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张居正-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千户可以世袭,也就是说可以老子传给儿子,儿子再传下去,千秋万代,这种军事“户籍”可以不变,所以在当时,那也是一种显赫的荣耀了。

所以,张居正一再强调他的祖先是“以军功授千户”,既可以看出他对这种世代军功的崇尚,也可以看出他对祖先那种凭踏实努力而累积功业的行为方式的崇尚。

这两点对他以后人生的影响都很关键,一方面,他的工作作风也体现出这种踏实严谨的作风,另一方面,“国富兵强”始终成为他一个最现实的政治理想,甚至在军事上看,也就是在张居正时代,明朝偶尔表露出了一丝想进行某些军事扩张的想法。

反过来说,没有这种军事思想的保障,张居正的万历新政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改革环境,应该说这一点军功思想还是从张关保的身上流淌到了后来那个文人的张居正身上的。

但事实上的,千户的荣耀却并没能传到张居正的头上,也幸好没传到他的头上,否则,明代只不过多了一位“千户大人”,却少了一位治世能相,那该是一件多么让人遗憾的事儿啊!

张关保的累积军功换来的千户位置,到了第四代,也就是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的时候,就跟张居正家没关系了。因为张诚是次子,排行老二,也就是说有他哥在他就没资格来继承这个千户的位置。于是,“千户大人”这个词儿从张诚这儿就开始与张居正无缘了。

因为不可能再成为归州的“千户大人”,张诚成家后索性就从归州搬了出来。搬到哪儿了呢?搬到了江陵,也就是今天湖北的荆州,也就是李白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那个地方。所以张居正后来常自称是“江陵张太岳”,因为他名居正,号太岳,而后人有时也索性称他为“张江陵”。

因为没能继承千户的位置,这个张诚对他的孩子寄寓的期望就很高,这从他给孩子起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汶网//。。]

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张钺,老二叫张镇,老三叫张釴。

看这三个名字,可以发现这个张诚还是挺有水平的。钺是古代一种带长柄的斧,既是一种古老的兵器,也可用于仪式、仪仗中,它最早是用青铜打造的;镇是镇纸,古代以玉镇为最有名,但最早时也是用青铜做的;釴就是一种一左一右带俩耳朵的青铜鼎,我常觉得现在我们用的锅可能就是打釴这儿演化来的。

你看这三个儿子的名字都用的是金字旁,而且还都和青铜器有关,青铜器可是国之重器啊,所以我估计这个张诚纯心就是想打造一个“青铜时代”,不过这当然只是他们张家的“青铜时代”而已。

可惜,在这三个儿子身上,在张居正出世之前,张家的“青铜时代”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老大和老三还好点儿,一个做生意,一个去读书,唯独这个老二张镇,也就是张居正的祖父,是个游手好闲的主儿,偏偏他爹还就是最喜欢他,溺爱他。结果这老二更是一事无成了,还任性,但结交起狐朋狗友来又很豪爽,所以张居正后来也多少有那么点飞扬跋扈的性格,这可能从他爷爷张镇那儿遗传的比较多。

因为游手好闲,所以张镇成了家后,开始日子很不好过,所以张居正老说自己“起自寒士,非阀阅衣冠之族”(《张太岳集·卷三十五·谢病别徐存斋相公》),也就是说自己出身于贫苦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得很,那就是说他爷爷那段日子。

但事实上,张居正也是夸大其词,因为到他出世,他们家的条件已经明显改善了。

在张诚的努力下,后来张镇凭着游手好闲锻炼出来的健壮体格,谋到了当时江陵辽王府护卫的这么一个职务,多少有点儿向他们家的军事传统回归了。而且这还是一个铁饭碗,张镇一直到死,都是老死在辽王府护卫这个岗位上的。

有人会奇怪,这个游手好闲的张镇怎么突然就改邪归正了呢?怎么这么爱岗敬业,一直老死在工作岗位上,难道他不退休吗?

您还别说,这个谜团的内涵对张居正的影响还真的蛮大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等到下一讲里会有一个详细的解释。

张镇一辈子也就那样了,他爹张诚就把张家“青铜时代”的期望寄托到了张镇儿子的身上,希望他能好好读书,至少考个举人什么的。于是,张诚给他的孙子,也就是张居正的爹,取了个名字叫张文明,字治卿,就是想做个文化人,当个公卿大夫什么的。

带着这个理想,这位张文明同学一辈子都很努力读书,结果一辈子也没读出个结果来。直到他的儿子张居正考中了进士,张文明连个举人也没考上,眼看“长江后浪推前浪”,张文明这朵“前浪”最后彻底认输了,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完全放弃了科举考试,他终于明白,原来他名字中那个“文治武功、公卿明相”的理想是为他那个天才的儿子准备的。

张居正出世了,张家的“青铜时代”,明朝的“中兴时代”也就来临了。

梦与天才

明朝嘉靖四年(1525)五月初三,这一天张居正出生了。

出生之前,据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后来写的《文忠公行实》记载,张居正的祖父张镇和他的曾祖父张诚都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个梦。

祖父张镇做的梦是突然发现家里淌满了水,就问下人,哪里来的水啊?

下人回答说,水是从张少保的地里流来的啊。

少保是太子少保的简称,太子少保是个官职,也是朝廷的宰辅重臣,张家这时候连个举人都没有过,哪来的什么太子少保啊?所以这个梦就是个将来要出宰相的征兆。

曾祖父张诚做的梦就更有意思了,他梦到他们家的大水缸里浮上来一只白乌龟。

请注意,江浙方言里称“鹅”叫“白乌龟”,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张诚梦到的这个“白乌龟”,它就是白颜色的乌龟。

乌龟虽然常见,但白乌龟却是不常见的。乌龟的乌就是黑的意思嘛,这白乌龟简直就是黑白配!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乌龟?说老实话,反正我是没见过。就算稀有品种,我也只见过绿毛龟。

我们知道中国古人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把稀有颜色的动物当作祥瑞,一般要改朝换代什么的,就会有人献个白乌龟、红喜鹊什么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染的颜色。

但梦到白乌龟,就说明这是祥瑞出现了。于是,张诚那个要建立张家青铜时代的愿望又萌生了,他就取这个白乌龟的谐音,为张居正取了个名字叫“白圭”,这个“圭”就是玉的意思。

所以,一直到十二岁之前,张居正都不叫张居正,他叫张白圭。

说到张居正的祖父与曾祖父的梦,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梦里都有水。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由古代易学发展而来的民俗学里有一门学问叫相梦之学。我经常说我们中国人与现代心理学擦肩而过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儿,你看,现代心理学源自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源头来自于他的一本书——《梦的解析》,也就是对梦境的分析,而我们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世界上有关梦境分析的第一本专著,那就是《周公解梦》。

这要比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早两千年啊!

只可惜,我们的周公解梦只流于对梦境表象的感性对照,却没有一个逻辑分析的过程,也就导致了我们与心理学这门学科擦肩而过了。

根据周公解梦的解释,当然没有什么原因与理由,做梦梦到水,往往是种吉兆。当然,小朋友梦到水不算,那往往是要尿床的征兆。而张镇的梦是水加少保,张诚的梦是水加白乌龟,这两个梦就说明张家因为这个小孩儿的降生,转眼就要大发了。

事实上,据张敬修的记载,不仅祖父与曾祖父做了这样的好梦,连张居正他妈赵氏在怀孕前也做过更怪的梦。

说是梦见夜里自己的房间突然明亮起来,天上降下一青衣童子,绕着赵氏的床走了两圈儿,然后就不见了,第二天,赵氏就怀上了张居正。

我就觉得,他妈这梦明显有点臆造的成份了,这哪是什么青衣童子啊,这分明是天使在人间嘛,要不就是送子观音来了,连生孩子怀孕都靠这个,明显有点瞎说了。

不过,据张敬修的《文忠公行实》明确记载,赵氏是怀胎十二个月,也就是预产期拖后了两个多月才生下张居正的,这倒是真的,这也让当时人认为这个迟迟不肯降临人世的张居正肯定不是个凡种。于是,大家都预期这个名叫张白圭的宝宝会逐渐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神奇一面。

果然,不负众望,张居正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天才的一面来了。

说张居正还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奶娘抱着他在院里玩,正好他的一位堂叔在看《孟子》这本书,就拿着书对这位张家人都很期望的张白圭说:

“小孩子哪有什么天才,要认得字才算天才,看看这两个字,叫‘王曰’,认不得‘王曰’就不算天才。”

可以看出来,这只是一个大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他这位堂叔也只是随口逗逗这个小白圭而已。哪知道第二天,奶娘又抱着张居正出来玩,正好他的堂叔又在院子里看书,这时候不到两岁的张白圭小朋友走过来,指着书上的两个字念道:“王曰”!

这一下他那堂叔傻眼了,真的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啊!

从此以后,张居正就开始认字了,到五岁时就会写诗了,到十岁时写得一手好文章,整个江陵府都震动了。十二岁的时候,小小的张白圭轻松地就考了个秀才。

说他在去投考前,主管官荆州知府李士翱也做了一个梦,梦见天帝给了他一块玉印,让他转交给一个小孩子。

后来,李士翱看了张居正的文章非常喜欢,荆州府点名的时候,第一个叫上前来的就是张白圭,其实这个白圭就是白玉印的意思,而李士翱一看,这小孩儿正是以前梦到人那一个,于是他就琢磨那个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孩子已经叫白圭了,又怎么把玉印交还给他呢?

想着想着,李士翱突然间豁然开朗,就说白圭这个名字虽然不错,但对于你这样一个人才,小时用用还可以,再往下要一展鸿途则不宜了,于是他就为张白圭同学另取了一个名垂青史的名字,这就是——张居正!

从此,考上了秀才的天才儿童张居正就要告别张白圭的时代了。

他在众人的期待中,满怀信心地参加了第二年的乡试,也就是举人的考试,要真的为张家开启一段青铜时代了。在所有人都认为张居正中举是理所应当、轻而易举的事儿的时候,他却意外地遭受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挫折——这位当时公认的天才,居然落榜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落榜见天才

我们说,当时的人都认为张居正是天才,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张居正对自己的期待也是很高的。他去应考面试的时候,就随口写过一首诗,是咏竹子的,最后两句叫“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张太岳集·卷六·题竹》)。

什么意思呢?

“凤毛”是个典故,它的意思也就是继承前贤,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而十三岁的张居正说这话是说他要以竹之品格,扬凤毛之才,登上百尺竿头,一展青云之志。尤其是这句“直上尽头竿”,你看这个“直上”的信心与霸气,多少也暴露了这个少年的野心。

其实,所有天才的成才都伴随着一种自我心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