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优秀的学生,这样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想继续派自己的弟子出国。第三种意见也就是中间派,认为既要照顾到了交流的全面性,又要保证派出的学生能代表师法学院的学术水平,能给法学院争光。
最后,院长苏葆帧拍板了,苏葆帧认为既然叫学术交流就应该派最优秀的,不能搞轮流坐庄。要想给法学院争光而不是丢脸,就应该以学生的学术水平为主要标准。你这个专业有优秀的就派,没有就不派,优秀的学生多就多派,少就少派。
这样,苏葆帧院长就法学院派访问学者之事确定了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当然是冠冕堂皇的,是让人没法反对的。苏葆帧院长说既然大家都同意这个原则,我们就此事形成一个决议,将来派出访问学者就根据这个原则,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为了保持我们政策的连续性,要推翻这个原则必须召开办公会,并有三分之二的人通过。于是,这个原则就在办公会上确定了下来。
确定了原则就要商定一个实施办法,那就是如何衡量一个学生的学术水平?这最重要的要看学生有没有研究能力,衡量一个学生有没有研究能力,就要看学生有没有论文发表,而且应该是在专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个要求是高了点,但是既然是博士生的学术交流就要高标准严要求,如果选不出来,那就宁缺勿滥,宁可不派。
有了实施办法剩下的就是程序问题了。办公会又规定,访问学者的人选每年由学生提出申请,由学生的导师亲自推荐,在暑假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开会确定人选。论文必须在暑假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前提供,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办公会研究确定前提供论文就是有效的,过时算下一个学年的成果。
根据这个原则和实施办法以及确定的程序,最后只锁定了两同学,一个是师兄另一个是陈仲舟的弟子秦业。办公会开得正热烈,苏葆帧院长从自己手提包里拿出一本杂志。苏葆帧说,这是寄给我的最新一期的《法学》杂志,姚从新同学发表了一篇非常优秀的论文。大家知道《法学》是我国最重要的法学核心期刊之一,其影响居同类期刊前列,在全国法学期刊中销量第一,影响很大。在坐的很多老师在这个刊物上都发表过论文,这也是我们晋升职称时要参考的依据。
师兄成了不二人选。
方正先生为了让师兄出国可谓是煞费苦心。他首先说服了院长,然后在法学院办公会上确定了一个原则、一个办法、一个程序等,绕了这么大个圈子终于达到了目的。在师兄请我喝酒时,师兄对我说,我们有这么好一个导师,你可要好好保护着,我走了保卫导师的重任可就落在你的肩上了,可别让老板出事。我说,你放心走吧,不但有我老板还有其它弟子呢,导师是你的也是我们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在师兄临登机的时候,师兄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我临走忠告你一句话,一不要吸毒,二不要炒股,这两件事都会让人上瘾,都会让人破产,让人家破人亡,千万不要相信股市能赚钱呀。我握住师兄的手哈哈笑了,不知道说什么,师兄离开的时候是中国股市黎明前的黑暗,那段时间是中国股市最黑暗的时候。一个最关心最热爱中国证券市场的股民走了。
邸颖成了我的小师母
师兄出国后,方正先生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方正先生和师母吴迪离婚了。在方正先生和吴迪离婚前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吴迪是和方正先生友好协商,和平分手的。在这之前吴迪从来都没找过我们,也没见她和方正先生吵闹,说离就离了。这正了那句话,要吵架就不会离婚,要离婚的根本不会吵架。
方正先生和吴迪离婚,取而代之的是邸颖,这似乎在我们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自从邸颖成为方正先生的驾校同学或者说驾驶老师之后,方正先生和邸颖的关系就被那辆“帕萨特”或者“趴着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邸颖与其说是方正先生的驾驶老师,不如说是方正先生的司机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方正先生基本上不开车了,有什么事都是邸颖接送的。没有邸颖方正先生基本上就寸步难行了,也就是说方正先生离不开邸颖同学了。
当方正先生从邸颖那里得知师兄出国是为了找前女朋友刘曦曦,找他的孩子时,方正先生最初是十分生气的,方正先生对邸颖说,姚从新失去你这么好的女孩会后悔的。邸颖哭着说,除了你还有谁知道我的好?可是,你知道了我的好有什么用呢,你又不能娶我。方正先生完全没有料到邸颖会这样说话,这种80后的坦率对方正先生来说太有杀伤力了。方正先生说,邸颖同学,你别开玩笑了,可惜我早生了十年,要是我再年轻十岁,我毫不犹豫娶你。邸颖说,我从来没有觉得你的年龄大,在我看来你比你的弟子姚从新还要年轻,只可惜你是有家室的人。方正先生摇摇头说,吴迪不是障碍,我和吴迪早就面和心不和了。
当邸颖问方正先生原因时,方正先生说婚姻最重要的是信任,吴迪根本不信任我,其实我早就发现她经常跟踪我们。这样的妻子你说我还能和她生活在一起嘛!前不久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光盘,那光盘的内容你猜是什么?
是什么呀?邸颖问。是吴迪给我们录的相,这简直是太荒唐了。
真的,邸颖听到这个消息显然比较兴奋。邸颖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在一起没干过什么事呀,连手都没有牵过,那光盘上能有什么呢?方正先生说,的确没什么,但是这说明吴迪是一个有心机的人,她这样做就是为自己找后路,她这是为将来我们离婚找证据,婚姻法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当事人如果违反了忠诚义务,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受害方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方正先生叹了口气说,其实,她没必要这么煞费苦心,只要她愿意分手,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净身出户。
邸颖说你这样做何苦呢,难道是为了我?
方正先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老板没有正面回答邸颖的问题,只是静静地望着对方。方正先生见邸颖同学正挣着明亮的大眼睛注视着自己,目光中有一种期待。方正先生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自由,为了继续寻找自己的幸福。
邸颖又问,你找到了吗?
方正先生望着邸颖微微点了一下头。
这时,邸颖突然扑进了方正先生的怀里,说要是我能给你幸福,那本身就是我的幸福。方正先生搂着邸颖,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说你知道我有点离不开你了,你愿意陪我这个老头子吗?邸颖搂着方正先生的脖子说,今后不准你说自己是老头子,你是我的帅哥。方正先生开心地哈哈笑了,笑得十分年轻。
就这样邸颖和方正先生成了一对忘年交。
接下来方正先生全力支持师兄出国就不难理解了。方正先生让师兄出国一举两得,这不但满足了师兄的要求,也使自己崭新的爱情生活没有了障碍和阴影。最关键的是也了却了邸颖的一桩心愿。邸颖曾经就师兄的出国问题求过方正先生,邸颖说让姚从新出国吧,让他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样我也就安心了。方正先生十分干脆地就答应了,还表扬邸颖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论文风波
为了让师兄有论文发表,为出国争取条件,方正先生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论文给了师兄,让师兄署名发表。只是,这件事情在师兄出国后莫明其妙地败露了。
那天早晨是个星期四,我去听方正先生的课,在法学院大厅里我看到许多学生正围着张贴栏看,我还看到了常务副院长黄希。在张贴栏内有两篇论文被复印后贴在墙上,一份复印了《法学》的封面,论文署名姚从新;另一份复印了方正先生的论文集封面,论文署名方正,而两篇论文从标题到内容都完全一样。
复印者用毛笔写了一句话:“这同样一篇论文,却出现了不同的作者,是弟子抄袭导师的还是导师剽窃弟子的呢?发表论文的时间在出版论文集的时间之前,毫无疑问是导师剽窃了弟子的论文。难道这就是著名教授?难道这就是我们爱戴的导师?难道这就是被他的弟子们称之为的所谓的完美导师?将弟子的成果收进自己的论文集,他真会搞科研,成果就是这样出来的!!!”
看到这我的头都要炸了,那论文我看过,的确是师兄发表在《法学》上的论文,师兄由于发表了这篇论文才被派出国的。如今,这篇论文居然出现在了方正先生的论文集里,这太让人匪夷所思了。我看到黄希冷笑着离开了。
同学们正围着公告栏看,议论纷纷。这时,我看到方正先生也来了,同学们望着方正先生表情怪怪的。方正先生走过来问我,你在气极败坏地看什么?我面对方正先生无言以对,我望望张贴栏上的论文,示意方正先生自己看。方正先生看到公告栏的内容,脸一下就拉了下来。方正先生脸色阴沉地在那里站了半天,然后上去将复印的论文撕了下来。方正先生对同学们说,这是个误会,这完全是误会。
我听到有同学小声议论,说今天有方正先生的课,我们去看看热闹。
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眼睁睁望着方正先生,只是那目光和表情明显的不信任。和方正先生熟悉的同学目光都是回避的,不愿和方正先生对视,把目光投向别处,装着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有些同学是好奇的,有些同学的是幸灾乐祸的,有些同学表情中居然有了一种淡淡的轻慢。方正先生站在讲台上望望同学们,脸上毫无表情。半天没开口。这时,从第一排的位子上站起了秦业,他望望方正先生冷笑了一下,背着书包离开教室以示抗议。在秦业的带领下,有几个同学也站了起来向教室外走去。方正先生望着离去的学生,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说,还有要离开的吗?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你们谁不信任我都可以离开。
我望着方正先生,为他的沉着、冷静赞叹。在这件事情上,我相信方正先生不会剽窃师兄的论文。
下课后,我问方正先生,这论文到底是怎么回事?方正先生叹了口气说,我的确无法解释,只有等姚从新回来了,你去问问他吧。
法学院曾经就方正先生的论文集收录了弟子的论文之事质询过老板。方正先生还是那句话,这个问题只能等姚从新回来才能说清楚,在他回来之前,我无法就此事做出解释。
黄希当时在办公会上十分严厉的指出,无论是导师剽窃弟子的还是弟子抄袭导师的,这都丑闻,都是学术腐败。这件事情已经被媒体报道了,网上也有了,影响极坏。学校领导已经有了明确指示,这件事关系到学校的名誉,绝不能轻言放过,如果是弟子抄袭导师的,那就开除弟子的学籍;如果是导师剽窃弟子的,那就开除导师的公职。
就这样,师兄在2006年的寒假后被招回了国,师兄出国将近有八个月,在八个月的时间内师兄不但没能找到刘曦曦,连刘曦曦的消息都没打听到。师兄对自己被招回国的原因看来完全是不知情的,在他回来后还急不可耐地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恐怕只有你才知道怎么回事。我告诉师兄,方正先生出了一本新的论文集,居然把你发表在《法学》上的论文收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