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因为拥立赵桓有功,当赵桓暗中掌政废掉蔡京、童贯等人后,郑居中作为头等功臣自然受到大加封赏,赵桓假借皇帝之名,进封郑居中为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封楚国,拜太师。赵桓几乎把所有最高品级的实权与虚职都给了他以表彰他,郑居中一夜间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同时受益的还有郑居中的家人。郑居中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修年,另一个是郑亿年,赵桓掌权之前一个为河间府知府,一个任起居郎。
蔡京被革职抄家拿下后,他的主要亲信都受到了牵连,其中他的左膀右臂,也是他的女婿,时任北京大名府留守的梁世杰自然难逃于外,梁世杰被定了蔡京的同党,随便罗列了一大堆罪名后也被革职流放,这样一来北京大名府留守的职位就空了下来,赵桓大笔一挥,直接调郑修年升任大名府知府兼北京留守,郑亿年也如同坐火箭般被连提数级封任户部尚书,以示对郑家人的恩宠,除此之外的郑家人也多有封赏,如今的郑家人,内有宫中郑皇太后坐镇,上有宰相郑居中为首,族人各在朝中险要位置任职,再加上门生亲信,比之曾经的权相蔡京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次大战,身为北京留守的郑修年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宋军的主帅,以及辽、夏两军名义上的主帅。而在不久前他刚刚接到任命之前,郑居中就曾对他写过了一封密信,在信中,郑居中为他详细的分析了宋廷在与郑临风数次大战中各个主帅所犯的错误,告诫郑修年绝不可再重蹈覆辙,同时,郑居中也对他说明了朝廷目前的严峻形势,要他想尽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辽、夏两军击败郑临风,大宋的国力已经支撑不了多久,此次战役是在抱着决战的决心在打的!
所以,郑修年这些日子一直在为辽军的二十万大军还没来到而焦头烂额,他们不来,辽、夏两军就是不开战,结果一听天道军居然主动进攻了,这可把郑修年高兴坏了,连忙下令察哥和萧察剌与他一起出战,但没想到却被二人毫不留情的拒绝了,尤其是察哥,察哥在宋廷之中最痛恨也是最佩服的人是童贯,二人各自指挥军队在西北交战了那么多年,彼此视对方为死仇的同时也难免有些惺惺相惜,可在不久前,察哥却震惊的接到了童贯已被宋廷处死的消息,察哥在万分高兴的同时也不免感伤了一把,这次来宋地作战,他一听大军的主帅是什么郑修年,压根就是一个靠着他老子上位的乳臭未干的公子哥,根本就没把郑修年放在眼里,在他接到郑修年的命令后,干脆就直截了当的回了两个字,不去,连个理由也懒得说,郑修年是又气又无奈,可他却也没胆量指挥宋军独自出去迎战,最终只能下令各地宋军也不准出战,只准防守。
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名府之战(3)
郑飞指挥各路天道军对敌方阵地发动了猛攻,但宋军一方却是全部退守在城池之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天道军也没有进行惨烈的攻城战,几日下来,除了攻下了几处宋军的小据点外再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了,不过天道军上上下下却以此打出了士气,兵力少的一方主动去进攻兵力多的一方,兵力多的还不敢出来应战,只躲在城内做缩头乌龟,这是何等的怪现象?
出现这样的结果郑飞也有些哭笑不得,他之所以率先发动进攻,目的有两个,一是打出天道军的士气和勇气,把天道军上上下下的那口气都提起来,要让全军上下都明白,敌人虽然多,来势汹汹,却没什么好怕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二是要通过这一战来向宋、辽、夏三军展现天道军的实力,从侧面震慑辽、夏两军,为日后即将实施的招降他们的计划创造条件,向他们证明天道军有实力保护他们,同时压一压他们的气焰,到时候不要觉得是走投无路才投靠的天道军,就跟天道军占了他们多大便宜似的。
郑飞知道宋国现在的形势很不妙,赵桓几乎是在倾尽国力打这一仗,欲图毕其功于一役,反正不这样做也将很快遭受自己全面的进攻,如果没有外援的帮助,被自己所灭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与其如此被动,还真不如铤而走险借助辽、夏两国彻底击败自己,从这个层面上说,赵桓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只可惜,宋国如今已经没有了再支撑这样一场超级大战的国力,根据情报,郑飞推测宋国对此战只能选择速战速决,而自己如果想用最少的伤亡换来一场胜利,最好的办法就是退守城池拖延时间,只要拖过三个月,宋廷就坚持不下去了,此战自己就将不战而胜,也能破坏赵桓“联金灭辽抗夏”的如意算盘,但假如那样做,夏、辽两国仍旧可能强迫宋国割让西北十二州与河北十三州,赵桓为免再树强敌,只能被迫答应,这是郑飞不愿看到的,同时,这也将使郑飞白白错失一个可以以一战力挫宋、辽、夏三国的大好机会,所以,郑飞也决定冒一次险,满族宋廷的要求,和他们来上一次大战,谁料自己匆匆忙忙赶到战场还主动出击了,宋、辽、夏三军竟然不敢应战,这种诡异的现象让郑飞隐约明白了一件事,不想应战的绝不是宋军,而是夏军和辽军,正是夏军和辽军的退缩,导致没有勇气独自与自己大战一场的宋军也只能龟缩起来。
夏辽两军为何不愿出战呢?郑飞想来想去只想到了两个可能,一是他们在等待耶律淳的二十万大军来到之后,彻底占据兵力上的优势后再开战,这说明看起来貌似近百万大军的宋、辽、夏三国联军并非一个团结的整体,宋国并不能随心所欲的指挥夏辽两军替自己卖命。
第二种可能是他们压根就没想帮助宋国击败自己,赵桓在暗中算计他们,他们又怎么可能不会在暗中算计赵桓呢?比如……既顺利的从宋国得到土地,却又不帮宋国真的灭掉自己,而是留下自己不停的折磨宋国,继而可以继续从宋国讹诈更多的好处!
这种情况让郑飞暮然发现,在这一场看似目的看似简单的三国联盟中,宋辽夏三方势力表面统一,实际却是各有算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利用,构成了一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大戏,更可笑的是他们都自以为己方就是那只可以笑到最后的黄雀,并把自己看作了那只可怜的可以任他们宰割的小蝉。
郑飞对此是冷笑不止,无论是赵桓还是夏帝与辽帝都觉得自己能笑到最后,那自己就让他们先自以为是的尽情的笑好了,他们笑的越欢,也就越会麻痹大意,留给自己的机会也就越多,而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冷静的从他们那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抓住他们的缺点,给他们致命的一击!
郑飞继续实施原定计划,下令全军现在立刻停止进攻退出战场,既然对方要么是不愿打要么是不敢打,那自己也别剃头挑子一头热,就陪着他们继续等下去吧,等到他们愿意打的时候。
当然,郑飞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要采取拖延战术,拖垮宋国,而是要趁这个时间等待一个人的到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叔夜。
郑飞已经决定采纳宋燕之策收降夏辽两军,可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自己一张嘴是不够的,就算自己把赵桓“联金灭辽抗夏”的阴谋传遍了夏辽两军每一个人的耳朵里,空口无凭之下,赵桓也完全可以来个拒不承认,甚至反咬一口说这是自己编造谣言意图分化三国联盟的计谋,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达不到让宋军与辽夏两军翻脸的地步。
所以,郑飞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证据,证明赵桓和金国暗中结盟的证据。可要得到证据又谈何容易?目前看来,这件事赵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保密工作做的极为到位,至少就连张叔夜那种级别的人也一点风头都没听说过。
郑飞想来想去,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既然搞不来“物证”,那就想办法搞来“人证”,这个“人证”不是别人,就是张叔夜!
此次赵桓掌政,将老皇帝的亲信大臣和原郓王一党的大臣治罪的治罪,流放的流放,杀的杀,张叔夜却因是出了名的蔡京的死对头以及刚正不阿的名声而没有受到任何的牵连,仍旧任职中书舍郎,身处大宋的权力核心之内。
这就给了郑飞一个机会,郑飞决定把张叔夜“调”回来,让他想办法可以到宋军前线任职,然后在一次“意外”中被自己所“俘获”,自己就可以宣布通过“审讯”张叔夜,从他的口中得到了宋廷意图联合金国灭辽抗夏的机密情报,如此一来,有了张叔夜这名大宋的高官作为“人证”,就由不得夏辽两军不信了。
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增加可信度,郑飞也没有放弃得到赵桓暗通金国“物证”的想法,于是他想到了马植,马植说他在赵桓身边设下了一名眼线,正是这名眼线意外获知了那条机密情报,郑飞想试一试,看看是否可以通过那人再从赵桓那里得到什么物证,虽然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毕竟还有试一试的机会。
郑飞在几天前将马植召到近前,问他是否还有把握可以联系到他设在赵桓身边的那个眼线,尤其是那人还会不会继续听从他的命令。
马植沉思片刻就说,“像这种安插在朝中大官亲王身边的情报人员,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极度危险的工作性质,他们的身份都属于燕云会最高的机密,一般都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知道他们真实身份的人非常的少,而因为赵桓的太子身份,把人安插在他身边,稍有不慎就可能给燕云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这名死士不但是属下精挑细选出来的,对我非常的忠心,更是对他身份的保密工作更是达到了最高级别,知道他身份的除了属下,就是属下的一名亲信,现如今,我已逃离了燕云会,那名亲信也已死在了朝廷的追捕中,世上再无第二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就算是取代了自己的那名新任会长也不会知道。并且,我相信他是不会投靠新任会长的,因为那样太危险,新任会长很可能会杀掉他灭口。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继续潜伏在东宫之中。所以,属下可以试一试,如果能和他再接上头,应该还可以指挥得动他。”
郑飞当即就命马植详细的说出了与那名死士取得联系的办法和接头暗号,再让马植给那名死士写一封信,已证明马植的身份并向他下命令,命他想办法找到赵桓暗通金国的证据,随后,郑飞就命人将马植的信用最好的信鸽快速送往东京,让东京的情报人员立刻着手与那名死士取得联系。
如今,这么多天过去了,想必张叔夜和东京的调查局情报人员都已接到了各自的命令并开始行动起来,于是郑飞决定正好可以借这段时间等待张叔夜以及“物证”的到来。
至于究竟还能等多久,则几乎完全取决于耶律淳的二十万大军究竟还能磨蹭多久才到达战场,这真叫无巧不成书,郑飞原本要耶律采洁返回燕京劝耶律淳答应拖延时间的目的是趁着这段时间先击败或重创宋夏联军,却没想到虽然现如今自己已经不准备对付夏军了,耶律淳的拖延也同样为新的计划争取到了关键的一段时间。
而且,郑飞完全不准备提前向耶律淳透露赵桓的真实计划,以耶律淳对自己和金国的了解,他应该不需要什么证据就会相信自己的话,现在透露给他,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马上召回他的二十万大军返回燕京自保,这将极大的削弱三国联军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