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太子登基,改元景兴,是为景兴帝。
长泰四十三年春天,大永王朝迎来了新君景兴帝。景兴帝即位之后,天下七大道时有兵匪作乱,民心也略有动荡,但这些都是小乱,没有引起什么问题。在当地官员的治理、镇压之下,这一点小动乱根本翻不起什么波浪。
京兆这里,就更不用说了。长泰帝为景兴帝留下了七位顾命大臣,就是为了辅助景兴帝主理政事,稳住京兆朝局。这这个人作为大永朝堂的中流砥柱,自然顶住了新君即位时的震荡,京兆朝局看起来风平浪静。
其中,韦景曜和萧厚仁,是长泰帝最看重的两个朝臣。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在,长泰帝余威就在。他们的作用,更多是在这一年,只是过渡作用。按照大永官制,他们明年就必须要退了。
卞之和、沈华善、左良哲、卫复礼是作为景兴帝的肱骨而存在,这四个人在朝官中的威望很高,影响很大。他们牢牢辅助着景兴帝,使得景兴帝的政令能够出得了宣政殿,并通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下达天下。
魏延庆和七万金左右卫,是景兴帝的军事力量,也是朝局得以顺利过度的最根本保障。虽然京兆没有大动乱,但是小打小闹肯定有,金吾左右卫最近也颇为忙碌。
在众位顾命大臣的齐心协力下,皇权平稳地来到了景兴帝的手中。
景兴帝即位之后,颁下的第一道旨意,不是为京兆朝局政事,也不是为了后宫充盈,而是,和长泰帝龙驭上宾有关!
他的这道旨意,是发往西宁、剑南两道的,具体是发往云南昭通和甘肃岷州,这两处,是庸王上官承佑和悯王上官永平的封地所在。
旨意就是召这两位分封王回京兆,参加先帝的七七大礼,以表为臣为子的孝心!同时,也是为了叙皇家骨肉亲情。因此,让两王带着他们的家眷回来尽孝心尽臣义
景兴帝这个旨意一出,沈华善就略微变了脸色。这个旨意,沈华善之前没有听到半点风声,他也没有想到,景兴帝会在这个时候召两王返回京兆。
长泰帝四十年,长泰帝在册立太子的同时,也将几位成年的皇子分封为王,还对这个分封王作了种种限制,规定诸王府不得设府兵,封地赋税三一可用等等,同时还规定,诸王非诏不得入京兆的。
如今,哀王上官长治已薨,只剩下的庸王和悯王,他们都是沉寂了的,分封之后这两年,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两王的动静。
如今,皇上为什么突然会想起这两王来了?还下旨让他们携家眷返回京兆?表面上说,是为了先帝七七之礼,是为了皇家骨肉亲情,实则,真的是这样吗?
沈华善一时不能确定,心就提了起来。虽然不清楚景兴帝为什么会下这样的旨意,但是这理由,太充分了。先帝的七七大礼,身为先帝儿子的庸王和悯王,返回京兆哭临致祭,是义礼之事。
不止沈华善心里有种种考量,其他朝中大臣,如左良哲,他就在想着,为什么皇上会突然召这两王回京呢?是为了七七大礼,还是为了……想到这里,左良哲的脸色有些变化,“斩尽杀绝”这四个字,却不敢深入想下去。
或许是自己多想了,皇上刚刚登基,正是一切求稳的时候,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引起干戈呢?左良哲自我安慰道。却打算,返回家中之后,得让妻子前往坤宁宫一趟了,不知道皇后娘娘是否知道皇上的心意。
韦景曜皱着眉头,却是冷然地看了一眼景兴帝。帝王之心,如此急不及待!这才刚刚登基,就诏令诸王回京,几十年的权臣经验告诉他,这里面,定有文章!若真是他想的那样,他少不得要出言一番了。
想到这里,他出列,奏言道:“启禀皇上。昭通、岷州两地,离京兆甚远。恐怕不能在先帝七七之期赶返。况且祭如在,诸王在封地哭临致祭,这份孝心也当在。故臣以为,召诸王返回京兆一事,不急在这一时。”
韦景曜是先帝的中书令,还是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身份和官职摆在那里,他出列说这样的话语,正是份属之事。但是这话,还是让沈华善讶异了。韦景曜,不是一向抽身事外的吗?这话,不像是他的风格。
高高端坐的景兴帝,也没有想到,出言的,会是一向万事不理的韦景曜。他没有说话,只是略略扫了一下群臣。
随即,就见卞之和出列了,他反驳了韦景曜的理由:“从军道而往,诏令送至昭通、岷州,也不需多少时日。若是诸王接旨之后,没有耽搁,定必能赶得及。在分封地致祭,又怎及得上在京兆哭临呢?况先帝大行之时,诸王并不在京兆,倒不能泯了天家骨肉亲伦。”
见到是卞之和出列和韦景曜相争,沈华善心中怪异的感觉更甚了。卞之和,又是卞之和!
他和谢同甫、西宁道之间的勾连,沈家尚未查探清楚,总觉得此人,难以估量。如今听这话语,卞之和分明是在力挺景兴帝,他什么时候,对景兴帝如此纯诚了?
“两位大人都言之有理。朕身为先帝子,又与诸王骨肉手足之连,对先帝的追缅,每每躬自有伤。想必诸王,会乐意返京的。况德太妃尚在京兆,亲伦之心,也当有之。诸王返京,乃朕之心决。”
在这个事情之上,景兴帝不想和稀泥了。这个事情,他尚在含元殿前的时候,就已经定了主意。现今他将理由只压在天家骨肉亲伦上,其余什么也没有说。难道身为臣下的,竟然会阻止帝王亲伦不成?
果然,景兴帝此言一下,韦景曜眼神便黯了黯,却再无别的话语可说。
“众卿可有事启奏?有则启之,无则退之。”景兴帝端坐在宣政殿当中,这样问着朝臣。见到诸臣皆默,便下令退朝了。
就这样,景兴帝的第一道旨意,就发往了昭通、岷州,召两王返京!
不知道两王接旨之后,会有什么反应。但是沈华善觉得,这节奏,太快了,他忍不住忧虑。
皇上即位,会给朝堂带来什么变化?这些,他有所预见,却作不得准。如今,这召诸王回京,就是其一。
只能再看看了。
第三百五十五章 私产
京兆这里的朝局纷争,远在岭南韶县的应南图和沈宁,是感受不到的。他们正在开展人生中一段最悠闲的生活。
转眼间,他们来到韶县已经一个月了。三月的岭南,尤其是韶县这个地方,正是春光最好的时候。虽然没有江南的桃红柳绿,却有百花盛放的热闹景象,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有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应南图和沈宁来到韶县之后,并没有住在沈则高家中,而是在韶县县衙旁边,找了一处适宜的院落,安置了下来。
这个地方,还是沈则高早前备下的,原先也是想着用以招呼京兆来客,正好方便了应南图和沈宁。
“这个地方还真是不错。离县衙又近。若是想去拜访三婶了,只须走到旁边就可以了,连帖子都不用下,方便得很。”沈宁边帮应南图整理着衣衫,边笑着说道。
沈则高是韶县县令,他的家眷,当然是住在县衙后院的,正是在这小院子的旁边,是以沈宁才会这样说。
“你若得闲时,倒可以多往三婶那里走动走动,我最近和陈成还是忙碌,倒不能时时陪伴你了。”听了沈宁的话语,应南图回应道,语气之间有着亲昵。
他们成亲,也有一段日子了。这一段日子,两个人对彼此更加熟悉了,生活的习惯也渐渐趋同,两人之间的契合,也在逐步加深。日子有功,这句话,用在夫妻生活上,是很合适的。
婚后的沈宁,也有了不少变化,和闺阁之时,到底是不一样了。因是国丧期间,她穿着素色衣裳,却更显得眉间润泽,想必是岭南的水还不错。加之夏棋的厨艺越发好了,饭菜养人,沈宁整个人也比以前丰腴了。
“你此去,又是打理私产?”听到应南图这么说,沈宁心中了然。
“嗯,最近是有些事情要做。”应南图没有就此话多说。就像他们之前曾有过的默契一样,在私产这个问题上,应南图不会多说,沈宁也不会多问。
夫妻两个又说了些旁的事情。没一会儿,应南图就带着陈成离开了。应南图走了之后。沈宁才能静得下来。想着来到岭南道之后的事情。
自从来了岭南道之后。应南图就开始忙碌了。每日里,也有不少时间在外面,这令沈宁有些好奇。应南图以往是勋贵子弟,一没官职。二没长技,怎么反而来到岭南道这里,开始忙碌起来了?
以往应南图在京兆的时间不多,每每四出游历,似乎别无余事可做。不事生产,却有可用之财,这是京兆勋贵子弟的常态,甚至可以说是纨绔常态。以往沈宁不觉得有什么,只如今。来到岭南道之后,就发觉有些不对劲了。
如今清平侯府已经被削爵,朝堂不再供养这些勋贵子弟,府中的一应用度,都是自给自供。也不见应南图从府中支出过什么钱银,以往在清平侯府中,这还说得过去。沈宁其时为新嫁娘,又没有接过管家的职务,她没有关注过这个事情。
但是来到岭南道之后,沈宁开始着手管家事宜。管家,对沈宁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这个家太简单,只有她和应南图两个主子,其实就等于在青竹居的时候差不多。
沈宁是主持过往王府中馈的,更是执掌后宫三年,这样一个小家,打理起来根本不用费什么心思。纵如此,她还是发现了,自己以往忽略了不少事情。
管家、主持中馈,其实就是怎么用人、怎么用钱的问题。
沈宁身边的人手,并不复杂,在内院这里,就是春诗、秋歌、夏棋、秋书四个人,外院办事的,就是秋梧一个了。当然还有一些粗使婆子丫鬟的,秋梧手下,也有一些小管事,总的来说,都很简单。
她忽略的事情,就在用钱之上。打理这一个院落,是需要钱银的。厨房等地的日常开支、丫鬟仆从的月俸,花费都不小。在这里,不像沈家那样,有沈则远、沈余守等专门从事庶务商事的族人子弟。
刚来到岭南道的时候,沈宁原本打算着,从嫁妆银子里面拿出部分钱财以用的。
却没有想到应南图听了她这个打算之后,竟然大笑失声,然后才道:“我是有私产的,这你都不知道吗?不然只靠朝廷供养,勋贵子弟怎么存活?你往日的灵巧心思,都用到哪里去了?勋贵子弟都有私产,这个事情,京兆人人皆知啊。”
沈宁听了便有些郝然,她以往,真的没有在意过这些事情。她想着以往的自己,一心都扑在家族纵横之上了,对这些细务,还真没有怎么上心。
“往日,也不曾听你提到过有什么私产。你的私产,不是在京兆的吗?”郝然之后,沈宁便想到了这个实在的问题。
“我的私产……倒也不全是在京兆的,各处都有。岭南道这里也有。既然来到了这里,自然是要好好打理一番的。”应南图的声音犹有笑意,仿佛还在觉得沈宁欲拿嫁妆花费,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情。
应南图语气中的笑意,沈宁自然听出了。她在懊恼之余,不禁好奇地问道:“你的私产,是什么?”
她从来都没有听应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