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来就是内阁导演的一场戏,台词都是现成的,而演员呢,自然也都是苦心遴选过,和他们争吵没有意义。
杨一清咳嗽一声,道:“徐部堂,你无话可说了?”
徐谦道:“若是不按着这个章程办,用不了多久,朝廷就无银可用,诸公现在众口一词的反对,下官也无话可说,只不过出了岔子,却和户部无关,也和下官无关,反正今日廷议,大家说的话都记录在册,谁也别想抵赖就是。”
这态度让杨一清勃然大怒,徐谦的话另一层意思就是,没有户部,没有他这个徐部堂,眼下的事,办不了,也解决不了。
好大的口气!
杨一清正要发难,杨廷和却是张开了眼睛,笑道:“邃庵不是也有一份章程吗?不妨让徐部堂看看。”
杨一清这才意识到自己实在没有必要在廷议上争辩,于是强忍着怒气,道:“不错,老夫也草拟了一份章程,徐部堂索性看看吧,还有诸公也不妨看看。”
他朝一侧的太监使了个眼色,太监连忙去了,取了数十本章程来,上头的墨迹未干,显然是紧急抄录出来的。
与会的大人们人手一本,都认真看了起来。
徐谦打开章程,亦是认真细读。
这个章程与其说是借鉴了自己的思路,却早就改得面目全非,比如说税局,是独立于户部之外,取名税监,设监正,地位与大理寺相当。至于商税的收取,也由税丁改为了地方官吏,这么做,显然是有内阁的盘算,不让地方官吏参与进来,就怕下头的反对声浪太大,这显然是妥协之后的结果。
再有,徐谦的章程里,是以向棉桑、木料、生铁、煤炭等原料征取重税为基础,而这里头,依旧是对原料征了重税,同时对工坊也要征税,采取的是从前十抽一的税制,同时在各处码头和关隘设人员,收取关卡税。
如此一来,就比徐谦的税收足足重了一倍以上,而内阁之所以这么做,显然也是迫于某方面的压力,借着重税,将直浙一带的新政狠狠压下去,打击一下新政的气焰。
至于库银的支取,那就更不必提了,户部的职责只是将税监的银子押解入库,而银子需要用到什么地方,自然需要内阁批准,收银子和户部没关系,花银子和户部更没有关系。
徐谦其实早就猜测到杨一清拟出这样的章程,并没有觉得意外,等他将章程放下的时候,杨一清目光如炬,道:“怎么,徐部堂以为如何?”
徐谦正色道:“杨大人的章程,这是取祸之道,一方面商贾的压力太大,关卡码头要钱,原料又收重税,各个工坊又要抽货,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此外,还有各衙门各自为政,长此下去,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就算征来了税,将来衍生的问题也只会越来越大,下官坚决反对。”
杨一清却是含笑看向其他大臣,道:“诸位以为如何呢?”
“甚好。”郑冲眼皮子都没有抬,直截了当的道。
那刘芳也是跟着点头:“老夫也觉得更为稳妥。”
有这二人出头,其余人本就是应声虫,连忙跟着附议。
徐谦冷眼看着这些人,脸色凝重道:“诸公不嫌太短视了吗?这份章程,我是万万不同意的。”
杨廷和这时站起来,笑了,道:“徐部堂,你毕竟年轻,要多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廷议是你要开的,而现在呢,大家众口一词,都认为好,偏偏是你觉得不妥,可是这毕竟是大家的意思,事到如今,你还要坚持己见?就算你坚持己见,只不过按照规矩,内阁也不能执行你的章程,倒是杨学士的章程,老夫也觉得极好,还是稳妥一些吧,这户部,按着这份奏书来改,你若是还觉得有什么不满,但可以说出来,却是无妨。”
徐谦道:“下官只想问一句,假若杨大人的奏书出了岔子,要不要担责?”
杨一清冷笑:“这不是你说了算?”
徐谦目视着杨一清,一字一句的道:“遗祸百姓,动摇社稷,又怎么不是下官说了算?且不说下官乃是户部尚书,蒙受圣恩,便算是寻常匹夫,尚且与杨大人的章程息息相关,朝廷赏罚有度,莫非到时出了乱子,还能不过问吗?”
杨一清怒极,这徐谦就是个乌鸦嘴,你反对也就罢了,偏偏现在还一副自己的章程实施出来必定要贻害无穷的样子,莫不是这全天下,就你一个姓徐的晓得如何征税?
杨一清冷笑道:“就算有乱子,老夫也摆的平,不劳徐部堂挂心。”
徐谦倒是没有生气,只是莞尔一笑,道:“但愿如此。”
一场廷议不欢而散,只不过这个不欢而散是对徐谦来说,至于其他人,只怕弹冠相庆的心思要多一些。众人各自散去,徐谦亦是打算回部堂署理公务,黄锦却是急匆匆的跑来叫住他,道:“徐部堂,陛下听闻你入宫了,请你到大高玄殿回话。”
徐谦点点头,对黄锦道:“近来陛下还好吗?”
黄锦苦笑:“陛下神鬼莫测,咱……咱家也说不清。”
黄锦在徐谦面前倒是口没遮拦,这几日实在憋得慌,继续道:“那个案子……还要追究呢,现在宫里的人都是胆战心惊,就怕一不小心,犯了规矩。”
黄锦舔舔嘴,又笑道:“咱家虽说是兴王旧人,深得陛下信重,可也是如履薄冰,一丝一毫不敢怠慢,哎……这日子是越来越艰难了,真不知什么时候,咱家要栽跟头,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徐部堂,你在陛下面前能说的上话,到时,还得请你多多美言几句。”
“我?”徐谦觉得好笑,道:“其实你不必担心,陛下自有分寸的,你还不明白吗?陛下这么做,其实是在敲山震虎,他倒真未必是要和宫里的为难,而是要做给别人看。”
“做人别人看?”黄锦一时愣住了。
徐谦点头:“不错,就是做给别人看,你想想看,陛下最忌惮的,是宫里的这些太监?”
黄锦陷入深思,可是一时之间,又没有头绪,难道是忌惮杨廷和,那也不对,忌惮杨廷和,拿太监们开刀做什么?
第六百六十三章:装神弄鬼
到了大高玄殿。
此时恰好一个道服老翁自殿中出来,他须发皆白,精神却是极好,徐谦迎面见他并没有理会,倒是一旁的黄锦见了,立即堆笑起来,上前打招呼,道:“张天师好,陛下可在里头吗?”
这张天师生的很是端正,自有一番仙风道骨的威严,他一副对外界的事都不关心的模样,淡淡的道:“陛下刚刚进了仙药。”说罢张天师目光落在徐谦身上,道:“这位道友可是徐谦徐道友?”
黄锦笑道:“正是。”说罢对徐谦道:“这位是张天师,陛下向来倚重,张天师的仙药极好,陛下这几年龙体康健,全赖张天师的仙药。”
对这张天师徐谦也略有耳闻,徐谦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表露出太多殷勤,道:“本官也素闻天师大名,久仰,久仰。”
这番话称得上客气,可是却有一种敬而远之的疏离。
张天师客气的道:“岂敢,岂敢,老夫闲云野鹤,蒙受帝恩,今日一见徐道友,便晓得徐道友果然如坊间所言,乃是人中龙凤。”他说到龙凤时,一点都不忌讳,旋即道:“若是有闲,贫道还有一些事,想要请教。”
徐谦道:“很好,那么下次,本官一定聆听仙长教诲。”
张天师的老脸依旧还是带着慈笑,可是白眉却不由微微一颤,徐谦这个家伙,还真是不太给面子,原本张天师说一句有闲讨教,但凡是正常人,若是想和张天师亲近,都会说一句张天师有事尽管吩咐之类,可是徐谦却是不咸不淡,回了一句下次聆听,看上去是礼貌,实则却是一种客套的婉拒,下次是什么时候?多半到时候,谁也不认得谁了。
张天师点点头,道:“陛下还在殿中等候,徐大人快进去觐见吧。”
方才他还称呼徐谦为徐道友,而如今发现徐谦不是一路人,索性直接呼为徐大人,虽然是尊重了,不过这疏远的意思也很明显。
徐谦没有赘言,和黄锦二人一道进了大殿。
张天师的目光中掠过了一丝冷色,这个徐谦似乎有些嚣张,在这紫禁城里,张天师的地位可谓扶摇直上,便是黄锦见了他,都得乖乖讨好,至于宫中的贵人,哪一个不是对他礼敬有加。
而这个徐谦,虽然也还算客气,只是这客气实在有限。
人的心思就是如此,若是一个人习惯了前呼后拥,当有人只是对他‘客气’的时候,这心里头,就不免觉得自己遭受了轻视。
尤其是张天师近来水涨船高的情况下,此时的脸色自是很不好看,他快步向着自己丹房走去,迎面来了个太监,躬身道:“奴婢见过天师。”
这太监叫刘兴,乃是新晋的御马监提督太监,因为王公公升任了掌印,而这刘兴因为在宫里和张天师关系极好,黄锦对张天师又有几分忌惮,于是索性遴选了刘兴,算是给张天师卖了个好。
张天师冷冷一笑,捋着花白胡须道:“那个姓徐的很得圣宠吗?”
这是明知故问,莫说是他张天师,宫里便是傻子,都晓得徐谦的份量,刘兴谨慎的左右张望一眼,旋即点头,道:“不错,徐大人很受陛下信重。”
张天师淡淡的道:“有些人,以为自己有了几分圣宠,就不晓得骨头有几斤几两了,你不是和朱宸关系不错吗?让他帮忙盯着这个人,小小年纪不知天高地厚,迟早有一日,让他尝点苦头。”
刘兴连忙点头,道:“是,奴婢知道了。”
张天师旋即显出几分慵懒之状,往丹房去了。
“这个姓徐的,迟早是个祸患。”
张天师心里冒出这个念头,这倒不是他心胸有多狭隘,他能在宫中立足,而且如此得到嘉靖的信任,在紫禁城里几乎一手遮天,智商自然不低,他之所以对徐谦有了提防之心,正是因为徐谦这个人和天子太过亲近,某种意义来说,张天师自觉的自己和徐谦一样,都是陛下跟前的红人,若是徐谦肯和他交好,这倒也罢了,两个人手拉手,一起糊弄天子,似乎也不错,这叫强强联手。
可是看徐谦的态度,显然对自己带着几分轻视,而这个人在陛下面前能说得上话,张天师又怎么能保证,姓徐的在趁自己不在的时候,在嘉靖面前鼓捣什么是非,若是背着自己说些坏话,自己又如何提防?
张天师和别人不同,他能有今日,一切都来自于圣恩,因此,更该格外的防范。
……
徐谦进入大高玄殿,刚刚踏入殿中,便看到嘉靖一身简装,似乎这样还觉得热,身上的肤色通红一片,以至于这殿中放了许多冰盆。
殿内冷飕飕的空气让徐谦不由微微打了个冷战,现在这个天气摆冰盆子,他似乎有一种错觉,仿佛眼下是酷暑时候了。
“微臣徐谦,见过陛下。”徐谦朝嘉靖行礼。
嘉靖见了他,微微一笑,道:“你来的正是时候,朕现在正在兴头上,有许多话说。”
这时候的嘉靖,显得很是激动,整个人情绪显得很亢奋,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至少徐谦觉得,嘉靖似乎进入了某种疯癫的状态。
倒是随徐谦进来的黄锦对此习以为常,乖乖的站在殿中角落,一声不吭。
嘉靖笑道:“听说方才你在廷议中和人争执起来了?什么事吵得这么厉害?”
徐谦倒是不敢欺瞒,别看嘉靖没有去廷议,这绝不是嘉靖对廷议漠不关心,只怕廷议里的一举一动,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早就已经报到了嘉靖这里。
徐谦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