,袍袖的边上,领口都是精致的花纹,他头上没带方巾,一顶金冠,显出其家境富足,富贵的扮相,肆意潇洒的气质,衬得杨和帅气逼人,吸引了大多人的目光。

    丁柔却将目光落在了还似学子的尹承善身上,他很平静,他不似旁人般紧张,他的双手放在膝头,杨和偶尔会看他一眼,而他微微垂头,旁人以为他示弱了,丁柔却有一种感觉,他似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似即将翱翔直冲云霄的雄鹰,在他的身上,丁柔看见了曾经的知己,不,他比那位红色子弟懂得隐忍。

    她理想中的男人,是可以低调内敛,但关键时刻能高调的起来,不懂得还击的人,无论在商场上,还是仕途都走不远。

    ”小六子,你看,你看。”

    丁姝拽了拽丁柔的衣袖,偷偷向不远处指了指,一身红妆的李思异常耀眼。京城四秀,除了丁敏有病不到之外,起于三人都到齐了,好事者将她们称呼为梅兰竹菊,各有风姿,丁柔不得不承认。在这等场合,英姿勃发的李思是最耀眼的。

    木太妃培养的李思怕是比京城闺阁的小姐,更适合文会这等大场面,李思的气质同文会相合,尤其是她曼妙矫健的身姿。比柔美的京城小姐更为惹人。

    “在李思小姐身边坐得是凤阳公主,她身边的她女儿,嘉柔县主,据说她最是得皇后娘娘喜欢,经常入宫陪伴皇后娘娘。”

    嘉柔县主模样平常。气质平常。勉强够得上清秀,她最惹人注意是她偏胖的身材,在一众纤细柔美的小姐们中间很是显眼,丁柔看不出嘉柔县主有何突出之处。

    丁敏执意来文会,也许不是为了扬名立万,也许是为了结交谁。孟小姐就同嘉柔县主谈得开心,凤阳公主是皇上的长女。生母死于难产,一直由皇后抚养。皇后。。。她无法生育,又不能给皇上添乱,不敢养儿子,只抚养了三位公主。

    玉钟再次响起,“皇上驾到。”太监嗓音尖细,丁柔随着众人跪地,山呼万岁,隐隐听见脚步声响,袖子在风中抖动,随后听见一平和的声音,“平身。”

    “谢主隆恩。”众人磕头后。才敢亲身,丁柔也不敢再站着,跪坐在丁姝身后,她的身边放着书箱。经不住好奇,当今陛下可是穿越夫妻的儿子,她偷偷的抬了抬眼,感谢尹承善给她安排的好地方,原来书案后的座位不是给燕山学院的山长,是为皇帝陛下准备的。

    不仅丁柔偷看皇上,许多人都像她一样,大秦天子——丁柔只感觉他的五官可能更像太祖皇帝一点,一袭玄色九龙袍服,头戴九龙朝冠,文熙皇帝略显得些许的苍老,神态平和,如果不穿皇帝朝服的话,很难想象他是当今天子。

    大秦的衣服虽然同另一个时空的明朝相似,但颜色更为喜欢尊崇的红和黑,皇帝朝服大多是墨色,玄色,据说遵从的先秦西汉时风俗,太祖皇帝最为敬佩的人,是一统六国的秦始皇,所以国号定为秦,不单单是他姓秦。

    “陛下,可开始?”

    “等一会,安国夫人还没到。”

    在正常的场合,皇上称呼信阳王太妃为安国夫人,丁柔微微皱眉,木太妃不在京城吗?也许是在忙吧,丁柔手掌偷偷的攥住,她还能再见她吗?

    “安国夫人到,信阳王殿下到。”

    “大皇子到,二皇子到,四皇子到,六皇子到,九皇子到。”

    众人再次跪迎,文熙皇帝见几个儿子都到了,略显有几分意外,坐在他身边的木太妃轻言了两句,丁柔见文熙皇帝露出了些许的笑颜,“众位皇儿起身,坐吧。”

    “谢父皇。”

    书院又准备了垫子,几位皇子跪坐,丁柔依次看下来,大皇子忠厚持重,二皇子风度翩翩祥和有乃父之风,四皇子有铁血武将之姿,六皇子略显文弱,九皇子锐气毕露。

    在这几位皇子中间,文熙帝最疼九皇子,最看重二皇子,最信任大皇子,最欣赏六皇子,四皇子几遍不靠谱,除了打过仗立过功之外,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几位皇子的生母,其中九皇子的武德妃最受宠,二皇子母妃陈贵妃位分最高。

    文熙帝向安国夫人颔首,安国夫人向旁边移开,文熙帝道:”先帝曾言,理不辩不明,治国良策须群策群力,一人智慧有限,圣人亦会说出歪理。”

    这就话只有穿越者能说出来,丁柔有几分感慨,太祖皇帝负心薄幸,风流好色,但不能否认他对这个时代的影响,唯有身居高位才可影响整个时代,他创办文会,不仅是对现代的怀念,更希望当政者能听取旁人的意见。采纳良策,大秦虽然以儒学为主,辅以法家治国,但文会上是百花齐放的。

    相比较明清时思想的束缚,民智未开,大秦要进步许多。太祖皇帝的理想是,搁置争议,一同努力。

    “诸位都是才学广博之人,兼听则明,有何教朕?有何治国良策?请明言。”

    文熙帝这话意味着才学展示开始,坐在场中间的人可畅所欲言,而坐在看台上人,同样可以适时的发言,如果谁能辩驳倒场地中间的人,同样会一举成名。

    杨和也好,尹承善也罢,被丁老太爷认为后起一辈领军人物的两人都没率先发言,也没寻求先发制人,杨和挑眉,他眼里唯有尹承善,亦承认尹承善是他平生之敌。

    他最高兴的时候,不是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而是四院比试让尹承善俯首称臣。几年不曾交手,杨和希望尹承善能挑战于他,在天下群雄面前他可再胜尹承善。

    有人说他们两人是一时瑜亮,一生之敌,这一点杨和认同,但他的才学高于尹承善,他的思想亦高于他,唯有尹承善为对手才可不负他所学。

    杨和从来一番风顺,从未失败过,从神童到状元,他是三元及第,大秦开国来科举第一人。

    你来我往的争辩,从经史子集引到朝政,从朝政引到思想之争,引经据典,场下之人听的畅快,有称颂叫好,亦有不赞同的声音,气氛极为的热烈。

    “以德服人,方可使得四海归心,万邦来朝,大秦天朝上邦,礼仪之乡,岂可穷兵黩武?陛下当以儒学教化万民。”

    丁柔眉骨一跳,说此话的是一老者,就坐在尹承善旁边,宽厚仁慈上邦之风,这。。不是说不能讲理,可拳头才是硬道理,没一定的武力支持,越是富饶的地方,越是容易让强盗垂涎。

    丁柔看见信阳王齐恒皱眉,四皇子亦是如此,大秦税赋四分之一用于军事上,最近已经有人在朝廷向文熙帝进言——裁军,理由是以德服人,天下安定,因上个月蒙古部落头领向文熙帝称臣,江南海上海盗等亦销声匿迹,裁撤军需的呼声越来越高。

    尹承善开口了:“太祖皇帝说过,德行同武力是人的两只拳头,先将番邦打服了,才可以德行教之。”

    “岂可因蒙古部族称臣,有违太祖训导。”

    上纲上线,尹承善很拿手,无论是谁都不敢轻易的违背太祖皇帝,杨和道:“不是违背,太祖皇帝言过,没万事万灵的法子,因地制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的变化。”

    众人见两大高手交火,纷纷听口,四院比试时,所有人都成了他们两个的陪衬,他们唇枪舌剑,杀得天昏地暗,今日可在现当初的盛况?

    杨和侃侃而谈,说着孔孟离德政的好处,丁柔有些不解,按说他的性子应该是激进的,怎么突然变了?“裁军是必须的,军需供应对大秦负担日重,养了许多无所事事的武将,败坏吏治。”

    “人有贪欲,是因道理不明。”杨和道:“革除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