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办?如果换作别人,估计处理的办法是:鉴于自己的任务是前往河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不管了吧。
可是这回偏是叫魏征遇上了。于是,他当即就下了命令:放人!
有人不买账了。凭什么?你一无圣旨,二不是我们的上级,凭什么干预我们部门的事情?
这时,有好心之人偷偷拉了拉魏征的衣袖,示意他在没有得到领导批示的情况下不要贸然作出决定。但魏征就是魏征,他拂袖而起,大声地告诉在场所有的人:“这两人放了!如果日后有人问起,就说是我魏征的主意,与他人无干。我这里自有奏章呈送皇上!”
大家伙儿见魏大人都这样说了,当即也没二话,照样执行了。不过相信在场肯定有不少人的心里都在犯嘀咕,甚至有些还幸灾乐祸地想:“到时候怪罪下来,你可小心吃不了兜着走吧!”
接着,大伙继续去河北的去河北,回长安的回长安。不同的是,回长安的士兵变成了两手空空,并且感觉相当地没面子。气急败坏的他们一回来就央求他们的主子向皇帝打小报告:魏征越权擅放钦犯,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简直就是罪不可赦!
可是坐在朝堂之上的皇帝李世民听了却并不动怒,反而始终保持微笑,不予评论。原来,魏征的奏章早已送到,意思大致如下:朝廷已经明确规定大家各安其职,不再追究连带责任,可现在又把原来东宫和齐王府的人抓回来问罪,剩下的人以后谁还能安心?这样我们到了河北就算说破了天,谁又还会相信我?因此,我擅自做主放了这两人,是想借机表明皇上的宽容仁爱之心。相信圣明的皇上定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贤才魏征!李世民果然没有看错人。顺利完成任务归来后,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日益亲密,还时常被请到皇帝的卧室谈心。士为知己者死的魏征也毫不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才华,所奏之事件件切中皇帝心声,不久,魏征就被提拔为尚书右丞,直接参与核心决策。
由于李世民对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官员采取了宽大处理的原则,为李建成战斗到最后时刻的冯立和薛万彻二位都回到朝中,并被委以重任。其他的人也在一段时间的动荡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第十四章 渭水之盟
过好日子,除了要搞好内部团结外,还要注重邻里关系的和睦。这不,太宗刚刚登基,邻居就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送来贺礼:东突厥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率十多万军队攻击泾州,毗邻的长安城立刻进入紧张的戒严状态。
自有书面记载以来,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战争就从未真正间断过。犬戎、匈奴接连进攻,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国破身死,秦始皇筑长城御敌、汉高祖送美女和亲,汉武帝刘彻雄起一方,算是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暂时解除了北部边境的威胁。到了西晋末年,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乱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生灵涂炭,民生凋敝,直至隋文帝杨坚时才再次统一了中国。
突厥民族原本生活在匈奴政权的北方,北魏时臣服于当时的柔然部落,自此开始逐渐强盛起来。柔然衰落后,已然强盛起来的突厥取代了柔然,成为了大漠的主宰。其首领自称可汗,首领的妻子称号为可敦。不过突厥人在制度上有点混乱,一国之中,可能有几个可汗并存,但是最大的相当于皇帝的可汗只有一个,即大可汗,其他的可汗实际上相当于亲王,是为小可汗。上文提到的颉利可汗就是大可汗,而突利可汗则是小可汗。
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由于中原战乱频频,不少汉人纷纷逃亡北方寻求庇护,改为接受突厥可汗的领导。而突厥内部也因为部族多,居住地分散等原因,逐渐分裂为东西两大权力集中的政治核心,并最终形成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
东突厥统治范围大致是从兴安岭到阿尔泰山脉一带,西突厥鼎盛时期势力范围向西扩张到中亚的里海一带,东面与东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
因为地域的关系,在隋唐之交与中原发生联系更多、更密切的是东突厥汗国。
纵观历史上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的关系,始终遵循着一项基本法则——以实力说话。中原实力不济时就送钱送财宝送美女,游牧民族衰落时就主动向中原示好,请求封号,顺带做些货物贸易;倘若实力相抵,高下难分,那就只能战场上见分晓,不打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
却说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刚分裂的时候,内部争权夺利十分厉害——曾经出现过五大可汗并立的壮观场面。他们谁也不肯服谁,天天搞内耗,结果给对立阵营的隋军以可乘之机。隋朝大将史万岁率军把东突厥狠狠教训了一顿,自此北方边境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宁。
时任东突厥名义上最高领导人的沙钵略可汗颇有政治眼光,瞅准了隋朝这颗参天大树,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削尖脑袋地与隋文帝杨坚攀上了亲戚:先是让自己的老婆(原北周公主,复姓宇文)改姓为杨,继而又说服文帝把她认作义女,从而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了大隋女婿。于是,在隋朝军事和经济的支援下,沙钵略可汗先后出兵击败了西突厥、东部的契丹部落,平定了内部的反对势力,进一步扎稳脚跟,巩固了统治。战斗中,隋军还成功营救出了沙钵略可汗被俘的妻子和儿女。为此,沙钵略可汗十分感激,表示愿“永为藩附”,此后“岁时贡献不绝”。直至隋炀帝即位,双方都保持着良好的比邻关系。
但好景不长。隋炀帝杨广大业五年,为控制日渐膨胀的东突厥势力,防范于未然,隋政府决定在东突厥内部扶植另一派势力,以期达到坐山观虎斗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将目标锁定为当权的始毕可汗的弟弟,向他投去了橄榄枝——和亲。虽然始毕可汗的弟弟在经过几番痛苦的抉择后最终没有接受这突如其来的美事,但隋政府的这一举动已然引起了始毕可汗的强烈不满。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削弱东突厥的势力,隋政府又采取诱骗的方式将东突厥统治下的一部分胡人悉数杀死。
这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了双方的完全决裂。从此,北方边境便又回复到熟悉的战乱状态。幸好,东突厥也就是烧杀抢掠,游牧民族的习性和实力的不济决定了他们只能是政治和军事舞台的配角,还不足以与隋政府一决雌雄,逐鹿中原。
李渊起兵时,为稳定边疆,争取外援,曾和东突厥签订过盟约。盟约的内容不少,实质却很简单:李渊认东突厥可汗为大哥,自称小弟,定期上缴保护费;东突厥承诺不在李渊后院放火。对东突厥而言,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不用亲自动手就可以坐收银子,这么好的买卖不做就是傻子。所以新任的颉利可汗也乐得隔岸观火,不用种不用抢,自有那李渊送进帐。不时还可以做点贩卖军马的小生意,捞点外快。
虽说双方建立了通力合作的伙伴关系,但东突厥仍然不时南下打劫一把,而且相当理直气壮,毫不手软。至于李渊,反正被抢的损失不大,也只能先忍着。
刚当上最高领导人的唐太宗听说东突厥又打上门来了,不由怒从心起。多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锻炼了他在各种局面下应对复杂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培养了一批骁勇善战的猛将。于是,尉迟敬德与东突厥军在泾阳一场大战,一千多突厥军的先头部队被歼灭,颉利南下的势头受到重创。
吃了败仗的颉利同志决定换一个文明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个办法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两个字——忽悠。
忽悠那可不是谁都可以干的,当然要找忽悠中的高手。
于是,颉利可汗便开始在家门口观察擅长此道的高手。他的条件也很简单:一是要擅长忽悠,二必须是他的心腹。很快,他就圈定了合适的人选,一位名叫执失思力的仁兄奉命前往长安。
这位大忽悠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深知忽悠的关键就是要先镇住对方,拿捏住对方的命门,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后方能成事。所以,他见到李世民时,没有行正常的邦交礼节不说,还刻意摆出一付胜券在握的高调姿态,甩出一句话就是:“我大可汗率军百万,今天就到!”
啧啧,乍一听还真了不得,人家百万雄兵已经堵到家门口了,你还能怎么办?换了普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先好言稳住对方,再想退兵之法。可李世民的皇位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说是十步杀一人也不为过,哪会被区区这几句话吓倒,对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忽悠型人才自然也是毫不客气。
他冷冷地回答道:“我和你们可汗也曾当面会盟,送给你们的金银财宝无法计量。而今,你们居然违背约定,侵入我国国土,还丝毫没有羞愧之色。你虽是戎狄,也该懂得礼义廉耻,怎能把我国的恩德忘得一干二净,还在我的地盘上胡说八道,信口雌黄。是可忍,孰不可忍!看我今天先砍下你的人头!”
大忽悠最痛苦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忽悠失败,没达到目的。
我认为,是忽悠完全无效不说,还得陪上血本——搭上小命。
执失思力傻眼了,忽悠不管用啊,自己可没预备过后招啊!眼见大刀就要往自己的脖子上招呼,他吓得是魂飞魄散,架子也顾不得了,连忙跪地求饶。
古语云: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几个重臣虽说不满突厥来使的傲慢,但见到对方服软了,还是建议把执失思力有礼节地送回。李世民不同意,他说:“蛮夷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如果今天把他毫发无伤地送了回去,突厥肯定认为我们怕了他们,会更加放肆。对付这种人,要比他们更狠才行!”
杀不是,送回去也不行,怎么办?讨论下来的结果是,先委屈执失思力一阵,到大牢里吃几天免费伙食吧。
扣押了执失思力等于明确向突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尽管放马过来吧,我等着你呢。
不过说狠话容易,但你得有实质的行动啊。突厥那边百万雄兵或许是没有,但十多万那是大大的有,而且说到就到。怎么办?
兵临城下,应对方法有哪些?《三国演义》里司马懿老人家曾经总结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古往今来,确实也就是这些办法了。
其实司马老头还忘了一个办法——自己在诸葛亮身上吃到的空城计,不属于上述五条之一。
可这次李世民并没有选择上述办法中的任何一种。
话说当时东突厥军正在长安城外渭水便桥的北岸扎营,准备不日攻城。
李世民亲自带着中书令等6名高级官员骑着马直接前往渭水南岸,与颉利可汗隔水对话,斥责他的背信弃义。
东突厥军队万没有想到唐朝皇帝居然几乎是单人匹马的前来,加上素闻大唐秦王威名远播,武功赫赫,其中不少将士还曾经在与唐朝军队的正面交锋中吃过一些苦头。慑于此,他们居然都纷纷下马遥拜皇帝(群酋见帝,皆惊,下马拜)。不一会儿,唐军大部队抵达桥边,旌旗招展,铠甲明亮耀眼,遮蔽原野。唐军虽然人数众多,却丝毫不显杂乱。他们列队整齐,军容严整,唯唐皇马首是瞻。
久经沙场的颉利可汗深知这种沉默军队的战斗力,他们只待主上一声命令,便会倾尽全力向目标发起攻击,那种爆发力和战斗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