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因为妻室突然亡故,不得不回府处理后事,这才失了太子府一席最重要的位置。若不然,到九江王登位时,这最年轻的内阁首辅之位,九江王或者要在自己和王正卿之间犹豫着,不知道要选谁才好了。
不过呢,反正最后自己是绞尽脑汁亡了,内阁首辅之位,定然是王正卿囊中之物了。
又过了几日,王正卿容光焕发出现在甄玉房中时,甄玉便猜测,他这是寻出内奸,得了九江王嘉奖了。
“这几日还好吗?”王正卿见甄玉歪在榻上看书,似乎有些闷闷的,便上前问了一句。
甄玉横他一眼道:“不好!”天天闷在后宅,能好到哪儿去?
王正卿见她态度不好,也不跟她计较,只笑道:“后儿王府设宴,可以带女眷赴席,且王妃也想见见你,你可是准备准备,到时跟着我过去一趟。”
王正卿这回立了功,九江王赏赐他之余,自然交代王妃要笼络一下王正卿的内眷。王妃知机,便借了宴席之事,说要见见甄玉。
甄玉一听去王府赴宴,眼睛却是一亮。重生这一遭,她最放不下的,不单有兄嫂侄儿侄女等人,还有王府诸人。王府诸人中,最最放不下的,一个是九江王的堂妹唐妙丹郡主,另一个自然是九江王了。
唐妙丹的父亲镇北王是当今皇帝唐习武的弟弟,论起来,便是九江王的叔父。当年镇北王在一处战役中战死,王妃也病死了。镇北王无子,只有一女唐妙丹。九江王怜这位堂妹年幼,便禀了皇帝,接了她进府抚养,待如亲妹。
甄玉在王府当谋士时,唐妙丹曾师从他学画学棋,两人便比别人熟悉些。那时节,甄玉二十三岁,唐妙丹是十八岁。两人皆才貌双全,人物出色,彼此相处时,难免暗生一点情愫。
按理来说,唐妙丹年已十八岁,应该找婆家才对,但奇怪的是,每次九江王和王妃提及婚事,唐妙丹必发脾气,似乎不想嫁人。为了这个,九江王略略发愁,还向甄玉讨过计谋。甄玉也分析不出所以然。最后九江王道:“玉郎啊,若异日成了大事,你还未娶亲,便把妙丹许配给你如何?”
甄玉听了,虽不敢十分把九江王这话当真,究竟存了心思,倒把唐妙丹放到心底珍惜着。直至他病亡,唐妙丹年已二十,依然未有婚配。
想及九江王,甄玉难忘那知遇之恩,想及唐妙丹,甄玉又难忘前世那份情意。
待得王正卿走了,甄玉便翻箱倒柜的,想找一套合意的衣裳,准备赴王府宴席,直翻找了半天,才萎然软坐在榻上,今时不同往日,自己早变了样,不管九江王也好,唐妙丹也好,只会把自己认作甄氏,而不是前世的甄玉。装扮成什么样都好,要顾及的,是王正卿的脸面,而不是别的。
胡嬷嬷见甄玉先是兴冲冲翻找衣裳,很快又默然坐到榻上,便问道:“可是衣裳不合意?若要现做也是来不及了。好在今年做了两套还没穿过的,挑一套穿了赴宴便是。说起来,也是三夫人一向病着,极少赴宴,才没有像别家府中的夫人那般,时不时备着赴宴的时新衣裳。”
甄玉“嗯”了一声道:“衣裳和首饰等,嬷嬷你帮我安排便好,不必太出挑,务求简单稳重便是。王妃那个人,不喜别人太过花俏。”
胡嬷嬷应了,一时回过神,笑问道:“三夫人怎么知道王妃不喜别人花俏?”
甄玉随口应道:“三爷告诉我的。”
“三爷告诉的,那自然无假了。”胡嬷嬷忙去开首饰盒子,想先挑了头面,再配要穿的衣裳。
主仆正忙着,却见王正卿换了衣裳,又转了进来。
胡嬷嬷见了,忙退了下去,由得他们夫妻自在说话。
之前因甄玉娘不是病就是闹,王正卿极少带她赴宴席,这回要带她赴王府之宴,也怕她失礼,便过来提点几句。
甄玉有心要问王府诸人的情况,便假作怕到时礼数不周得罪人,只一一的请教。
王正卿便一一为她解说,“王妃姓申,出身名门望族,并不难相处。你见到她,也不必拘束,按着礼数行事便成。倒是有一人,见到她时,能避开则避开,不能避开时,她说什么,都听着便是,过后再论。”
“谁?”甄玉诧异,王府有这样讨人厌的女眷么?
王正卿低声道:“是唐妙丹郡主。”
“怎么会?不是听说唐妙丹郡主活泼可人,最好相处的么?”甄玉记得前世时,唐妙丹在自己跟前,是很好相处的,且那时也觉得,唐妙丹是一个活泼可人的少女,若嫁了人,也必然是一个贤惠的主妇。怎么这会在王正卿嘴里说出来,唐妙丹似乎是另一个人似的。
王正卿垂眼道:“唐妙丹郡主么,只在九江王跟前,和几个有才的谋士跟前,才活泼可人的。对着其它人,却未必。”
甄玉愕然,接着又恼怒,好你个王正卿,这就抵毁起唐妙丹郡主了,哼!
说着话,胡嬷嬷却是立在帘外问王正卿道:“三爷今晚可要安歇在这儿?”
王正卿看向甄玉道:“你留不留我?留我,我便留下。”
胡嬷嬷耳尖,听见王正卿的话,怕甄玉出言不逊,却是代为回答道:“三夫人只等着三爷过来呢,怎会不留?且厨下已炖了汤,是为三爷备的,待会就能喝了。”
“什么汤?”王正卿随口问了一句,眼睛看着甄玉。
甄玉脱口道:“是虎鞭汤,嬷嬷亲看着火,炖了一天了,你不喝却可惜。”她只想为胡嬷嬷请功,一时却忘记她说出这话的后果。
王正卿一听,眼神瞬间幽深下去,似笑非笑道:“哦,是虎鞭汤啊!那不喝定然不成的。”
甄玉见着王正卿的神情,想也不想,一手抓起枕头就扔过去,白眼道:“你什么心思?喝汤而已,别想歪了。”
“哪有想歪?想歪的是扔枕头的人。”王正卿一手抓住扔过来的枕头,轻轻抛向榻上,一撩袍子,坐到榻边,俯到甄玉身侧,耳语道:“其实,就是不喝虎鞭汤,我也怕你受不住,若是喝了虎鞭汤,只怕你明儿起不了床。”
王正卿的鼻息拂在腮边颈间,甄玉浑身起了鸡皮,不由伸手一推,推开王正卿,正要说话,就听见外间有丫头嚷道:“三爷,三爷,老夫人烫伤了手……”
王正卿一听,慌得立起身,下了榻就走。
这里胡嬷嬷揭帘进来,忙忙给甄玉换衣道:“说是老夫人喝茶,不小心打翻了茶杯,烫伤了手。三夫人快些过去瞧瞧。若不然,过后又要说你这个媳妇不孝翁姑了。”
甄玉到宁老夫人处时,已有丫头帮宁老夫人涂了药膏,包了手。
王正卿犹自不放心,已让人去请大夫进府。
宁老夫人这里忙乱,一眼见甄玉杵着,也不知道要过去服侍,便有些恼火,喝斥道:“又不是大夫,都杵在这儿作什么?回头病了,又说是过来尽孝,不慎吹了风所致,我倒成了罪人。”
甄玉也不与宁老夫人计较,看着大夫来了,诊了脉说没有大碍,又看了药方,嘱丫头好好煎药,这才领着丫头等人回房。
才一回房,胡嬷嬷就端了虎鞭汤进来,眼见王正卿没有过来,不由道:“炖了一天的汤呢,怎能浪费?”意思却是要让甄玉着人去请王正卿过来,无论如何,得喝了这汤。
“不会浪费的。”甄玉一手接过虎鞭汤,摸了摸盅子底部,见不烫手,便吹了吹,一口喝了。
胡嬷嬷拦阻不及,不由跌足,瞪眼道:“这是壮阳之物,三夫人怎么就喝了?”
“最近浑身软绵绵,不得劲,正需壮阳呢!”甄玉笑着答。
胡嬷嬷气急,却又无可奈何。
宁老夫人这般,王正卿自然没有心情到甄玉房中,连着两晚,只在书房安歇。
这一天早起,便令人去告诉甄玉,午饭后便得装扮好,申时之前赴王府之宴。
作者有话要说: 笑眯眯更新了!
谢谢大家收看和留言,下午还有一章!
☆、赴王府之宴
王府宴席,自是花团锦簇,热闹非凡。
宾客进得王府,因未正式开席,自有人领了女眷上楼阁处观景听戏喝茶,至于男宾客,却是聚集在练武场射箭,或是三三两两在园子里观景。
户部侍郎韦同甫和主事钱进益早早先到了王府,见过九江王后,便信步至园子里观景,走到僻静处,少不得说些时局之事。
韦同甫妻子却是钱进益的妹妹,两人既是同僚,又是郎舅,说话自是无所顾忌。
钱进益叹息道:“王爷少了一个甄榜眼,总似失了一条左臂,如今虽有王状元顶住大局,到底有些不如前。”
韦同甫想及甄玉,也道:“先头么,甄榜眼和王状元虽爱斗嘴,看似不和,实则却是同心协力,才在短短时日,就助王爷得了京城掌兵之权。王爷有了这掌兵之权,太子之位指日可待。”
钱进益点头道:“论才能,甄榜眼也不一定能胜王状元多少,但他胜在无家累,不必费心后宅女眷之事,只一心一意助着王爷谋大事,这样的人,还去哪儿找?”
韦同甫倒是想起一事,瞅着四下无人,便道:“先前传闻,王爷许过诺,说道将来事成,要将妙丹郡主配给甄榜眼,这才留着妙丹郡主在府中,迟迟不给她找夫婿。不想甄榜眼未待事成抱得美人归,竟至一病而亡。”
两人说一番王府之事,免不了又八卦一番当今皇帝的最新动态。
当今皇帝唐习武以武得天下,结束了前朝□,当年以三十八岁之龄登上大宝,当了棠国开国皇帝。初登大宝时,他自有一股雄心壮志,想当天下明主,因整整二十年,励精图治,朝局开明,天下共赞。不想他六十岁生辰后,却笃信起道教,开始修道炼丹,不理朝政,甚至听信道人之话,杀了宫中许多生肖和他相冲的宫妃,一时之间,朝臣有生肖和他相冲的,不免惶惶不可终日。三年下来,朝政混乱。
唐习武共有八个儿子,分封在外为王的共有五个,留在京城的有三个。朝臣忖度,这三个留在京城的,便是唐习武属意的太子人选,因暗暗拉帮结派,想要博一把,以待日后位极人臣。
今年初,唐习武却把三个留在京城的儿子召进宫嘱话,说他要到城外新建的道观中清修,令他们联手监国。
待唐习武一走,他三个儿子虽然说是联手监国,却各自为政,甚至在王府中办理政事,针锋相对。这三个儿子中,其中一个便是九江王。
九江王年方二十五岁,母亲是唐习武最得宠的妃子旁氏。
以一部分朝臣看来,留在京城的三位王爷中,三王爷年长,且是皇后白氏所出,太子之位非他莫属了。另一部分却认为,四王爷相貌作风最肖当今皇帝唐习武,且母亲本是唐习武表妹,外戚有力,太子之位非他莫属。
王正卿等人却是认为,若要选明主,必须选九王爷,也就是九江王唐晋风。
九江王少时有才,长大后有贤明之风,且擅于网罗有才之士为他所用,王府人才济济。至今年三月,他得了京城掌兵之权,一时之间,便最被看好。明眼之人皆认为,皇帝既然让九江王掌兵,自然是要把这京城,这天下交给他了。
九江王却不敢放松,皇帝这几年越法难以捉摸,这会把掌兵之权交给他,说不准什么时候又要收回去了。且三王爷唐晋明和四王爷唐晋山同在京城,谋了这些时候,岂肯这样拱手相让江山,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