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牙海盗-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插进倭寇大营。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盘踞在岛上的二千多个倭寇全部被歼灭。

戚家军攻下横屿,立刻又进兵牛田。到了牛田附近,戚继光传出命令,说:“远路进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休整再说。”

这些话很快传到敌人那里。牛田的倭寇真的相信戚家军暂时停止进攻,防备也就松懈下来。就在当天晚上,戚继光下令向牛田发起总攻击。倭兵毫无准备,匆促应战,禁不住戚家军猛攻猛冲,纷纷败退。倭寇头目率领残兵逃到兴化,戚家军又连夜跟踪追击,一连攻下了敌人六十多个营寨,消灭了溃逃的敌人。到天色发白的时候,戚家军开进兴化城。城里的百姓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被戚家军消灭。大家兴高采烈,纷纷杀牛带酒,到军营来慰劳。

第二年,倭寇又侵犯福建,攻下兴化。这时候,俞大猷已经复职。朝廷派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个抗倭名将一起,大败倭寇,收复兴化。公元1565年,俞、戚两军再次配合,大败倭寇。到这时候,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

俞大猷(1503-1580)

 俞 大 猷

俞大猷(1503-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洛江河市,是明嘉靖时期 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他与戚继光齐名被称为“俞龙戚虎”。 俞大猷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 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5代。俞大猷少时,家境贫困, 经常断 炊,依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和读书。他勤奋学文习武,勇敢机 敏,在清源山下读书时,常独自一人在清源山虎乳岩攀援上下,锻炼灵活的手脚。 俞大猷当秀才时,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门徒王宣及军事家赵本学为师,学习《易经》 与兵书;向精通荆楚长剑的李良钦学习剑术。父亲死后,他弃文就武,承袭百户官 世职。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安国全军之 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荣获第5名武进士,授任为守卫金门、 同安一带,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

俞大猷一生戎马舟楫,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喜靖三十一年(1552年) ,倭寇大扰浙东,北窜苏南。他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用福建楼船在浙东、苏 南大败倭寇,消灭敌兵四五千,击沉敌船140多艘,彻底平定了苏浙倭患。 他抗倭 有功,被提升为苏浙副总兵,后任浙江总兵兼暑浙江都督同知。 俞大奠性格则毅沉着,豪迈乐观,不知忧苦。在浙东的一次海战中,突然风浪 狂作,天昏地暗,船只几乎倾翻。军士因此断炊两天,号哭不已,副将汤克宽大呼 ‘海神保佑’,拼命许愿。俞大猷却不求神插佛,岿然自若地对汤克宽说:“我平 生无所忧挂,今天如能与你一起溺海,了却生命,无负大业,是最痛快的了!”须 臾风平浪静,安然无恙。汤克宽很佩服他的胆略,遂拜他为师。 倭寇在苏浙惨败后,便南窜闽粤。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兴化。朝迁 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断光为副总兵,隶属闽浙叫督谭纶指挥,会同剿倭。谭 纶命令戚断光、刘显、俞大猷分别率领三路大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歼敌2200多 人,并救回3000多名被劫的居民,胜利光复了兴化城。 其后,俞大猷又在晋江沿海歼灭倭寇,据传,一次他化装潜入安平卫(今安海 镇)倭穴,侦察敌情,遇到倭寇 正在宰杀从民间抢来的牛羊,大开宴会。倭酋座 们喝得酩酊大醉,营木栏中还关着许多尚未宰完的牲畜。俞大猷便派一个勇敢机智 的随从,乘倭寇醉得东歪西倒之时,从木栏中抱来一只羊,缚起倒挂在大鼓的前面 ,让羊挣扎,踢动大鼓。倭寇以为明兵劫营,顿时大乱,自相残杀,乡兵趁机杀进 敌营,全歼倭寇。又一次倭寇攻占永宁卫,养着两只凶猛的军犬,警卫营盘。他带 领士兵,乔装百姓,深夜潜入敌营,在铁钩上挂上香牛肉,先诱军犬争抢牛肉上钩 而杀,然后带兵冲杀敌营。倭寇溃乱,争相登船从海上逃窜,俞大猷率军在永宁卫 海口一块大石旁全歼敌寇。后来,俞大猷亲自在这块石上题勒“镇海石”三个大字 。 俞大猷多才多艺。嘉靖年间,他亲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练习少林棍法, 使少林棍法得以继传。他创造一套用偻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 用的独轮车。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著有《正气堂集》30卷,堪称明朝一代儒将 。

俞大猷的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留在泉州和闽南等地的很多。如今泉州华侨职 业中专学校是都督第遗址,门前巷仍叫都督第巷。晋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 他少是锻炬胆量的“练胆石”,仍在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书“君恩山 重”四个大字。厦门、金门、武平、海南岛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读书轩和纪念祠堂 。

胡宗宪(?—1565)

胡宗宪(?—1565年),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明朝名将。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又陷害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

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发挥了一定作用。他推荐戚继光任参将,并允其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先后诱捕通倭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但他屡次虚报战功,为减轻浙江压力,甚至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史载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威权震东南”。后又累献祥瑞,讨好明世宗。严嵩败后,言官劾其为严党,革职逮问,明世宗特令释放闲住。后发现其与严嵩子严世蕃勾结的信件,而下狱,病死狱中。著有《筹海图编》。

谭纶(1520—1577)

 谭纶

(1520~1577)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字子理。江西宜黄人。性格沉毅。 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三十年,任兵部主事。后署郎中事。三十四年,自荐招募壮士500人;击退由浙江窜犯皖南转掠南京的倭寇。自此以知兵闻名于朝;任台州知府。募浙东壮士千人;操练成精锐(号乡兵)。三十六年,率乡兵在栅浦迎战倭寇;三战三捷。次年,在敌众己寡时,令士卒偃旗息鼓;突然袭击;大败围攻台州(今临海)的倭寇万人,升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负责巡海,治兵宁波。招募士卒,逐级节制训练,严明赏罚,激励士气。三十八年春,乘倭寇登陆马岗(今象山南)立足未稳,率千余士卒迅速出击,斩倭数百,分道追歼,荡平宁波倭患。五月,援桃渚(今临海东),一昼夜驰行岭道300里,迫倭遁逃;追至新河镇(今椒江东南);歼灭逃倭;平息浙江中部倭患。三十九年,以功升浙江布政司右参政,巡海治兵如故。次年底,领浙江兵赴江西,捕杀由广东流至江西的农民起义首领林朝曦。四十二年,升右佥都御史,提督福建军务兼巡抚,督福建总兵俞大猷、浙江副总兵戚继光和广东总兵刘显合兵捣毁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南)倭巢,斩倭寇2200余人,收抚被掠民众3000余人,升右副都御史。整顿海防;恢复水寨;督造战船,扼守海口,并在沿海各县建立战守合一的地方武装。同年冬,遣戚继光率军战于仙游,击败倭寇万余,取得抗倭以来最大胜利。 四十四年,任陕西巡抚,次年赴任途中改为四川巡抚,平大足蔡伯贯起事。旋平云南凤继祖起事,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隆庆元年(1567),北边告急;奉诏还兵部。次年;升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上奏分立建昌、三屯、石匣三营,督练部伍,修造战具,筑御敌台,边备森严,使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不敢轻犯。四年,升协理京营戎政。五年,升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万历五年卒于官,谥襄敏。 谭纶领军30年,用兵与戚继光齐名,史称“谭、戚”。有《谭襄敏公 奏议》。。

谭纶(1520—1577),字子理,号二华。江西省宜黄县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三十四年任台州知府。时沿海倭寇入侵频繁而武备废弛,守军缺乏训练。上任不久,倭寇自平阳县登岸,北窜至仙居县抢劫,乃率兵连夜驰援,准备决一死战。倭寇见势,不敢久留,遂北窜天台县,经宁海县逃跑出海。为歼灭倭寇,纶募乡兵千人,亲为训练,立束伍法,“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被称为“谭家兵”。三十七年,倭寇入侵栅浦,又以数万人进逼府城,纶率兵备战,以计退敌。倭寇又自松门登岸,侵临海、仙居等县,均被擒斩。升任海道副使。次年与戚继光配合,消灭再次入侵台州倭寇。加右参政。不久以丁忧去任。官终兵部尚书。百姓“镌其像于石,祀于台州城东隅”。此碑今在临海市东湖小瀛洲。

孙承宗(1563—1638)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朝名将。

孙承宗青年时代就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在边境教书时,“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北飞狐关)、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

万历三十二年(1604),孙承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元年(1621),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当时沈阳、辽阳相继失陷,孙承宗以知兵,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他上任后,上疏条陈当时军事体制与作战指挥上的弊端,谋求改革,主要内容有:(1)“兵多不练,饷多不核”。这是说当时军队训练差,后勤供应混乱。(2)“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边,而且增置文官于幕府”。指出当时“以文制武”指挥策略的失误。(3)“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指出“将从中御”的不妥。因此,他主张“今天下当重将权。择一沉雄有主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此外,还要抚辽西、恤辽民、简京军等,都得到了明熹宗的批准。

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以后,明军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如何进行军事防御的战略选择问题,即是主守关防,作积极的防御;还是固守关门,作消极防御。对此,明前线军事将领意见不一。辽西经略王在晋主张“拒奴抚虏,堵隘守关”。

所谓“抚虏”,即以金钱收买蒙古对付后金。所谓“堵隘”,即在山海关外再修一座关城。很明显,这是置辽西走廊这一缓冲地带于不顾,消极防御的方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