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矿工雄风-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个团可以编为二个旅,再插进一个印度旅的3个团,这样全师就有9个标准团,共计13950人。如果再加上师部直属的炮兵团、警卫营、侦察/通讯营、后勤营这样全师就有一万七千到一万九千人。这样的编制在面对俄军时应该有优势。但是三十万印度兵需要65个师来安插,而我军现在可没有那么多师啊,只好将多出来的,编为补充旅。

解放东南各省时也收剿了十多万土匪、清兵、地方团练和农民起义军。这些人被编为第五军,由清军降将定海总兵葛云飞担任。

军队调整之时,也是一场人事的大变动,各级将领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希望借机“更上一层楼。”如果用后世的讲法,这可以称得上是“跑官要官了”,不过与后世不同的是,我这里是凭功绩、凭能力要官,而不是靠贿赂、凭关系。我的案头摆满了各级将领的档案材料,有的材料只有一页纸,有的厚达几十页,这其中最显眼的是重火力师的张炮给我的材料,这材料的标题赫然是《关于成立装甲师的建议》。好家伙,这材料厚达六百页,从装甲师的定性分析到所需耗费资金多少的定量分析,从笼统的编制到详细的技术兵种要求,应有尽有。

这那是一份建议啊,这分明就是一份详细的装甲师成立计划。对俄作战,如果按常规出牌,中国要想取胜,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中国急需有一张拥有绝对优势的王牌,而装甲师正是我计划中的王牌。相信以装甲师凶猛的火力和快若闪电的突袭速度,一定可以轻松撕碎俄国熊,从而大大压缩中俄战争的时间,减少我军的伤亡。

现在坦克厂已经建成,第一辆坦克已经隆隆驶出厂门。

这种四三式坦克,仿后世苏T—34式坦克设计,拥有一门80毫米坦克炮,一挺重机枪,主体长6。1米,宽3米,前装甲80毫米,侧装甲60毫米,后装甲45毫米,自重30吨。500匹马力的坦克专用柴油机加满油,可以让坦克以30公里的越野时速行驶249公里。在公路上行驶更快,可以用55公里的时速,行驶400公里。

坦克厂建好后,原班人马现在又投入到装甲车厂的建设中,这个装甲车厂预计十四个月就可建成,年产能为二千辆。

真没想到,我的坦克才出厂,张炮就已做好了一份装甲师的成立计划。我记得在去年12月份时给张炮出了一个思考题,活跃一下他的头脑。没想到11个月后,张炮竟给了我这么重的一份答案。

看完张炮的《关于成立装甲师的建议》材料,趁着余兴,连夜找来张炮详谈。

“哈哈,我的大炮兄弟,这么晚找你来,没耽误你的休息吧!”

“作为军人,要随时待命,别说现在是十二点,就是凌晨三点,我也是处在待命状态。”

“好!军人就要像你这个样儿!”

“司令,你找我来,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呵呵,你倒比我还着急啊!大炮,你是高级将领啊,高级将领不比初级军官,需要有些涵养的功夫!”

“是!”张炮挺直了腰,站得如同一棵青松。

“大炮兄,现在不是在军营里,用不着那么拘束,我们坐下谈。”

大炮以标准的军人坐姿,寻了一张离我不近不远的椅子坐了下来。

“你的《关于成立装甲师的建议》我看了,讲得很详细,我看这完全可以作为我军成立装甲师的计划书啊。”

“司令您过讲了,这不过是我从后世的资料中东一点西一点抄来的,没有多少我原创的东西。”

“大炮你不要过谦,我看得出为了写这份材料,你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没有实践过,写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

“你也知道面对俄军,装甲师将是我军能够取胜的重中之重,还有东北、西伯利亚、东欧、北美都有大片的平原,正是装甲师的用武之地。我估计当我军发动征服欧洲的战役时,东欧平原就是东西方力量的决战之地,到那时谁的坦克、装甲车多质量好,谁的装甲战术高明,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装甲师的前途无量啊。至于装甲师如何建立,我们谁都没有经验,需要从头摸索,战术编排、训练、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需要耗费指挥员的大量心血,大炮你有信心挑起这副重担吗?”

“我能!”大炮自信的看着我。

“哈哈,我就知道你行的!我想由你从头组建一支全新的秘密装甲师。坦克、装甲车生产一辆你们师就接收一辆,接收一辆就训练一辆,装甲师要尽快形成战斗力。装甲师的技术含量很高,驾驶员、车长、炮手、后勤维修人员都需要培养起来。文盲战士是很难学会这些的,大校、军校里的学生你可以优先挑选。我记得我们刚来这里时,我矿职工子弟8到12岁的儿童有801人,现在五年过去了,这批人当中十五岁到十七岁有四百多人,我给你一百个上限指标。这些人平均有113的智商,又受过五年的正规军式训练,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个顶个都是优秀的军人,一直以来我都当宝贝一样供着,别的师找我要,我一个都不给,现在我一下子就给了你一百个,大炮你可得给我用好啊!”

“谢谢。”大炮不会不知道,这一百个人的份量。所以听完我说充许他挑一百个,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啊,只得连声说谢谢。叫这些矿里的优秀儿女去战场拼杀,我也是无奈之举,装甲师要的是拿握了高技术的人才,没有高智商很难成为合格的坦克驾驶员。对于现在这一百五十年前的中国人,我虽没有做过智商测试,但凭感觉我可以知道,他们的智商是无法与一百五十年后的中国人相比的。我军坦克的性能之高,按照正常历史,得一百年后才会有相同性能的坦克出现,高性能的坦克需要高技术人才去驾驶,训练清朝的中国人去开坦克我有些不放心,不得已而为之。

“不要谢我,我这也是被逼得这样啊!”

“逼的?司令,您不是说过,要将精力转移到济经建设方面来吗?满清留着不打,等个五六年后,再连俄国佬一起打吗?今天听您谈话,我怎么感觉,好像很快就要开打了?”

“原计划是这样,可是我们的宋司令,已经狠狠的教训了俄国佬一顿。经此一番教训,俄国人要是还不惊醒,他们就不是俄国人了。想必俄国经此伊犁一战之后,必定会在军事变革中奋起直追。虽然将来,我们在技术上还能够领先俄国,但是到那时,中俄之间的技术差距会减少。中俄决战开得越早,中俄之间的技术差距就越大。要想以较小的代价解决俄国人,现在只得加快与俄国决战的计划。”

“喔,这一切都是宋仁军给闹的!”

第六部 共和国的诞生 第九十八章 两京(1)
(更新时间:2006…2…26 20:04:00  本章字数:4232)

自宋朝开始,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南京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的繁荣带动文化的发展,不少统治者看中了南京的山川都会,纷纷在此建都,到现在已是六朝古都了。与南京相呼应的就是北京了,自元大都以来,历经元明清三朝七百多年,直到后世的新中国都在此建都。一南一北两京相映成趣。古书上常说一统天下,其标志就是指的攻下前朝旧都。
历史上,在南京成立的王朝要么是被北方游牧民族赶到南方,要么就是偏安于南方半壁江山的王朝,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短命。

曾国藩“胜守”南京以来,到今天已是“胜守”了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我不断的派使者前去劝降他,不料他对满清的忠心“可彰日月”铁了心的就是不降。曾国藩死命不降,我又出于减少伤亡的考虑,只得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期待着最终迫降他。慢功出细活,只要肯花时间,我相信总有一天,曾国藩会认清形势,幡然醒悟的。不料铁血军在伊犁与俄军打了一仗,时间一下子就变得紧迫起来。为上早日解放全中国,发挥全国之力打击俄国,我再也没时间和曾国藩磨洋功了,加紧了对南京的围困。

为了这最后的对满清之战,参谋部制定了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我将这一计划命名为“两京”。

按照“两京”计划,铁血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南京方面,整编后的长江水军可以用绝对优势控制长江水域,完了东南解放任务的第二军和第四军团团围住南京。长江水军有八万人、第二军有九万人、第四军有七万人,再加上在杭州上海一带训练的第五军十三万人,相信总计三十七万大军,一定可以将南京曾国藩的十几万人围成铁桶一般。

北京方面,由海军运送陆战师从大沽口登陆,攻占天津进逼北京。运送重火力师从葫芦岛登陆,攻占山海关掐断满清逃往东北的道路。与此同时,空军派往山西协助第三军越过太行山攻占北京。这个计划规模庞大,铁血军拿出全部实力,同时攻打南北两京,表面看起来北轻南重,实际上是南轻北重,南面是人数众多,却是围而不攻,北面是一定要拿下,相信等我军拿下北京,灭了满清之后,南京清兵在失了主子,必定会丧失抵抗的勇气,举城投降自然不在话下。南北两京同时开战,这样的战略部署,也算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先河了。

战争的进程很快。

1845年4月3日,陆战师攻占天津。

1845年4月7日,重火力师攻占山海关。

1845年4月9日,第三军兵临北京城下。

四月的天气对于古老的北京城来说,还属冬寒未尽之时,偶尔还会下一场大雪。躲皇宫里的道光,虽然裹着厚厚的狐皮衣,但仍抵不住城外隆隆的炮声,送来的巨大寒意。北京城内虽然还有十万装备了新式枪炮的八旗兵、禁卫军,但通过这些年的战争,道光心里明白,这样的部队并不是城外教匪的对手。他所依靠的曾国藩,如今也被围在南京动惮不得,看样子是指望不上了。团练数量众多,加起来总数甚至还会超过铁血军的人数,但却是离不开故土,每一支数量又少,再加上没人统一指挥,即使来京勤王,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前些日子,道光天天早朝,期盼着有某个大臣,灵光乍现,能够蹦出一个退敌的好主意。但是每次早朝,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太和殿内群臣大眼瞪小眼,愣是没人可以吭出个屁来。

“平日里个个都说忠君报国,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真要到了国家危难之际,又一个二个的全都成了哑巴,我养你们有何用?”每次早朝结束时,道光都用这句话结尾,这几乎成了惯例了。

“难道大清二百多年基业就要断送到我手里了吗?”国事糜烂,使得道光在夜里难以安枕。

“汉人太多,能治则治之,不能治则退回关外,骑马牧羊、打鱼狩猎,自在逍遥。”这是满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的话。道光少年时读到这句话总认为顺治帝太懦弱了,如今再一次读到,道光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以少御多、以满御汉非雄才大略不足以成事。道光自视甚高,总以为自己比起太祖努尔哈赤来虽不如,但也算是一位明君了。如今教匪越闹越烈,甚至打到北京城外来了,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无能,应当归绺于臣子的无用。

“难道大清气数已尽,非得退居关外吗?”不过即使退到关外去,教匪也未必会放过自己,想清了这一节,道光摇摇头将这一想法丢出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