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皇子去鸿胪寺任职的消息,是在中元节后传出来的,听在有心人耳里,也是反应不一。除了太子,皇子到三省六部九寺任职,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比如二皇子就曾在兵部任过职,三皇子也曾在吏部待过不短的时间,总的来说,皇子到各部任职,这只是一个历职过程,不过是累积经验而已,都只是虚职虚衔,目的只是为了知政事参军务,有个大概的了解而已,没有实权的,所以大多数官员都没有太在意。
沈宁却有些讶异,没有想到上官长治会选择鸿胪寺,上一世,他可是去了兵部的,所以才会和兵部尚书陈知浩扯上交情,这一世,怎么会选择鸿胪寺?鸿胪寺虽然是九寺之一,主外宾导礼仪,若论重要性,比起兵部来,那就不够看了,算是清衙门。
她在猜测上官长治的意图。前世的经历告诉她,他这样做,必有所图。
五皇子府,上官长治也和李可安、许三思商讨到鸿胪寺任职一事。“鸿胪寺丞一职,虽是五品,又是虚衔,却大有可为之处……”许三思略一沉吟,结合五皇子从宫内得来的消息,片刻便下了结论。
中秋之后,西燕将派使者来大永,两国互通友好。五皇子到鸿胪寺任职,代表着国家的脸面,若是在西燕使团来访期间表现良好,既可让长泰帝看重三分,又可拉拢正卿钱同式,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那可比去兵部与二皇子虎口争肉好多了……”许三思也补充道,三人又把鸿胪寺相关人员构成拿出来探讨一番,上官长治也打算好好表现,在寻常位置上做出好成绩,这是艰难的事情,若是成了,得到的必然也会很多,上官长治打的,正是这样的心思。
鸿胪寺正卿钱同式正在等着五皇子上官长治的到来,旁边也还有鸿胪寺的官员,今日,是上官长治第一天到鸿胪寺任职。说起来,鸿胪寺卿一职比上官长治担任的鸿胪寺丞高了几级,可是,人家是天家骨肉啊,那就不能相提并论了,所以钱同式就早早在此等候了。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一定要做到滴水不漏。钱同式其人,最是圆滑玲珑不过的了,不然也不可能胜任鸿胪寺正卿一职,鸿胪寺,那是要扯嘴皮子变换脸皮的地方啊。
所以当他看见这个温润带笑的五皇子,脸上是带着热情和欢迎的,又给他介绍了鸿胪寺的官员,少卿方从哲、寺丞李灼……众官员也上前见过上官长治。
上官长治也一一见过众官员,在互文博士宋华清等几个人上前见面时,还问了几句大永和西燕译语的事情来,也能说出不少西燕话来,使得宋华清几个人都暗自点头,心想道听说五皇子聪明好学,果然如此;又见他温文亲厚,不仅对正卿如此,连对太祝都一视同仁,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皇子架势,想必五皇子是个好相处的人,那么在他任职期间,大家日子都不会太难过了,鸿胪寺一众官员如此想。
钱同式让少卿方从哲带着上官长治去熟悉鸿胪寺相关事务,对于这种来历职的皇子,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让他去做的,重要的琐碎的自然会有专门官员负责,一般的事务也有鸿胪主簿等按部就班进行,上官长治也没有多少可以劳心费力的地方,于是就跟着方从哲,开始了在鸿胪寺任职的过程。
鸿胪寺近期最重要的工作是准备接待西燕使者一行,西燕使者将会在中秋后来访大永,这是已经确定了的,所以鸿胪寺早就在准备接待的相关事宜,使馆人员的安置、接待宴会的规格和流程、互换的国书、赠送的礼品,谁为正使谁为副使等这些都在逐步准备中。
西燕位于大永西陲,与大永接壤相交,虽然比不上大永物华丰饶,却也是个地大广博的国家,几十年也日益强盛,势力逐渐往外发展,首当其中的,自然是大永。是以两国之间,时有战争。
十几年前的倚邦之战,是两国最近的一次交战。在这次战争中,西燕损失了不少官兵将领和大批马牛等牲口,大永也有不少的兵卒百姓伤亡,还折损了安西都护郭嘉石这名良将。两国都元气大伤,谁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都放下了兵戎,各自休养生息去了。所以才有了两国和平交往的日子。这几年来,西燕和大永也派使臣互通友好,加上大永近几年来备受北疆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滋扰,自然更加重视和西燕这难得的和平来,可以说,西燕和大永正是处于相安无事的蜜月期,在这样的情况下,鸿胪寺接待规格自然就高了不少。
因为上官长治任职鸿胪寺,所以这次接待副使一职,就由他来担任。正使自然是少卿方从哲。据说是西燕送来的文书里有提到,此次西燕使团里有西燕皇室成员,君君臣臣相对,在接待来访中也好说话。
上官长治对此次西燕来访也很在意,他早就从中书省和李嫔那里得到了消息,西燕此次来访,除了例常的互通友好之外,最主要的是,是为了和大永商讨在西宁道重启“互市”一事,所以这次这次户部侍郎江成海也加入到接待使团之中,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除了按照鸿胪寺的相关要求制定事情的流程外,上官长治和幕僚们也特地针对互市的情况展开了讨论,把西宁道互市的情况总结了出来,但是因为不知道这次重启互市会怎样进行,一时也拿不出对策来,只好看情况再说,反正西燕使团待的时间也不短,总会有上官长治表现的时候。
鸿胪寺少卿方从哲等人再三商讨了使馆、宴会、人员等环节,确定是没有问题了,大家才略略松一口气,也开始有心思筹备中秋的事情了,就等中秋过后,西燕使团到访了。
临近中秋节,因着团圆的气氛,沈家也渐渐热闹起来。沈俞氏只安心养胎,管家事务一应交由沈安氏负责,沈胡氏偶尔来帮帮忙,她那一房的事情也不少,随着儿女们年纪越来越大了,要忙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沈安氏根据沈俞氏往日的规矩,给姻亲故旧家都一一送了中秋节礼,还附上问候帖子,沈家也收到不少中秋节礼,沈安氏带人把这些节礼归置好,一一记录在册,以备后查;又让早早让针线房等人做了节庆衣裳往各房各处送去,事情虽然繁杂,却也不见慌乱,一切整齐有序,连沈俞氏都称赞了她“系出名门办事躬度”。
沈家今年的中秋节因多添了沈庆德这个小孩子,气氛也热闹了很多。小孩子已经会爬了,一刻也不消停,咯咯笑出声来的时候让曾祖父沈华善也感十分喜悦,虽然嫡长孙沈余宪在湘州,三子沈则高一房也远在岭南,也无损沈家团圆的氛围——反正过年的时候他们都会回来,也不急着中秋跑这么一趟了。
一家人几桌,聚在一起吃了中秋团圆饭,又赏了月色,期间沈余平和沈余宣等小子还作了几首对月畅吟的诗,也博得了沈华善赞叹,一堂和融。
青竹居新来的小丫鬟还在**当中,白天也跟着春夏秋冬几个进出,学习在青竹居生活之道,因为多添了几个人,人气也多了不少,加上沈宓、沈瑶等人也时不时来青竹居暇玩一番,所以这些日子青竹居倒是很热闹,连沈宁,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每日和妹妹们聊聊天,再看看小丫鬟们的表现进退,时间也过得很快。
中秋过后,西燕使团就到了,此时天已有凉意了,一叶知秋,没想到西燕会选择秋风起落叶吹的时节来到大永。
西燕使团进京兆那一日,沈宁刚好也看到了。那一日因为无事,在沈俞氏的许可下,沈余宏带着沈宁沈宓两个妹妹外出,就见着了西燕使团那一幕。兄妹三人坐在祥和大街旁边的茶楼里,随伺着小厮丫鬟,看着西燕使团一行人经过。
西燕人轮廓要比大永人深一些,身材也高壮一些,还是比较容易辨认出来的,使团最前面是开旗仪仗,中间有不少马车,最后还拉着大箱小箱的物品,应该是西燕送给大永的礼物了,使团一行浩浩荡荡往皇城驶去,倒没有看见接待使团的人,想来应该是在始伏大街那边等候的了,听说他是副使呢。
沈宁略有沉吟,看见使团了也没有多想什么。接到西燕来访的消息,她就知道为什么上官长治会选择鸿胪寺了,兵部尚书家和二皇子府结成亲家,自然也就没上官长治什么事情了,恰逢西燕来访,鸿胪寺自然就有事可做了,看来他对钱同式也颇为看重啊,就看你是否如愿了,沈宁有些笑意,想起那个滑不溜秋的鸿胪寺卿,被祖父恨恨称之为“泥鳅狐狸”的钱同式,可不是那么容易拉拢的啊……
>;
第二十四章 使团比试
更新时间2014…1…2 22:12:17 字数:3234
待西燕使臣在使馆休息三天之后,长泰帝为他们举办了国宴,是为了给他们接风洗尘,更多的是为了彰显大永朝人才泱泱、物华丰盛、礼仪有道,所以很隆重。京兆百官都参加了这场接待国宴,沈华善、沈则敬、沈则儒等人也在其中。
酒过三巡,鸿胪寺正卿钱同式开始述说大永和西燕两国交好的历史来,他那动人的嘴皮子把大永和西燕两国说得那是比亲兄弟都还要亲,西燕和大永官员也都深有同感,互相又举杯不论,连长泰帝也都亲说了对他们的欢迎之意,让他们好好享受这一次出使大永之旅。
西燕使团的副使司马真,是西燕皇帝司马政最年长的侄子,四十来岁的年纪,为人虽然极为倨傲却极为应变灵活。西燕之所以派他出使,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是来看脸色耍嘴皮子的,倒还能派用上场,至于互市正事,自然会在宴会后有专门的人私底下研究讨论争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只见他色迷迷地欣赏完大永的歌舞表演后,边拍着手从席间走了出来,赞叹大永的歌舞让人惊艳,世无匹双,我等甚是钦慕,又说西燕在歌舞上面还是要比大永逊色,接着才道:“趁此机会,我们两国何不比试比试?各显本事?也是展现本国面貌啊……”
话虽说得客气真诚,不过却是非要比试一番不可的架势,想来西燕是有备而来的了,显然不是说几句“人若无仪,不死何为”的《诗经》就算是比试了的,长泰帝一听,正合他意,今日京兆官员都在此,难道还会怕你这个小小的使团不成?
于是也痛快的答应了,趁着席间酒意正酣,西燕使团和大永官员都笑意盈盈地推动起这件事情来,活跃气氛比试才艺是假,要让西燕诸人见识一下大永人才济济,还要不懂声色甩他们一巴掌才行,免得他们太过傲娇——这是以钱同式为代表的一众官员的想法,来到人家的地盘上还主动跟人家干架,谁怕谁啊?不好好教训教训还不知道天下之大了。
连沈华善和沈则敬都作如是想。
为表礼仪,也为表尊重,大永让西燕使团出题,只见他们几个人嘀嘀咕咕一番,很快就说出了他们的意思。等大永官员们听清楚西燕的题目时,顿时乐了,尤其是祖居江南的官员们,更是笑都掩不住,这不是关公门前耍刀,鲁班屋里弄斧吗?对对联?那可是我们大永朝自小就会的啊,须知蒙学之中就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啊……
原来西燕提出比试的第一题竟然是对对联,而且还是对一副长联,只听得西燕使臣在念:“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