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血-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福扫了杜小山一眼,知道他羡慕什么,微微笑道:“爱卿放心,朕不会忘记锦衣卫的功劳,等到各人功绩统计过后,朕会论功行赏。”

若不是锦衣卫的情报,刘国轩等人也不可能事先埋伏在李自成经过的官道旁,行此一击。单赏刘国轩等人,不赏锦衣卫当然说不过去,不过,锦衣卫的记功不象军队那样简单明了,不能马上封赏。

杜小山的脸上一红:“多谢皇上。”封爵他暂时没有指望,不过,能得到一枚银质郧章他还是有把握。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不用搞暗杀也可以将大顺消灭,只是这样一来死伤必定会很多,大顺军也是大明的子民,多数人当年逼于无奈才造反,对于大顺军的将领和军队,皇帝一向的处置都是以招降为主,剿为抚,能少死人就尽量少死人,除掉一个李自成,至少可以少死数万仍至数十万人,皇帝当不会吝啬赏赐。

李自成身亡的清息来得正是时候,阎应元大军在京城休整三天之后,王福马上下令大军重新出征,这次皇帝并没有使用绿营兵,对于大明来说,军队并非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地方,这些绿营兵即使有身体素质过硬者,他们也没有资格成为大明军队中的一员。

在京城只留下一万大军守城,王福亲领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这次大军的方向却不是山东,而是山西,吴三桂竟然敢趁着自己与清军交战时杀往山东,王福当然就不客气,直接端了吴三桂在山西的老巢,将吴三桂西逃之路堵上。

在王福的大军刚从京城出发时,青州城外数十里,一阵数万人的大军正在行军,这支大军同样穿着红色的军服,整个队伍刀枪如林,军容鼎盛,中间的骡马吃力的拉着一门门大炮,大炮后面,一队队的步兵肩着扛着一支支火枪,初一看,这支大军和明军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最前面的一杆大旗上却写着一个大大的吴字,旁边的旗帜上还有平西王的字样。

这支军队正是吴三桂的队伍,拿下东昌和兖州两府后,济南久攻不克,吴三桂将战线转移,攻向了青州,眼下青州已有十余县陷落,只剩下州府和一小半县市还掌握在大明手中,这一次,吴三桂亲自率着大军,想一举攻克青州,只要拿下青州,吴军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山东精华之地,济南也被吴军从三面包围。

吴三桂头戴金盔,骑在一匹白马上,周围数员大将围着,跟随大军缓步向前移动,他此时只有三十五六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手握十余万大军,按理整个人都应当意气风发,只是此时吴三桂的眉宇之间却无高兴之色,反而藏着深深的忧虑。

虽然比起李自成的大军来,他还算得上进展顺利,一个月内拿下两府四十余县,只是大明皇帝统率的大军就象是一柄悬挂在他头上的达摩克斯利剑,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他现在只有抢时间,趁着大明皇帝所统军队被满人拖住时多抢一些地盘和物资。

哒哒的马蹄声响起,两骑飞快的向中军大旗下急驰而来,离吴三桂只有数十步,两人才同时勒住缰绳,在战马“咴律律。”的叫声中,一人大声禀道:“报,王爷,三爷从后方发来急报。”

“吁。”吴三桂喝住战马,手中马鞭向旁边一名幕僚指了指,喝道:“你念一下。”

“是。”一名幕僚从信使手中接过书信,查看了一下印信,才将信撕开,大声念道:“二哥,大事不妙,弟得知消息,李自成已经身亡,目前流寇进攻湖广的大军已经撤回,望二哥早作准备,另又及,京城传来消息,多尔衮已经大败,大明皇帝似有南下之意。”

“什么?李自成死了。”吴三桂在马背上晃了晃,差点从马背上栽了下来,若是半年前他听到李自成的死讯会非常高兴,只是眼下这上消息对他来说却是宛如睛天霹雳,一旦大顺军瓦解,清军又退走,他岂不是成为孤掌难鸣。

从这封信的语气来看,吴三辅得知消息后恐怕也是极为震惊,顾不得遣词造句,直接将消息发了过来,信中的两个消息,一个比一个不好。

“王爷,李自成身亡,大顺军群龙无首,不如我军马上返回,将平阳府夺回来。”方献廷见吴三桂一直发呆,献策道。

平阳府被李自成夺去,吴军一直耿耿于怀,如今无疑是最好的机会,方献廷这一计老辣之极,他虽然不知道王福已经准备向山西进攻,只是已经未雨绸缪,大军退回山西,不但可以加强山西的防守,而且一旦明军当真南下,守得住当然要守,守不住就可以向西,向北退却,远好过留在山东。

吴三桂马上就想清楚其中厉害,道:“传本王命令,前队变后队,回军。”

“是。”他身边的亲兵纷纷策马下去,不久,到处传来喊声:“王爷有令,前军变后军,回军。”

“怎么回事,怎么回军了?”吴军不知就里,纷纷询问,队伍一下子变得纷乱起来,不过,吴军还算一支劲旅,不一会就将方向调整过来,刚才向东南方向前进的大军变成了向西北方向退去。

“怎么回事?”远处一队明军斥侯冒了出来,望着气势汹汹而来的吴军转身离去也是摸不着头脑,不过,吴军退军对于青州府来说总是一件好事,青州府虽然有五千正规军,只是与吴军还是相差太大,在吴军有大炮的情况下,青州不一定可以守住。

第312章 投诚

“走,咱们回去禀报知府大人。”这队斥候观察了一会儿,确定吴军是真退走之后,也连忙拨转马头,向青州方向返回。

青州知府接报后,当然是欣喜万分,只是对于吴军这种反常的举动,青州知府却不敢怠慢,飞快的将消息往外发送,数天时间后,王福已经接到了消息。

“什么,吴三桂从山东撤走,正在向山西返回。”王福对这条消息大感意外,难道自己刚刚出京,吴三桂就算到了自己要端他的老巢,这好象有点不太可能。

“皇上,不能让吴三桂回到山西。”高杰、阎应元等人纷纷建议道。

王福当然知道不能让吴三桂回山西,倒不是说吴三桂回到山西后明军的攻势会受阻,只是一旦吴三桂回到山西,随时可以逃跑,一旦吴三桂跑到西北,要想剿灭,没有一个十年八年根本不行,否则光是后勤就会将大明军队拖死。

要想让吴三桂不回山西,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与吴军抢时间,在吴三桂回军之前先一步攻占山西全省,这一种方法有一点不太现实,吴三桂在山西经营了五年,五年时间足可以让吴三桂在山西扎下根基,明军就是有飞毛腿也没有这么快的功夫拿下全省。

第二种方法当然是传令山东守军,全力袭击吴军,务必将吴三桂拖住,不过,这种方法也有风险,有能力拖住吴军的只有济南守军,一旦济南守军出动,容易造成济南空虚,让济南落入吴军手中,整个山东陷入糜烂之中。

不过,宁愿山东陷入糜烂,也好过让吴三桂回到山西,王福很快就拿定主意:“传令,山东巡抚及驻军将领,不惜一切代价将吴三桂拖在山东,同时命令锦衣卫,特种部队破坏山东回山西的官道,务必让吴三桂的大军寸步难行。”

“是。”

将皇帝的旨意封好,两名信使很快下去,不久两骑就消失在前方。

望着传令兵消失,王福的眼睛重新转到眼前的大军上,眼前队伍就象是一条长蛇阵,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整个队伍旌旗招展,威武雄壮,中间骡马驮着的一门门大炮更是威武雄壮,黑漆漆的炮口让人一看就心生寒意。

可惜眼下这些大炮却严重拖慢了部队的行军速度,只是内地不比草原,没有大炮攻城,要带的攻城器械会更多,更是要拖慢大军行军的速度。

“夏完淳。”

“微臣在。”

“你带五千人马,丢弃一切辎重,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沿途除非对方主动投降,否则不予理会,直奔太原城下,若是吴三桂没有退回便罢了,若是退回,务必挡住吴三桂向西北方向的逃路,在大军末到太原城下之段时间,朕许你便宜行事,自筹军粮。”

“微臣遵旨。”夏完淳愣了一下才回道。

“去吧。”

“是。”夏完淳连忙转身下去,过了不久,隆隆的马蹄声响起,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从大军中脱离,向前急奔而去,阎应元从草原带回了数万匹从清军手中夺回来的战马,王福将一部分战马也配给了羽林卫,组成一支快速反应的部队。

“传令全军,加快速度!”夏完淳走去,王福马上又传下命令。整支队伍的速度陡然加快起来,就连那些拉着大炮的骡马脚步在主人的鞭子下,也老老实实的加快了脚步,不出数天,大军已经进入了山西境内。

大明军队进入山西,首先乱成一团的就是大同,大同总兵一直为姜襄担任,这位姜襄姜总兵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当初李自成百万大军席卷天下时,他毫不犹豫的投降李自成,听到李自成落败,他马上再次反叛,投向清军,还会同吴三桂的大军一同对李自成追杀,差点把李自成气得吐血。

历史上,顺治五年时,姜襄看到清廷的统治有摇摇欲坠之势,加上感到自己投降清廷后没有受到重用,数次立功后反而遭到训斥,再次反叛,一时之间天下震动,多尔衮不得不亲自带兵对付姜襄,多尔衮本来还想劝姜襄回心转意,只是姜襄自知后路断绝,即使再投降也不可能取信清军,毫不犹豫的拒绝,被断绝后路的姜襄所部爆发出不小的战斗力,多尔衮对大同围困达九个月才攻下,事后,清军将大同所有官司吏兵民尽行杀戮,并将大同城墙拆去五尺。大同变成一座荒城。

如今清军一败再败,姜襄却来不及反正,大明皇帝御驾亲征,已经将清军打得落花流水,甚至还没有交手,满人已经举族北逃,如今这支大军从草原返回,直接进入山西,大同首当其冲,姜襄又如何不着急,他连忙找来亲信大将商议应对之策。

副将杨震威大声道:“大人,我等本来就是明臣,投告鞑子只是权宜之计,如今皇上已经将鞑子赶跑,我等自当重投大明。”

杨震威的话声一落,整个大厅一片安静,大家虽然都有这个想法,只是谁也不敢先说出口,见杨震威说出了他们的心意,一个个都紧盯着姜襄。

姜襄的脸色却表现的很奇怪,他即没有喝斥杨震威,要决心做满清的忠臣,也没有点头同意,只是脸上一片苦色。

一名幕僚看得奇怪,忍不住问道:“大人,到底降不降还需早作决定,如果等皇上大军到达城下,那就来不及了。”

姜襄这才吞吞吐吐的道:“听说皇上对于投降鞑子的官员都极为痛恨,连普通士兵都要服三年徭役赎罪,如果我等向皇上投诚,不知皇上会如何发落?”

姜襄这一说,其余幕僚和大将都沉默下来,对于大明的政策,他们都明白,除了刚开始较为宽松外,后来对待投降的官兵越来越严厉,虽然不至于杀降,可是将领基本上不要想再带兵,普通士兵更是要为自己以前投降满人的行为付徭役赎罪。

对于这些军头来说,没有了兵权,简直象要他们命一样难受,一人嘀咕道:“大人,不如先派一人与大明皇帝试探一下,如果大明皇帝接受我们投降,保证安全,不拆散我们的队伍,那投降也无妨,如果大明皇帝不同意,那再说。”

众人眼中顿时闪过一丝亮色,眼睛都向杨震威望去,杨震威的头摇得象拨浪鼓一样:“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