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是个好人,对一个政治家有好坏来区分,纯粹是个笑话。远了不说,在欧战中直接,或者间接因我而死的人,数以百万计,若是从道德角度看,地狱就算一百层也容不下我。我虽问心无愧,却也不敢谈什么道德观念。然,作为一个人而言,我终究还是有一点点良知的,我是希望华夏文明崛起,是希望华夏民族在各方面崛起,而不是希望中国变成畜牲,丧失基本的是非观念。如果中国崛起后像日本一样,那还不如没有我之存在。

来到这个世间,我也无法区别判断关于犹太人的是是非非。“犹太人的行为”与“对犹太人的歧视”,我分不清谁是谁非,总觉得这是个“鸡与蛋”的问题。像德国两犹太银行家家族对全德国的抢劫行为,必然会遭到报复的。但种族灭绝,就过分了——当然,考虑到美洲大陆土著居民的消失,我们都清楚,“贼喊捉贼”的意思。

无论如何,凡事都有道德底限的,虚伪也好,伪善也罢,要我坐视六百万人被屠杀,还是超过了我的忍耐能力。说白了,也是饱暖思淫欲,呃,不对,应该是温饱足而知荣辱。总之,我是这样想的——犹太人活的再艰难困苦,也要比死在煤气室里要强。

再说,希特勒就算不喜欢又能怎么样。我精心准备了几十年,不是他冒险几年就能相提并论的。现如今,中国已经不必再畏惧任何国家。中国已经拥有原子弹若干颗(具体数字我是不会告诉你滴,反正十几颗总是有的),这一数字还在随时间而不断增加。需要的话,我随时可以进行核试验。配合百万国防军,五年之内,中国所向无敌——这,我还是有成竹在胸的。

若是YY的话,即使与全世界战斗,中国也能打上十年八年的。哦哈哈哈……我已稳居于不败之地。希特勒算是哪儿根葱?!

YY结束后,我详细地考虑了事情的得失。没有大屠杀,犹太人就不会非常感激我——算了,这点小小的不足,还不会让我袖手旁观。

与德国关系恶化,则要从两方面考虑,一者会否恶化,德国要消灭苏联,就不能没有中国,两国关系应该是可以弥补的;二者恶化的影响,德国再仇恨中国,也不可能越过苏联来攻击中国,就算苏联灭亡了,德国、日本联手,中国也有足够的实力战而胜之——至少不会战败。

至于是否会影响中国挣钱,我认为不会,有日本与德国两大客户,再加上美国,中国一定会挣的比美国还多。

……

总而言之,我在综合考虑后,觉得问题不大,便悲壮地作出了决定。

风萧萧兮易水寒……

然而,随着调查局情报不断汇集到我手中,我发现白悲壮了。

这时候的希特勒是有点神经质,却还不是疯子,“屠杀犹太人”还不在元首阁下的计划之中。

果然不出所料,希特勒不但没有生气,反因中国为之解决了个大问题,而对中国充满了好感。

加之,中国是唯一能够并愿意为德国提供大量物资的国家。简而言之,中国可以为德国提供充足的农产品、石油、矿产和工业产品等一切物资,质量上成,价格适中。

3月18日,中国在克拉根福增设了一个驻德代办处,专门负责为前往中国的犹太人办理签证。

克拉根福是奥地利南部重镇,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依山徬水,兼有山水之胜,是个风景秀丽的边境城市,距离意大利只有60公里,有铁路班车直通本国的维也纳、维拉赫、萨尔兹堡、茵斯布鲁克,以及意大利的威尼斯,公路交通也很便利。

自40年3月下旬开始,前往克拉根福观光旅游的游客,迅速为办理签证的犹太人所取代。中国驻克拉根福代表处设在城东一个广场边上,广场面积不大,只有八百多平方米,是当地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然而,到了3月20日,马丁·莫姆森早晨去锻炼的时候,发现广场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吓了他一大跳儿,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都是犹太人,准备在这里办理签证,前往中国。

克拉根福的代表处办理签证的窗口,起初设置了三个,但这远远不够,在几天后,便变成了五个,七个,一直增加到十二个。最多的时候,代表处一天为7351人办理了去中国的签证。最平常的日子,等候的人也会排成七八列长队,广场上到处挤满了等待签证的人。一句话,有三四年的时间,当地人没有使用过这个广场。

因为中国在办理签证的时候,对妇女和儿童优先——她们的申请从来没有被驳回,很多单身的犹太人就会与之约好,装成一家人前去申请签证——这是要付钱的。

德国在此很是不仗义,居然有组织的使用闷罐车,向克拉根福大批运送犹太人,在收到中国方面的抗议以后,才有所收敛,这也是前往中国的犹太人数量远超估计的原因之一。

可想而知,中国…伊朗…土耳其…地中海…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的航线,就成了世界上最挣钱的黄金线路,大量的物资从中国流向德国,而数量庞大的犹太人则从德国涌入中国。一来一往之间,运输公司满载而归。

中德两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通过西疆…伊朗…土耳其铁路,地中海…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以及欧洲的铁路进行的。

以前,由于从中国运来的货物远远超过从德国发出的,这一线路只不过是南海…东南亚(东南亚市场),马六甲海峡…印度…印度洋(南亚和非洲市场),横穿太平洋(南美洲市场)等众多的远洋贸易路线之一。不但无法与现在相比,与其它线路比也不占优势。那些线路回程的时候,可以运输中国需要的矿产品等原材料。

现在,该线路一跃成为黄金线路,自然吸引了大批远洋运输公司前往。

不过,由于欧洲局势紧张,英法国家陆续开始扩充军备,工业生产开始转向军工化。民用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数量逐渐减少,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贸易额稳步提高。各条线路的收益,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德线路增加最多而已。

我高举着“人道主义”的大旗,在国际受到广泛地赞誉,也为中国赢得了崇高的声誉。特别是,对比美国、瑞士、英国等国家相继限制犹太人移民的行为,中国的举措愈发显的崇高而伟大。

自然,这并不妨碍各国的运输公司,包括各国的船务公司、意大利的铁路公司以及中国铁路公司设在伊朗和土耳其的铁路分公司,向犹太旅客收取三五倍的票价。

正文 第114章[全]

40年3月,在英国海军部的高级作战室里,丘吉尔和他的助手们正在研究作战方案。敌人的胜利,就是我们的失败。在德国步步紧逼,节节胜利的时候,英国的处境就越发的不妙了。

上任不久的海军大臣丘吉尔发现,英国还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海军不仅装备陈旧,而且数量不足,战舰绝大部分还是他在任期间建造的——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不过,丘吉尔这个人是个典型的英国佬,生性坚韧不拔,却又很现实,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什么手段都使的出来。这些困难还不会让丘吉尔泄气,他做了很多工作,来改善海军处境,又组织了商船护航。

但是,丘吉尔现在关注的可不是这些。中德贸易路线不但吸引了众多商人的注意,也把丘吉尔吸引过来。

这条中国…伊朗…土耳其…德国路线,就象一根针一样扎在丘吉尔的心上。通过这条路线,德国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农业国,世界第二的工业国。丘吉尔清楚,一个无虑补给的德国有多可怕,如果欧战德国的补给充足,那就胜负难测了。

一言以蔽之,这条运输线对德国,就如同大西洋航线对英国一样重要,是决定胜负的生命线。丘吉尔说什么,也要掐断它。

意见提出了很多,也有不少都在执行中,却还没有能够根本解决的办法。

意大利弊在与希腊交战,英国趁机浑水摸鱼,已经用潜艇在地中海击沉了不少往来的商船。中国虽然明知道是英国所为,却也抓不到证据,只好白白吃亏。中国想要在地中海组织护航舰队,可不容易。在这里,中国既没有港口,也没有盟友愿意为之提供军事基地,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但是,中国商船觉得不安全,便改走黑海,从东欧运往德国了。而且,庞大的利益驱使,使得投入其中的各国商船数量有增无减。在名义上,这些物资都是运往中立国家的,英国不可能都将之击沉,引起公愤就麻烦了。

从陆地上封锁,希腊与意大利交战中,也愿意亲近英国。但在德国近在咫尺的威胁下,希腊不会冒着触怒德国的危险,断绝物资运输的,最多也就是限制少部分敏感物资的运输。贝尔格莱德的态度倒是很强硬,然不走南斯拉夫还可以走罗马尼亚,可以走意大利。

再说,德国已经把边界扩张到巴尔干半岛,没有一个人认为巴尔干半岛国家可以抵挡德军的进攻。也就是说,即使英国成功的在这里中断了运输,德国恢复它也不会很难。

于是,在麦金托什上校的建议下,众人把目光挪到了西亚地区。土耳其和伊朗两国都是中德路线的必由之路,只要有一国倾向英国,就能终止中德间的贸易。

然而,考虑再三之后,丘吉尔发现,这个主意也不是很理想。

如果早上二十年,伊朗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土耳其是欧洲病夫,英国自然是想怎样就怎样。现在嘛,伊朗在礼萨·汗的领导下21年就独立了,土耳其也在穆斯塔法·凯末尔的带领下于24年独立。

丘吉尔仔细研究过后,还是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打算,大英帝国的武力实在不足为凭,他决定尽量采用外交手段,把土耳其拉到英国一边。相对而言,土耳其与英国的关系更好一些儿。距离中国也远一点儿,中国武力干涉的可能性也小一些儿。

至于从源头上截断德国的物资补给,丘吉尔并不认为有可行性。中国自独立以来,和英国的关系就一直不好,多半时间里,两国关系只能用恶劣来形容。中国由于实力不及,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但中国现实的狠,与犹太人差不多,在贸易上向来一视同仁——丘吉尔在欧战就知道了这一事实。因此,在他看来,英国不可能为中国提供更大市场,更多利益,外交部与中国的交涉,只是略尽人事而已。

中国是在24年前后,与伊朗、土耳其和阿富汗等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但真正的发展,还是在28年以后。从那时候开始,主持中国的外交的人选,从顾维钧换成了唐绍仪,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这也不光是外长变化引起的,中国内外情况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

在二十年代初,中国立国未久,实力平平,自然在外交上要低调,需要周旋于列强之间。待唐绍仪接任外交部长,那已经是28年,中国国力大为改观,政策也就随之一变。更注重中国的国家利益,注重发展与弱小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主动为国家谋取利益,并维护华人在外海的切身利益。

像伊朗和土耳其这样重要的亚欧大陆桥,自然是中国外交的重点。

中国也算是列强之一了,但中国在对外交往上,政策与各国有所不同。我没有照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然而,中国没有对外殖民的企图,彼此之间交往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使各国对中国的印象不错。

老实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