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常秋看到吴世恭在出神,他觉得应该到了趁热打铁的时候,于是他接着笑道:“大帅!宅子中的奴仆可能不合大帅的心意。小的正好有一位女儿在身边,从小贤淑聪明,温柔解人,是否现在就送她进宅子,让她到大帅身边服侍?”
第716章 蒙古无赖
常秋先是长借宅院,接着是坦诚相告,现在是相送女子,这种热情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名商人对到辽东作战的总兵的寻常态度,所以吴世恭立刻有了怀疑。
也是因为俩人地位相差悬殊,吴世恭就立刻撕下了所有的面具,直截了当地问道:“常先生!本官是个直爽的性子。说吧!你这么款待本官,到底要本官做何事?”
常秋倒被吴世恭的直截了当给吓了一跳,接着一想,又失笑了出声:“哈哈——!”
常秋是晋商八大家中常家的一名旁系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常家辽东的掌柜。他长年行走在关内外,与辽东官员和军将的关系十分良好,与关外满清和蒙古的关系也不必说。而在他的眼中,什么民族大义、蛮夷之祸什么的都是虚的,对他来说,关心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赚钱,为他常家赚取更多的钱。
而当常秋了解到吴世恭来到了辽东,他就主动通关系把自己的宅院相借给了吴世恭。不为其他什么,就是因为他想在吴世恭身上赚取更多的钱。
有个情况甚至连吴世恭自己都不怎么清楚,与吴世恭在明朝官场上和士林间的名声不同,他的商界的名声早就如雷贯耳了。
资本雄厚的汝宁金融业,门类齐全的汝宁制造业,暴利的扬州盐业,遍布几省的商业网络,这一切的一切,早就让逐利的晋商想要染指了。可是与吴世恭合作的都是河南本地官绅集团、扬州盐商集团和江南财团,这些商团的活动已经隐隐地威胁到了晋商集团的地位。
更让晋商们痛苦的是,他们根本没机会与吴世恭建立关系,就是想加入都找不到机会,这让晋商们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而商场也如战场,敌进我退,晋商们也感到自己生存的空间,不断地受到以汝宁军为首的财团的挤压,于是这次常秋就怎么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于是常秋就百般讨好吴世恭,就想与汝宁军建立商业合作,为常家增加新的财源。
所以在短暂地吃惊以后,常秋连忙赔笑道:“久闻大帅之汝宁商机甚多,而我常家又在东北、西北广有商路,就想与大帅合作,把汝宁之商货销到东北、西北。不知大帅允否?”
听了常秋的回答,吴世恭的疑惑倒消除了大半。有求于人就好,就怕无事献殷勤。再说,能够增加商业合作,也可以为汝宁军增加财源。于是他笑着说道:“那好!本官就修书一封,让你常家至汝宁,与四海商行袁掌柜细谈。具体事务,就以袁掌柜为准吧!”
吴世恭当然已经通过了山川司、军情局和四海商行,了解到晋商通关外满清的“事迹”,可现在根本不可能去消除这种通敌的行为,所以吴世恭决定还是先虚与委蛇。当然,如果能把晋商拉拢过来一、两家,那就更好。分化打击总比全盘消灭受到的抵抗会小上许多。
“那好!那好!”常秋当然不知道吴世恭已经是把晋商当成了肥羊,他还为事情进行的顺利而感到高兴呢,所以也兴奋得有些失态,他连忙说道:“那小的立刻禀报本家,小的的女儿也马上送过来。”
再次听到常秋说“女儿”、“女儿”的,吴世恭就感到很耳熟,常秋的口吻很像是花楼里的老鸨。虽然明朝有地方士绅送给官员自己的女儿或小妾侍寝的习惯,可常秋毕竟出身于晋商八大家,而且已经成为了常家地位很高的一方掌柜,所以他的身份已经不比一些低级官吏低上多少,所以吴世恭对常秋的女儿就一下子来了兴趣。
“常先生!你那女儿可是亲生?”吴世恭半真半假地问道。
可这问话让常秋尴尬了一下,不过他很快恢复了常态,很认真地回答道:“是小的在大同遇见的一位孤女,收养在家成为了干女儿。但大帅请放心,这干女儿是小的从小到大培养大的,一直教授着大户人家的规矩,绝不会辱没大帅的。”
吴世恭完全明白了常秋的话,那常秋的“女儿”就是他在山西大同买的一名名妓,类似于扬州瘦马的角色。这时候的吴世恭可不管那常秋女儿是干是湿了,他忍不住是食指大动,就想看看那位大同名妓的美貌。
要知道,在大明天下,扬州和大同是出名妓的两大时尚之都,吴世恭也早就想领略一下大同姑娘的风景。于是他就迫不及待地说道:“那本官就厚颜收下常先生的女儿吧!”
常秋见吴世恭收下礼物是大喜,可他刚想说话,就听到吴世恭身后的迟明发出了一阵故意的咳嗽声,显得是很煞风景。
吴世恭也被迟明的咳嗽弄得有些不快,他虎着脸,转身道:“迟明!你是不是受了风寒?”
迟明慌乱地看了看吴世恭,立刻低下了头,小声说道:“邓先生交待过的,不能让陌生女子靠近大人。小的也是职责所在。”
吴世恭差点一口恶血喷出口。尼玛的,自己的私生活都被人管手管脚了。这规定一定是出于邓启帆这些文武和自己内宅的授意。而邓启帆这些文武倒是关心自己的安全,可自己的内宅呢?那些夫人们的用意还用猜吗?
恰好在这尴尬的时候,门外有位亲兵送来了一张拜帖。吴世恭打开拜帖一看,上面书写着:“大明干奴卫指挥佥事哈丹巴特尔敬拜!”
吴世恭看了这拜帖又是一讶。这位拜访的大明指挥佥事的名字明显就是一位蒙古人。因为前世就有一位打篮球的有名蒙古中锋就叫巴特尔。
现在的吴世恭也不是官场小白了,他明白,这样的大明官员基本上是蒙古投诚至大明的,没有什么实际权利,也没有什么势力,无非是朝廷给个官职养着他罢了,根本是位无足轻重的人。可是吴世恭又转念一想,发觉这正好是个消除眼前尴尬的好机会,于是他就立刻吩咐道:“把哈大人叫进来。”
吴世恭根本不知道,那位哈丹巴特尔是辽东,或者说是山海关内的“有名人物”,他的“传奇事迹”给予了大明官员和百姓的茶余饭后以很多的欢乐。
哈丹巴特尔本是蒙古的一个小部落的首领,依附于一个中部落。再上是大部落,再再上几层才到了当时蒙古名义上的大汗——林丹汗。
当年努尔哈赤征伐蒙古,哈丹巴特尔就带着自己的小部落加入到了抵抗后金的蒙古大军中。之后林丹汗一败再败,许多蒙古部落都转投了后金,而哈丹巴特尔就带着自己的部落投诚了大明。
当时的大明根本就不把哈丹巴特尔这种小角色放在眼里,因为这时候的大明实力很挺强,还有许多蒙古大部落倾向于大明,所以哈丹巴特尔的地位也并不重要。
可是随着之后几次,努尔哈赤通过在明军城池中的蒙古内奸,里应外合攻地破辽东城池,许多在明朝这里的蒙古人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而哈丹巴特尔却恰巧趁着这机会获得了大明官员的信任。每次蒙古内奸献城,哈丹巴特尔总是恰好在城中,而且每次他都没有投降后金,踩了狗屎运一般逃了出去。就这么,哈丹巴特尔就向大明官员证明了自己的忠心。
当然,几次逃亡以后,跟在哈丹巴特尔身边的本部落牧民只剩下几十个了,可这并不妨碍哈丹巴特尔的升官,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哈丹巴特尔的官职也是水涨船高。
接下来随着明朝和后金在辽东的地位颠倒,投靠后金的蒙古部落也越来越多,亲大明的蒙古人也越来越少。可明军总需要打探后金和蒙古的情报,而明军有些贪财的军将也需要有人联系蒙古部落做生意,所以哈丹巴特尔利用自己的关系确实为明军打探到后金和蒙古的一些情报。
就这么,因为后金也不重视哈丹巴特尔这个小角色,后来也需要哈丹巴特尔这个渠道与关内保持着联系,所以就没怎么动哈丹巴特尔。
而大明这边虽然用着哈丹巴特尔,却根本不重视他。该让他卖命毫不顾惜,该给的奖赏也折扣无几,连通过哈丹巴特尔打通商道赚取的钱,都盘剥得不剩下几个。
可哈丹巴特尔还是有些良心,他不愿意扔下那些跟随自己的部落里的人,所以他赚取的钱财也越来越少,勉强维持着部落里的糊口。
可是这么一来,哈丹巴特尔就没有了维持蒙古关系的活动钱财,他在蒙古部落中的关系也越来越少,这样恶性循环之下,逐渐地在明军中失去了利用价值。于是他就彻底无耻了起来,该耍无赖向官府讨要一些钱粮,该坑蒙拐骗用假情报骗取明军的银子。而他的部落中人更是有的卖苦力,有的拉皮条,完全就成为了山海关关城内的一群青皮无赖。
第717章 花钱买情报
可哈丹巴特尔这种蒙古的青皮无赖还不如汉人的青皮无赖,他根本就不怎么敢得罪汉人,往往一位明军的兵丁就敢作弄这位大明的指挥佥事取乐。而哈丹巴特尔只是在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无耻下限。所以到了现在,他在明军中的名声完全是臭了。
但另外有一点,哈丹巴特尔对在关城内居住的蒙古人倒也很关心。他所得的钱财大多数都用到了这些穷苦的蒙古人的身上,所以那些蒙古人也奉其为首领。
而在今天,哈丹巴特尔听闻又有一位客军的总兵来到山海关,他就想到吴世恭这里来碰碰运气。万一吴世恭相信了他,让他卖出去几个编出来的假情报,那哈丹巴特尔又可以混过一段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可吴世恭并不知道哈丹巴特尔的龌蹉心思。在他看来,一位军中同僚的拜访,总要有个基本的礼貌。于是常秋就很知趣地先行回避,而吴世恭也整理好了衣冠,从椅子上站立了起来,等候着哈丹巴特尔的进来。
可是一见到进门的哈丹巴特尔,吴世恭就瞪大了眼珠。倒也不是哈丹巴特尔衣冠不整,他那套四品的武官官袍虽然破旧,但也收拾得相当干净;也不是哈丹巴特尔外表邋遢,他除了满脸的大胡子以外,整个人倒也清洁,没有蒙古人那种很重的体味。可就是他进来的动作却十分小家子气了,鬼头鬼脑的显得是特别的猥琐,一点儿也没有官员的形象。
但人不可貌相,吴世恭也不能显露出看不起的神情,于是他还是很客气地拱手行礼道:“哈大人!本官初到辽东,还需各位同僚帮衬,今日得见大人,真是三生有幸!”
没想到哈丹巴特尔根本没回礼,或者说,根本没按照他的身份回个正常的礼,他立刻跪倒在地,在吴世恭的目瞪口呆中,“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接着操着一口流利的辽东口音官话,大着嗓子说道:“下官拜见大人,祝大人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快些起来!快些起来!”吴世恭被哈丹巴特尔的超常规礼节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他连忙招呼四周道:“快给哈大人看座,上茶!”
得到了哈丹巴特尔的尊重,也别管他是否真情假意,吴世恭的心中总是有些舒畅,于是他对哈丹巴特尔的态度也和蔼了起来。
在俩人开始交谈以后,吴世恭突然发现了哈丹巴特尔十分健谈。在稍稍熟悉以后,哈丹巴特尔就口若悬河、不带停顿地说了近半个时辰的话。也不要说,他说的那些话吴世恭也挺爱听,因为哈丹巴特尔正是说起了关外的风土人情。
其实哈丹巴特尔是说熟了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