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才有四千万人口,德国却有八千五百万,美国则是一亿三千多万。从这些数字就可以看出,英国人实在消耗不起。况且,英国人也已经打了三年多了。消耗战打下去,多半先把英国人耗干了。

对美国人重创德国空军的念头,英国人呲之以鼻。现在西西里岛上挑大梁的,可是英军。美国是在一刻不停的整编军队,但想派遣大规模的援军,最早也要等到来年。那可得等好几个月,这期间的消耗等于是要英国人的命。如果英国虚弱无比,还谈什么大英帝国特惠待遇,恐怕连英国殖地都保不住。英国人说什么,也不能同意美国人的想法。英国人的思路很简单——“撤退,还要尽快”。

但是,这些理由都放不到桌面上来,英国人不同意,不能拿这当理由。所以,英国人只好强调客观因素。比如说,冬天的地中海风浪很大,盟军是在海上占便宜,补给却也困难重重云云。

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负责指挥这次作战的是副总司令、盟军第15集团军群司令英国陆军上将哈罗德·亚历山大。这主要是因为英国严重依赖美国,但美军上上下下都缺乏实战经验。故总司令是美国人,副总司令指挥作战的是英国人。

总而言之,美军和英军在联军指挥部里,基本是势均力敌。意见差距这么大,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得出结论的。但凯塞林元帅哪里有耐心等美、英讨论出个结果来,希特勒早已经迫不及待了。

10月15日,德国空军倾巢出动,把盟国空军打得只有招架之力,全然失去了前几日的威风。德国飞机遮蔽了天空,盟军措手不及,数量、质量、飞行员,盟军没有一个方面占上风。德军飞行员训练有素,久经实战考验,正是颠峰时期。一日之内,盟军就损失飞机230多架,舰艇十多艘。

与此同时,凯塞林元帅指挥大军,开始了全面反攻。在西西里岛上,除了二十五万德军,还有十万余意大利军。但考虑到意军的战斗力,凯塞林元帅直接放弃了使用意军的打算,仅命令其防守。

从德军反攻开始,仅仅两个小时,盟军的伤亡人数就超过了其开战以来的伤亡总数。盟军战线全线动摇。

随后的三天三夜里,盟军是一个失败连着一个失败。德军有意识地对缺乏战斗经验的美军战线施加了更多的压力,使其率先崩溃。并从打开缺口的侧翼,向蒙马利哥的第八集团军猛攻。

希特勒对此结果非常满意,他骄傲地宣称要“把西西里岛变成美英联军的坟墓”。据说,他还有意把驻扎在希腊的隆美尔也派往西西里岛指挥作战,“一雪前耻”。

空中的战斗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每天盟军和德军被击落击伤的飞机都在百架以上,双方损失都很大。德国空军凭借着数量优势和飞行员的素质,慢慢占据了上风。

10月21日,德军已经夺回了西西里岛大部,把盟军压制在了锡拉库扎、奥古斯塔和杰拉等几座海滨城市里。

此后的撤退,对盟军来将,是一场永远也不愿回忆的恶梦,被俘虏的盟军官兵就超过了十万。戈林这一回没有提什么“空军就可以消灭盟军”之类的鬼话,希特勒也没有干预前线指挥,至少没有作出不切实际的指挥,还源源不断地为前线提供了补充。

希特勒也真是急了,北非的失败,对他的影响很大。希特勒非常清楚,德国已经竭尽全力,没有多少战争潜力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苏联战争的胜负已定。这是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只要坚持过这段时间,德国此战就一定会赢。

此时此刻,希特勒分外容不得失败。此前盟军在北非的战斗进展顺利,使很多德军准备就绪,尚未来得及投入到北非战场。这回都用在这里了。

再说,有中国军队在,希特勒也可以放心的调动军队。

希特勒调动的空军,都是从斯大林格勒调回国的。其它地方的空军调动不多。大部分德国空军调走了,苏联人的压力是小了些儿。但从一比六,上升到一比四,并没有改变战局。有德军是俩个五十,没有德军就是一个一百,一样的压倒多数。

中国空军在苏联战场还有七千多架。从斯大林格勒到叶卡捷琳堡,中国空军的战机也有五千多架,仍占据了绝对优势。在配合德军作战时,中国空军也只负责支援斯大林格勒一带。

从中国入苏作战以来,已经损失飞机上千架。空军为了弥补损失,已经订购了三千八百架各式飞机。希特勒为了补充自己的军火生产能力的不足,也开始从中国大量订货。这一回,便从中国预订了一千零五十架战机,二千辆坦克,还有火箭炮之类的。

性能相仿的中国武器,价格要比德国的同类产品低不少。这是因为设计理念不同。中国的军火同时强调性能和价格。德国的武器则讲究完美。这也使德国的武器生产速度缓慢。

过于精致的东西,很难大批量生产,如,德国的IV坦克。无法批量生产,又会使价格上涨,不适宜普及,其形成的战斗力也就很有限了。质量差距不大的时候,战争绝对是数量胜过质量的。

德国还从中国大批采购了弹药。反正,中德两国的多数弹药口径都是一致的,可以直接使用。
'小说下载网 。。'
这些订单,既代表了希特勒的感激,也源于对德国武器生产速度的失望。

德国的新式坦克虎式重型坦克,月产只有二十几辆,而IV坦克的改进型也是月产不足两百辆。这样的速度,怎么能够打赢战争?

苏联每月可以生产T…34,及性能在T…34以上的各类坦克,超过700辆。如果没有中国的参战,苏联的产量还会持续上升。由此看来,两国的胜负一目了然。

就连没有转入战时生产的中国,每月也可以生产猛虎坦克580辆之多——持续扩军的结果。而筹建中的北方特种车辆厂,设计月产量也在四百辆,并预留了扩产的空间。

猛虎的性能还在IV坦克和T…34之上。各方面性能也不逊色于德国黑豹坦克,就是猛虎的装甲薄点儿。太平汽车厂也对猛虎进行了改进,加厚装甲、增强火力,更换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只是限于原有的设计及生产线,猛虎的改进不大。以装甲为例,正面装家从80MM增加到95MM,也就到了极限。再改的话,就得大动干戈,那就不如重新设计一款,新建生产线了。

不过,作为暂时的替代产品,希特勒还是很满意的。这次德国订购的坦克,就都是猛虎…改。

希特勒的想法不错,却没有考虑德国工业的现状。德国的工业产品,质量全球第一,但价格、性价比和生产速度,就很令人发指了。估计希特勒是有的等待了。可以预期,如果德国戴姆勒…苯茨公司等坦克生产商,不能够改进工艺,减少制造环节,提高生产速度,今后猛虎…改进型坦克都会成为德军的制式装备之一了。

这是件好事,也不是好事。具体要看从哪方面考虑。罗斯福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不会高兴,但中国现在与德国并肩作战。如果德国失败了,中国就得自己跟苏联打下去。孰轻孰重,非常清楚,我也没有什么选择余地。我双手合什,默默地祈祷,‘罗斯福,你可要理解我,理解万岁嘛!’

罗斯福哪里还有心思管什么‘理解万岁’,如果我现在出现于他面前,我的人身安全肯定会受到威胁。

罗斯福撂下越洋电话,半晌沉默不语,说什么呢?他与丘吉尔都是现实主义者,从丘吉尔的话语里,罗斯福感受到了切骨的痛恨,对象不言而喻。但是,两人都没有对中国宣战的打算。中国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世界大战了,如果再推一把,把中国也拉下水,这场战争就没完没了了。

想想中国的七亿多人口,和毫不亚于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罗斯福就觉得不寒而慄,这么下去可不行,得想个办法把中国拉到自己这边来……

正文 第142章[全]

罗斯福设想的是不错,一时间却也想不出太好的办法来实施。

毕竟,美、英、苏三国对德国宣战,而德、中两国对苏宣战,苏联战场一日不分出个胜负,就总是个问题存在。但是,罗斯福却无意放弃苏联了。云爆弹威力再大,也与美国无关。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准备独占这一技术,这也是预计中的事情。各国一番间谍大战,也没有多少收获。

就美国的情报看,绝大多数外国人在中国都接触不到重要技术。他们通常在大学和普通研究所里工作。不是说,这些人的研究不重要,待遇不好。但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很少直接发挥作用。少数杰出人才,从事保密级别很高的研究工作,却被严格控制住。

美国人直接参与到两个方面的重要研究,一是火箭,一是电子。很遗憾,火箭专家已经病入膏肓,为癌症晚期,没有多少时日了。安排其回国的事宜,在中国的阻挠下,没有进展。电子专家是研究电子管和真空管,不是晶体管和半导体,也不是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是个全新的领域,罗斯福不清楚它的意义。

根据情报显示,在保密级别不是很高的重要研究所里,就已经可以接触到每秒运算千次以上的电子计算机,其性能超过美国正在研制的台式计算器性能的几百倍。为罗斯福讲解的数学家表示,科学研究中都存在大量的计算,如果美国拥有类似的设备,起码可以把原子弹的研制提前一年完成。

罗斯福立刻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潜力,同意了专家的提议,增加对计算机技术研究的投入。保守估计,中国在电子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上,要超过美国十~十五年。

可恨的是,美国两年前就知道了某些信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罗斯福有意识地加大了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的收集,并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小组,对获取信息加以分析。有时候,短短一句话,就可以是研究中避免绕弯路,节约无数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还是说苏联,中国既然想垄断云爆弹技术。那么,在短期内,云爆弹就不会对美国形成威胁。再过几年的话,美国原子弹研究成功,威胁就是相互的了。

不过,罗斯福也清楚,苏联的失败必不可免。

中国在占据主动,优势很大的时候,表现的很理智,限制了云爆弹的使用。一旦苏联威胁大增,中国会否依然如故,罗斯福觉得前景悲观。仅此一项,就已经决定胜负了。

罗斯福不知道,中国拥有多少颗云爆弹,但他得到了一个消息‘云爆弹成本不贵’。而一般说来,廉价的东西,都易于普及和生产。

当然,如果同斯大林说的一样——‘中国人没有多少云爆弹’,那自然最好。但看中国军方肆无忌惮地在一座小城市,就使用了十来云爆弹,并准备继续使用。罗斯福就感到怀疑。也许中国人限制使用云爆弹,是在演戏,但如果不是呢?

不管怎么样,罗斯福都不会对中国宣战。以常规战争来看,苏联也不可能打赢中国,更别说中德两国了。苏联失败是注定的,罗斯福也不会同情苏联人。

然而,罗斯福准备加大对苏联的物资援助。苏联人的失败越晚越好,苏联坚持越久,就会更多地削弱德国,还有中国。想来中国人也不会对此不满,这也算是潜规则了,大家心知肚明,都会悄悄地进行。

至于开辟第二战场,美国人流的血已经够多的了,斯大林也不应该再奢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