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
“还我河山!”
还我河山!!
万万里锦绣江山,万万里大好河山:
还我河山!
“候明!”
“平西将军候明在!”
“可敢死战?”
“恢复中华,候明愿意死战!候明只率本部精骑,愿为大军开路!”
“何其壮哉。何其猛哉!候明,去吧,去帮大军杀出一条血路,去把这面大旗插到紫禁城去!”
“候明领命!”
当接过战旗的那一瞬间,什么内军外军之分,什么互相之间的成见,都已经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现在在所有将士的心中,只有四个字的存在:
还我河山!!
。。。。。。
江西,一八五八年七月初一。
威将军左宗棠坐着八人抬的轿子,出现在了将士们的面前。在他的身后,是一口巨大的棺材。
“康雪烛小儿猖狂。视我大军无人!”左宗棠的声音是平缓的,不带着一点的感情:
“我听说长沙破了,满清新军如入无人之境,长沙一城,竟被杀的十室九空,我看这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加该杀的人吗?
我给自己做了一口棺材,不为别的,要么装我左宗棠的尸体,要么装上康雪烛的尸体,此次出征,我和康雪烛小儿总有一个人得躺在里面。
这大丈夫若不趁着这个时候建功立业,难道要学我一样,等到胡子头发白了,才会去后悔吗?
全军听我号令,大军出征,克定两湖!”
“万岁!!万岁!!万岁!!万岁!!”
士兵们同声欢呼,响彻云霄!
“开炮!”
连晓俊的声音才落,战舰上的火炮一起发出轰鸣!
上海之战爆发之后,一直没有什么太大作为的百战军水师,也在这一天,用他们的大炮告诉所有的人:
北伐之战,在这一天打响!!
在七月初一这一天,河南、陕西、四川、江西,百战军以水陆大军十三路,集结大军水陆大军十五万,誓师北伐!!
“我曾经说过,早晚有一天,我要尽起十三路大军,剿灭发匪。可是现在发匪已经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的对手只有两个,满清和洋夷!
汉怒,汉怒计划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全军北伐,恢复中华!我要以上海、以苏州,来吸引住洋夷和满清,还有太平天国的注意力。让他们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我这里,让满清和洋夷无法联手,在各个地方一点一点地消耗他们的力量,等到他们的力量被消耗到差不多了,北伐之战也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我相信没有人能想到,我们会在这样的时候北伐,没有人能想到,满清想不到,洋夷也想不到!十三路大军北伐,一战功成!”
张震的话,清晰的保存在每个北伐将军的脑海之中。。。。。。
“大帅,此计固然可行,随着上海之战的爆发,满清必定欣喜若狂,想要收复失地,洋夷也一定会把京津等地的力量大部拉到上海一线,而太平天国也必定会趁这个时候攻取苏州,这样就能彻底排除这些势力互相勾结的可能,为我们北伐成功争取到了最大的机会。但是这样一来大帅势必会蒙受巨大压力,万一。。。。。。”
“是啊,大帅,我军先以逸待劳,在河南等地大量消灭清军有生力量,同时死死牵制住洋夷,又有机会一举攻克金陵,但大帅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不要为**心,不要为**心,如果真的能够恢复中华,我一个张震算不了什么!要想钓鱼总得有鱼饵,我就是那个最大的鱼饵。。。。。。”
听着近处的炮声,李秀成淡淡说道:“司马将军,北伐之战应该开始了吧?”
司马启明点了点头,有些遗憾:“可惜,咱们无法参加北伐了!”
“在这也是一样了,北伐是驱逐胡虏,在这,是赶走洋夷!”
李秀成微微笑着,忽然目光不知道投到了什么地方:“况且,咱们还有一个目标,金陵!太平军主力都被吸引在了苏州,一旦知道咱们北伐,陈玉成很快就会明白一切的,也会知道咱们的另一个目标就是金陵,可是到了那个时候,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金陵,很快就是咱们的了。。。。。。”
炮声愈发的响亮了起来,士兵的呐喊声和拼杀声是那样的激昂,司马启明微微笑了,忽然拔出战刀厉声而道:
“总攻,总攻开始!!”
。。。。。。
北京,一八五八年七月。
进入七月,已经有些闷热了。不过御书房里却一点这样的感觉也都没有,喝了口送上来的冰镇酸梅汤,看着面上如山的奏折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
终于把所有的奏折看完了。丢下恭亲王领衔所奏,“恭办圣训告竣,请旨遵行”的那道折子,他顺势伏在紫檀书案上喘气。
左右的小太监都无动作,只紧张地注视着,怕万岁爷会昏厥。皇帝虚弱得太厉害,这时还不能去碰他,须等他喘息稍定,才宜于上前服侍。。。。。。
只有三十岁的皇帝,头上涔涔冷汗,胸前隐隐发痛,最难受的是,双颊潮热,烧出一种不知何处可以着力的虚浮之感。。。。。。
但是,他的思绪仍然是清晰敏锐的,最后所看那道奏折的内容,还能清清楚楚地默记得起。什么“圣训”?想到他自己告诫臣子的那些话,“朕”如何如何?“尔等”如何如何?越觉双颊如火,烧得耳朵都发热了。
每一念及自己的责任,他总不免归于困惑,困惑于列祖列宗,何来如许精力,得以轻易应付日理万机的繁剧?而尤其使他不解的是,他的高祖世宗宪皇帝,古往今来如何竟有以处理政事为至乐,每天手批章折,动辄数千言,而毫不觉得厌倦的天子?
对于他来说,仅是每天看完奏折,便成苦刑,特别是那些军报。
喘息渐渐平定了,他慢慢抬起身子,早有准备的小太监,敏捷有序地上前伺候,首先是一块软白的热手巾递到他手里,然后进参汤和燕窝,最后是皇帝面前最得宠的小太监如意,捧进一个朱漆嵌螺甸的大果盒,跪在御座旁边,盒盖揭开,咸丰用金叉子叉起一片梨,放在嘴里,靠在御座上慢慢嚼着,觉得舒服得多了。
“传懿贵妃来批本!”
“嗻!”管宫内传宣的小太监跪一跪,领旨走了。
“慢着!”等小太监站定,皇帝又吩咐:“传丽妃,东暖阁伺候。”
等小太监传旨回到御书房,皇帝已回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接着懿贵妃到了御书房,一个人悄悄地为皇帝批答奏折。
她不能坐御座,侧面有张专为她所设的小书桌。从御书案上将皇帝看过的奏折都移了过来,先理一理。把那些“请圣安”的黄折子挑出来放在一边,数一数奏事的白折子,然后再清理一遍,把没有做下记号,须发交军机大臣拟议的再挑了出来,那就只剩下十七件了。
批十七件奏折,在懿贵妃要不了半个时辰,因为那实在算不了一件什么事!
而就在这个时候,忽然看到肃顺、奕䜣这两个军机大臣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全然失去了皇家礼仪。
懿贵妃皱了一下眉头,正想问话,就听到肃顺慌里慌张地说道:“皇上,皇上,皇上呢?”
懿贵妃心里一紧,只怕出了什么大事了:“皇上正在东暖阁里。。。。。。”
肃顺和奕䜣一句话也不说,竟跌跌撞撞的朝着东暖阁的方向快跑了过去。
出事了,真的出大事了!肃顺和奕䜣这两个大臣,竟然忘记了那么不恭是什么样的罪名。懿贵妃急忙站起了身子,朝着东暖阁的方向匆匆而去。。。。。。
。。。。。。
“皇上,皇上!”
一见到咸丰,肃顺和奕䜣“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
“皇上,德寿和僧格林沁大败!”
“什么?”咸丰一下直起了身子:“前些个日子还不是说连番大捷吗,怎么现在却又大败了。。。。。。”
“皇上,早就败了,只是德寿和僧格林沁隐瞒军情,不敢上报皇上,一直到了瞒不可瞒,这才。。。。。。”
“朕要杀了他们,朕要杀了他们!”咸丰怒气冲冲的站了起来,忽然想到了什么:“说,究竟有什么瞒无可瞒的事情?”
肃顺和奕䜣互相看了一眼,奕䜣这才大着胆子说道:
“皇上,七月初一,反贼,反贼张震北伐!”
“叮当”一声,一个宫女手里的茶盏跌落到了地上,吓的急忙跪倒在了地上,咸丰已经没有心思搭理了:
“说,现在逆贼北犯情况如何?”
“不,不太好。。。。。。是,是咱们的情况不太好。。。。。。”奕䜣哆哆嗦嗦的,话都无法说完整:“逆贼北伐,势如破竹,短短七天时间,山西、宁夏、山东等地,我军连遭败绩,其中,其中逆贼兵蜂最近的,已经,已经逼近天津了。。。。。。”
“好,好。。。。。。”
咸丰既然笑了一下,吐出了这两个字来:“好啊,好啊,前度发匪北犯,被咱们打回去了,现在呢?现在谁来阻挡张震北犯?
好啊,好啊,一个一个都报喜不报忧的,问朕要军粮,朕给,问朕要兵,朕给,现在,难道又要来问朕要祖宗的江山了吗?
好啊,好啊,快打到天津了,看来明天睁开眼睛的时候,朕就能看到反贼的刀剑架到朕的脖子上了吧。。。。。。”
懿贵妃正想要劝上两句,忽然看到咸丰面色发红,红的有些怕人,接着又渐渐转白,懿贵妃心里大惊,然后就看到咸丰嘴一张,一大口鲜血喷了出来。
接着,咸丰大叫一声,一个人往后就倒。
“皇上,皇上!”
如丧考妣的声音在这里响起,跪倒在地上的肃顺和奕䜣疯了一样的爬了上去。
“皇上,皇上!”
懿贵妃也痛哭起来,不过这个时候懿贵妃心里想的,却是看着皇上的这个样子,只怕是不行了,一旦皇帝驾崩,自己应该怎么办才好?
朝廷里看不起自己的人,那可不在少数,只怕皇帝驾崩,自己的日子未必会好过了。
现在,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要给自己找一个靠山,皇后?按照自己和皇后平日里的交情,或许皇后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也说不定。。。。。。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三章 宫廷风云
第三百八十三章 宫廷风云
咸丰终于倒下了。在风云变幻之中,在北伐的声声呐喊之中,咸丰皇帝那脆弱的身子,再也无法支撑起大清这座江山,倒下了!
懿贵妃一直侍侯在外面,她虽然得到皇帝宠幸,但终究只是一个嫔妃,在皇上就快归去的时候,若没有皇上召见,就只能皇后服侍在一边。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身边的小太监匆匆奔了进来,就在院子里一站,高声传旨:“万岁爷急召懿贵妃!”说完才跪下请安,又说:“请懿贵妃赶紧去吧!怕是万岁爷有要紧话说。”
“喔!”懿贵妃又惊又喜,问道:“万岁爷此刻怎么样?”
“此刻人是好的。只怕。。。。。。”小太监欲言又止:“奴才不敢说。”
懿贵妃知道,皇帝此一刻是“回光返照”。
时机万分珍贵,不敢怠慢,随即赶到了烟波致爽殿。御前大臣都在殿外,站得远远地,一看这情形,就知道皇后在东暖阁。小太监打了帘子。一眼望去,果然皇后正跪在御榻前,懿贵妃进了门,随即也跪在皇后身后。
“这个给你!”皇帝气息微弱地说,伸出颤巍巍的一只手,把一个蜀锦小囊,递给皇后。懿贵妃知道,那是乾隆朝传下来,皇帝常佩在身边的一枚长方小玉印,上面刻的阳文“御赏”二字。
皇后双手接了过来,强忍着眼泪说了句:“给皇上谢恩。”
“兰儿呢?”
“在这里。”皇后把身子偏着,向懿贵妃努一努嘴,示意她答应,同时跪到前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