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独裁者报告-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说到了底还是由美国人带头出了个坏主意而开始的,而后英法两国也就乐得继续扩大在中国的利益。

美国新任驻华公使伯驾上任后接到的训令是:第一,可以用军事示威作为修约的后盾。第二,与英法两个国家协同合作。第三,外国公使进京。第四,无限制扩大与中国的贸易。第五,取消对外国人一切人身自由的限制。

伯驾赴任前先是跑到伦敦,与英国外相克拉兰敦会晤,希望下次修约时,三国依然能联合出动。克拉兰敦完全同意,并且表示,一旦与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他会让英国驻华海军开到直隶以示支持。伯驾又跑到巴黎,与法国外长瓦尔斯基会晤,后者表示,他无保留地赞同伯驾所提出的法国军舰开进直隶湾的建议。获得英法两国外交部的大力支持后,伯驾于年底到达香港上任。

伯驾到达香港后,立即与英法公使们碰头,交换修约意见。1856年1月19日,伯驾照会叶名琛,要求在省衙门会见总督,并且面递国书。十几天之后,也就是1月31日,叶名琛回复伯驾说他没有时间和他们谈论这件事情。

3月8日,伯驾再次照会叶名琛,请他再订个见面日期,声言除了呈递国书外,还要面商五口之事及其他要事,叶名琛不理睬他。5月2日,伯驾第三次照会叶名琛,提出修约上京等事。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叶名琛根本没理他,迟至6月30日才回复说:你的意思我转奏皇上,关于北京,劝您还是别去了。前年麦莲在大沽,不就被撵回来了嘛,你此时再去,更没用了。

伯驾恼怒异常,但是英国公使包令在写给国内的信件中,认为美国人提出的条件实在是太傻太幼稚了,这在英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在美国人给大清提出了五个条件之中,其中第四条为“普遍的舆论自由”。第五条为“一切法庭的改良。”

一旦后两个条款执行了,中国就走向民主自由共和了,满清政府如果真的答应了,除非皇帝的脑子真的出了问题。

在英国人看来,要想迫使满清政府答应一切条件,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次用军舰和大炮让满清朝廷之止屈服。

1856年10月8日上午,当划艇“亚罗”号停泊在海珠炮台附近的码头上时,广东水师千总梁国定率官兵四十人登船拿匪。船上有中国水手十四名,梁国定拿下十二人,押往他的巡船之中。

按照道理来讲,中国官兵拿中国嫌疑犯,本是很简单的事儿,纯属内政。但是亚罗号的暧昧身份,使得这事儿空前复杂起来。

这条船的船主虽然是中国人,但雇佣的船长却是外国人,名字叫做亚罗,亚罗由此而来。

这船先被海盗抢走,后来又被民团拿获。民团把它转卖给广州一家公司,公司花钱修理后开到香港,卖给了另一个中国人方亚明。方亚明以自己的名字在香港注册此船,取得了营业执照。他雇佣一个名叫托马斯。肯尼迪的英国人做船长,这样,拿着香港执照,雇佣英国人做船长,船头挂米字旗,亚罗号就俨然英国船了,理论上享受英国政府的保护。

中国千总梁国定没想那么多,听人举报,亚罗号上有水手是匪,就直接登船去捉拿了。船长肯尼迪制止他拿匪,不成,遂向厦门领事兼广州代办领事巴夏礼报案。

巴夏礼一听后,认为中国官员太荒唐:第一,这船是在香港注册的,理论上是英国船,享受英国保护;第二,即使船上有中国嫌犯,按照中英《虎门条约》,华官也得照会英官,不能随便捉拿。

于是他跑到事发地,要求梁国定按条约执行,把嫌犯带到领事馆去审讯,审讯确实后由英方引渡给中国。梁国定拒绝。而且双方争执间,巴夏礼挨了梁国定手下人一个嘴巴子。就这么一个嘴巴子让战争的阴云笼罩到广州上空了。

巴夏礼很快在回去之后给叶名琛发去一封照会,提出陪礼道歉等四条要求,并且随后又发出了所谓最后通牒,限二十四小时内接受英方全部要求。

离最后期限还有一个钟头时,叶名琛把十二名水手全送了过来。但是,他没有满足巴夏礼的其他要求,巴夏礼仍然拒绝接收,并且待期限一到,就把问题提交给了英国海军。时间是1856年10月22日。

10月23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縻各厘率领英国舰队越过虎门,进犯广州。这个时候的叶名琛在炮声隆隆中,居然在校场看乡试马箭,并对受惊的手下官员说:没事儿,天一黑他们就自动撤了。

叶名琛还下令中方师船不可还击。

24日炮声更响了,手下人劝说逃跑,叶名琛不为所动。手下人又说:风大,收场吧。叶名琛这才收场。

25日,英军占领珠海炮台和商馆等处,兵临广州城下,叶名琛的对策还是传统老办法:第一,中断对外贸易。第二,学1849年的样儿,调壮勇团练制造声势,又是贴长红相约杀人,又是走队列搞游行示威。

西关团勇数千扬旗列队过十三行洋楼地面时,外国人在楼上放枪,击毙练勇一人、百姓二人,团勇们就泄了。

27日西马縻各厘照会叶名琛,要求入城,叶名琛不理不睬。于是英军开始调戏每隔几分钟,炮击一次总督衙门。属下兵丁都跑了,叶名琛端坐在二堂,炮打席前他也岿然不动。

28日,炮火更厉害了。在下属的请求下,半夜二更时分,叶名琛把家属迁到了老城内的巡抚衙门。

29日,叶名琛进老城文庙烧香,也避入巡抚衙门,不再回坐落于新城的总督衙门了。行商伍崇曜和雷州府蒋立昂代表清方前去与巴夏礼谈判,巴夏礼对二人很礼貌,但话很不客气,说总督不许我进城,还不跟我见面,我必破他的城。

等两人回城后,英国就开炮了,而且专打总督衙门。中国兵勇伏于街道,不能当城而立。听说城墙被轰开一个口子,叶督开始掏钱办事了,传令杀一敌者,赏百金。

下午英军一百余人攻入了广州新城,西马縻各厘在巴夏礼的陪同下,大摇大摆地从城门走进了两广总督衙署。英方为此付出的代价极小,死了三人,伤了十一人。

其实这样的小打小闹,也许真谈不上战争,所以叶名琛都懒得给咸丰汇报。从到北京,当时的加急公文需时约十六天,即使普通驿站去送,也不过四谁天。可是,一直到了十一月,咸丰居然还是没有收到奏折。

张震是早就知道了会出这样的事,英军现在并不是不想继续打下去,而是在等着国内批准,而后大举增兵。

有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即是利用英国国会内的矛盾。

英国国会特色,执政党不管干什么,反对党总绊你的腿儿,至于同党人士,也不见得时刻与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想说啥就说啥。

张震在那沉吟一会,在这一刻终于下定了连自己都无法相信,以自己的性格,会去做的事情。

冒险,张震决定冒险,拿自己的前途,甚至是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不惜一切代价,必须阻止住悲剧的发生。英国人或者法国人,他们的军舰,绝对不允许再次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

如果这一次失败了,也许自己的脑袋就会立刻搬家,可是到了这个地步,张震已经再也顾不得许多了。

来到这个时代,总得做点什么,总得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轰轰烈烈的活上一场也不算冤了。

“领事先生,我要拜托你一件事情。”调整了下呼吸,张震微笑着说道:

“这次来到上海,除了视察工厂之外,我还必须对各国给予我的帮助,以及对我的热情表示我真诚感谢。所以,我决定在后日,在上海举办一个小小宴会,宴会你们这些领事。。。。。。”

马辉笑了起来,站起来走了两步:

“这是个很小很小的问题,我将会亲自出面为您邀请这些领事先生,当然,我本人一定会觉得非常荣幸有机会出席这样的宴会!”

说着,眼里闪动着狡猾的神色:

“最最亲爱的总督先生,我想,您这次的宴会并不仅仅是为了感谢吧,或许还有其它内容在里面?比如,关于在广州发生的,略略有些不太愉快的事件。。。。。。”

这些老资格的政客,很容易会猜测到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但张震却耸了下肩膀,并不是非常在意地对马辉说道:

“我是两江总督,广州方面的事情我无权插手,那是朝廷应该管的事情,况且我对广州那的任何情况都不感兴趣。

当然,正如您所说的,除了表达我的感激之外,我还有另外的目的在内,不过我想这应该是对大家都有利的,您不必感觉到有什么为难。

领事先生,一直以来我都把您当成我的朋友,最好的朋友,一个能在困难时候给予我最大帮助的异国朋友。。。。。。”

“是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我是您的朋友,但朋友是需要互相帮助的,比如在某些方面真诚无私的合作,而我这次非常乐于帮您的忙!”

马辉有些猜测不出总督先生的真实目的,但做为政客,心里在想什么同样不能流露到面上,马辉显得非常轻松:

“那么后天晚上,我将会带着英国以及法国领事,准时出现在您的宴请上,我想到了那个时候我会知道您的真实目的的!”

“我不想把宴会弄得太铺张,所以宴会的规格我想只会控制在很小范围之内。”张震微笑着站起了身子,轻轻和马辉拥抱了一下之后说道:

“我想,我现在应该回去了,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处理,领事先生,对于您一再无私热情的帮助我,终有一天我一定会报答你的。。。。。。”

正文 第二百十四章 命运之赌

第二百十四章 命运之赌

“张制宪风暴卷两江,百战军锋芒破逆贼!”

法国领事爱棠似乎对《苏报》上的这段文字非常感兴趣,当着夫人的面兴趣盎然地念了下去:

“。。。。。。制宪大人以雷霆万钧手段,一举侦破两江贪污腐败,勾连发匪大案,致使两江官场为之大清,漕帮横行之事不再。

制宪大人自上任以来,每每皆为百姓着想,此番闻听在两江官员和漕帮匪逆勾连之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乃使雷霆手段为民除害。。。。。。

又闻百战军于极度困难之时,先挡发匪,复破逆贼文俊,为江西地方除一大害,江西服老无不欢欣鼓舞,是为江西盛举。

发匪陈玉成部祸乱三河,百战军骁勇之将俞峰,以千余兵力连克白石山、金牛镇;大将司马启明又以区区五百余人,死守横断岭,竟使数千发匪进退不得,望山兴叹。。。。。。”

辛西亚在一边饶有兴趣地。听着,接着好奇问道:“我知道报纸里的制宪大人就是那位两江总督阁下,可是中国人又为什么喜欢称为‘制宪’?”

“这是中国人的习惯,也是一种尊。称。”爱棠收好报纸,好像非常珍惜样子:“报纸,这在大清帝国是个非常稀有的东西,而张震却把它给弄了出来,这位总督先生的思维更像我们欧洲人。

他年轻,懂得许多欧洲文明,他。善于接受新的知识,并且愿意像一个学生一样虚心请教,我非常欣赏这样的人,一个年轻充满了朝气的官员,和大清帝国其他官员相比,这才更加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惜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我并不赞成这样的官。员做为我们的对手。。。。。。”

“对手?难道不是合作伙伴?”辛西亚有些好奇地追问。一句,在她的心里一直都以为自己丈夫非常乐意结交张震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