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是这一年,德国人跟意大利、日本分别签订了同盟条约和**产国际条约,轴心国的雏形初步形成了。

可是尽管德国的经济重新恢复,军事实力大幅度提高,国际地位上也在恢复。但是有一种情况却没有改变,那就是一战以后,境外的德意志民族是受到欺压的。尤其是在波兰和捷克这两个国家,生活着大量的德意志民众,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较高,他们的聚居区往往是两国的工业中心,但是他们却是二等公民,受到歧视不说,还受到两国民族主义分子的欺压和迫害。这些都是事实,而不完全是法黑斯的宣传。

波兰的且不去说,波兰领土在一战后,得到了波兰走廊,让波兰得到了一个通往北海的出海口,但是却让德国本土和德意志帝国的崛起之地东普鲁士分割了开来。这里的问题就局限在波兰走廊问题上,但是这里还不算是激烈的,最激烈的是捷克的苏台德区。

苏台德地区就是捷克北部的苏台德山脉,以及大半捷克边境地带,现在的居民以德裔为主。地形上刚好围绕捷克版图,呈马蹄形。 苏台德地区从13世纪起,就属于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等国的领地,所以在一战之后,它随同波希米亚、摩拉维亚、斯洛伐克一起划分到新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境内。

德裔和捷克裔的民族冲突自古就有,19世纪时候这里属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割命事件时常发生,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波兰人、捷克人和南欧的各民族,纷纷掀起民族运动,要求自治、独立。同时期,还出现了德语地区要组建德意志统一国家的诉求,而捷克语地区则非常坚决地要把波希米亚和大德意志区分开。

一战结束,古老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秩序宣告结束,中欧开始按照现代概念规划国家,本着民族自决的原则建国,但是却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无解方程:“一个国家究竟是一块土地,还是一群同种同源的人民?如果是同种同源的人民,哪一个共同因素应占优先地位,种族、宗教还是语言?”苏台德地区就在此时成为了矛盾焦点,德裔要求民族自治,回归德奥大家庭,捷克却要保住领土完整。

捷克不仅是出于领土完整的考虑,要知道这时候的苏台德地区占据了捷克工业的八成实力,可以说苏台德属于捷克,那么捷克就是一个工业国家,而从捷克分割出去,那么捷克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工业关乎国力,因此捷克人是不可能放弃这里的。

但是德裔却有回归祖国的诉求,这让他们难以融入捷克民族。而此时他们只是一个少数民族而已,并且地位上从过去的一流变成了二流。在加上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这也是苏台德经济发达的原因之一,可这却成为捷克民族仇视德裔的一个因素。

这个时候的捷克人,终于摆脱了哈布斯堡几百年的统治,但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空气中弥漫着对日耳曼人的轻蔑和侮辱,甚至发生野蛮恶**件。捷克独立后,曾发生过捷克警察暴力对待苏台德的和平示。威者,杀死54人,包括女人和儿童。

类似事件时有发生,经常在大街上出现这样的情况:

捷克人脱下日耳曼族大学生的白袜子,撕破日耳曼学生的衬衫,脱掉女孩子的裙子。至于殴打等行为更是层出不穷。而女学生则回应:“我们的领袖不会听之任之。”

当然,她的领袖不是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而是黑特勒。但在这时候可以代表捷克官方意见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说,解决民族矛盾的妥善办法,就是逐步迁走所有的德裔人口。

在其他地方,比如饭店中侍者们总是让德裔客人难堪,为难嘲笑他们。

整个社会抢占日耳曼人的土地成风,在工作、救济、分配上对德裔日耳曼人也有诸多不平等,这令捷克的德裔感到痛苦无望,更加渴望回归德意志。

这一切给了德国法黑斯机会。

在国内他们大肆宣传捷克人迫害德意志裔民,煽动德国人对捷克的仇视,欢迎苏台德地区民众回归祖国,对外则宣传捷克的野蛮,为德国博取同情。很快苏台德地区问题开始升温,到了不得不让国际社会重视的程度,因为这里很可能成为中欧的火药桶,爆发一战以后的再一次战争。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捷克人自己把苏台德推向黑特勒的怀抱,并给自己带来了灾难。捷克人盲目的民族主义给希特勒在“回归帝国”的口号下制造的“苏台德危机”提供了机会和口实。黑特勒的宣传再一次得到了英法等国的同情,他们开始向捷克整府发出倡议,希望他们改善德裔的待遇问题。可是捷克对此的反应是激进的,他们认为这是英法对德国的妥协,是对捷克的不公平,消极对待。

他们的反应其实正中黑特勒的心思,他根本不想跟捷克通过谈判来解决边境问题,因为他根本不在意边境,他的野心是整个捷克,苏台德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但是能不动武就获得土地,黑特勒当然更乐意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德国人也懂。因此这时候的英法是可以利用的,黑特勒继续着他的欺骗。希望英法在苏台德的问题上做出公正的处理,当然什么是公正呢,自然是对德国有利就是公正了。如果不能满足黑特勒的所谓公正,那么自然就意味着战争了。

黑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正越来越不可遏止,但是到底是德国人先在欧战开火,还是日本先在亚洲开火,这是一个不能预计的情况。但是有一个情况可以预计,那就是德国一旦在欧战动武,那么趁着西方国家无力干涉中国事务的时候,日本人一定会行动。

德国人的行动将影响到中国的命运。

因此苏台德区在赵书礼眼里,其实已经是一个关乎中国命运的问题了。苏台德已经不是欧洲的火药桶,而是上升到世界的火药桶了,他关乎到二战是否爆发的问题。还好此时英法采取了绥靖政策,让世界喘息了一年多。

百三十九节日本和塞北

1938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的塞北地区,已经在一年多前完成了两个工业建设大纲,工业实力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亚洲新的工业中心之一。塞北整府停止了第三个建设大纲,进入一个调整期,大量新建的工厂正在磨合,生产力缓慢的释放中。政治层面则完成了反腐,民众得到了休息。一个崭新的工业体系开始慢慢发挥作用,通货膨胀问题慢慢缓解,市场开始发挥效力。而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黄金十年不是盖的,迎来了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市场一片繁荣。

而美国人的罗斯福新政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效果,各种经济指标开始恢复,市场活力开始初显。英国人仍然在忍受着经济危机带来的苦日子,对殖民地的剥削更加狠戾,造成越来越多的动荡。法国人最后进入经济危机,现在正是一个最艰难的日子。

而法黑斯国家,德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法黑斯给民众带来了信心,他们的信心转化成为了信用注入了发达的工业体系,信用的注入又激活了发达的工业,德国正在飞速发展中。意大利则在墨索里尼的统制下,经济没有活力,但是失业率却不高,比起西方其他国家形式要好很多。日本在九一八后,开始了工业军事化,大量资源注入军工,民用工业转产。继世界第三的海军后,又打造了一个世界第三的空军,陆军则完成了动员体系和预备役的建设。

而三个国家又结成了同盟,法黑斯带给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

加上有一个红色帝国苏联,世界局势跌宕起伏,英法从未有过对世界如此缺乏控制力过。

而两国间也调和不到一块去。

法国人对德国的崛起是警惕的,但是他们得不到英国的保证,却始终不敢对德国采取措施。英国则担心法国像黑特勒上台前的鲁尔危机那样进兵德国,引发又一次的欧战,因此始终不肯给与法国保证,保证他们一旦跟德国交战,英国无条件加入法国一方。

只有苏联人采取了措施,在不同场合对德国的重新武装提出了抗议。外交上则拉拢波兰捷克共同对抗德国,好不容易跟捷克人签订了一个共同防御条约,但是捷克人出于短视和对苏联的敌视,却在条约签订后宣布,这份条约只有在法国同意的时候才有效。最终苏联人想借德国的压力,让自己重回欧洲社会体系的愿望没有实现,而捷克人也没有得到苏联人的保护。欧洲对抗法黑斯的势力,仍然是一盘散沙。

而法国人却不敢给捷克保证,软弱的他们只能采取绥靖政策。

英法两国在捷克苏台德问题上,越来越倾向于德国,希望通过出卖捷克的利益让自己得到和平。

在东方,越来越强大的日本,越来越不满足自己的利益。

在东北的动静越来越大,军队开始往吉林悄悄调动,显然是意图抗衡黑龙江的苏联军队。

在其他地方跟中**队的摩擦也越来越大,军部想要发动战争的企图,昭然若揭。

而赵书礼当年以打乱东北局势把列强军队引入东北的行为没有受到效果,英法对日本同样采取了绥靖,默认了日本在吉林的增兵。

而经济方面,日本在九一八后在东北谋取了更多的利益,开始在南满修筑了更多的铁路。尽管塞北地区倾民力大建交通,让塞北的铁路里程突破了二十万公里(注意这里的铁路包括干线和支线),达到了孙中山当年设想的在中国建设二十万公里铁路的设想实现,但是塞北地区仍然没有东北的铁路线密集。日本人的建设,让东北的铁路密集程度超过了日本本土,成为亚洲铁路网最密集的地区。

日本不但在东北大量投资,毗邻东北的塞北则更是他们投资的热土。

本国市场狭小,但是资本却高度集中在几个财阀手中。国内容不下那么多的资金,只能选择往国外投资,东北自然是一个很高的投资地。但是东北的局势过于复杂,列强势力,苏联势力,塞北军势力,东北军势力,还有大量的土匪存在。反观塞北地区,不仅局势在赵书礼归国后迅速稳定下来,大量建设的交通设施和越来越完善的法律都是吸引人的地方。在这里投资无疑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因此在九一八之后,日本的资本,不管是财阀的还是民间的往塞北地区的投资就一直没有断过。尤其是赵络,则吸引了三菱三井等大财阀,他们在这里建立大型托拉斯大工业生产出口到苏联的机器设备,工厂采用欧美最新的技术,比他们在国内的还要先进,因为国内没有需求,而苏联人则舍得花钱采购这些大型设备。财阀的到来,不仅是带来一座座先进的工厂,还有他们的技术人员,组织形式还管理模式。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带来他们大量的工人,无法给日本的就业带来好处。因为在他进入塞北时,赵书礼就给他们有言在先,如果日本人的企业无法为塞北地区提供工作机会,那么他们对塞北就没有意义,不允许他们进入。当时为了苏联的庞大机器市场,又加上经济危机的日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但是这时候的中国是很有骨气的,他们不但抵制日货,一个口号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日货零销售,甚至抵制为日本人工作。日本的企业竟然找不到足够的中国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用国内的无可厚非,但是普通工人却没法解决,塞北方根本不能同意,他们的工人全部使用日本人。

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