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再无意见,这样处理皆大欢喜,能出一个章程将天子糊弄过去就行。

方应物其实就是想围魏救赵,让父亲免于受到实质性处罚。罚俸一年这样的处分,认就认了,没必要再继续纠缠不休,他又不是真的为了让内阁大学士遭到处罚而闹腾腾。

所以方应物心满意足了,慢吞吞地退回自己的班位,立足未稳的时候,突然听到怀恩太监道:“此外,东宫还要补人手,我看小方大人就可以。”

大方是方清之,小方自然就是指方应物了。

“什么?”方应物目瞪口呆,没想到怀恩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于情于理这怎么可以?

第六百零六章 声望变现的诱惑

怀恩太监的这个提议,确实很出人意料,方应物本人也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其实方应物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不可能不对有关东宫的事情研究过。毕竟在这个时代,东宫几乎是翰林词臣上升的必经之路,没有东宫资历的官员,差不多就没可能登顶了。

但方应物研究的结果就是,自己最好不要在成化朝入东宫。即便自己具备了资格,又有刘棉花、汪芷这样的内外助力,如果努力争取,想进东宫未必有多难。

原因很复杂,有很多方面,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父亲方清之。说一千道一万,哪有父子皆在东宫的道理?这种情况是很招人眼红嫉妒的,还是避免为好。

另外方应物还觉得,有父亲大人在东宫扎根便足矣保证方家未来,而自己在外朝奋斗,更容易扩大方家影响力。

除去父亲方清之的因素外,方应物不想入东宫的第二个因素就是,成化末年宫里水太深,太子废立之争近乎白热化。

在太子身边做侍班大臣,那免不了要深深地卷进去,方应物不想招这个令人头疼的麻烦,特别是自己身上牵扯到的利益纠葛太多,比如汪芷。

再说万一历史走势改变,现在这个太子没当上皇帝,那父亲这种东宫大臣肯定也要连带沉沦。而自己在外朝可以避免一起倒霉,算是分散了政治风险。

除去以上两个主要原因,方应物还有一个小顾虑,那就是自己的年纪因素。

中进士时自己才十九岁,眼下也不过二十出头。国朝有些时候还是要讲究一点老成的,自己这岁数没比太子大几岁,能树立什么师道尊严?

所以方应物给自己设计的政治路线是,先在外朝混几年,保持住清流地位。等过上十几年,需要为下一代太子(也就是史书上的正德天子)组建东宫班底时,自己再想法子争取一个名额。

到了那时,自己的岁数也足够成熟了,也不存在与父亲同在东宫的问题了,还能创造一个方家两代人侍班两代东宫的文人趣闻,大大延续方家的政治生涯。

但是方应物没想到,今天怀恩太监突然提出要他现在就入东宫。如果成真,那就打乱了他的长远计划。

不止是方应物,其他所有人都被怀恩太监这突如其来的提议搞得莫名其妙,不知道怀恩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到底存着什么目的。

方应物不想得罪怀恩,熟知历史的方应物当然知道,怀恩与万安之流不同,在未来仍旧很有政治生命力。所以他措辞很谦逊地答道:“下官才疏学浅、德薄年轻,如何能担得起东宫训导之责?此议休要再提,还请另择贤良!”

怀恩面无表情,让人想猜测他的心思也无从猜起,对方应物又答道:“小方大人毋乃过谦!我在宫中,曾经听到过一句顺口溜,原话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听说这句顺口溜还是小方大人你妙手偶得讽刺时事的,如今再问别人,要让你侍班东宫,有谁能说你不行的?”

殿中其他人确实没有一个站出来说方应物不行的,殷鉴不远,前面刚有两个说方应物不行的,结果都被方应物堵到哑口无言,谁还愿再出去丢人现眼?

方应物仍然不从,又推辞道:“国朝官员任职,须得注意几种避嫌,或有父子不同衙的规矩。家父如今正在东宫为左谕德,如此下官又如何能[wrshu]侍班东宫?”

反正方应物打定了主意,今天任由怀恩公公舌灿莲花,他就是不接受,这个决心不可改变。

怀恩转头对内阁四巨头方向道:“方学士在东宫勤勉绩优,或许可以升赏。听说国子监祭酒要出缺,你们阁部看看方学士能否递补。方学士如果补了国子监,东宫才会有缺,小方大人补上就没有避嫌之说了。”

殿里众人闻言,心头不免齐齐狂呼,你怀恩究竟意欲何为,竟然为方家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连方应物也愣住了,怀恩这是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诱惑,来勾引他点头啊!

却说词臣在东宫侍班算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镀金,但镀金毕竟是镀金,只是过程不是结果。镀金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向高层迁转,说的透彻一点就是,词林官们积攒的名望需要变现。

词臣一般最高也就做到正五品,然后就要考虑向朝廷高层迁转的问题了。路线无非就那么几种,当国子监祭酒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过渡。

国子监祭酒为正四品,下可接词臣品衔,上可通三品侍郎寺卿。而且执掌太学的国子监祭酒本身又是比较清流的官职,在各种过渡官职中很受词臣欢迎。

更何况国子监里有成千上万名监生,虽然在科举矜贵的今天,监生不如过去那么吃香,待遇比进士举人差得远。但蚂蚁多了咬死象,手下有几千名读书人小弟终究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朝廷里没有第二个官职具备这种账面势力。

如果方清之结束东宫镀金,转任国子监祭酒,不但意味着品级上越级而升,还代表着政治地位进一步强化,是由虚转向实、将名望变现为权势的关键一步。接下来几年,他就可以考虑冲击三品侍郎位置了。

不得不说,怀恩的这个建议,立刻让方应物那坚韧的决心动摇了,如果小方大人的意志力再稍弱点,说不定就被粉碎了。

父亲大人突然有了这么一个好机会,将攒了七年的声望进行变现,他这当儿子的能挡路么?

方清之出任国子监,然后方清之的儿子补东宫侍班,这种变动在别人嘴里说出来,那肯定是喝多了胡言乱语,要么就是睡眠未醒时的梦呓,根本不必认真对待。

但是怀恩太监是谁?是显赫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直接掌握批红大权,本人威望又极高,综合权势犹在阁臣之上。

怀恩提出来的建议,怎能是胡言乱语或者梦呓?每个人肯定要慎重对待,包括方应物在内。

第六百零七章 特殊人才

各种鸡汤文里经常说,做人呐,目光要长远,不要只顾得眼前利益……这句话奏效的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眼前利益远不如长远利益动人。

但如果眼前利益足以与长远利益相比较,哪怕眼前利益只稍逊于长远利益时候,有几个人还能把持得住原则?谁还有耐心等候将来?

方应物目前就面临着这种选择,他的十年计划与怀恩太监抛出来的诱惑相比较,方家在哪种情况下受益更大还真不好说。

或者说,选择好做,无论怎么选,反正方家都不吃亏。但真正让方应物所顾忌的是,他一直信奉天上不会掉馅饼,怀恩太监如此建议的动机在哪里?

看不清这个动机之前,方应物不敢随便答应什么。其实方应物本性上还是一个谨慎的人,而过往的大胆冒险只是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后的表象。

方应物抬头看了看怀恩,又看了看内阁四巨头。然后他突然笑了笑,很风轻云淡地对怀恩答道:“朝廷大事,皆有诸公做主,下官尽力顾全大局听从朝廷安排就是。”

方应物这算是踢皮球了,一方面他看不出深浅便把主动权拱手相让,先看看别人的表现,再根据别人的表现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能显得自己淡泊名利,避免了产生面对名利急不可待的不良形象。

怀恩便又对内阁四巨头问道:“诸位先生以为如何?”

万安今天摆明了要与怀恩唱反调,在弄不清怀恩真实意图之前,凡是怀恩所赞同的,他就要反对,这对他而言应该是最可能正确的反应。

所以万首辅开口道:“若为今日之事升赏方应物,极为不妥当。太子失德终归是丑事,难道要告诉天下人,在朝廷里可以靠着太子失德来加官晋爵?这与两国交战之时,趁机发国难财有何区别?”

一直没有说话的内阁第四把手彭华也赞同道:“言之有理。”

他靠着万首辅援引入阁的,今日至此如果还不发声支持,只怕要被万首辅所衔恨了,万安可不是心胸大度的人。

次辅刘棉花这时候笑了几声,“我倒是有点不敢苟同。方应物勘破东宫奸邪,阻止太子玩物丧志,如果大张旗鼓表彰诚然不妥当。

但若让方应物入东宫侍班,岂不显得恰到好处?既抚慰有功之人,又不至过于张扬,更是人尽其才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别说是刘棉花这样对方应物非常熟悉的旁观者。

在刘棉花看来,方应物这样坚决果断又能言善辩的人,如果心有不甘早就有一万种说辞扔出来了。可是方应物竟然表现出了犹豫不决,并把主动权拱手相让,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方应物真实本心已经动了,已经有意接受怀恩的安排了,只是他之前刚拒绝过怀恩,一时间面子上转不过来而已。如果此时太痛快地接受了,就好像显得他贪图荣华富贵似的。

看到老泰山坚决明确的表态,方应物微微讶异。刘棉花是方应物的旁观者,方应物又何尝不是刘棉花的旁观者?

在方应物的认知里,老泰山不会贸然表态才是,然而事实却是相反,完全支持自己加入东宫班底。方应物想了想,断定老泰山肯定看出了什么,所以才敢开口。

虽然不知道老泰山到底看出了什么,但方应物相信老泰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这时候只剩刘珝没有就此表态了,如果说万安今天是遇怀恩必反,那么刘珝就是一贯的逢方应物必反了。他很不出众人所料地说:“东宫国本事关重大,从未有过父去子继的成例,怎可如此儿戏?”

四个阁臣,三个反对,但怀恩太监仿佛并不以为意。来回扫视了几眼说:“今日之事说明,宫中奸邪层出不穷,几乎陷太子于险境,诸君以为然否?”

对这点众人皆不能否认,只能点头称是。今天的事情明摆在众人面前,还敢说太子在宫中稳如泰山,那就真是睁眼说瞎话了。

怀恩见没人否认,继续道:“故而仁寿宫圣母太后深为忧虑,正所谓国乱思贤臣,东宫国本岂可不稳?须得补充有力大臣侍班,如此方可巩固国本,太后便属意方应物!”

话说到这里,怀恩太监再次停住,给了时间让众人去想。而殿里其他人齐齐陷入了深思中,反复咀嚼怀恩太监这几句话里的意思,一时间鸦雀无声。

众人都知道,关键一句话是为了巩固国本需要有力大臣,然后就非方应物莫属?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在哪里?

殿里这批人毕竟是天下最聪明的一批人,短短片刻后,就有人渐渐的猜透了迷雾的一丝真相。

其中的缘由,其实想明白了就没什么稀奇的。不过只能是心知肚明,但不得宣之于口。

宫里形势极其复杂,太子肯定要面临各种明枪暗箭,稍有不慎就要中招,今日这样的情况只怕还会再上演。但太子身边的这些侍班大臣们方正有余,应变不足,只怕应付不了波诡云谲的形势。

所以东宫需要补充一个机敏精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