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而我们汝宁军可没什么要求着他们,就是江南士子照样不例外。圆海先生能想通最好,想不通?还有他人嘛!”

听了这话,邓启帆立刻哈哈大笑起来。眼见着汝宁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至于现在成为了天底下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作为汝宁军最高文官的邓启帆就感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那福建郑游击那里还是晾着?”笑过以后,邓启帆接着问道。

“他们郑家在海上称王称霸,一向是顺风顺水,简直就是昏了头,都敢把手段使到我们汝宁军身上。如果我们这次还没有什么反应,他们简直就要翻天了。”吴世恭说道。

这次得知了汝宁军获得大捷,也让郑芝龙感到极大的震动。虽然在东亚的海面上,郑家的船队已经是一枝独秀,可是作为龙头的郑芝龙却没什么野心。他就是想一直赚钱、赚更多的钱,花天酒地富贵一生,满足于在福建沿海做个土皇帝。

所以郑芝龙的眼界就注定了他的行为。按理说,郑芝龙在海上,吴世恭的河南,俩人在目前也根本威胁不到对方。而且吴世恭在海上和台湾还需要郑芝龙的支持,而郑芝龙却没什么地方要用到吴世恭。所以说,这俩人的合作理应郑芝龙底气更足。

可现在的郑芝龙又不想到海外独立为王,不愿意离乡背井离开福建,更“倒霉”的是,郑芝龙还很有眼光,他看出了明末的乱局,判断出可能到了改朝换代的年代。这就使得郑芝龙想着投注天下,要依附一方了。

于是郑芝龙就接受了熊文灿的招安,成为了大明武官,并且和吴世恭这些明朝内的实力人物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同样的,郑芝龙也与关外的满清做着生意,维持着良好关系。要不是路程太远,说不定郑芝龙都会和李自成这些农民军的首领建立联系呢。

本来因为吴世恭这次主动与清军作战,郑芝龙以为汝宁军前景不妙,所以已经准备放弃吴世恭了。可没想到汝宁军竟然获得了大捷,这就让郑芝龙惊讶地发现:原来有一股可能夺取天下的势力一直在自己身边啊!而且自己还做出了放弃这股势力的动作。这让郑芝龙立刻淡定不能了。

于是郑家南京主事郑蛟立刻备了厚礼直奔汝宁,想要与吴世恭消除“误会”,再次紧密两家之间的关系。

可吴世恭又怎么会轻轻放过郑家呢?都挖墙脚挖到自己身上了。要不是确实相距得太远,要不是还有用得到郑家的地方,说不定吴世恭已经要与郑家开战了。

“长敬!过犹不及!”邓启帆提醒道。

吴世恭立刻向邓启帆点点头,说道:“这我知道!这我知道!这登莱码头之事还需用到郑家。我们汝宁军的目标也是先北后南、先陆后海,所以我不会意气用事,会忍住这口气先交好郑家的。但是晾上他们几天,让他们知道我们汝宁军的态度也好,防止郑家再做糊涂事。”

第698章 再次扩军

“怎么?难道长敬以后还想收服郑家?”听了吴世恭的战略计划,邓启帆也有些吃惊,他还是认为海上的利益没这么大,汝宁军如果能统一大陆就可以了。

“此事甚远!”吴世恭笑着答道,“不过到时候如果郑家归顺,那一切都好,如若不然,不惜再苦上几年建立水师,完全灭了郑家。尽远兄有所不知,这大海上有着海量的银子啊!”

明朝当时的主流思想就是:宁愿要明朝大陆一张床,也不要海外一间房。就是连“海上霸王”郑芝龙也同样不例外。而且这时候也没有“海权论”这种思想,所以对于吴世恭这话,邓启帆就有些不敢苟同。

但是这事毕竟太远,而且如果汝宁军开始攻略海上,那也证明了汝宁军已经统一了大陆,所以这时候的邓启帆也没必要浇冷水来规劝。于是他就一笑了之,岔开了这个话题。

“此次颜抚倒是能耐不小,只落了给降品级留任的处罚。那山东的地和登莱的码头倒可兑现了。长敬!我们是否在那里设庄子、驻军?”

吴世恭摇摇头,叹息道:“鞭长莫及。此次鞑子入关,已经打到济南,如在那里设屯田庄子,并不特别安全。如要保护那里,起码在庄子处驻军三千。可我们已经借了这么多的银子,之后出军方向肯定就是湖广和陕西。绝对不能两面用兵,否则就是兵家大忌。贪多嚼不烂,还不如先把山东之地卖了呢。”

“至于码头,可到寇丰海那卫所处寻找一地,建设、管理都可由郑家来,而我们出动一个水师陆战团保护那个码头就可以了。关上门说一句,虽然此次与鞑子打了一个平手,可我们汝宁军损失确实太大,还没有获得什么利益。兵力有些不足啊!”

“长敬有此心,吾心安矣!汝宁军何愁不兴?”邓启帆立刻笑着赞叹道。

这次汝宁军在获胜以后,虽然使得天下震动,赞叹声是不断,可是其所控制的地盘未扩大一亩,所拥有的兵力还减少了一万多。所以这些天邓启帆正要寻个机会来规劝吴世恭清醒一下头脑呢。没想到今天却听到吴世恭很明白汝宁军现在的情况,这让邓启帆是十分欣慰。

“当务之急就是李总兵和江守备。”吴世恭点出了目前汝宁军面对的重点。

回到汝宁以后,吴世恭立刻开始武装江澄的部队,把其扩充到一个协七千人马(汝宁军这次回来军制有所变动,这在下面将介绍)。而江澄成为了这个协的统领。虽然吴世恭安排了大量的汝宁军军官和部队加入到了这个协,但是此时江澄已经死心塌地地投靠了吴世恭,所以他并未反对这样的做法,反而因为自己受到了重用而感到相当高兴。

可是李禄却有些厌倦沙场征战了,他向吴世恭提出:他将向朝廷告老回京城,不想再担任南阳总兵一职了。当然,鉴于李禄和吴世恭良好的关系,李禄也将把自己的部队完全托付给了吴世恭。

平白地得到李禄的部队,吴世恭当然很欢迎。可是吴世恭却不想让李禄告老。毕竟朝廷如果再派遣一位南阳总兵的话,汝宁军将损失掉自己在南阳府的利益。所以这些天吴世恭一直在规劝李禄保留官位,让其名义上还是占着南阳总兵的位置。

邓启帆也点点头,同意了吴世恭的想法。他说道:“其实能让长敬你兼管南阳府最好。不过长敬此次德州之事有些莽撞了,不知朝廷将会给你什么封赏。”

“也不去想什么封赏了。当时难忍这口气,就要给那些贪生怕死之辈一个警示。毕竟我们还是官军,不见得以后一直孤军奋战,就是要让其他的官军明白:别惹我们汝宁军,要不然,我们绝对会有仇报仇的。”吴世恭说道。

听了这话,邓启帆笑了笑。反正事已发生,也难以挽回,所以也没必要纠缠于此事了。他最后问道:“那这次借了这么多的银子,长敬想把汝宁军扩充到多少人马呢?”

“和永利叔算过,准备扩充到七万!”吴世恭答道。

“七万?是否太多?现在我们周围可是风平浪静啊!”

“既然已经借了,那总得早日多夺些土地归还,不大动干戈已经不行了。山川司和军情局来报,谷城和房县的张贼、罗贼根本就是诈降,他们随时会反,我们也要早做准备。再说,不管那些陕匪是真降还是诈降,我们逼也要逼得他们早日再反。”

吴世恭现在就是希望农民军再次把湖光、陕西和四川搅得一团糟,那汝宁军正好顺势进入这些地区,多控制住些地盘,多抢夺些财物、人口。不过,汝宁军也不会完全把农民军给消灭,就是要养寇自重,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力。

因此,在总结了与清军的血岭之战以后,汝宁军就进行了一定的军制变动,最大的变化就是把每个步兵团扩充到了四个营两千多人。

吴世恭发现,在此次与清军骑兵的对抗中,千人的方阵已经难以抵御大批骑兵的冲撞了,因此,他就扩充了方阵的规模,增加了每个方阵的火铳手,以准备未来对抗骑兵集团。

所以现在的汝宁军将以每个步兵团排成方阵,形成四十乘四十的大方阵,增加其厚度,阻拦住骑兵的冲撞。此外,每个步兵团还有四百名火铳手,这样的火力也能够最大程度消弱骑兵冲撞阵列的密度。

而汝宁军的每个协依然有着三个步兵团。这样也可以让每个协排好左、中、右三个方阵,可以进行独立的战斗。而每个镇就将缩减为两个协一万八千多人马。其他的团属、协属和镇属火炮和骑兵也各有调整。

汝宁军的六个镇的编制不变,另编有李禄、江澄和归德书墨的三个独立协,此外水师也有一个水师陆战协。而民团的编制将会全部取消,都将编入汝宁军的部队中去。

因此,如果汝宁军全编的话,最终的总兵力将会超过十四万。但是目前因为粮饷、人员、马匹和装备的缺乏,所以暂时先扩充到七万人,等于是半编的状态。

但不管怎么说,因为借款解决了最困难的财政问题,汝宁军已经开始爆兵了。

第699章 激流勇退的余子琏

崇桢十二年五月,北京城。

今天的崇桢皇帝和杨嗣昌又是相谈甚欢,不知觉忘了时间,于是崇桢皇帝再次留杨嗣昌在宫中用了晚膳。

虽然崇桢皇帝节俭,晚膳的菜品并不多,可御厨所做,那菜肴依然精美。可用膳的俩人却无心品味,他们都抱着“君子食不语”的古训,都在沉默地用着餐,所以在用餐的殿堂内,除了一些碗碟的碰撞声,就保持着一片静默。直到匆匆地用完饭,用茶水漱口以后,俩人才继续了刚才的话题。

“皇上!京城警危已解,现要妥善安置余侍郎所部。”杨嗣昌的开场白就是直言不讳的规劝。

崇桢皇帝最欣赏的就是杨嗣昌的这种态度。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直谏”,要知道,现在所说的可是一个敏感话题,是很容易损毁杨嗣昌名誉的行为。

当清军在京城附近扫荡活动时,朝廷当然要把精兵——余子琏的汝州军留在京城外,可是现在清军已经出了关,警报解除,如果再把汝州军留在京城就有些不合适了。两个解决办法:一个当然把汝州军遣返回汝州;另一个就是把汝州军并入京营。

从内心里,无论是崇桢皇帝还是朝廷都希望把汝州军并入京营。从此次清军的入口之战中就可以看出,京营虽然有着二十万大军,可确实不堪一击,难以让人放心,所以迫切地需要一支劲旅加入。

可这么一来,就一定要把余子琏外放出京城。让一位朝廷的重臣在京城里掌握一支大军,这件事想想也知道太过危险。就是作为预防,也要杜绝此类事的发生。

可就是这样的预防措施,却没一位朝臣愿意先开口,甚至连崇桢皇帝都也不愿意进行哪怕一丁点的暗示,因为这种卸磨杀驴的意味也太明显了一点。

而且在私人感情上,崇桢皇帝对余子琏的观感很好,从内心里,崇祯皇帝是准备对余子琏大用的。可是如果把余子琏外放,九边的督臣肯定不合适,这道理也一样,九边离京城太近了。南边的督抚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把余子琏安排过去,那到底撤换谁好呢?反正也是一件得罪人的事。

既然如此,崇祯皇帝就要听听杨嗣昌的建议:“杨爱卿!余爱卿之事确实难办,亏待有功之臣,朕又于心不忍,但朝廷规矩又不能不尊,朕真不知该如何开口。”面对着杨嗣昌,崇祯皇帝也说出了心里话。说到底,崇祯皇帝就是太好面子,不愿意去主动做这个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