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戎-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师师大惊,心想这次可做过份了,闪在一边,杨应麒却不慌不忙,指着赵佶道:“出入妓寨,荒殆国政,你这又算什么皇帝!”

赵佶和李师师都大吃一惊,赵佶定下神来把杨应麒细看:眼前这人实在奇特,说他年轻吧,眼神里那种老辣的光芒赵佶也就在蔡京等人眼里才见到过;说他老辣吧,这张俊脸分明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赵佶本身就是个美男子,也喜欢美男子,皇帝以貌取人,身边自然而然便会聚集了一大批漂亮人。可他还是感到眼前这个少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那是一种混杂着童真与沧桑的奇异感觉。

杨应麒随手整了整衣冠,笑道:“看什么!虽然下降凡世,便不认得老朋友了么?”其实他也在偷看赵佶:屏风后转出的这个人来,体态丰腴,精神闲裕,一副太平福人相貌。杨应麒脸上演戏,心中暗叹:“这便是大宋的皇帝么?看他的精神气态分明是个第一流的艺术家,但让这等人来做皇帝如何使得!若在太平时节也就算了,如今北方大乱,女真人一等灭了大辽只怕就要南下。他如何抵挡得住那群虎狼一般的完颜家族!他自己遭灾不要紧,却要连累得我花花大宋万千生民!”

两人各有心事,杨应麒想到的是天地间的一盘棋局,赵佶想到的却是遇仙成仙。他被杨应麒特别的气质所动,心想对方已经知道我是皇帝,若不是仙人哪里敢来和我争女人、给我戴绿帽?当下不疑有他,施礼道:“仙人尊姓大号?”

杨应麒坦然受他这一礼,倚踞胡床,指了指东方,竖起一根手指,却不说话。

世俗传说中的神仙中人最喜欢做这等莫名其妙却又“暗藏玄机”的举措,类似的故事赵佶这个仙迷皇帝听得多了,因此见到杨应麒的举动虽然不理解,却倍感神秘,也不敢请对方解释,只是问道:“仙人仙寿几何?”

杨应麒又伸出三个手指,这次赵佶问道:“莫非是三千岁?”

杨应麒笑道:“你下来得久了,连这也忘记了。我们上面不这样算。”

赵佶忙施礼请教,杨应麒信口开河:“上界以三千年为一太阳年,以六万太阳年为一天河年,以五万八千天河年为一宙,一宙有七亿六千四百万变化,由生而灭,谓之一劫。我已经历了三劫了。”

赵佶听得大感敬畏,又问自己的前世,杨应麒笑道:“等你脱了这副凡胎,自然记得!此刻何必着急。”

赵佶又请教如何脱胎成仙,杨应麒道:“仙道修行有帝王法,有百姓法,你要听哪一种?”

赵佶道:“我是大宋天子,自然要听帝王法。”

杨应麒道:“帝王之本不在自身,而在天下。天下安则功立,朝廷正则德厚,君以国为性命,国以民为本源。帝王之道无他,以民为本而已。做天子的人只要看看治下的百姓是苦是乐,就知道修为如何。你要学帝王修仙之法何必远求?本朝司马温公不是有一部大书在那里放着么?”

赵佶听得微微皱眉,心想怎么你说的都不像道教言语,竟然像个老儒!便又问百姓如何修仙,杨应麒道:“丢掉富贵,弃绝美色,不贪荣,不羡名,修善修福,历九世可以有成。”

赵佶一听眉头皱得更厉害了,心想自己哪里等得到九世?何况还要弃绝美色富贵!便问有没有速成之法,杨应麒笑道:“要快的也有,你拿条绳子挂在屋梁上,搬个凳子爬上去把脖子一挂,我就度你上天。”

第七十五章 海上盟约新议(上)

杨应麒的话把赵佶吓了一跳,说道:“怎么仙人所言,和各位道家真人都不一样?”

杨应麒反问道:“你那些道家真人,吃的是云霞风露,还是你供给他们的锦衣美食?”

赵佶说是由他供着。杨应麒笑道:“这就是了。他们若真是有道,何必来你家门口蹭饭吃?口中吃的是人间锦衣美食,那便还是凡体,未见大道。”

赵佶见他一句话把自己供奉的道士都贬刷了,心中又是不悦。杨应麒叹道:“痴皇帝!见难不作,贪易而行,天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起身就要走。赵佶忙止住道:“仙人要去哪里?”

杨应麒道:“我因昔日情分,所以来见你一见,凡间非我久留之地。”

赵佶虽然还不十分相信他就是仙人,但也不肯轻易放他走:“仙家下凡一次不易,如何就要走?何况听李行首转述,本道君还欠仙家一席仙桃宴。”

杨应麒道:“我若现在要赴这仙桃宴,你拿得出仙桃来么?”

赵佶登时语塞,杨应麒道:“此次来见,已是你我缘分。我仙体难耐俗气,难道还要我像你身边那群凡人道士一般受你供养不成?”

赵佶忙称不敢,眼见却是苦留不住,便请他留下“微语真言”。杨应麒略一迟疑,说道:“福祸系于东北,帝运流于东南。谨慎,谨慎。”说完便不再回头。

赵佶李师师送到门边,老鸨丫鬟跟了出来,转到街口,忽然不知从哪里飘来一阵烟雾,烟雾消散后杨应麒便不见了。老鸨丫鬟大惊,回来禀告,赵佶李师师听了相对叹息,焚香祈祷。'奇*书*网…整*理*提*供'李师师忽然惊道:“不好,刚才慌乱,忘了替周小昌多求几年财运了。”

赵佶笑道:“这个无妨,若此次遇仙真是灵验,这财运便由朕来赐给他。”他回宫以后细细参详,心想:“这神仙来去匆匆,不但不像王仔昔、张虚白那些道人,就是和道经上记载的仙人也不大一样。说他是个仙人吧,这一趟来又没有显现什么神迹;说他不是个仙人吧,凡人如何知道我在李行首那里?且来无影,去无踪,不是仙人如何做到?”心念盘旋,手上就把那句“福祸系于东北,帝运流于东南”给记了下来,心想:“要知他是真仙假仙,就看这两句微言是否应验。”

两年后方腊事发,举国震动,赵佶便以为微言应验了。又见燕云之事屡有变动,更坚定了他对这位蓬莱大神的迷信,甚至于派人出海求仙,以访蓬莱云云。而周小昌则趁机从中取利,所得好处难以计算。

李师师本怕皇帝因为这件事情嫌她被人无礼过,哪知道赵佶却反而从此对她更加宠幸,说她大有仙缘,因此能与仙人近体,受仙家之气陶熏,李师师这才转忧为喜。

再说回杨应麒。当初街口那阵烟雾自然是张密早就安排下的好戏。杨应麒一见那烟雾飘来马上闪入一辆“刚好”经过的马车中,车内林翼接着,过小御街,在一个地点下车,转了两个***回到都亭驿。进了内舍,林翼这才打听杨应麒究竟去见什么人。

杨应麒想了一下道:“事情已定,就跟你说吧,我这次去见的,是大宋道君皇帝。”

林翼惊呼起来:“皇……皇帝!他怎么会在一个婊子房里?”

杨应麒笑道:“你说他怎么会在那里呢?”

林翼一点就悟,骂道:“这个皇帝真是个昏君!居然出宫嫖婊子!怪不得我们东南沿海给他搞得一团糟!”林翼在杨应麒身边呆得久了,受他潜移默化,渐渐放肆起来,对皇帝全没半点敬畏。

杨应麒道:“岂止东南沿海而已!太行东西,黄河南北,哪里的百姓日子都不好过!听说四川最近也不太平,唉……”

林翼又问道:“七哥你这次去见道君皇帝,是要跟他谈联盟抗辽的事情吗?”

本来无人处他都叫七将军的,这段日子把“七哥”叫顺了口,竟然便不改过来了,杨应麒却也不以为意,摇头道:“不是。”

林翼又问:“那就是抓住他的痛脚,威胁他给我们汉部一些好处。”

杨应麒一听哭笑不得:“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还不是吗?”林翼道:“那么只有最后一个可能了,七哥你想让汉部倒过来依附大宋,不依附大金了。”

杨应麒一听脸色一凛!林翼最后这句话显然是用过心思的了!让汉部转而依附大宋,只怕这个想法未必没人想过!不过一个势力变易宗主乃是十分严重的事情,因为一旦变易,一来未必能得到新宗主的全面信任,二来势必会遭到旧宗主无可挽回的敌视,三来在道义上也会处于劣评。

因此,除非是汉部在大金这个政治体系中实在呆不下去了,否则变易宗主的事情是不能随便乱提的。汉部和大金的关系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折彦冲、杨应麒等人自然不会蠢到在这种情况下贸贸然请求向大宋内附。可是对那些宗宋情结很深的人呢?他们会怎么想?杨应麒想到了曹广弼,可他也没能把握住这个二哥的心思。

“唉……”杨应麒叹了一口气,说道:“阿翼,你这个问题以后别再和我提起,也别再和第二个人提起,知道了么?”

林翼吐了吐舌头,他年纪毕竟还小,虽然聪明,有时候却大胆得近乎莽撞了。

杨应麒又道:“其实我这次去见道君皇帝,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相他一相。”

林翼奇道:“相他一相?七哥你还真的只是去‘见一见’皇帝啊?也不趁机捞他一笔!真是空入宝山而回!”

杨应麒嘿了一声道:“捞?我什么没有?需要打他的主意?”

林翼想了想说:“七哥你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不过要是哄他弄出两条政略来,也是大大有利于我们津门的啊。”

杨应麒正色道:“军政大略当在朝廷上解决,在一个妓女房间里,能弄出什么大事来?就算在那里哄得道君皇帝给我拜将封王那也作不得真!阿翼你听好,这次我们来汴京涉及到不少阴谋类的事情,但这些邪门歪道只能作为辅助之用而不能作为军国正道。这些东西要知道如何运用,尤其要晓得如何防范,但不能沉迷、不能依赖。安邦定国得靠堂堂正正之师,树德立身要行堂堂正正之事。”

林翼听得仔细,听完后默记了一会,点头答应,跟着又问道:“可是我们这次动用了这么多的人力财力,就是见那皇帝一面,是不是有点亏?”

“亏?”杨应麒道:“不亏不亏!这一面对我、对汉部来说都非常重要。”

第七十六章 海外桃源来异客(上)

重和元年的大宋并不太平,东南诸路除了花石纲等乱法的喧扰之外,又发生一场水灾。

大宋的民力虽然一天比一天疲敝,不过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整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商业活动的规模依然相当可观。东南来的香料、珊瑚,东北来的北珠、琉璃,都通过广州、泉州、明州、登州而流入福建、两浙,并迅速被庞大的华夏市场所消化。

至于东南那些背井离乡的流民们,他们除了接受政府的救济以外,又多了一条出路:到海外去!

出海对这个时代的农民来说还是一个相当冒险的选择,不过人到了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什么也得试试了。虽然大宋对于国民出入海境显得颇为宽容,但这种事情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被朝廷知道的好,所以等在两浙路、淮东路、福建路的民船,行动都是静悄悄的,在几个月中一千多里的海岸上也不过溜走了几万人——而这个数目相对于受灾的百姓人口而言无异于九牛一毛。由于比例甚小,地方官员或者根本就不知情,或者看出些端倪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他们过去了。

这些铤而走险的百姓来到海外那个大岛以后,发现情况比预料中要好得多——这里等待着他们的,是任凭开垦的荒地,是按个手纹就能租走的农具种子,甚至还有耕牛!虽然有瘴疠为患,而且水土也和老家不大一样,但只要身体够强壮便死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