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溃败下去的日军,很快被包抄了后路的02装甲师逮个正着,见逃跑无望,大多日军也都投降了,像这种部队的武士道精神不强,投降是普遍现象。
整个南线战场,从清晨时分打到正午,战斗已经完全结束了。
一排排的日军俘虏从前线押了下去,华东军的民兵和二线川军已经被调集了上来,开始打扫战场。
当这些二线部队到达战场时,看到眼前的景象全都十分震撼,只是一个上午的时间,南线的日军就被全部扫清了,而且从地上的尸体上来看,很少有华东军的尸体,几乎全是日军的。
白痴都看得出华东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胜,这让二线部队的士气霎时间高涨起来,特别是前来支援国战的川军。
这次来山东参战,没有经历他们预想的那种生死搏杀,反而感觉有点像是度假一样,而且有高额军饷拿,伙食也是好得不得了。
就算是正规军也有这样的想法,华东军士兵都对这次战争的强度之低感到吃惊,他们基本上不用经历什么苦战,战车就为他们挡下了大部分子弹,并且能够将日军死死的压制下去。
蔡锷看着战场上满地的弹坑和日军尸体,知道这次中日战争已无任何悬念,华东军的新式武器——战车已经锁定了战局的胜利。
这种武器未来定然会成为陆军的重要装备,因为它打破了堑壕战的僵局,让战争重新回归运动战的模式。
曹锟坐着汽车在战场上逛着,和吴佩孚看着眼前的景象,他知道这次的选择对了,响应国战不是送死,反而能获得巨大的好处。
不说那些装备,就说胜利之后的那份名誉,就足够让人感到兴奋了。那些装备倒是其次,以华东军军力之强,这点装备也不能与他们抗争,日后中国定然是华东政府的天下,那些装备有没有也无所谓了,最主要的是与华东军建立了情谊,日后的政治回旋余地就多了。
总指挥部,空军传回了最新的侦查情况。
“报告委员长,日军大约四十万人正在紧急向南线运动。”陈轩宇对夏钧报告道。
“他们不打东线了吗?”夏钧楞了楞,纳闷的说道。
“从空军侦查到的情况来看,日军的确已经放弃了进攻东线的计划。”
战场上是瞬息万变的,日军放弃了东线进攻计划,正在挥师南线,看得出来,日军是想增援南线,以求将华东军挡住。
不过貌似太晚了,南线的日军已经被歼灭了。
夏钧看了一会地图,说道:“既然日军改变了作战计划,我们也改变一下作战计划,我们不打东线,我们先打西线,集合C集团军之后再挥兵东进,歼灭日军主力。”
夏钧的这个计划马上得到了众人的认同,这个计划相比之前的来说更加保险。
日军在西线、南线的力量都比较薄弱,因为把力量抽调到东线去了,结果东线没进攻成,南线反倒是先被华东军给打掉了。
华东军如果先进攻西线,那么就可以将防御西线的C集团军抽调出来,然后集合A、B、C三个集团军再对决日军主力,从兵力上彻底压垮日军。解决了日军主力之后,最后再解决东线堑壕里的日军,整个战争基本上也就这样结束了。
修整了近一个小时的A、B两个集团军很快接到了新的命令——进攻西线
第一百七十八章:打完鬼子回家过春节
第一百七十八章:打完鬼子回家过春节
十一月二十日,天空中突然飘下了大雪。
齐鲁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稍显单调的景色让一些来自福建、广东的华东军士兵感觉到了十分的惊奇,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雪。
两个集团军的华东军正冒着风雪向西线进发,不是乘坐摩托车就是乘坐卡车,推进速度非常快速,预计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到达西线战场。
C集团军已经接到了消息,也正在西线堑壕内为进攻做准备。
华东海军的炮舰早已在西线莱州湾内待命,随时可以对西线日军进行炮击,同时海军对陆地的电子干扰也在进行。
日军总指挥部从早晨开始,就再也没有正常使用过无线电,联络都必须靠有线电话,而有线电话的铺设范围又不是太大。
让内山小二郎感觉窝火的是,就算是有线电话,今天也被人剪了两次,否者根本联系不上东线部队。
面对这种陌生的电子战,日军上下一筹莫展,毫无应对经验。
内山小二郎估计,南线应该还能抵挡一阵,不过自三个小时前,西线就再也没有消息传回,这让他有些忧虑。
显然支那人的进攻很凶悍
时局的突然变化,也让内山小二郎感觉有些无从招架,特别是南线之前的报告中提到支那人使用了一种很恐怖的新武器,一种会移动的钢铁车辆,步枪、机枪都无法对这种车辆进行有效杀伤。
这种车辆可以迅速突破堑壕
这个变化就如海军突然战败一般让内山小二郎感觉措手不及,之前接到海军战败的消息,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堑壕给支那人巨大的杀伤,但现在显然有些不现实了。
绝境,八十万皇军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之中,就算是当年的日俄大战也未碰到过的绝境
事到如今,只能先把东线兵力抽调回来再说了。
就当内山小二郎正怀疑南线已被突破的时候,果然一个电话打进了指挥部,报告称支那人正在朝龙口进军。
这个消息把内山小二郎吓得魂都快丢了,他们的总指挥部就设在龙口,离南线只有十二公里而已。
如果敌人行军快一点,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到达总指挥部。
“命令全体人员向东撤退。”山内小二郎没办法,只要先走为上策,渡过黄水河和大股皇军先汇合再说。
这个命令一下,指挥部内顿时一片混乱,许多文件都来不及收拾,就在山内小二郎的命令下丢掉了。
不到五分钟整个指挥部就撤退了,走之前将指挥部内的东西付之一炬,烧了个精光,连囤积在龙口的大量物资也都烧了,然后冒着大雪向东线撤退。
因为下雪,华东军的前进速度受到阻碍,当华东军到达龙口时,龙口的日军已经撤退了。
没有做停留,华东军继续向西线碾压过去,大概只是半个小时,就出现在了西线日军身后。
西线的十万日军突然发现敌人出现在身后,霎时间就慌乱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莱州湾的华东海军对西线日军发起了猛烈的炮击。
海军的大炮都是超大口径的,那一炮下去的威力之猛,绝对超过了大部分的陆军火炮。
只见一颗炮弹打在日军阵地上,整个阵地都被削平了近两米,下面的日军被炸得肢体横飞。
接踵而至是飞机的轰炸,大量炸弹从天而降,把日军阵地上下都炸了一遍,许多躲在堑壕里的日军在猛烈的轰炸之下而丧命,尸体的样子很凄惨。
当华东军出现在日军身后时,堑壕里的日军却突然冲出了堑壕,拿着步枪向前冲锋,口中高喊:“板载”
西线日军已经意识到不妙了,华东军会出现在他们背后,那也就意味着南线或者东线的防线被突破了。
这时候他们已经陷入了两面包夹的尴尬境地,深受武士道精神荼毒的日军士兵很多都觉得与其躲在堑壕里被炸死,不如冲出去死得轰轰烈烈~
这就是日本的战术之一,肉弹战胜炮弹,肉体与机械斗智
不过华东军投入的战车属于新玩意,日军想斗智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斗智,他们完全没有任何经验。
冲出堑壕的结果就是被机枪打成筛子,迎面碾压而来的战车上机枪横扫,将那些日军一一扫倒。
这些日军甚至没有阻挡华东军的前进脚步,战车的发动机的轰鸣声充斥着整个战场,大地被碾压得轰轰颤动。
到达战场时,后面的步兵师也快速展开攻击阵形,士兵们纷纷跳下卡车,炮兵师将火炮架了起来。
此时是下午两点许,华东军上下依旧是精力充沛。
真正猛烈的炮击此时才算开始
无数炮弹从炮兵阵地中朝着日军防线倾斜而下,将西线日军压得抬不起头来,A、B集团军的迫击炮,以及在A、B集团军三公里外的C集团军的九个步兵师的迫击炮弹也开始不断的往日军防线里倾泻。
这简直就是炮弹雨
这种疯狂的炮击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日军的防线已经变的一片狼藉,堑壕内的日军在炮击下死伤惨重。
“01装甲师全体突击”
“02装甲师全体突击”
“03装甲师全体突击”
林成贵用无线电台下达了突击命令,三个装甲师立即向前方的日军阵地碾去,六十余万国战军如同下山猛虎,对着西线日军发动了两面夹击的进攻。
西线日军此时已是不堪一击,A、B、C三个集团军两面包夹之下,反抗十分微弱,因为日军的反抗都被前方的装甲战车所扼杀了。
一旦日军出现重火力点,坦克炮、迫击炮、掷弹筒、狙击枪、飞机等武器就朝这些重火力点倾泻火力,每一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的将日军的重火力点摧毁。
冒出堑壕的日军则成了战车机枪的抢下亡魂,或者被战车机枪的密集火力给压制了下去,基本上没有机会冒头射击。
战车后面,步兵迅速跟进,娴熟的跳入堑壕与堑壕内残存的日军进行近距离搏杀,机枪和冲锋枪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战场。
堑壕内的搏杀最为残酷的就是冷兵器的战斗,不过华东军装备了应对堑壕战的武器,大部分情况下几乎不会出现冷兵器战斗。
当然,还有比冷兵器更残酷的就是华东军装备的霰弹枪了,一枪打出去,没有谁能躲得过去的。
华东军的士兵一般都称呼14式霰弹枪为——‘一片死’,意思就是一枪打出去,能打死一片人。
被霰弹枪打中是绝对没有存活的可能性的,死状十分凄惨。
士气如虹的国战军在堑壕内与日军激战了不到一个小时,堑壕内的日军就基本上被消灭了,十万日军被打死了大部分。
随后进入了深度清扫的阶段,大量火焰**兵在保护下开始对那些可以隐蔽的地点进行火焰清扫。
一些日军直接被烧死在里面,有些则是哭着脸举手投降,这些火焰的残酷性远比霰弹枪还要强。
被霰弹枪打中可能马上就死了,但被这些火焰烧中,那痛苦可想而知,就算是意志再坚定的人,在被浓烟、火焰包围中也会出现动摇,如果侥幸没被烧死的话,很多日军都会举手投降。
在远处一个高地上,指挥这场战斗的众高层军官正用望远镜俯瞰着整个战场,张季玉笑道:“呵呵西线也解决了,就剩下最后的东线了,国家兴旺指日可待。”
“嗯呵呵”林成贵笑着点了点头,依旧像是个闷葫芦。
“委员长说打完仗给我们放假,阿贵你想去哪里放松放松。”张季玉神秘的说道:“我听说杭州***里来了一批白妞,身段很好,到时候咱们哥俩一起去。”
“我还是回家看书吧”林成贵轻轻摇了摇头,说道:“那本《新时代战争》我还有一半没看呢”
“好吧好吧”张四狗无奈了,那本《新时代战争》是夏钧亲自编写的内部教材,只在高层军官间流传,属于禁止外传的东西。
这本书里清楚的指明了未来战争的模式,以及可能的演变过程。不过淋成贵看了一半也差不多了,毕竟后面都是未来的战术演变。
夏钧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今后的建军道路,虽然书里用的是猜测语气,但却是在后世所发生的演变过程,所以绝大多都是正确的。
有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