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贵公子-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培养生手多产生的大量不合格品,也会使得本来利润就比较低的低端产品,其利润被分摊得更低。当然了,这一部分可以用高端产品的利润进行补贴。但是,一旦高端产品的需求量达到甚至超过低端产品的产能,这样的培养方式也就失去了该有的效果。

因此,在看到朝鲜市场对于低端产品的庞大需求量后,怎能不让董事们喜形于色。至少,这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缓解这种产能压力,为他们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提供更多的时间。至于说产品的利润超过预期,这反而没有让董事们太过高兴。毕竟低端产品的利润量再怎么高也不可能达到高端产品的程度,要不然它们就不叫低端产品了。当然了,能赚更多的钱,董事们对此还是很高兴的。

至于说跟要女真人做生意的问题,根本就没有人提出来。这除了是因为大家都更注重家族利益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永泰在报告中提出了只与朝鲜人通商的建议,至于说朝鲜人愿意跟谁做生意,那他们就管不着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加强与朝鲜三大家族的合作关系,还可以免除通敌之类的负面影响。

再加上赵永泰在报告中专门提出了将铁器及武器、火器列入禁运项目,这也算是帮他们找到了一个借口:你看我们为了支持朝廷,连这种利润最高的产品都不卖。其实江南的世家富户们对大明朝廷的认同感并不强,这主要是明初朝廷对江南富户的大肆掠夺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而留在南京的官员、勋贵们又属于不受朝廷重视,甚至是受到排挤的那一类,因此他们对与北京朝廷的归属感也不强。

根据赵永泰与朝鲜三大家族签署的合作草案,董事会决定了开始对商行传统工坊产能的第三次高速扩充。产能的扩充,特别是低端产品的产能扩充,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大量招募流民就好了。此时董事们对与大明这些年来持续不断的天灾反而感到有些庆幸了。要不然面对广阔庞大的市场,却招不到人,肯定会把他们郁闷死。

产能解决了,接下来就需要解决运输的问题。此时合兴泰所拥有的商船数量在大明来说也算是比较多的,但是总共也只有二十三艘,还都是五六百料的福船,大概是三十几吨的载重量。只是现在日本和朝鲜的市场需求就完全不能满足了,更不用说以后还有南洋和西洋的庞大市场。因此,扩大商船船队规模也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事实证明,福船已经不是最好的海航船只,因此,早在一年前,赵永泰就让船厂的设计组分出了一部分人在巡江级的基础上改制出用于运输的舰船。并与去年九月初开始,在其中两个船坞开始了新式运输船江运级的建造。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因为商行对与运能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新一级的战舰已经设计完成并开始了开工建造。相对于新一级的战舰,巡江级的战力就差了许多,因此赵永泰也有逐渐将主力战舰过渡到新一级战舰的想法。

江运级新式运输舰从外形上看与巡江级完全相同,采用相同的外形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其航速与护卫舰队相同,这样方便舰队的护航行动。同时这种外形舰船的高航速也可以降低海运的成本,食物之类的消耗品就可以少搭载了。

江运级由于其只是单纯的运输船,因此其内部结构以及船体强度与巡江级都完全不同。它不需要双层壳体,不需要水密舱,不需要炮舱,内部结构也不需要全部采用硬木。这样一来,不但成本比巡江级降低了四分之一,工期也比巡江级少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只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同时其载重量却比巡江级增加了不少,达到了75吨。除掉人员及物资,还有火枪及弹药的重量,货物载重量超过70吨。相比于老式的千料福船,优势非常明显。

(这几天事情有点儿多,晚了,实在抱歉!)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八十七章 技术工的培养

去年十二月初,在第一艘江运级下水试航,验证了其优秀的性能后,这一级别的舰船即被董事会定为了商行未来的主力商船型号。同时,董事会还决定增加两个100吨级的船坞以及一个200吨级的船坞。这样就有了四个船坞可以建造江运级运输船。按照商行的预估,这样至少可以满足未来三年商行对于海上运力的增长需求。

可是现在朝鲜市场对于低端产品的巨大需求,使得船厂这一扩展计划明显不足,必须继续增加船厂船坞数量才行。不过董事会成员对于该增加多少数量的船坞发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觉得未来市场庞大,现在既然要增加那就多增加一些。免得再次出现像现在这样运力需求激增,但船厂却无法满足的问题。

另一部分人觉得虽然市场前景很好,但是目前已经开始进行贸易的对象是日本和朝鲜,其市场预期并不需要再增加太多的运力。而南洋及西洋的市场看起来短时间内应该无法开拓,因此不应该太过冒进。

此次海卫舰队与荷兰人的大战使他们认识到,西洋人的战船并不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弱。并且这次还是七对四,而西洋人这样的战船据说有几十上百艘。与其相比,海卫舰队还太多弱小。因此,他们对于南洋市场的预期有所放缓。

当然了,虽然两方人在进行争执,但他们争得无非是扩张速度的问题,没有人觉得不应该扩张。他们已经被海贸所产生的巨大利润给吸引住了,再也不会放弃这道美味儿的大餐。

赵永泰在一旁无聊的喝着。茶,发着呆。在他看来,这群董事实在是太无聊了,他们哪是在争论该增加几个船坞,纯粹是在为了争看谁压过谁一头。一两个船坞,甚至是五六个船坞,对于现在的合兴泰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少建几个船坞所能省下的钱最多也就是几十万两,也就是说都不用经过董事会,理事会就可以决定。不过这种发展战略性的问题,还是需要董事会决定。

其实就算是真的短时间内无法。开拓南洋市场,船厂产能过剩,也没什么关系。因为这最多也就是一两年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培养一批熟练的船工,为以后的扩张做准备。

只是对于这种无聊的问题,赵。永泰一般都不会参与。而董事们通常也不会一开始就找他,一般都是等双反分出了高下,或者说好半天都分不出高下,大家缺乏继续争下去的兴趣了,才会征求他的意见。因为他通常都能拿出一个令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建议。

半个小时后,大概大家都把之前兴奋的劲儿耗完。了,终于停止了互相喷洒唾沫的行为,转而征求赵永泰的建议。赵永泰的建议是这次再增加两个100吨级的船坞以及一个200吨级的船坞。

这样江运级的建造船坞就增加为六个,一年可以。完成二十艘左右的舰船建造。如果短时间内没有大的市场需求出现,这样的造船速度可以满足未来五年的运力需求。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开拓出南洋市场,那也至少可以满足两年以上的运力需求。到时候再增加船坞,也不会显得很急促。

而巡海级的船坞数量增加到三个,使得巡海级。成为舰队主力战舰的速度提高不少。这样既满足了部分人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开拓南洋市场的期望,又不会产生产能过剩的问题。战舰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大家还真没想过。不管世界是方的还是圆的,在开拓完西洋市场以前,是不存在战舰产能过剩的问题。只看现在西洋人开着战舰满世界乱跑,就知道以后的市场开拓肯定都离不开战舰的护航。

其实大家之前。之所以没有大肆的增建战舰船坞,主要还是船工的问题。战舰相对于运输舰来说,技术难度大了许多。因此对于船工的技术需求也就很高。第一次大规模增建,之所以能够一次增建四个100吨级的船坞和一个200吨级的船坞,还是因为前期已经招募了远超两个船坞所需要的熟练船工,而且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和实践,新招募的人员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船工技术。

而年前董事会决定只增建两个100吨级的船坞和一个200吨的船坞,也有部分船工的供给问题考虑。而刚才不赞成这次增加太多船坞的董事,也提到了船工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赵永泰提出以增加船工所带学徒的人数来缓解这个问题。

最开始的时候,由于招募到的熟练船工数量多,远远超过当时的需求。因此,第一批巡江级战船的建造,完全是用的熟练船工。当然了,对于这种新式舰船,其实他们也是第一次建造。不过所需要的造船技术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因此他们上手很快。

同时为了培养新手,船厂里采用了一带一的培养方式,毕竟这些人都没有学过读书写字,想要以集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培养,基本上不可能。当然了,在赵永泰的主持下,船厂对此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像多少时间带出一个学徒奖励多少钱之类的激励措施,以避免船工们在培养新人上不尽心的问题。毕竟有同行是冤家的说法:培养出了学徒,要是他抢了自己的饭碗怎么办。

一开始船工们对此还是很有些顾忌:合兴泰给的工钱很高,一家人好不容易都看到了希望,他们不想失去这份工作。不过总有些人是不同的,他们或是为了船厂开出的高额奖金,或是不怕被人顶替,或是想引起高层的注意,还是有很少的一部分船工真的用心在教分配给自己的学徒。

等到月底的时候,这些学徒中的一些人通过了船厂设定的阶段性考核,他们的师傅也就获得了船厂颁发的奖金。这下子,许多人都心动了。要知道,这种阶段性考核所获得的奖金,并不比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工钱少多少了。这就相当于一下拿了两份工钱,想不心动都很难啊。

随后,船厂又出台了一个规定:学徒连续三次通过船厂的月底考核,该师傅可以增加一名学徒。现在学徒在船工们的眼中已经等同于收入了,因此,这项规定的出台,使得船工们对培养学徒的兴趣格外高昂起来,多一个学徒,也就意味着多一份的收入。呃,当然,是在能通过考核的情况下。

技术考核肯定是从简单到难的。因此前三个考核还是比较容易通过。但是船厂需要的是能独立操作的工匠,而不是永远只能给师傅打下手的学徒。因此,随着通过三项考核的人越来越多,船厂再次出台了新规定:有学徒通过六项考核,才能增加新的学徒。有学徒完成全部考核,师傅获得升等,升等意味着收入和地位的提高。

这样使得一些本身技术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在培养新人方面有心得的船工积极性大增。同时也使得一些本身技术水平比较高,但在培养新人方面兴趣缺缺,或者在这方面比较差的船工们感受到了压力。他们要么开始更用心地教授学徒,要么在技术上更加努力的钻研。

赵永泰他们出台这项规定时并没有想到还能出现这种结果,不但使得更多的人开始用心培养学徒,同时还在技术发展上有所促进。其实不管是在那个领域,人们总是免不了攀比的心理,只是攀比的东西不一样而已。特别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对于同行地位或者技术的提升,尤其敏感。

这次赵永泰提出增加学徒人数,也就是将原来每名船工最少一个学徒的标准增加到了两人。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看看那些培养学徒数量较少的船工到底是他们的教学能力有问题,还是他们的那些学徒实在太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