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缓慢,可是还是在慢慢推进,大炮轰鸣和飞机轰炸后,坦克掩护推进,艰难但是稳步,只是战斗过后的地方,无一例外几乎都成了废墟。

李三江军从正面进攻,由德州往济南方向推进,自然是最为困难。孙楚往东南,向淄博方向。李生达往西,向聊城方向,同时河南塞北军一部则从商丘往山东推进,策应李生达军。

这种阵型可谓是中央突进,两翼齐飞,加上陈驰兵团五十万人的突袭,目的显然是一口气吃下整个日军。

塞北军的可靠,现在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在大部分国家在法西斯面前都在退缩的时候,塞北军的反攻显得是一枝独秀,不但步步推进,而且已经开始了对日本的常规轰炸,是第一个把战场推到侵略者本土的势力。

这不仅是美英两国认同了,其他遭受侵略的国家也认同,连最不服气的苏联也承认塞北军的战斗力。尽管他们仍然认为他们才是抵抗法西斯的主力,只是因为国际社会的援助不到位,才导致了他们的失败。

在坚持自己第一的情况下,他们派代表与美英代表一起,秘密来到了塞北。

他们希望塞北军能提前向德国出兵,因为到了春季后,尤其是五月份以后,德军再次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尽管换将了,但是并没有影响德军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本来就很强大,很职业,不会因为一两个将领的替换,就让自己方寸大乱。而且德军出动了大量的希特勒死忠,党卫军部队,这些部队以残忍顽强著称,对待敌人毫不手软,杀起人来兴高采烈,已经完全不能以人类来衡量了。

苏联代表伊利亚科夫:“亲爱的赵,见到你很高兴,你比以前更强大了。”

伊利亚科夫是个熟人,两人交锋不下三四次了。

赵书礼笑道:“是中国更强大了,我还是手无缚鸡之力不是。”

伊利亚科夫道:“只是我发现,你仍然是那么的不负责,对待国际问题上不能任性而为啊,否则只能失信于国际社会。”

赵:“不负责,不不,中国人向来是个负责任的民族。我自认为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怎么可能不负责呢。”

伊利亚科夫:“那么为什么在苏联艰难抵抗纳粹侵略的时候,你的军队悍然出现在我们的国土上呢。”

赵书礼:“那不过是为了防止友邻陷入内战的阴霾。让德国人有机可乘罢了,这恰恰是我国负责任的态度。”

伊利亚科夫:“好了,现在我们不是争论这种问题的时候。现在贵军既然已经在各条战线上。对日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那么能否抽调兵力加入苏联战场呢。”

赵书礼内心叹息,如果斯太林活着,是绝对不会允许有外**队出现在他们的国土上的。而赫鲁晓夫显然没有这种魄力,亡国衰落之象啊。

赵书礼笑道:“伊利亚科夫先生说笑了,事情远远不像你说的那么乐观呢,山东我军正在跟日军苦战。南方战场的反攻还没有开始,我国大半人口还在日军的统治之下。怎么叫我们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呢,让我说啊,现在才是一个关键的时刻,谁都不能松口气。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怎么能分心去欧洲战场作战呢。”

英美使者基本是打酱油的,他们认真听取双方的意见,做着笔记。可是打酱油显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来此既是给苏联撑腰。也是来表达他们的意见的。

英国代表约翰爵士道:“赵。你们双方的建议都很有道理,但是也只是站在自己的离场上考虑问题,我们应该站在国际的离场上,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浩劫的最后胜利。我想我们是到了探讨,探讨中国对德作战的可行性问题的时候了。”

赵书礼:“我想请问下,英美何时对德国发动反攻。”

美国特使保罗道:“我们联军现在就正在跟德军苦战。”

赵书礼笑道;“我问的是。你们的军队什么时候登陆欧洲大陆,而不是在北非的沙漠里。跟德国人赛跑。”

英国人道:“时机合适了,我们自然会登陆作战的。”

赵书礼:“时机合适了。我军也自然会奔赴欧洲作战的。”

苏联人很鄙视英美两国不敢登陆欧洲的情感,但是神色如常道:“英美两国的问题暂且放下,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中**队的问题。”

赵书礼反驳道:“这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世界战场是一个有机体,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个战场都有影响全局的效果。如果英美两**队不出动,那么我们塞北军去干什么,去送死还是去分享你们失败的耻辱。”

英国人脸色不好看道:“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失败,而且也永远不会失败。”

伊利亚科夫脸色也不好道:“我们也没有失败。既让人短期内我们无法达成一致,那么我提出一个十分适当也合理的要求,驻扎在苏联的中**队立刻撤离。”

赵书礼点头道:“这个问题我也同意,作为友军,尽管是为了防止你们发生内战调往贵国的,但是显然那些军队也是我军宝贵的战力,把他们留在西伯利亚实属浪费。我也希望把他们调回来,调到前线去作战。可是如果这些军队一走,那么贵国爆发内战如何,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大业又如何呢。”

美国人听出了门道问道:“那么赵先生你的意思是什么呢?”

赵:“我军撤出不难,希望在我军撤出前,苏联政府,能够跟俄罗斯帝国达成某项协议,比如和平的协议。这样的话,不但贵国出现内战的可能性降低,还有可能将俄罗斯帝国拉入反法西斯阵营之中呢。”

伊利亚科夫冷笑道:“这是不可能的,所谓俄罗斯帝国不过是个伪政府,是不被我国和国际社会承认的。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等领土的合法整府,永远是苏联整府。而且这个所谓的俄罗斯帝国也不可能加入到反法西斯军队中来,因为他们的军队主力无一例外全都是德国人,他们不过是德国人插入苏联腹地的一颗钉子而已,你指望这样的军队去向德国开枪吗。”

赵书礼笑道:“据我所知,恩琴男爵的新军队,正在组建,数量也许会超过一百万呢。”

恩琴在站稳了脚跟后,确实开始了组建自己的军队的工作,因为那些德军俘虏组成的部队他真的不能放心。但是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原本就没多少俄罗斯人,且大多数潜在兵员已经被苏联政府抽调了。所以恩琴只能把目的打到更远的远东,此时远东地区的日本人也基本撤离了。除了在共青城以北到庙街还驻扎着军队,因为这里靠海,日本人认为是安全的,其他地方的军队不是被塞北军消灭。就是撤退了。现在远东地区,大部分都已经被塞北军收复。

这些地区生活着为数不少的俄罗斯人,在赵书礼跟恩琴商谈妥当后,由恩琴出面动员这些人迁移回到乌拉尔山以东的平原上,而塞北负责提供迁移的大部分物资。并且塞北军将为恩琴提供。组建一百万军队的全部武器装备,而恩琴要付出的代价则是,大批乌拉尔工业区的苏联设备和技术。

苏联人早在第一次莫斯科会战期间,就转移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到东部地区,其中不少就在西伯利亚。但是恩琴占领了这里后,却得不到资源的支持,没有钢铁等物资,这些工厂只能闲置。所以恩琴才跟塞北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当然塞北也不是一口气把这些工厂全部搬迁。战争时期运力根本达不到。而是通过资本收购这些工厂,然后迅速调派技术人员,跟那些愿意继续留在工厂工作的原工厂技术人员一起,重新组织恢复生产。并且把大量从远东地区调来的移民,送入工厂中。这样一来,反倒是暂时的解决了这些移民的就业问题。当然也埋下了。塞北在日后统治这里经济的种子。

这个协议可以说双赢互利的,首先是塞北解决了大量的俄罗斯移民问题。让这些被苏联迁移到远东地区稳固边关的百姓重新回到靠近俄罗斯腹地的地区,解决将来这里可能发生的民族冲突。而恩琴则得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组建军队是第一,第二也要帮助他恢复生产。不管是农业的还是工业的,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如果能把整个远东地区的人口再次迁移回去的话,恩琴的统治区人口将达到一千三百多万,初步有了建设一个国家的力量。

当然动员并不容易,恩琴还没有那么大魅力和影响力,尤其是远东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数是苏联工业计划期间迁移来的青年,他们受到斯太林的感召,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到这里的,现在让他们离开,无异于否定他们的信仰。但是塞北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而已,只要恩琴出面了,那么他的动员就不再是唯一依靠和平手段了,大量塞北军的刺刀会帮助他达到动员的最佳效果的。

塞北军的目的是,从海森威一直到庙街,从鄂霍次克海一直到贝加尔湖的俄罗斯民族,全部都要牵走。至于之后,是把这些地方空闲下来,还是移民那就是中国的内政了,留待战后解决即可。

事情到了这里,苏联其实已经注定了要失去西伯利亚以东的整个地区了,只是他们仍然不死心而已。英美倒是看的通透,可是也不松口,不能让这个地区轻易的落入中国的口袋里,于是他们以盟军的宣言为借口,表示盟军进行的战争绝不是掠夺国土的战争。

因为英美的表态谈判差点谈崩了,赵书礼表示,如果英美此来是为了苏联压制塞北整府的,那么他们就可以回去了,塞北军绝对不接受外界的任何压力,也不会在压力下,做出任何决策,包括军事的。

美国人赶紧做和事老,建议搁置争议。

最后达成了协议是,苏联口头表示德国人投降前,不会对恩琴整府发动进攻,而赵书礼同意撤出驻扎在鄂木斯克的塞北军,转而投入到对共青城等日本占领下的工业城市的攻击行动中去。

共青城,苏联二三十年代耗费大力气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市,规划合理,非常现代。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尤其是飞机制造业,十分发达,是苏联最大的飞机制造中心之一。日本人牢牢占据这里,也是看上了这里的飞机制造能力,希望能为日军服务。而塞北军也是这个目的,塞北军已经占领了苏联的另一个飞机制造中心伊尔库茨克,这里的飞机制造企业工厂全部被塞北军接收,同时接收了大量的飞机设计资料,其中很多设计都是十分先进的,只是苦于没有生产资料才没能实现而已。而塞北军对这里进行了改造后,塞北的大量镁铝合金输入到这里,变现成了大量的苏制飞机,编入了塞北军序列。

伊尔库茨克、赤塔、乌兰乌德等地,加上恩琴控制下的大量苏联远东工业城市,现在基本上已经开始为塞北服务了。大量的苏联工业实力,其实是被塞北继承,或者是掠夺了。大量苏制武器也编入了塞北军序列,比如肩扛火箭,比如喀秋莎火箭弹,比如最新式的大量坦克,苏制冲锋枪**沙等等。

这个结果战后被西方评论,在苏联还没有失败前,塞北已经在实质上瓜分了苏联。

而塞北则评论说,这段时期,对苏联工业实力的接收,是塞北两个四年建设大纲后,工业实力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尤其是这个时间是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充满想象力的思想,和不畏强敌的斗志。

对于苏联问题的处理,暂时就是如此了,而塞北军对山东的进攻,也慢慢开始进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