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河对岸,出现的清军更是少。能够赶到岸边的也只有零零散散的近千骑清军的探子,而清军济尔哈朗、阿济格、豪格、多铎等主力离河边还有二天至五天的路程呢。
而这时候的吴世恭就需要决断,要么壮士断臂,舍弃一部分的部队断后,主力强行过河与对岸的清军主力决战;要么想尽办法保存全军,但也有可能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最寻常的选择当然是让刚收拢的溃兵断后,就算是溃兵战败,也有这么多人阻挡住尾随清军的进一步追击,而汝宁军的主力则安然全部过河。
之后汝宁军将像来辽东路上演习的那样,抱成一团,形成集团向宁远冲。按照汝宁军的兵力和战斗力,击败清军肯定不可能,但清军也很难奈何得了满身是刺的汝宁军。到底剩下的路都是一马平川的草原,根本没有什么地形能阻挡住汝宁军。当然,在这样的被动挨打之下,汝宁军最后的路程也将是很艰苦、很被动的。
可是吴世恭并不想把那些溃兵一抛了之。虽然当时收拢、整编他们,就存着要把他们当炮灰的心思。可当真的要抛弃的时候,吴世恭还是有些于心不忍。所以他就绞尽脑汁要想个两全其美的计划。
可是说实在话,吴世恭并不是一个惊艳绝伦的军事天才,让他想个面面俱到的军事计划确实是有些为难他。吴世恭只能够努力回忆起前生今世所知道的一切战例,就想要寻找出一个相类似的,再依葫芦画瓢去模仿学习。
想着想着,吴世恭是眼一亮,他立刻大声向亲兵们吩咐道:“快些把所有军官召集过来!注意!就召集我们汝宁军自己的军官。”
……
崇祯十四年八月十一日,在飞马镇副统领薛石厚率领下,汝宁军骑兵协三千四百多骑疾驰无名河边,并在上游七、八里水浅处泅渡过河。
之后,薛石厚率军横扫河对岸,驱逐了清军在对岸边上的近千侦骑,并为汝宁军开辟出一块可以架设浮桥的空地。
接着,汝宁军的工兵团全力架设浮桥,在当天黄昏前,先后架设了三座,并把汝宁军二百多辆战车和两个营的兵力运送过河,初步建立了桥头堡。
当天晚上,汝宁军整夜不停息地过河,在凌晨,河对岸已经排布置好了一个很严密的车阵,并运送过去兵丁六千余人。
得知汝宁军开始强渡无名河,清军的两路兵马都开始了提速。在十二日午时,济尔哈朗、豪格等两部清军共一万一千人马赶到车阵前,开始与汝宁军对峙。他们就是要防止汝宁军冲出桥头堡,并且等待后援的清军赶到以后,再用挖壕沟的方法,把汝宁军围在这背水的绝地处。
而阿巴泰也加紧步伐,他将要在汝宁军渡河的时候,来个绝命般的半渡而击,要彻底击溃在北岸未渡河的汝宁军,想要完全把汝宁军围困在无名河这里。
十三日,在吴世恭的严令下,王声等刚收拢的三千六百明军骑兵,在清晨堕后阻截阿巴泰部的靠近。而在王声他们出发前,吴世恭下令收缴他们身边的所有粮草,让他们没有了外逃和不听令的可能性。
而且吴世恭还给王声他们下了死命令:让王声务必在午时之前挡住清军,之后才由汝宁军的其他部队替换他们。在吴世恭的逼迫之下,这支明军明知道是去做炮灰,也只能够硬着头皮去当炮灰了。
于是被逼上绝路的王声他们只能破釜沉舟了。但是战斗不是光有决心就行的。虽然面对着阿巴泰的清军,王声他们是张牙舞爪地扑得很猛,但是当清军骑兵列阵冲锋的时候,这支明军骑兵就立刻被冲散了。之后就是一场有组织的军队对一盘散沙的军队的单方面追杀了。
只用了一个回合,阿巴泰部就斩杀了明军骑兵七百多,自己的伤亡却忽略不计。而其余的明军都惶惶地逃向了北岸边的汝宁军本阵。
吴世恭一收拢王声他们这些败兵以后,立刻下了辣手,他下令执行了很残酷的“十一令”,就是在败兵中,每十人挑选一人斩首,就是要让王声他们知道不尊军令的下场。
接着,吴世恭再次逼迫着王声他们上前阻截。而这次王声他们知道没有了退路,确实更加拼命了。可是明军的战斗力确实与清军有差距,再加上兵力也很悬殊,所以战斗虽激烈,但场面还是一面倒。
直到现在,交战双方的应对都很寻常,看起来是汝宁军把那些溃兵当成了炮灰,而自己将要保存主力全力渡河的局面了。
可是在后面观战的吴世恭,见到了王声他们已经是难以支撑,阿巴泰部也是步步紧逼,他看着已经排好阵形的汝宁军主力部队,就笑着对身边的余继说道:“该让王守备收工了。快些鸣金,该让我们上场了。”
听到了鸣金声,已经处在崩溃边缘的王声他们立刻转身逃向了本阵。阿巴泰部接着想要追杀,可是没跑几步,他们却讶然发现,一个旗甲鲜明的大方阵已经在前方等着他们了。
“快些回来!排好阵。”阿巴泰大声地叫道。在前面散乱的清军骑兵也连忙转身回阵,要再次结好阵形,准备冲垮汝宁军的这个方阵。
“向前!”吴世恭下令道。他是不让清军有一刻喘息的机会,想要让汝宁军的方阵主动向前,要与阿巴泰部主动作战。
战鼓声立刻响起,汝宁军一个团二千人的大方阵踏着鼓点向前而行。
而从方阵两边逃回的王声的残兵也只剩下二千出头了,他们都跑到吴世恭中军后面收拢。而王声则来到吴世恭的身前,他又敬又畏地行礼道:“大帅!小的辜负所托,真是有罪有罪!”
吴世恭对着王声微微一笑,说道:“你也算是尽力了。先等在这里,看看本官的儿郎是怎么样打仗的。”
第765章 重骑兵出动
因为追击王声部的明军,或者说是被王声部当诱饵所吸引,这时候的阿巴泰部清军离汝宁军的方阵也只有五、六百步了,而且他们的队伍还是乱糟糟的,并没有整队完毕。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汝宁军方阵步行的速度并不快,清军还来得及排好阵形。
可就在此时,汝宁军的左侧开始冒出了一队队骑兵,这些骑兵的马上都披着厚厚的毛毡马甲,身上披挂着铁罐头一样的板甲,那板甲都被故意打毛,涂上了黑漆,在日光下却是一片黑压压,阴森森地宛如一队队死亡骑士。
这是吴世恭的一千多亲兵队出动了,也只有他们的装备如此精良。而阿巴泰这些清军将领一见冒出了这样的部队,他们当然也知道这是明军的主力出动了。于是阿巴泰立刻大声叫道:“都向后撤,快些后撤!退到后面去再整队。”
在这时候,汝宁军的骑兵已经完全准备好,而清军的骑兵还在整队。如果在这么近的距离内,被汝宁军的骑兵一冲,那清军就很难发动有效的对冲,还不如先行后撤,压住自己的阵脚再说。
虽然阿巴泰的命令很含糊,但清军还是显示出了很高的战斗素养。在古代通讯不畅的情况下,主帅的命令很难传递到自己的每一支基层部队,所以一定要基层指挥官去灵活领会了。
而清军的那些牛录额真、参领等基层指挥官就领会得不错,他们立刻下令把没有列完阵的部队向两边散去后撤,接着把已经列阵完毕的部队露出,要掩护住那些后撤的部队,并准备迎接汝宁军骑兵的冲阵。
可就在此时,汝宁军的步兵大方阵后面突然传来了一阵巨响。六发巨大的炮弹飞过了汝宁军步兵方阵兵丁的头顶,重重地砸到了清军的骑兵阵列中,几次在地面反弹之后,翻滚出六道血肉模糊的血路,清军一下子压不住阵脚了。
那正是汝宁军的四门九磅、二门十二磅的火炮在发威,而汝宁军也只有这六门火炮可以射击至这么远的距离了。为了保证炮击的隐蔽性,吴世恭并未让三磅、六磅的火炮靠前,就是怕火炮的露面,吓跑了阿巴泰的清军。
可是这样的炮击也有着极大的风险。在当时,一般的军队光是听到如此剧烈的炮击声,他们就可能惊慌失措了,更不用说炮弹从自己的头顶呼啸而过。要不是汝宁军的火炮射击技术确实精良,要不是汝宁军经常经受这样的炮击越顶训练,说不定自己的兵丁早就被这样的炮击吓得乱作一团了,更不要说动作不变形,依然维持方阵的整齐继续向前了。
但这种在当时的高难度炮击,同样出乎清军的意料,因此在突然遭受炮击以后,那些排好的骑兵阵形也顿时散乱了。很多清军就想拔马向后,先撤出炮火的射程。可就在此时,汝宁军的骑兵开始出动了。
在汝宁军兵丁的心目中,教导协和亲兵队是他们向往进入了两支精锐部队,也尊称为“跃大小龙门”。而对吴世恭本人来说,最重视的也同样是这两支部队。因为只要有这两支精锐部队作为核心,汝宁军随时能够拉起一支实力、人数都很庞大的军队来。
但是对于这两支精锐部队的使用,吴世恭他们并不是藏着捏着,反而是经常让他们执行一些很艰巨的战斗任务。吴世恭就是要以战火淬炼这些精英,让他们化茧破壳绽放出一批名将之花。当然,大比例的伤亡总是免不了的,是有些可惜。但运气也是成为名将的一个必要条件。确实有些无奈,但作为一名统帅,有时候也确实需要一颗铁石心肠。
而在现在,亲兵队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支重甲骑兵。而这样的装备所花费的工时和材料,耗费是相当巨大,都几乎影响了工坊司的火器制造。因此直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亲兵队能够有着这样的装备,连飞马镇都拿不出这么多身披重甲的重骑兵。
而在当时的东方战场上,这样的重骑兵其实已经被逐渐淘汰。因为重骑兵的耗费确实太大,而重骑兵的战马也因为负重太重,也冲刺不了太远距离。
而在东方大规模的战斗中,双方出兵人数动辄就是几万、十几万,而几百、上千的重骑兵就不能在战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只效费比失衡的军种,已经没有什么军队肯大费气力去建立了。
这与西方的战场不同,西方的战斗规模较小,也发生很多领主之间几百、上千人的战斗,因此,西方重骑兵的历史延续就比东方要长上了许多。
但重骑兵无疑是当时的战场之王,只要是正面冲撞,就没有任何其他军种可以阻挡住他们的步伐。也许唯一可以对付重骑兵的也只有重骑兵。当然,现在也多了一种火器。
之所以武装这样一支重骑兵,可以说是吴世恭骚包,也可以说是汝宁军财大气粗。但就像已经被历史淘汰的战车一样,这些已经有些不合时宜的兵种,只要用在合适的地方,依然能发挥出惊人的战果。而在这时候,真的是重骑兵风骚无比的时刻了。
当这支浑身乌黑的重骑兵排列成方队出现在两军大阵中间的时候,阿巴泰部的清军是彻底被震撼了。对面的重骑兵仿佛是一个个钢铁怪物,连他们的头上都带有全封闭的头盔,只在眼部留有一道缝隙,让骑士能观察到外面的情况。
而这些重骑兵手中拿着的骑矛比一般的骑矛更长一些。矛尖是闪闪发光,马匹的身上也是披着毛毡马甲防护。尽管还隔着好几百步,可阿巴泰这些清军将领都知道,在这样地防护下面,弓箭怕是很难造成伤害,就算是近距离的劈砍刺杀,对这些甲胄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这装备的精良程度,连清军中最精锐的前锋营和骁骑营都有些望尘莫及。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骑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