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甫嵩吐吐舌头,原来你是要说这个啊!其实俺扫平黄巾,也不是有多大能耐,只是对方实在太差劲而已。俺是个比较传统的人,虽然做出了些成绩,但凭这点成绩就翘尾巴,想要造反,俺觉得还是太轻率了。即便像你说的那样,得罪了朝中的宦官,要被陷害,充其量不过是罢官闲居,就算被害死了也是有好名声的,造反的事儿,俺可是不敢与闻了。
阎忠看他是个榆木疙瘩,实在不开窍,没准还会去检举揭发呢,所以回头就逃走了。他像一颗流星似的从历史的天空中划过,只留下这段精彩的说辞。
次年,边章、韩遂作乱于陇右,这年春天,朝廷遣皇甫嵩镇守长安。
却说皇甫将军先前在冀州讨伐张角时,曾路过邺城,见中常侍赵忠家的房子规格逾制——处级干部居然享受了部级干部的待遇——很看不顺眼,送捷报时顺便就告到朝廷,把人家房子给没收了。另外,张让曾找皇甫嵩要五千万钱作活动经费,他也没给。
他也不想想张让、赵忠是什么人——汉灵帝经常念叨的就是“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啊!当时他在冀州和张角对阵,朝廷正倚重他,宦官还不大敢生事儿。现在调到长安去了,宦官们就开始报复了。这两个太监向皇帝打小报告,说皇甫嵩连战无功,空耗军费,应该处分。
到了秋天,朝廷把皇甫将军征还京师,原来的封邑八千户,硬生生地扣除了六千户,左将军的印绶也给收回了,待遇又和平冀州黄巾以前一样。
在这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对皇甫嵩来说,功名确实有如梦幻。
汉魏之间的人对皇甫嵩的评价是很高的。魏太尉华歆称:“时人说皇甫嵩之不伐,汝豫之战,归功朱,张角之捷,本之于卢植,收名敛策,而己不有焉。盖功名者,世之所甚重也。诚能不争天下之所甚重,则怨祸不深矣。”
四、南阳之战
在皇甫嵩北上冀州的同时,朱也南下南阳讨伐南阳黄巾军。
南阳黄巾军有数万人,其领袖人物是被称为“神上使”的张曼成。中平元年三月间,张曼成率起事的“太平道”教众攻占了南阳郡治所宛城,斩杀了郡守褚贡。然而这支黄巾军并无大志,攻占宛之后坐守孤城一百多天,既不支持近在咫尺的颍川黄巾军波才、彭脱等部,也不积极向四周发展,就这么发愣了一百多天。到六月,缓过气来的东汉王朝发动反攻,南阳太守秦颉率军进攻宛城黄巾军,击杀了张曼成。黄巾余部拥立赵弘为统帅,虽发展到十余万人,但仍仅仅局促于宛城一地,无所作为。朱会同荆州刺史徐等部共一万八千余人,包围宛城,因双方兵力悬殊,从六月攻到八月,一直攻不下来。
朝廷里有人参劾朱,准备换人,多亏司空张温上奏章保他,称:“昔秦用白起,燕用乐毅,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认为他用兵已见成效,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建议继续观察一下。朱在朝廷的催促下,奋力攻城,击杀了赵弘。黄巾军又推举韩忠为首领,继续占据宛城抵抗汉军。
朱在宛城外建立营垒,起土山以临城中,观察动静。汉军虚张声势鸣鼓攻宛城西南,朱自率主力五千人悄悄运动到城东北。黄巾军缺乏军事常识,大部队都集中到西南准备迎击汉军,而东北防守出现了空隙,朱乘虚而入,攻破宛城大城。
韩忠见大城已破,只得率残部退守小城,并向汉军求降。汉军司马张超、荆州刺史徐、南阳太守秦颉等人都同意接受投降,但主将朱认为黄巾军起于内部叛乱,不同于外敌。如果接受投降,就等于纵容了叛乱分子有利就造反,不利也可以投降保命的侥幸思想,必将造成更多的新叛乱,因此拒绝了韩忠的投降。
据守小城的黄巾军见投降无路,只得拼死守城。朱见黄巾军死守不下,遂撤围不攻。韩忠见汉军撤围,率军突出城外准备转移,黄巾军一出城就遭到汉军围攻,被斩首万余人,韩忠本人也被南阳太守秦颉所杀。其余黄巾军见无法突围,又退回城中,推孙夏为首领。
汉军急攻,未来将闻名天下的猛将,现在的小军官司马孙坚,率众先登,攻克城池。孙夏率部溃围而走,汉军追至西鄂精山,又一次大破黄巾军,斩首万余级。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十七岁时,其父带他乘船前往钱塘,路遇海盗胡玉等打劫商旅,在岸上分赃。行船恐惧,皆不敢进。孙坚对父亲道“此贼可击,请讨之!”其父大吃一惊,这是你干得了的吗?小孩子家,瞎闹腾什么!见父亲不允,孙坚自行提刀上岸,大呼小叫,东西指麾,盗贼们大吃一惊,以为官军大队来了,纷纷逃散。孙坚追击,斩杀一人。从此,这个十七岁的少年便声名大显。后又自幕精勇千人,随官军讨平自称“阳明皇帝”的会稽妖贼许昌父子,以勇猛闻名,随即被朝廷授官盐渎丞,进入仕途。此次“黄巾起义”,朱慧眼识人,力请以孙坚为佐军司马,他果然立下赫赫战功。
至此,几支最主要的黄巾军,都被一一扑灭了。为了纪念讨平黄巾的赫赫武功,汉灵帝决定改元中平。
五、大耳贼的黄巾时代
黄巾之乱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这次起义在历史上所掀起的滔天巨浪。
中国历史的天空中,因此而增添了许多灿烂的星光。
有那么一位大英雄,据说祖上很了不得,不过到他这一代,已经落魄得不行了。他爹死得早,虽说也曾举孝廉,做过官,不过只混到县令就去世了,没给他们孤儿寡母留下啥家产。
他们母子只能靠“贩履织席”过日子——所以后世有些大不敬的家伙说他是个卖草鞋的,其实这不够准确,因为他还兼卖草席呢!那些空有“四世三公”的家世,却被人贬为“冢中枯骨”的家伙,对此应该汗颜了。
他家东南篱上,有颗桑树高五丈余,远远望去,童童如车盖,据说是家出贵人之相。大英雄小时候,和其他小朋友胡闹,在树下做游戏,大言炎炎道:“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被他叔父听见了,吓一大跳——那可是皇帝的专车啊!免不了敲打他一下,警告道:“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十五岁那年,他在同郡前辈卢植那里求学,有个同窗好友,叫做公孙瓒,出自辽东望族。他一生事业的起点,就是结识了这个同窗。然而这位大英雄,当时显然不是个读书的料,追求享乐,还颇有点玩物丧志——然而,年轻人,哪个没有荒唐过呢?
他长得有点畸形,手长过膝盖,耳朵也大得离谱——据说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耳朵——所以后来被人送了个绰号“大耳贼”。
大耳贼年轻时,好结交豪杰,当地的恶少都愿意依附他,如嗓门奇大,一声喝断长坂桥下水的杀猪匠张飞。还有一些外地逃犯也跑去入伙,其中有一个山西人,后来混到汉寿亭侯。
说实话,把历史的纪录读来,总让人疑心他们是在道上混——说得小,是提着菜刀收保护费的,说得大,就是土匪了。那时候,他们还不是那些照亮历史天空的璀璨恒星。
这才是真实的而非演义的历史。
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经常来他家乡涿郡贩马,为了求个太平,免不得要给这些地头蛇点好处。大耳贼靠着这些好处费,居然纠合起一支小部队来。
黄巾起事后,天下翕然,人们免不了要有个抉择,即便像大耳贼这样的小毛贼,面前也摆着三条路:
第一条,继续当土匪,这是危险性小,但也非常没志向的抉择;
第二条,跟随黄巾军一起造反;
第三条,响应政府的号召,从军击贼。
大耳贼虽然本身就有“贼”的嫌疑,但他向来自认为是汉朝宗室,自然不屑于参加黄巾,于是他就带着自己的小部队去投军讨“贼”,归在校尉邹靖麾下,算是临时工的性质。
大耳贼第一次上阵,是随州军参加的一次野外遭遇战,他身中重创,躲在死尸堆中装死,后被他的死党们找到,用破车拖走,才得幸免。虽然三分曾把姓名标,但大耳贼的第一次,并不像演义中吹的那样辉煌,反倒是狼狈得紧。
好歹平定了黄巾及其余党,朝廷论功,予大耳贼中山安喜尉——这充其量也就是个县团级干部。即便只是个县团级干部,大耳贼当得也并不舒心,没过多久,朝廷就下诏沙汰以军功为长吏者。
恰逢督邮因公事来到县里,谣传说就是为了贬大耳贼的官。大耳贼虽然心气儿颇高,但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他也只得去找汉寿亭侯、杀猪匠这些人凑份子,拎了东西去见督邮,想走走后门,没承想对方竟然连见都不见他。
想他盖世英雄,也曾经落魄到这种地步!
大耳贼大怒,召集一帮人,诈称奉上级指示,突入督邮住的政府招待所,把他拖出来,绑在树上一通痛打。然后解下自己的印绶,挂在督邮的颈项上,扬长而去。
这位督邮虽然挨了打,但却拣了个大便宜——打他的要不是汉昭烈帝,就凭他,也配上《三国志》这样的英雄谱?
六、未了的余音
虽然冀州、颍川、东郡、南阳等地的黄巾主力纷纷被东汉王朝扑灭,然而黄巾起义所掀起的巨浪,正滚滚而来。
各地叛乱不断。
边章、韩遂起事于陇西。
张修的“五斗米道”起事于巴郡。
中平二年,河北有张牛角、褚飞燕、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文八、平汉大计、司隶缘城、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弘、苦蝤等起事,大者二三万人,小者六七千人,张牛角战死后,褚飞燕接替他为诸军之首,改姓张,他就是史书上著名的黑山军帅张燕。
中平四年,蓟中有张纯的反叛,众至十余万。同年,长沙有区星起事,众万余人,后被议郎孙坚讨平,孙坚也因功被封为乌程侯。
中平五年,河西白波谷有黄巾余部郭大等起事,寇太原、河东等地。同年,青州黄巾余部复起,寇掠州县,后发展壮大,号称百万。
这些起义和叛乱,或者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或者为更强者提供了晋身之阶。
中平五年,汉灵帝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宦官蹇硕为统帅,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这两人从此成为乱世之枭雄。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从此汉家权柄落入他人之手,兵戈纷争数十年不止。虽然东汉朝廷在名义上还存在,但历史已经进入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演义》时代。
无数野心家、忠臣、猛士、智者、美人、凡夫、笨蛋将共同给中国的历史谱写一首英雄时代的史诗。
那,将是个多么璀璨迷人的星空啊!
第四章 大鲜卑山在何方?——北魏六镇之乱
序言
那是“五胡乱华”时代,一个真实而血腥的故事。
公元三九五年,占据中原的后燕皇帝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带兵八万北上,进攻鲜卑拓跋部建立的魏国。魏军坚壁清野,避而不战。拓跋率领部落畜产渡过黄河向西撤退,同时利用自己的骑兵优势,派出大量轻骑抄略燕军后路,切断燕军的后勤补给和信息来源。
慕容宝出师时,其父慕容垂已经患病,他非常担心父亲去世后,留在都城中山的兄弟们会趁机夺取帝位,因此并未穷追魏军,而是屯兵黄河岸边,隔三差五地派使者前往中山探病。他的使者被游猎的魏军骑兵捕获,押送到黄河岸边,在魏军的逼迫下,使者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