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将军哪里的话。咱们弟兄再不济,也不至于忘记了祖宗。当年黄河畔李将军说过什么,咱北平人什么都敢卖,就是不卖自己的祖国。”重炮团长李明诚啪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他的话将很多人的热血再次被点燃。当年朱元璋强拆武安国旧部组建新军。很多人都在新的队伍中遭受了委屈。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从来没辱没了当年‘怀柔八百壮士’的名号,黑水河畔那面战旗。至今还飘扬在大伙的梦里。

“别犹豫了,干吧,大不了将这二百多斤交待在这玉门关外。自古沙场出男儿,死在病榻上是老兵的耻辱。”斥候团长陈涛接着站起来表态。

“张将军,我们听你的。咱们走到哪里也不能辱没了怀柔乡勇的名声,坠了武侯的脸。”又一个怀柔出身的团长站了起来。“有咱们在,就有这大明西北大门在,就像当年黑水河畔一样,咱北平只有战死的将军,没有后退的武士!”

“对,当年武侯说什么来着。后退一步就是咱们的父母兄弟。这是国事,顾不得私恩……”

“张将军。下令吧,我们跟着你。”有人带头,有人附和,犹豫不决者也跟着站了起来。屋子里的氛围越来越热闹。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见大伙这样齐心了。斥候团长陈涛觉得自己眼眶渐渐发烫,有股热辣辣的东西不由自主的向外流。窝囊将军张正武也一反平日猥琐样,铁塔一样站在众人中间,脸色如喝了酒一样熏红。

已经沉寂的十几年,从表面上看,当年的战士的热血早已冰冷。拿一分薪水,吃几年皇粮。窝窝囊囊的混日子。也许浑浑噩噩,也许随波逐流。但关键时候,这些平庸者愉愉改变了一个民族命运的走向。

“弟兄们,今天我就再当一次你们的将军,记住了,你们听的不是我张正武的命令,你们背后是整个大明。”张正武从桌子下面拿出一把崭新的竹筷子,抽出其中一支,郑重的举在半空。“老斥侯陈涛听令。”

“末将在。”斥候团长陈涛大跨一步,走到张正武面前郑重见礼。第一个将令点到斥候团,让陈涛觉得在同僚面前顿时高了几分,顾盼的眼神分外荣耀。

“派心腹斥侯连夜出发,潜入吐蕃部埋伏,十天之内,将帖木儿使节的人头给我挂在沙州城的城墙上,挑拨吐蕃部蒙古人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一支没有半点特异之处的竹筷放到了陈涛的手中,老斥侯握着这支筷子,如捧着圣旨般小心。也许当年捧圣上封爵时,他也没这么认真过。转过身来。冲着周围弟兄一点头,陈涛倒退着走出了内堂,掀开外间夹壁墙上的暗门,钻入通向城外军营的地道中。

“柳省身,明日蓝将军会命你带着麾下的弟兄护送商队走漠北。记住了,拿着这份名单和这几瓶子药,名单上面那几个蒙古王爷都是暗中勾结帖木儿的,镇耀将军给他每人准备了一剂‘补品’,一定想办法让那几个王爷把‘补品’吃下去。”张正武将竹筷子和一个包裹交到了骑兵营长柳省身手里。后者仔细清点了一下包裹中物品,躬身做了个罗圈揖,匆匆去追赶陈涛的脚步。

镇耀配置的补品?几个知道根底的军官嘴角涌上一团笑意。毒医镇耀的名字无论在军中还是江湖上提起来都如雷贯耳。当年燕王大会群雄,一个女真武士言语得罪了他。被他不动声色下了剂毒药,直拉了一个月的肚子。那几个勾结帖木儿的蒙古王爷好看了。恐怕帖木儿大军前来时,他们已经分不清楚东南西北。

“杨德彰,三天后你请母病探亲,出了凉州后折到草原上,带上一万元金票的功德钱去见蒙古的多吉大喇嘛。”张正武第三个点到的是个文职官员,叫他走到身边。将一张盖着北平张家的万元金票连同一封信交到他手里,“见了他,就告诉他几个和帖木儿有瓜葛的蒙古王爷都生了和帖木儿一样的恶疮,在喇嘛教里是受了哪位神明的诅咒让他帮忙去想。顺便告诉他我们支持他将乌思藏、朵甘和蒙古诸部的喇嘛教统一在一个转世大喇嘛之下,具体还有哪些好处,让他自己看。”

“得令!”杨德彰接过金票和信,高兴的合不拢嘴巴。做为贴身幕僚,张正武今天的表现才是附和他心目中的名将风采。如果在蒙古诸部日益兴盛的喇嘛教里都谕示帖木儿是个灾星,蒙古诸王即使有心与帖木儿联合。也得考虑考虑佛祖是否怪罪。也得看看率先出头的那几个王爷身上的恶疮。不知是谁想出的这主意。真够狠。

“柳明远。联合咱们在商队的心腹弟兄。由东向西。三个月内,把能找出来的帖木儿在西凉的眼线全拔掉。下手要干净,不留活口。”张正武声音渐渐转冷。眼神中缓缓渗出杀机。

“蔡万里,……”

“楚雄,……”

“韩天长。……”

一道道将令传达下去,一个个西凉男儿手持竹筷子消失在地道口,手中的竹筷子渐渐稀少,终于剩下最后一支。

“杨斌”。张正武拿起竹筷,将他交到了自己的近卫连长手里。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这是我给你的杀人令,从今天开始,如果事态失去控制。你给我带人先砍了秦王,帖木儿来时,敢言降者,杀无赦,无论他有什么理由,无论是蓝大将军,皇上还是我自己!”

《明》第三卷国难第五章黍离(五)

接到好兄弟武安国平安离开刘家港口的消息,六省布政使郭璞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作为北方第二号实权人物,凭借多年的官场经验,郭璞清醒地判断出武安国所面临的险境。天下不止一个人希望武安国死,这个一心修路造桥的人存在,对所有逐鹿中原的人都是潜在威胁,没有人知道他关键时刻会倾向哪一方,而他无论站在哪一方,都会打破各方势力的均衡。

恐怕将来之华夏,有史必有斯人。郭璞放下儿子写给自己的信,透过葡萄架下的日光,一边偷得半日轻闲,一边思考当前的时局。二十余年,从目睹新政的诞生到保护它成长,布政使郭璞费尽了心血。票号、股市、新式书院、行会、物权法、爵士会,种种古所未闻的新兴事物皆诞生于北平,从北方六省逐渐走向全国。可以这样说,郭璞自己亲眼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诞生与成长。在新政上面,他花费的心思多于对自己的儿子。而他本人也正入一个护犊的家长一般,对敢于对新政破坏的人绝不手软。二十余年来郭璞为保护新政所施展的手段与权谋,绝不比黄子澄等人的手段低一分一毫。为了给新政争取成长的时间和空间,郭璞不得不让自己一次次硬起心肠,一点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变冷,变得只看胜负,不尽人情,变得在必要时可以牺牲到一切,包括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时局亦容不得郭璞心软,北平新政初试,权谋可以轻易碾碎繁华。但在那时候新政并没有威胁到朝廷和整个国家上层的利益,所以郭璞和武安国可以用小心谨慎谋求一时平安。而现在,新兴势力已经成为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无人能再为它折风挡雨,所有的路都必须其自己走,能为之奋斗并毁灭它的,也只有它自己。所以作为领军人物,郭璞不得不在最大限度上追求理性,为了新政的最终胜利而抛开个人感情,以及生死荣辱。

在郭璞的鼎力支持下,燕王朱棣与朝廷对抗了十八年。“以一隅带动全国”,这是十八年前郭璞与武安国二人秘密商定的策略。以当时情形来看,北方六省与南方的对抗拖得越久,对新政越有利。燕王朱棣为了对抗朝廷,不得不给新兴势力广阔的生存与生长空间,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南北方两种治政方式的比较,整个华夏必将看到新政的好处。

“我们不知道哪条路最适合这个国家,但我们尽量让后人多几条选择。如果有一天,他们所坚持的秩序与我们所坚持的平等能求得共存,后人的选择就不用我们去操心了”。武安国说过的话,郭璞至今言犹在耳。十八年来,在探索让华夏脱离宿命轮回的道路上倒下了无数豪杰,没人知道这条荆棘之路何时方是尽头,但是郭璞满怀信心继续前行。也许就要达到目标了,也许今生也看不到终点,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走下去;无论方向是对还是错,至少后人会从我们走过的路上得到经验和教训。有遍地开花的图书馆和新式学校,就不愁将来不再出一个新的武安国,一个郭璞,一个王飞雨和一个伯文渊。

但目前必须对这个策略做出调整。想着十八年来发生的一切,郭璞心中充满犹豫。时势已经不容北方再拖延,虽然大伙还想着让南北方再比较上十八年,让新政的根基再稳妥些,力量更强大、更均衡些。作为见证者,郭璞知道新生命的强悍,一旦它在人心中扎下根据,恐怕任何帝王与豪杰都毁灭不了它。朱棣不能,甚至武安国自己亦不能。但是贴木儿来了,这个曾经和震北军一块对付北元帝国的盟友已经蜕变为华夏的梦魇。从斥候们打探来的消息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带着蒙古人固有残暴和伊斯兰教狂热的贴木儿帝国对任何文明来说都是噩梦。伊斯兰世界在他的统治下武功强盛一时,但对起文化而言,却是最黑暗时代。

眼前只有两条路,或者与朝廷中的智者达成协议,在外患危机未解除前,南北方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同御外寇。或者让北方势力以最快速度吞并南方,整合全国力量迎战贴木儿。以目前情况看,这两条路都分外艰难。南方朝廷中唯一可以和北方抗衡的智者就是安泰皇帝本人,从他当年铲除父亲而稳固朱家江山的霹雳手段中就可以了解他的政治智慧。有朱标在,北方各势力包括郭璞本人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与之周旋。南北方才能在越行越远的两条道路上彼此相安无事。

但是朱标累死了,他留下的那个烂摊子绝对不是黄子澄这种一心热衷于权谋的书生所能承担,而方孝儒迂阔的复古改革又挖空的朝廷的墙角。南北方的敌意现在已经非人力可以消除,不用凭别的,仅仅国库年年寅吃卯粮这一项,就足以让朝廷加快威逼北方,企图把众人辛苦二十几年的成果收归国库。今年国库全凭从尚炯那一系人马家中抄来的财产维持,等这笔钱挥霍完了,朱允文还去抄谁?李济和周崇文他舍不得,只能继续打北方的主意。

如果贴木儿不来,不出三年,无需北方出兵,南方朝廷自己就拖垮了自己。可惜,这个节骨眼上他来搅合。郭璞放下茶杯,叹了口气,将白发苍苍的头颅疲惫地靠在竹椅子上。

携手抗敌希望渺茫,快速将南方吞并也不可能。皇帝的名分不属于燕王,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和官员,对名分依然十分看重。一旦震北军起兵南下,一定会受到各地的全力抵抗,秦王、晋王等割据势力也会借机在震北军背后下手。南北方打得热闹时,正好是贴木儿东进的最佳时机。可以预见,武力统一这条道路必然血流成河,说不定还会将整个国家和新政一块推入万劫不复。

下午的阳光透过葡萄叶间的缝隙洒在郭璞沉思的脸上,将他雪白的头发和胡须染成一片幽绿。虎视眈眈的贴木儿,急于夺位的燕王,愚蠢却自以为聪明的朝廷,几方势力在郭璞的脑海里往来厮杀,让他沉思的表情愈发凝重。震北军南下,最大的阻力不是秦、晋二王,不是威北和定西二军,而是安东军和纵横于大洋上面那十万水师。遮天蔽日的战船浮现在郭璞的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