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冬之后,远在碎叶的张迈在军、政两方面同时进行了调整。
首先是在军队制度方面的调整。之前天策唐军沿用安西唐军的旧制,府兵有八百、一千、一千二百人三种进制,算是小、中、大三种府,张迈本人素来习惯十进制的,觉得分成大小府在军队调度上可能存在某些问题,这件事情他曾与郭洛、杨易几次磋商,自此决定逐步调整军制,将府的单位数量定为一千人。
同时,对北庭战争以来有功的中郎将以上将领进行提拔。
当初北庭大胜,除了杨信、徐从适迅速从底层爬上来之外,郭威也一举晋升至将军,但除他之外,中郎将以上就都没有升级。这次再计功劳,将北庭大捷连同两河大捷一起计算,升郭洛、杨易为大将军,而升郭威、石拔、慕容春华、马继荣四人为上将军,其余有功的中郎将也都跟着水涨船高。薛复以留守后方,虽无战功却能稳定局面,这一点也当嘉奖,不过天策唐军的传统乃以战功为上,薛复镇守东方无事,正如郭洛当初镇守宁远无事,政治家们都能给予“功不在前线诸将之下”的评价,但没有战功就是无法进行这种质的升迁,因此只给予了丰厚的赏赐。
至此郭、杨二人同时居于军方第二阶梯,薛复、郭威、石拔、慕容春华、马继荣、曹元忠等为第三阶梯,算是解决了一下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军方高层的地位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薛复虽然未升为大将,但薛珊雅刚刚为张迈也诞下了一个儿子,他在后方的地位也因此而更加稳固,仍然是郭、杨以下第三人。此外就是郭威的异军突起,在短短一年之中晋升到可能问鼎第二阶梯的地步,这在和平时期也是难以想象的。
在军方进行调整,文官层面也进行了微调,其中主要是对政务首脑名称的改换,这件事之前张毅等人已经有过建议,而张迈自此决定实施则与魏仁浦的推动有关。
当下天策军内政方面的首脑是郑渭,他的职务是天策府长史——魏仁浦认为这是一种“半私”的职务,即天策府长史很明显是服务于天策上将,有“内臣”的性质,作为已经成为当世第一流大国来说,行政方面的首脑不宜如此,此外如鲁嘉陵等人也都还冠以“参军事”的名义——这是安西唐军留下来的传统了,凡是出现新的情况需要设立一个新职位,往往便设参军事,因此天策唐军中此时竟有约二十几个级别不同的参军事。而且中枢各部门又都称“司”,这很明显是一个军府的部门建制,等于默认自己乃是军阀而非中央。
张迈在魏仁浦的建议之下,参考当初张毅的主张,改天策府长史为中书令,以张毅为中书侍郎,郑渭始正式成为天策大唐政廷之首。各司均改为部,各曹均升为司,一切印章名称均有调整,自此张迈虽未称帝,而宇内都知他绝不自居于李从珂之下了。
除了政廷的调整之外,又在纠评台之外设立军帐会议,以杨定国为掌帐,主要由军方硕魁组成,以议军事。
……
张迈在进行这些军政调整的时候,杨信与徐从适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在张迈坐镇碎叶调整军政的时候,郭威却被委派了以少量兵力向怛罗斯地区进军——整支部队只有七千人,以郭威为主将,奚伟男为行军司马,杨信、徐从适便做了郭威的左右先锋。
两人在西征两河流域途中再立战功,如今又升一级,都成了将军了,他笑着对徐从适道:“咱们在轮台城下那是拿命来拼,这次横扫伊丽、碎叶两河,却跟玩儿似的,这样也能升官!”
徐从适悠然道:“此一时,彼一时。虽然这次是顺势而行,但也是打下了方圆数千里的版图啊!升咱们一级也不在话下。再说咱们那次拼了命,升的也不止一级。”
杨信忽拉了拉徐从适的衣袖,说:“你如今也算名扬天下了,怕是连中原都知道你这位‘箭王’了!这个徐字和你没什么关系,我看是时候跟元帅说说,恢复本姓了。如今魏仁浦已经在编撰随行录还有什么诸将簿了,若再不改回去,我怕你的子孙就要跟着你永远姓徐了。”
他们两人如今已有了随时去见张迈的资格——这不仅因为他们的阶级,更因为张迈对他们二人的亲信与别个不同,军中如今人人都知杨徐二人乃是新宠,其宠信程度几已不在石拔石坚之下。
徐从适有些为难,说道:“本姓……可是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跟元帅说。”
“拖得越久越麻烦。”杨信道:“我们的来历虽然有些难以启齿,不过我想以元帅的精明,心里多半早就知道一二了,现在不揭破,只是等我们自己去说。”
徐从适拍了拍箭囊,将弓角指着怛罗斯的方向,道:“大丈夫上阵,言不及私——到怛罗斯再说吧!”
两人各率一千精锐骑兵,并不走山路去攻击灭尔基,而是跨过碎叶沙漠直奔俱兰城。
这一条路当初萨图克第二度进攻怛罗斯地区(第一次是攻打萨曼,走的是灭尔基那条山路,第二次便是攻击安西唐军了)的时候曾经走过,这条路的特点是沿途险要不多,道路也不像灭尔基山路那般狭隘,但路途迂回,而且中间在一段很长的路程上几乎都没有食水补给,大军行走很容易出现后援不继的困难。
杨信和徐从适所率的两千精兵却是士气高涨,两千骑兵带着四千匹战马,此外还有四千匹骆驼,这两千人是杨、徐二人所带部队中的精锐,从轮台城一路走到碎叶,这一路已经习惯了各种西域的地形,包括雪山、草原、沙漠与沼泽,已不是一支只会在平原冲击的单纯队伍。
他们在西行七八千里的路程中,每个人在没有敌人出现的时候都并不将自己当做高级士兵来娇惯自己,立营的时候便是工兵,照料马匹的时候就成了马夫,遇到食物紧缺还会临时充当牧民挤奶放牧,或者临时充当猎人以补充食粮——在西域打仗,这种随着境遇随时都能生存能力有时候比战争冲击更难得也更重要。
杨信和徐从适此刻也早已不是晋北武将世家子弟的模样,照料马匹、挤奶放羊以及射猎烧烤样样都做得,已经成了多面手。而且在长途的历练中也磨练成了超人的耐力。
沙漠行军,军队的人数越少对资源的消耗就越小,因为士兵的数量越多,所带的补给就必须越多,那样就需要辎重部队,有了辎重部队,进入沙漠地区的行军速度就要比轻骑兵降低到三倍以上——而行军时间的延长又势必要多带补给,那样又势必加多辎重以及从军人员,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行军的速度。
而这支军队却没有一个专门伺候军士的后勤人员,所有人都要自己料理后勤,每一个人都要照顾两匹马,两匹骆驼,两匹马是换乘,两匹骆驼则驮了食水、肉脯和宁远地区所产的速食干面,此外还有一些轻便的战争器械。
怛罗斯地区对于天策唐军来说乃是旧地,军中自然配备有熟悉此间地形的老兵,这一路半点弯路都不走,只花了两天时间便穿过灭尔基山地北面的荒漠地带,进入到俱兰城地区的狭隘平原了。
“看!哨岗!”
有了哨岗,距离俱兰城就近了!
“呜呜呜——”
哨岗也发现了唐军,紧急吹起了号角来,不久二三里外的一处高坡上就燃起了狼烟——那是在向后方报信!
杨信道:“怎么办?”
徐从适道:“我打头阵,你在后面跟来。”
“好!”
两人配合的默契程度,在唐军第四阶梯的将领之中无人能及!
徐从适手指放在口中吹了个响哨,便有三百骑靠近,另外七百骑跟在后面。
围拢着徐从适的三百人个个都有驰马骑射的本领,徐从适叫道:“兄弟们,我们的人数不多,我们的食水不多,我们的羽箭也不多,现在已经入冬了,尽管天气还没冷到没法动弹,可是若是拖延下去,我们便不能不无功撤回,因此我们的时间也不多!此去俱兰城,兵不留行,箭不虚发!不下俱兰誓不还!”
数百人一起响应道:“诺!不下俱兰誓不还!”
“走!”
徐从适高叫一声,策马先行!
他在轮台一战中的坐骑受伤而死,此后张迈又赏赐了他一匹纯种汗血宝马,其四蹄以烂银为蹄铁,打磨得十分光亮,那个打马蹄的工匠颇有匠心,竟然在上面打出层涌线条,犹若云状,张迈以此马冲击时犹若闪电,便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踏云飞电。
这时徐从适一骑当先,驰近哨塔,哨塔上有两个防守的士兵,望见他们来向下射击,他们在高处被寒风冻得够呛,乍然迎敌手脚都还没活动开来,这一箭软弱无力,徐从适看见箭来随手一抓竟然抓住了箭身,哨塔上的回纥兵都吓了一跳,后面唐军将士齐声喝彩,徐从适便取了敌箭望空一射,哨塔上一声惨呼,早就了结了一个。
另外一个眼看大势已去就要下塔逃走,徐从适虚弓一弹,铮一声响,那个回纥士兵一来手脚僵硬,二来心慌意乱,三来震慑于徐从适的神技,听到弓声想也不想就要躲闪,一个没抓稳直从上面摔了下来,当场摔死。
副将嘿道:“可惜了没个活口!”
徐从适冷冷道:“我们军中自有可靠的向导——要什么活口!”
副将又指着山腰上狼烟燃起的方向说:“要不要上去先解决他们?”
“不必!”徐从适道:“不必浪费这个时间!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俱兰城!走!”
第131章 骑兵攻城
这时一场没有号角的战争!
唐军越过了碎叶沙漠,在俱兰城与沙漠之间的所有水源地都已经被破坏殆尽,但是由于唐军乃是轻装上阵,消耗不多,从沙漠的另外一头带来的食水还足够消耗一段时间。
铁蹄嗒嗒踏响在俱兰城外。
数年前,是萨图克沿着这条路线,攻击困守俱兰城的安西唐军。
而今日,攻守之势已易!进攻的一方变成了唐军,而回纥人则比当年的唐军更加彷徨。
当年的唐军,前是回纥劲敌,后面则是敌友莫测、随时会攻击过来的萨曼。但是那时候的唐军还有一定的战略优势,当世的几大势力对这个新崛起的雏虎都还来不及反应,这让方兴未艾张迈在列强的窥伺之中游刃有余。
而今日之萨图克,却有如日暮西山,张迈与他交手已非一回,这次在冬天将至之际居然还派出奇兵进攻俱兰城,术伊巴尔就知道张迈是要赶尽杀绝了!
“唉……”
术伊巴尔长长一叹,忽然对自己被安排来断后感到有些倒霉。
不过,如果不是自己来做,又还有谁能挑得起这个重担呢?
主力以及精锐都已经往西边去了,萨图克此去不但要对付萨曼,同时还要争夺对整个起义军的领导权,山中永生者与回纥人之前是联盟关系,但萨图克一进入河中地区形势就会变得不一样,“山中永生者”的代理人是不会轻易对起义者的领导权的。
最理想的结局,莫过于萨图克和代理人之间达成协议,由萨图克来作为世俗政治的与军队的领导人,而由代理人来作为宗教信仰上的领袖——然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和平实现的,代理人既然鼓动起来这么大的骚乱,岂能会真的只是止步于精神领袖?
在这等情况下,萨图克便不可能轻身前往,回纥残存的骑兵几乎倾巢而西,大队大队的人马也都举族迁徙,留下的兵力不但不足,而且绝大多数并非劲旅。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想要有效地拖延天策唐军以为西面的战局争取时间,有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