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北大营,在这个初雪的早晨,收到了他们的冬季新军服,不但有着厚厚棉花,在胳膊肘和膝盖之处,还有一层毛皮,众人都仔细地放好,现在天不是那么冷,他们穿着旧棉衣,舍不得换新。
雪后的空气清新,青璃在院子带着麦芽和于嬷嬷踩着雪,咯吱咯吱地响,麦芽笑得很是开心,京都也会下雪,不过掉在地上就融化了,踩上去都是泥汤子,不如平阳的雪这么纯洁。
平阳已经很冷了,屋檐下也冻着冰棱,下人们早上还要用木棍敲打一番,然后全体出动扫雪,在扫雪的时候,自然少不了堆雪人的乐趣,麦芽和于嬷嬷觉得新鲜,两人也加入进去。
青璃站在游廊上,看着麦芽正在笑闹,这丫头换上厚实的羽绒衣,像一只小企鹅一样裹得严实,见到对面树梢上的积雪,也要拿着棍子去敲打两下,见雪扑簌簌地落下,她蹦跳地喊着,“下雪啦,下雪啦!”
于嬷嬷嘲笑麦芽幼稚,她站在树下,被落下的雪灌到了脖子里,苦着脸正在追打麦芽。
“麦冬,你下次出来多穿点。”
青璃转过头,发现麦冬正站在房门前,见二人打闹,眼底带着羡慕之色,麦冬轻轻地摇摇头,“小姐,奴婢大体上好了,多谢小姐这么久一直照顾奴婢。”
“那得谢谢于嬷嬷和麦芽。”
麦冬通过这段时间的调养,气色红润,身上的伤口基本愈合,可能是这段时间被于嬷嬷悉心照顾感动,她的表情柔和了一些,也不像原来那么沉默。
关于鬼罗刹,还是没有消息传来,青璃觉得,担心也没有,她相信大哥,绝对不会失败,就算有困难,也一定会过去。
就在昨夜,收到沈冰雨的书信,自家爹娘已经启程往回赶,爷奶,二伯,二伯娘继续留在汝阳,也好对四婶有个照应。
沈冰雨在信中写了两件事,拜托青璃帮忙。第一是去凤阳看看他爹,因为今年过年,她要留在汝阳了,不知道家里是否一切安好。青璃也觉得自己疏忽了,这件事应该她主动去做的。
第二件,就是想托人去冯牡丹家里看看,当年,冯牡丹也帮了沈冰雨不少忙,都是被掳到京都的姐妹们,一路同甘共苦,如今的际遇大不一样,冯牡丹早就成了一抹冤魂。
得知冯牡丹自缢,被扔到乱坟岗子,青璃曾经派人去翻找过尸体,那会京都流行冥婚,筹办死去之人的婚事,女子的尸身不太好找,每天晚上总有人跑到乱坟岗子去翻找姿色不错的,特别是女尸,这样卖出去价高,冯牡丹很可能被人抬走了。
青璃很久没去和淳于谙见面,两个人保持书信往来。自从上次之后,总是觉得尴尬,听说淳于谙研究破阵之法有了眉目,想来也不需要她帮助。
天冷之后,家里玉器铺子的生意出现很明显的下滑,不过富顺心态不错,等到进了腊月,过年前后,铺子还会火一次,马姑娘嘴甜,会说话又不显得谄媚,推销很有技巧,已经有了熟客,她也拿到了一些银子,听说家里的债务还清,现在又攒了点,一直想寻了机会给她磕头。
青璃想着,沈冰雨的信在路上耽搁了几天,爹娘最多二十天之内肯定会回来,她准备和爹莫如湖谈谈族里的事,顺便问问二姐青蔷的婚事,想听见爹娘亲口形容一下那天的场景,没有给二姐送嫁,到现在,她都有些遗憾。
☆、第039章 取暖
农历十月,平阳城滴水成冰,北风呼呼地吹着,夜晚的时候,经常能听见清脆的响声,早上起来一看,那些树枝被大风刮落,落得满院子都是,下人们早起捡树枝,作为烧火的柴禾。
天一冷,街道上几乎没有人,两旁的铺子关着门,有时能看到脸颊冻得通红的小伙计,在门口搓手跺脚招揽生意。
青璃坐着马车,来到玉器铺子,她要准备这两天回到凤阳,在临走之前,查一下账本,还有不到一个多月就进了腊月,到了年根底下,家里也要准备过年事宜,顺便盘点这一年的盈余。
“小姐,这天冷的很呢。”
马姑娘打开门,玉器铺子门前是一块深色的地垫,青璃踩了雪,在地垫上蹭了蹭,这才走进铺子,还是有地下烟道好,进门暖气扑面而来,账房和掌柜富顺正在柜台前盘账,看见青璃,赶忙迎了出来。
“这两天我要回凤阳,富顺,铺子就全权交给你做主。”
青璃坐到等候区的沙发上,沙发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绒垫,坐上去很舒服,马姑娘端了热茶和瓜果,恭敬地站立在一旁。
“小姐,平阳一冷,咱们铺子的生意不如前段,不过最近有不少人家成亲,也有大户人家委托咱们铺子玉石头面的,几位师傅倒是在楼上忙着。”
天一冷,几乎没有人愿意出门,大户人家都派丫鬟婆子来跑腿,来店铺里面预定首饰,有些是他们自己提供图样,有些图样需要铺子里出,还要多加二成的银子。
玉器铺子里面请了一个画师,是马姑娘介绍过来的。从前马姑娘在一些殷实的人家教人识字,也遇见一个同样命苦的女子,刚成亲没多久死了夫君,成了新寡。
娘家嫌弃她晦气,和她断绝来往,夫家公婆说她命硬克夫,对她很是憎恶,真真是无家可归。原来靠着卖一些络子绣样赚银子,勉强糊口,到了冬日里,布庄也没什么生意,她几乎是每天喝着糙米粥度日。
马姑娘本想把人介绍到玉器铺子做个伙计,不过青璃觉得不行,虽然也同情此女子的遭遇,还不到二十岁,就经历了这么多挫折,可她也不是开慈善堂的,这女子常年被打压,人比较沉默,又一脸愁苦,这样的性子,根本没办法做一个八面玲珑的伙计。
若是找点活计,青璃这边有很多,在城北大营,有很多士兵们的衣衫需要缝补,士兵们会针线,但是那针法惨不忍睹,最后淳于谙拍板,请了一些家里条件极差妇人,让她们计件缝补,也算多一个营生。
本想把这个女子介绍过去,无意中发现,她的画作非常好,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正好铺子里面缺少一个画师,青璃觉得捡到了宝,立刻决定,让她来上工。
“恩,天也冷了,在楼上做工没有楼下暖和,让大家都多注意一些,别染上风寒。”
楼上没有烟道,气温很低,青璃给众人配备了炉子,时常有热茶喝,但是这些人工作专注,有时候在那种环境要几个时辰,等到自己反应过来,冻得哆嗦流鼻涕。
青璃家的铺子,待遇一向不错,每个人不但能得到毛皮坐垫和棉衣,还有成套的帽子手套。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发粮米,猪肉,鱼等各项福利,所以来铺子里做工的都觉得自己是得了造化,牟足劲干活。
“小姐,您还是和当年一样。”
富顺给青璃满上茶水,感慨地说了一句。
有时候,他会觉得这是梦,当年不过是李墨轩家的小伙计,因为不想昧着良心做事,得罪了人,眼瞅着吃不上饭,谁能想到,当年做的那件事,让他得到了回报,跟了自家小姐之后,家里条件转好,爹娘的病也跟着好转,多亏了小姐施药,家里人时刻提醒他,不能忘记这天大的恩德。
“人也是会慢慢变化的。”
青璃喝了几口热茶,在心底叹气,当年在她心里,人命才是最珍贵的,现在不过是蝼蚁,只要挡路的人,她可以毫不犹疑地除掉,或许有人说这是一种堕落,她觉得适应这个时代,为了自己和家人活得更好。
账本被富顺上交,青璃翻看了几页,她的铺子全部供两顿饭,午时有糕饼茶果,到了晚膳,至少也有三菜一汤,上面记录了铺子里面最近支出情况,记载很清晰,条条明确,气候一冷,铺子里的伙计们的菜明显跟着缩水,只有一些萝卜白菜。
“上次我和你们说的,在后院空置的房间里面种点蒜苗和香菜,长势怎么样?”
青璃放下账本,抬头看着马姑娘,因为她心细,这些琐事都交给她打理。
“还不错,掌柜的说再等等,前几天本想摘几根炒豆腐的。”
马姑娘抿嘴一笑,伙计们都舍不得,大家一致决定再等等,到时候吃的过瘾。还是小姐有办法,不然这滴水成冰的天儿,还想吃到新鲜蔬菜,那只能是在梦里了。
“恩。”
青璃点点头,在铺子后院有一个小天井,三间正房,两间库房,晚上会有男伙计或者铺子里的师傅值夜,院子里的角落,有一个小棚子,里面是她准备的煤,库房里有几口大缸,放着一些粮米,猪肉等,晚上冷,全部冻得硬实,不用每天都去采买。
铺子最近没人上门,但是收益还不错,青璃见没有什么需要操心的,和富顺聊了几句,这才上了马车,回到新宅。
于嬷嬷正在收拾衣物,把青璃的披风毛皮之物全部找出来,用刷子梳理上面的浮毛,麦冬恢复了一些,被麦芽搀扶着,正在院子里面放风,这次她离开之后,短时间不准备回来。
“小姐,咱们什么时候回凤阳?”
整个府里,属麦芽包裹严实,穿着一身羽绒衣还不够,外面套着一层兔子皮的戴帽披风,这样的天气,把帽子也扣到了脑袋上,让她清瘦的身体膨胀成一个圆球。
“明天早上启程。”
青璃算了一下,从平阳出发,不经过小凤县,走另外一条官道,若是快马加鞭,等到晚上差不多就能到凤阳,她休整一天,再去看沈冰雨的爹沈老爷。
“哦,对了小姐,城北大营管后勤的将领来找过您。”
于嬷嬷从里屋出来,她用扫帚扫着门前的雪,平阳每日都要刮风,一到早上,原本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都会被吹来一层的落雪,她总是怀疑每日都在下雪。
“麦冬,你身子还没好呢,不宜在外面太久,赶紧进去吧。”
青璃领头进了屋子,麦芽赶紧手脚麻利地上热茶,于嬷嬷站在一旁,正色道,“说是需要一些粗布,但是平阳这些黑心商家有意抬价,想问问小姐您有什么门路。”
“这倒是刚好。”
屋子里面很热,青璃脱下大氅,把手放在火炉上烤了一会儿,这才道,“小雨姐写了书信给我,让我去看看沈老爷,刚好她家是做布料生意的,这就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吧。”
“沈小姐家里是做布料生意的?这倒是没听说。”
于嬷嬷张着嘴,一脸诧异,对当年之事,了解不多,她只听说沈冰雨是被自己后娘给发卖了,没想到她家也是殷实人家。
“是啊,就在凤阳,倒是我忽略了。”
青璃抿着茶水,用手贴在脸颊上,还是有些红润,平阳的天太冷,在外面只有短暂的一会儿,脚底板窜着凉气。她让麦芽帮着做成了一双小靴子,长筒到小腿,在靴筒处填充了羽绒。
一直快到午时,太阳这才露出娇羞的脸,天色明亮,可是在院中根本感受不到丝毫的温度,青璃的脸颊被呼啸的北风刮着生疼,她赶紧又坐到了屋子里,把羽绒被包裹在身上,冷得缩成一团。
平日还好,今天是她的小日子,只觉得很是难熬,就算喝了热茶,小腹仍旧很痛,女子不容易,每个月都要忍受这么几天,也让她情绪很低落。
淳于谙放心不下,从上次和大秦对战到现在也有一个月的时间,最近他终于研究出破邪阵的阵法,一直在指挥士兵们摆阵,在加上过了初雪,气温骤降,有太多零散的琐事全部报到他这里,光是每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