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江山-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笑的。”陈恪笑道:“我准备出几本书。”心说后世出书发片啥的,都是要先把新闻炒起来,不知道自己算是他们的学生,还是鼻祖呢?

“《尚书伪经考》我知道,的确该写出来,让天下人看一看,是非对错,一目了然!”赵宗绩道:“不过这《中庸章句》和《大学章句》,是什么东西?”

“我不能光破坏,不建设吧。”陈恪笑道:“毁了一经,我还两书!”

在这个年代,《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并未独立成文,即是说,后世所谓的四书五经,现在只有二书五经,其余两书还不存在呢……

“也好,让天下人看看,你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虽然陈恪作了解释,赵宗绩还是无法意识到,这几本书的重要意义。

陈恪也不解释,点点头,将赵宗绩的墨宝小心收好。

※※※

谈完了陈恪的事情,赵宗绩开始为自己发愁道:“你说他们准备发动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陈恪想了想,给出天才的建议道:“还是算一卦吧。”

“你……”赵宗绩险些喷血。但出于对陈恪的尊敬,他还是依言占卜。

结果是‘逢凶化吉天生成’,赵宗绩虽然不大信,但还是有些受到鼓舞道:“倒是好彩头。”

“其实还是看官家的态度。”陈恪将签筒收起来道:“看看有没有办法,让官家对这件事充满抵触吧,一旦生出这种情绪,就好办了。”

“嗯。”赵宗绩点头道:“那具体该怎么办呢?”

“我给你找个人问问。”陈恪笑道:“有个家伙最在行了。”

王雱打了个喷嚏。

第474章 射人先射马(上)

“还有一件事,”赵宗绩叹气道:“真是多事之秋啊。”

“何事?”

“还能是什么?河工呗。”赵宗绩苦笑道:“自古竭天下之力治河者,莫如本朝。然而黄河却偏偏和本朝过不去……”

又是河工……

治理黄河,是大宋王朝无法逃避的宿命话题。但自从四年前的六塔河之狱后,很长时间没人敢提治理河患一事。然而黄河依旧泛滥成灾,两岸百姓仍深受其苦。

如果说谁对此耿耿于怀、寝食难安,那一定非富相公莫属。

嘉佑元年,在文彦博和富弼的支持下,朝廷试图用六塔河给黄河减水,以堵塞商户决口,使北流的黄河恢复东流。

刚开始时还好,但当决口合拢后,水流量突然间增大,滚滚洪水倒卷回上游,造成了商胡重新决堤的悲剧。

灾难发生后,朝廷根本无法挽救,只能听之任之,让洪水想怎么流就怎么流……当然,遵循自然法则,水往低处流,它一定会根据地理地貌,自己从新找路入海的。

依照自然的结果,就是黄河分叉了——今年夏天的一次决口后,黄河成了一条二股河,即在中下游,向东分出了一条支流,它下接界首河,在冀、鲁之间入海,与北流一道,分担着上游的来水。

当富弼得知这一情形后,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这条东流不就是当初六塔河工程的初衷么?六塔河减不了水,这条东流来减……就像是老天爷开的一个玩笑。

但无论如何,老天爷给了机会,就看你要不要了。

这一次,富相公不愿像庆历八年那次,再因为朝廷大臣们的鸵鸟心态,空把治水的黄金期都错过。他要弥补嘉佑元年的过失,把黄河给治理好!

于是他顶住压力裁军,终于挤出了每年数百万贯的经费,准备大干一场。

但是怎么干?不是他能说了算,何况有了嘉佑元年的前车之鉴,富相公变得格外慎重,他禁不起再一次治河失败了。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再开工!

于是朝廷下发谕令,命大臣就河工事畅所欲言!

基本上,畅所欲言跟吵架是一个意思。

对于究竟该如何施工,朝廷吵来吵去,有人说,应当阻塞北流;有人说应当裁弯河床;有人说应当修减水河……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都希望黄河能恢复东流。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黄河北流,使宋朝的马其诺防线——东起沧州、西至保州的五百里塘泊淤塞,让宋朝的文官们寝食不安。二是黄河北流,严重影响到汴河水源,继而威胁到漕运。

即使汴京百姓,都知道这座人口百万的超级城市,是靠着源源不断的漕运,才一直保持着生机与繁荣的。如果漕运出了问题,大宋朝只能迁都了……

鉴于这两点,似乎别无他选,只能恢复黄河东流。

只是士大夫们怎会放过,这个显示自己的博学的机会?于是各种意见纷纷出炉,到现在还争吵不休。

赵宗绩在御前观政,自然少不了被殃及池鱼,官家要求他们几个,就此写一份奏章,将自己看法,以及理由写出来。

“想必此时,赵宗实已经拿到底稿,正在润色了吧?”赵宗绩酸不溜丢道:“我却一个字都没写。”

“怎么不写?”

“还不是你害的。”赵宗绩对陈恪苦笑道:“我这几年,愈发相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了,没有亲眼看过二股河,如何下结论?”

“这样做是对的。”陈恪点头称赞道:“那帮坐井观天,便以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家伙,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的对策的。”

“可是没时间给我考察了。”赵宗绩道:“官家三天后,就要奏章。”

“如实说就是。”陈恪道。

“全文如下……”赵宗绩翻着白眼道:“没调查没有发言权,请允许我先去看看再说……你觉着这合适么?”

“好吧。”陈恪道:“你也可以加一些私货。”

“譬如说呢?”

“譬如说黄河之害,根源在于一斗水中沙居其六。”陈恪道:“在上游,因为落差大、水流急,泥沙被裹挟而下,尚不能为害。但入开封之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沙淤河身,这才屡屡造成决堤。

“这么说来,二股河必然不能长久了?”赵宗绩有些明白道。

“没错,二股河把上游来水一分为二。”陈恪点头道:“固然可以减少水量,但会有更多的泥沙淤积下来,很快就会把河道重新淤塞。”说着笑笑道:“不过也不能否认它分洪的作用,如果我们在两河分岔口建立水坝,汛期两河皆开、全力泄洪,旱季则开一断一,用一条河道走水,另一条全力清淤,如此交替往复,应该能保证两岸的安全吧。”

“这样啊。”赵宗绩不是很感冒道:“治河就成了朝廷的功课,这个包袱得背到何年何月?”

陈恪心说,一千年后,还在治河呢……他明白赵宗绩的意思,这样的持久战计划,实在是不容易出彩。

可是,治河是为了出彩的么?

他把这句话压在心里道:“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具体怎样,还得看实际勘测的结果。”说着,又从桌上拿起一个牛皮纸袋,递给赵祯道:“这是我的同年,郏亶郏正夫勘测黄河水道的结果,你拿回去看看,应该有帮助吧。”

“怎么不早拿出来?”赵宗绩大喜道。

“他说的未必是对的。”陈恪淡淡道:“就算是对的,你也未必会听。”

赵宗绩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的态度,惹得陈恪不快了,笑着道歉道:“只要是对的,我一定会听。”

“看看吧,他给你带来了什么结论。”陈恪说完便默不作声,让赵宗绩快速翻阅那份报告。

看完后,赵宗绩面色凝重道:“如果真如他所说,这条东流曾经是汉朝故道,那么改为东流万万不可!”

“说得好!”陈恪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才是他希望看到的赵宗绩。

※※※

把忐忑不安的赵宗绩送走,陈恪回到后宅,耳边传来箫琴合奏之声。

他循声而去,便见假山上、松树下的石桌旁、檀香袅袅,苏小妹抚琴,王荁吹箫,正天衣无缝的合奏着优美的乐音。柳月娥和杜清霜坐在一旁,正入神的听着。

陈恪驻足倾听,直到一曲终了,才拊掌笑道:“好一曲《幽兰操》,可慰夫子在天之灵了。”

听到声音,四女才发现他来了,王荁赶紧起身行礼。

“这位是盐铁使王判官的女公子。”小妹笑着为他引荐道:“婚礼那天,还做妾身的女傧相来着。”

“我和王荁姑娘,早就见过了。”陈恪笑着拱拱手道:“她还考校过我呢。”

“小女子不自量力、班门弄斧,”王荁表情复杂的看陈恪一眼,施礼道歉道:“恳请大人原谅则个。”

“小娘子无须多心。”陈恪笑道:“诗词迷联雅事也,在下乐在其中。”

“大人雅量。”王荁再次行礼。

“在下只是路过,闻仙音而驻足,不打搅你们的雅兴了。”陈恪说着便告辞道。

“坐下一起听么。”小妹招呼她道。

“不了,我有事要出去趟。”陈恪笑道:“能把月娥借我用用么。”

盏茶功夫,陈恪和柳月娥换了便装,乘车从后门上街。

“咱们去干啥。”能和陈恪单独出来,柳月娥十分兴奋。

“约会呗。”陈恪笑着在她面颊轻吻一口道:“总比听她们吱吱呀呀强吧?”

“什么‘吱吱呀呀’,人家那是琴箫合奏!”柳月娥说着才明白过来,粉拳伺候道:“你是说,她们是在对牛弹琴么?”

“不要瞎联想好么?”陈恪赶紧撇清道:“是我自己欣赏不了,我是牛,可以了吧?”在暴力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无力。

“哼哼……”柳月娥威胁的晃一晃白生生的拳头,笑道:“其实我在那儿确实碍事。我不在,清霜姐可以歌唱,我在的话,她怕我尴尬,就跟我一起坐着听。”

“下次,你可以为她们伴舞么。”陈恪笑道。

“我只会舞剑。”柳月娥叹口气道:“唉,根本就是个多余的。”

“那正好……”陈恪大笑道:“正好陪我去上班。”

“啊?”柳月娥瞪大眼道:“我们这是去武学院么?”

“是。”陈恪点点头道。

“真的可以么?”柳月娥眼里放出神采,说着又泄气道:“你不怕被人知道了,又让人弹劾?”

“虱子多了不咬。”陈恪摇头笑道:“他们看不惯?慢慢习惯就好了。”顿一下道:“再说你女扮男装,足以以假乱真。”

“太好了!”柳月娥光顾着兴奋去了,也没听出陈恪又在调戏她。

第475章 射人先射马(中)

陈恪没打招呼,直接驶入武成王庙,这会儿是武学院的操练时间,他让马车驶向校场。

校场上,只有十几名武学生在郭汉的带领下操练,因为人数太少,只能练一练长拳短棍而已。

看到有马车径直驶入,郭汉先是眉头紧皱。看清是陈恪的座驾后,他暗暗啐了一口,让众人住了,大步走了过去。

马车停稳,一身便装的陈恪和一身男装的柳月娥下来。

“久违了,大人。”郭汉草草抱拳,瓮声瓮气道。

“我结婚你不还去了么?”陈恪笑道。

“末将是说,大人和武成王庙久违了。”郭汉对陈恪,那是一肚子的意见。

“忙么。”陈恪却无所谓的笑笑,望着那群武学生道:“怎么就这么几个人了?”

“都走了。”郭汉闷声道:“半年没发粮饷,也不开课,也不给了说法,多少人都走光了,只有这些脑子不大正常的才会待在这儿。”他一下提高声调,大声道:“大人啊,那些都是跟狄元帅,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现在都走了,你怎么跟他老人家交代?”

“行百里者半九十,此道末路之难也。”陈恪淡淡道:“我真替他们可惜。”

“什么?”郭汉没听明白。

陈恪却不理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