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晚上杨易又发动夜袭,以八百骑出城烧了回纥右翼的军帐,虽然没能趁势将敌人全线击垮,但已吓得回纥人不敢在离城太近处安营扎寨,又后退了五里许,与下疏勒之间不再围与守,而变成了对峙。

自此下疏勒明教教众对杨易无不心悦诚服,青年士兵更是无不对杨易归心,长老温宿与商议过后,决定将本城防务交托给杨易主持,杨易当仁不让,便接掌了兵权,一边挑选青壮年加强训练,一边派出骑兵给唐军主力报讯。

他笑吟吟对慕容春华说:“春华啊,咱们又立奇功了。上次打下灭尔基,本来想让迈哥将他那支赤缎血矛赏给我,结果他只赏给了我这匹汗血宝马,这次咱们仅以三百骑就接掌了下疏勒,既得一城,又得许多兵马,这样的大功,除我之外,全军上下还有哪个能够?我看迈哥这回总没法再小气了吧。”

其实张迈赏赠的那匹汗血宝马杨易也是十分欢喜,只是相比起来他更想得到那支赤缎血矛。

结果这边信骑未出,已有一伙唐军轻骑绕过回纥驻军,从西北方向开来,带来了唐军在大昭寺下大破回纥、如今正进攻疏勒城的消息。

明教的长老们得讯之后大喜过望,杨易人前也朗声大笑,过后却反而闷闷不乐,慕容春华问他怎么了,杨易叹道:“这回我本想以三百骑夺了这下疏勒,立下奇功了,不料龙骧营那边的战绩却比我们这边还大!这却叫我如何好意思开口邀赏?他娘的,小石头他们要抢功劳,也不会挑时候!”

第111章 虞诈伐交

进攻疏勒,和围攻灭尔基、下巴儿思甚至俱兰城都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前面三座城池,唐军都有可能发动“围攻”,而对疏勒则不行。

疏勒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城市,如果将城内已经荒芜的区域重新开发起来,这座大城市的围墙之内足以容纳三十万常住人口以及超过十万的流动人口,这样一座城市,各种各样的蛇鼠通道极多,悠久的历史让城内的各派势力都分别有自己的秘密退路,而且这些通路常常是连官方也瞒住的。

对于这样一座大城,防守方固然很难完全限制市民的行动,攻击方要将全城包围得水泄不通则需要数量庞大的兵力。实际上,唐军此刻基本就不具备围城的条件,就算将数万唐民都发动起来,只怕也难以完成这件壮举。而防守方也还没有自己将城市出路完全堵死的意思——事情还没到这个地步呢。

在郭师庸的调度下,唐军出动轻骑控制了疏勒城从西北到正南方向的通路,而胡沙加尔则依然保有从东南方向到正北方向的安全,城内的居民甚至还能在官兵的默许下到城外东北方向的树林中砍取柴火,运入蔬菜,以维持城内市民的正常生活。

现在唐军与回纥还处于相持阶段,胡沙加尔还没到达闭门困守的地步。

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让城内的势力有了对唐军派遣秘密使者的可能。

首先向唐军派出使者的却是胡沙加尔,当然,他派来的使者是很正式的、公开的,他派来的人试探性地询问唐军此来的目的到底是要做什么。负责接待来使的是郭洛,张迈认为对待回纥的正式使者,由武人出面会显得底气更足一些。唐军和博格拉汗一系的外交交锋,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所以张迈几乎已经可以预测到他们的套路:“第一次来嘛,多半要说几句大话,吓唬吓唬我们。”

结果不出所料,胡沙加尔的使者在礼节性地谈话结束后,话锋一转,便以阴森森的语气告诉郭洛博格拉汗即将回来了。他几乎是在发出明示:你们这帮唐寇,如今已是进退两难了,前面是你们绝对不可能攻克的坚城,而后面则是随时都会扑击过来的博格拉汗的大军,一旦前后合围,看你们怎么办!

面对这种恐吓,郭洛只是哈哈一笑:“博格拉汗?哈哈!博格拉汗!你们居然还在等博格拉汗?”

他没有解释什么原因,可是那笑声让使者充满了不安:难道博格拉汗也出事了?想想,博格拉汗本来可是正在北面对付这伙唐寇啊,结果这伙唐寇却忽然出现在这里,莫非这伙唐寇是打败了博格拉汗之后才回来的?难道说,疏勒已经成了一座被孤立的城市?难道说,疏勒只能靠自己奋战,而不可能再有援军赶来了么?

使者不敢再臆测下去,只知这一次的试探性出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唐寇的态度也比预料之中还要强硬得多。

除了胡沙加尔光明正大地派出使者之外,城内其它势力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出消息,隐隐约约地向唐军示好送礼。在战争胜负未明朗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权势者总是希望能够两头讨好,很少人愿意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尤其是商人。

负责接待这批人的,是郑渭,商人出身的他,自然很明白这些同行的心理,在这个时候,要想劝说得众同行倒向唐军,那是不可能的,作为天底下最最见利忘义的群体,商人们只会在战场胜负有了明显倾斜之后才会做出选择——投奔胜利者。郑渭明白,这些大商人冒着危险、突破困难派遣人来,目的也就是看看唐军对商人是什么态度。若唐军真是那种蝗虫般的部队,那种让商业势力无法存活的部队,那么他们可就要拼命支持胡沙加尔了,但要是唐军并没有打算进入之后打击他们的利益,那他们就大可袖手旁观。

不过,他们派来的人也不一定是亲信,如今唐军动向未明,先来打探的只是探路石,而且对唐军的奉承逢迎也完全是靠一张口,而没有一家落诸文字,郑渭冷眼旁观,一琢磨出这些商家使者的身份,便知疏勒的商家虽然口里说得漂亮,其实并无多少真心。

恰好来的几拨使者里头,竟然有两个是当日被唐军借过钱的俱兰城商人,他们见郑渭后忍不住惊呼起来:“凯里木!怎么是你!”

郑渭见是故人,也招待得热情起来,那两人问起别来情况,郑渭笑道:“我们中原有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今我既在唐军之中做个参军,同时家里的生意也没荒废,当初我在俱兰城惶惶不可终日时,可万万没想到会有今天啊。”

其中一个商人道:“凯里木,你别说得唐寇……啊,唐军这么好!他们要真能善待我们商人,我们就不会那么惨了。”说着哭了起来,原来这两个商人在怛罗斯丧失家财之后辗转逃到疏勒,如今已经沦为给疏勒的富商打工了,为了生计,才被东家派出来干这等九死一生的冒险事。

郑渭道:“你们破产和唐军有什么关系?”

那个商人道:“凯里木你少装糊涂,若不是被唐军搜刮得一干二净,我们会落到今日这下场?”

“搜刮?什么搜刮?那是借。”

“借?唐寇借走的东西,还有得还吗?”他一激动之下,竟然又将“唐寇”二字脱口而出了。

郑渭微微一笑,伸手说道:“谁说唐军不还的?借条呢?”

那两个商人面面相觑,经历了这么多的事,借条哪里还在?

郑渭道:“当初唐军问你们借,那是真有打算要连本带利地还的啊,但借条若是不在,那可就没办法了。”

其中一个商人悲愤莫名,心想你少在这里说风凉话,另外一个商人却想,现在我的处境差到不能再差了,何不表现得可怜一点,博个万一?便哭了起来,说:“不是我不想保住借条啊,是那借条被塞坎搜去了,当初还因此获罪——凯里木,这事你无论如何得帮帮我的忙,若能取回借款——哪怕只是一两成,我也千恩万谢。”

郑渭道:“这……好吧,我试试。”便出去了,那个绝望的了商人冷笑着说那个死马当活马医的商人痴人做梦,“要强盗把吃了你的东西吐出来,你也真敢想!”

过了好久郑渭才回来,脸上尽是喜色,道:“给两位道喜了,我刚才去问过张特使,他道:‘我们还在下巴儿思俱兰城时军资紧张,所以才有借钱之举,攻下怛罗斯之后金银满筐,这钱早就想还了,如果他们的那些借条还在也都带来,我连本带利都还给他们,好叫他们知道我们唐军的信义!至于那些因为借条而被塞坎驱遣虐的人,就算借条丢了,我也会全数把钱还给他们。’”

两个商人面面相觑,都问:“这是什么意思?”

郑渭笑道:“就是说,你们的钱都能回去,连本带利地要回去。”说着摸出一本账簿来,翻到记载他们二人的那一页,说道:“是这个数字没错吧?”

“没错,没错!”两人齐声说。

“嗯,那好,就折合成丝绸与黄金……”郑渭只一心算,便列出了数字,然后问道:“你们是打算先将钱寄存在我们这里,等我们打下疏勒之后再拿,还是现在就要取?”

两个商人都想,钱不到手便不算自己的,便都说愿意带走,郑渭也不含糊,就命人去取了财帛来,还给了两人,两人一点数目,果然是连本带利!这一来不由得破涕为笑,他们实在是想不到,这一番冒险出来探听消息竟然会有这样的收获!这可是一笔大钱啊!有着这笔钱,他们便有可能东山再起了。

临行时郑渭又拉着两人低声问:“两位还要回疏勒么?”

两人都点头称是,他们的妻儿可都还在城里呢。郑渭道:“那我再私下里给两位通个消息,两位若真打算回城,回去后要多储粮食,像藏赃物一样藏好,否则纵然从我们取回了财产,只怕将来也没命享用。”

两人都吃了一惊:“为什么?”

郑渭压低了声音说:“咱们是老乡,我才给你们私下透露这个消息:博格拉汗在北方已经被我们打得一蹶不振了,张特使对这疏勒是势在必得!但疏勒这样坚固,这次大战是要打很久的!过不多久很可能便会围城!而且一围起来怕就不是十天半月,而是一年半载……你们自己想想,城里的粮食能供那么久么?”

两人一听脸色都有些变了,其中一个几乎就不想回去了,但想想妻儿老小都还在城中,却又不得不回去,再想从郑渭处问得更加明白些,郑渭却道:“我不能再多说了,总之现在疏勒的米价还没涨得很厉害吧?”

“这……已经涨得很厉害了——涨了八成了。”其中一个商人说。

“八成?这算什么厉害!”郑渭笑道:“我告诉你,等回纥野战一败北,城内粮价便还会再涨,回纥吃一场败仗,粮价至少就得翻一倍,正式围城后,粮价会再翻一倍,以后每围一个月,粮价都会上翻三五成,三个月后民间粮食渐尽,那时候你就是用黄金也买不来吃的了!我料城内的军仓应该还有不少存粮,但你认为胡沙加尔到时候会开仓来喂你们?哼!”

两个商人面面相觑,各怀戒惧,都觉得郑渭所言不错,心里都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回去便要破掉一半财产,多囤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送走了这两个故人之后,李膑从后头出来,郑渭道:“从这两人的反应看,应该不是胡沙加尔派来的。”

李膑道:“虽然不是胡沙加尔派来的,但应该也是他默许的,这些人一回去,一定会被盘问的,他们的钱若是存在我们这里,将来只要不死,总还有领回去的希望,就这么背回去,那是说什么也保不住的了。”说到这里笑了起来:“不过像他们这样老于世故的商贾,就算接受拷问,应该也会晓得说什么对他们有利、说什么对他们有害,晓得什么当说,什么不当说——就算他们的财帛不保,刚才你的这一番话应该也能传到城内的,到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