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迷惑性。
这种合作在西南周刊《论证》1935年第29期上的一篇《产业升级,学府升级》地文章 对这种现象做了很好的解释。
“西南在最初期什么都新鲜,什么都缺乏的情况下,就连一颗标准地六角螺帽在1916年最初学徒工们生产出来时都有着34%的次品率。看看,次品,虽然这些次品也能勉强使用,但是难保六个平面端中有这么一、两个平面端不在一个平面上,扳手扣不进去两个平面施力扭转时可不要骂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段国学采用了比较集中也很极端的做法,统一了教学学校教授的内容和技能培训后的统一分配工作的过程。”
“从现在的角度看,这个过程是充满着阵痛和需要舍弃很多自主性的东西,这一时代的工人很多都是拥有着单一专项地技能但确缺乏变通和灵活改进的专业技师。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中国落后与世界很多年,很多外界已经领先多年的事物情况下。这种单一的无奈也是最好追赶世界科技的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因为追赶模仿和仿制无需太多的科技人员而更需要高级技术产业工人。”
“这些技师无需太多的创意及想法,他们所需要地就是尽快地模仿和创造出最快最好最剩的生产模式,这使得培养技师、高级技工成为了当时西南最主要的目的和任务。”
“一个六角螺帽看似简单,当时中国、西南地下的手工业者的生产效率束缚着产业化、专业化的生产过程,最大效率地提高生产效率是段国学所认为中国当时面临的最大突破口。这个时期西南的民营企业并不需要太多地科技创新,西南更需要更快更多地吸收消化着国外已经成熟和通用地科技以追赶世界列强。”
“而到了1930年,西南的民营企业已经拥有了很多技师、高级技工,而这时西南也拥有了很多私营民营企业业主,这些经营者很多都是早期跟随段国学一起创业地人员,他们将模仿和仿制运用到了极致。通常只要一个产品落到了他们的手中,只要不是产业原料的问题,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模仿出同样的产品。”
“但是模仿永远走在人家的后面!!”
“段国学的这句话以前并不为西南的企业家所理解。在他们看来,下游企业的来料加工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其大量的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工迅速地消化技术成为大量的产品,光是这样就已经能使得自己赚个盆满钵满;只是这种情况到了1932年后单纯的来料加工企业经营情况开始走入困境。”
“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来料加工企业的竞争下,利润已经是越来越稀薄,同时大量的高级技工的诞生也使得人工成本愈发加重,虽然高级技工的生产的产品产量很多,但要仅靠着上游企业的订单来生存已经变得不现实起来。”
“因此,眼光远见的企业主开始自行开发新产品以求走在产业生产的上游。而这个时候西南缺乏高级科研人才的窘境便显现出来。”
“西南的高级科研人才多出自西南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虽然还仅仅只是一个技术学校的名头,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这所学校如果不是大学那中国就没有哪所大学能称的上是大学。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科研人员大多数都被西南自有的企业、研究所吸收,能流向民营企业的少之又少,不过这种现象从1934年后开始变化,设置在柳州、四川、云南、贵州的几所高级学府也逐渐培养出科技人员,这些人员大多被民营企业所分流吸收。而在吸收了一定的科技人员后,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新产品。”
“而西南的高级科技研究所也抓住了民营企业的这种需求。放开了一些科技项目的专项研究。大胆地采取与民营企业共同研发,这样不仅吸收了民营企业中的高级生产力和研究资金。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和缩减了投产时间,更能带动起民营企业的科研实力和新产品的开发。”
“段国学许可的这种合作研究方式已经初显成果,象柳州两面针、梧州田七日化厂不仅研发出更多的日用化学品,同时也成为对西南提供从塑化胶基原料到苯酚、聚乙烯等其他化工材料的两个巨型化学品生产供应商。这两个巨型生产商现在已经拥有了独立的科研队伍和自主的创新能力,虽然在一些更高科技产品上仍和西南的研究所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即使是没有了这些合作,他们也能傲立于世界的化工企业中。”
“可以说段国学对民营企业的这几步是走的相当稳妥的,先扶植培养生产人才,在模仿中逐步提高生产力,再鼓励合作研发和共享科研产品不仅帮扶了民营企业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过程,也提高了民营企业对西南自有企业的供应量及科技人员书评和产品技术含量。”
“西南自有的工厂不缺乏高尖端的科技,因为二十年科技积累使得西南拥有了很多外界无法想象的技术,但段国学更喜欢民营企业自主掌握研发各项科技内容,在他看来,西南自有企业工厂垄断式地拥有着这些高科技是一种对民间资本的打压和非良性循环,只有更多的企业能走向自主研发创新,有更多的企业站在世界科技产品开发的上游,中国才能更好地以着高科技产品赚取的高附加值利润去再研发更高科技的产品。”
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下凶器
8022工厂,只要是达到一定级别的人看到这个工厂的8字开头就知道这是研究八所下属的工厂。研究八所的研究主方向是海洋船舶类及海军作战武器类的研究所,从八字的编号上看就知道这个研究所的成立要晚于前面的其他七个研究所,这也是西南在占领北海前才建立起的研究所。
陆军和空军的武器装备要比海军的武器装备研制周期和效率要高的多,这主要是因为陆军、空军的武器大部分小、而且具有直观性且技术成熟。一辆新型坦克的研发在整合整个西南工业厂的产品后很容易设计出来,无外乎先拿出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确定这种坦克的研发目标和使用目的,再依循着设计方案找到工厂生产出所需要的各种部件,最后将其组装起来,再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破坏性和磨损性及适用性的实验,能通过三大项实验就代表着这种新型坦克初步通过了审核,然后再对其进行生产技术的审核,一些太过于高尖限制产量的技术会适当的降低标准,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会专门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最后综合生产技术要求、产量要求、再升级余地要求、实用性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达到一个军方、研制方、生产方等各方都认可接受的平衡点,这种坦克便可以落实批量生产出来。而如果仅仅是从设计到实验样品出来而不试用通用性能,西南甚至可以在一百天内完成样车或者是样机的研究工作。
29式坦克就是用着这种方式方法研制出来的,在经历了半年的设计和样车的出品,然后进行了一年多的各种实验通过各方考验于1930年开始装备部队,与这次更出风头的新兄弟T…33式坦克相比,虽然T…29式坦克没有那么的抢眼和拉风,但任劳任怨、皮实、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有效可靠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也让部队对其大赞不已,而且由于装备时间久,维修单位也对其非常熟悉,再加上各种配件齐全富裕。很多被日军损伤地坦克都能及时地修复重新投入战斗,有一辆T…29式坦克甚至前后一共被自杀攻击的日军炸伤了六次之多,但良好的后勤保障和充裕的配件使得坦克能一次次地再次开动起来继续进行着复仇之旅。
但海军的装备就不像这样简单而又成熟快速的生产出来了。
相比陆军和空军地装备小巧及可观使用性,海军先天的大块头就使得研究开发一种新装备为之慎之又慎。从设计初始就必须对这种舰只进行反复的验证和小型化的比例模型实验,海军的舰只不像坦克和飞机,一种样品可以生产出七、八个出来进行各种实验。一艘驱逐舰或者是潜艇所要耗费的工时还有材料就远超于这些坦克飞机的总和数十倍。而舰只上的各种大型组件更不像陆军空军它们那样有着众多的可选性,例如坦克飞机地动力传动机构不合格或者是成本太高可以很容易地寻找到另外的几家甚至是十几家工厂进行产品的挑选,而舰只地大型传动机构就已经限制住了舰只在这方面的可选性,能生产出这样大型构件,符合技术要求及材料强度的厂家用一支手的手指就能数得完。
总体来说,西南虽然在陆军和空军的武器装备上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厂商作为产品供应商,但是对于海军的大型船舶的生产却仍缺乏和相对的落后,这也是那句“百年地海军”中所指出的一个很多人忽视的产品供应问题。
大型船舶的传动轴如果想更好、更久、更有效的使用当然首选经过万吨水压机锤炼出来的钢铁,可西南仅仅就只有两台万吨水压机。能生产出船舶中大型柴油机的也仅有玉林柴油机厂和百色柴油机厂,而船体所需要的大型龙骨和符合强度要求的钢材钢板也只有百色和柳州地钢铁厂能生产,因此在攀枝花重型工业区完成投产之前。海军舰只的装备消耗掉了西南大量的钢铁产量和拖滞住了陆军空军的建设速度。
因此海军的装备从成本、制造的时间周期、研制周期还有成型装备都不像陆军空军升级换代的那么快,从最初仅有不到三百吨的小型潜艇仿制开始,段国学便对海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倾斜扶持。
在初步吃透技术后段国学和研究八所地人在1926年大胆地开创性拿出QI型潜艇地设计方案和样艇,这种排水量达到六百二十吨的潜艇虽然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却是西南海军建设史上地一个里程碑式的成绩。它不仅证明西南掌握住了先进的船舶(潜艇)技术,同时也创造了属于西南自己的船舶技术。QI型潜艇仅仅是生产装备了4艘,在经过两年的试用期间对试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各种专项的研究,例如排水柜、鱼雷发射具,压缩空气安全储存及排放等等。并将这些问题解决后在1928年拿出了QII型潜艇的设计方案,并于29年5月建成下水第一艘QII型潜艇。
设计生产QII型潜艇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QIII型潜艇做实验性的准备,超过1200吨的吨位对于西南的整体造船业都是一种不小的考验;QII型潜艇除了吨位大更重要的是潜艇的很多设计已经开始出现后世潜艇的技术要求,主流的水滴雪茄型艇身,专门设计在指挥塔台里的可伸缩式通气管,设置在潜艇艇首的主、被动声纳,双层壳体使之不仅吨位更大同时抗深水炸弹的抗击性增强。同时扩大的艇身也使得内部能加装更多的武器及各种设备。
在经过几年的试航和实验后,更先进的QIII型潜艇的上马就如同T…29演化开发出T…33式坦克那样顺利成为了瓜熟蒂落的产物。只是和T…33式坦克不一样的地方是QIII型潜艇的全力生产得到了段国学倾斜性的支持,因为坦克地生产可以拖动民营企业整体水平的发展。但船舶工业在未来几年内还是得依靠西南自有企业进行生产发展。而且不仅是装备,海军的整体操作性也注定了船员的培养需要比空军、陆军人员培养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段国学也只能狠下心将十年前的武器发展重心向海军这个消耗大户上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