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李忠才在典韦那里得知,原来这胡氏还真是一户家境不错人家的小姐,却不知怎么回事喜欢上了这个丑陋,憨头憨脑的汉子。
来到了这间简陋的卧室,只有两张床,一张大床一张小床。
满屋的草药味,有些刺鼻。
“主公,这就是我那小子典满”,典韦看着小床上那面色有些苍白,块头有些大的小婴儿道。
似乎他现在已经睡着了。
这个巨汉也只有在妻子和儿子的面前才会流露出如此柔情。
拍了拍典韦的手臂,李忠对典韦说道:“过两天你带典满到幽州去,华佗就在哪里”。
“可是神医华佗”,典韦有些激动的问道。
李忠点点头,对典韦说道:“就是他,过两天你带着嫂子一起去吧”。
“典韦多谢主公大恩”,典韦激动的朝李忠下拜道,本来郎中已经告诉他,要他做好心理准备。这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刚刚一岁的他却活不过半年,而且郎中还告诉他想要只好儿子的病,需要很多的钱。
没有办法,典韦才干起了土匪的勾当。
“好了,既然我是你的主公,这岂不是我应该做的”,李忠扶起典韦说道。
嗯,典韦眼含泪水,不停的点着头。
“主公”,这时王越带着一名须发花白的老者来到了这里。
“这就是陈留最好的郎中”,王越对李忠说道。
李忠点点头,对那老者说道:“请先生一定要救好他”,李忠指着典满说道。
“公子放心,老朽尽力而为”,老者朝李忠说道,显然他也不敢把话说得太满。
李忠点头,对众人说道:“好了,大家先出去吧”。
老者来到典满面前,开始为他号起脉,在他旁边的李忠和典韦也都不敢出声打扰,毕竟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半个时辰过去了,就在典韦忍不住的时候,老者睁开了眼睛一脸严肃的对李忠说道:“不瞒公子,这孩子的病老朽治不好”,说完面露愧疚的看着李忠。
李忠朝他点点头道:“老先生也不必如此,不知这孩子还有多少时日”。
“如果公子有钱为这孩子买一些名贵的药材的话,还能活三个月”,老者想了想对李忠说道。
“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治好这孩子”,那老者见两人有些沉重的神情,尤其是典韦更是双眼凹陷,静脉突起,一幅绝望的模样。
“请老先生指点”,李忠急切道。
“老朽虽然没有办法,但是神医华佗和长沙张仲景却是有扁鹊之能,或许他二人有办法”,老者对李忠说道。
李忠点点头道:“多谢老先生”,“惭愧”,“恶来,送老先生出去”,“是,主公”,“告辞”。
送走了老郎中,李忠对王越说道:“你马上派一百名铁卫带着恶来一家幽州,找华佗给典满治病”。
“对了,志才先生,你也一起回去吧”,李忠对戏忠说道。
戏忠感激的看了李忠一眼,点了点头,他知道李忠这是关心他,一来是这一路颠簸,二来他也能早一点接受治疗,况且郭嘉还跟着李忠,他也很放心,如果连郭嘉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估计他也够呛,所以也就答应了。
现在他才算是真正的归心,或者说先前只是抱着看一看的心态。
“是,主公”,王越点头道。
李忠也抓紧时间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了一名铁卫军官。
“恶来,你就带着典满和嫂子先去幽州,放心吧,华佗乃是神医,他一定有办法”,李忠安慰道。
“多谢主公”,典韦现在已经有些破罐子破摔的绝望了,既然有一丝希望,那么他都要试一试。
“好了,你们立即启程,路上不要耽搁”,李忠对那名铁卫军官说道,他也是这一百人的队长。
“是,主公”,说完便带着典韦一家离开了这里。
“好了,咱们也在这里歇息一晚,明天启程”,李忠对王越说道。
“是,主公”。
“主公,你好像对典韦很看中啊”,扎好营寨后,郭嘉淡淡道。
李忠回头看了他一眼,然后道:“奉孝,你觉得典韦怎么样”,其实郭嘉只比李忠大几岁,大概也就二十三四的样子,戏忠就要稍大一些,今年差不多已经有二十七八了。
“武艺不凡,忠勇汉子”,郭嘉答道。
李忠点点头,“其实我最喜欢他的便是他的忠勇,虽然有点愚忠,但却是比一些夸夸其谈的小人要好千百倍”。
郭嘉有些奇怪的看了李忠一眼。
其实李忠这话有些值得推敲了,虽然他不是在含沙射影针对郭嘉,但是却是不能不让人有这种想法。
发现了问题了李忠朝郭嘉笑了笑,表示他没有这个意思,或者说是怀疑,他可不是曹操,更不是那碧眼小儿。
“累了一天了,奉孝也早些歇息去吧,明天还要赶路”,李忠对郭嘉说道。
“主公也早些歇息”,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夫人呢”,李忠看了王越一眼,问道。
“在大帐”,王越答道。
嗯,李忠恩了一声,便朝大帐走去。
第二天一大早,队伍便朝洛阳而去。
“前面是何地”,李忠问道。
“前方百里便是到了河南”,一名斥候察报道。
嗯,李忠点点头,大队人马便径直前行。
前行了五十里,夕阳西下,李忠便下令安营扎寨,反正他是不急,这一路就权当是旅游了。
半夜时分,营寨周围便是火光大作,喊杀声不停。
“怎么回事”,搂着秀儿的娇躯睡得正香的李忠便被吵醒了,朝外面喊道。
一名值日的铁卫回答道:“主公,营寨前方有喊杀声,统领(王越)已经带着兄弟们过去了”。
李忠哦了一声,也没了睡意,随即吻了吻秀儿的额头,便下榻穿好衣裤出了大帐。
迷迷糊糊的李忠果然望见前方有火光,这时郭嘉贾诩也醒了,“主公”,二人来到李忠身边喊道。
嗯,李忠点点头。
“发生了什么事”,郭嘉问道。
李忠摇了摇头道:“不知道,王越已经带人去察看了”。
正说着,只见百余名铁卫骑着战马回来了,领头之人便是王越,但他的身边却还有一名雄壮汉子。
“主公”王越来到李忠身边抱拳道。
李忠看了他一眼,只见他满身血渍,显然是刚经历过厮杀,而后面的铁卫也是一身鲜血、。
“怎么回事”,李忠问道。
“回禀主公,一个时辰前斥候来报说前面有人在厮杀,我见主公已经睡了,于是便擅作主张率领百名铁卫前去看了看,原来是一伙土匪正在围攻一处村落,便带着兄弟们杀退了土匪,因此现在才赶回,请主公降罪”,说完朝李忠跪了下去。
“请主公降罪”,王越身后那百余名铁卫也跪了下去,朝李忠喊道。
李忠摇了摇头道:“好了,都起来吧”,“谢主公”,众人起身喊道。
“对了,这位壮士是”,李忠看着王越身边那名雄壮汉子问道。
王越抱拳道:“这位壮士说是要感谢主公的救命之恩,末将见他颇为勇武,便擅作主张将他带了回来”,王越解释道。
嗯,李忠点点头,他感觉这人肯定不一般。
“好了,都回去洗一洗吧”,李忠对那百余名铁卫说道。
“是,主公”,铁卫们应诺一声便转身离开了。
“在下李忠,不知这位壮士大名”,“你就是那个杀得胡虏闻风丧胆的李忠”,那汉子瞪大了眼睛问道。
李忠笑着点点头。
“怎么,不像?”,李忠打趣道。
“不是,不是,我只是觉得大人太,太”,“太年幼了”,“嗯”。
还有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虎痴(国庆加更之三)
“我叫许褚”,“你是哪里人?”,“谯国”。
没错了,这人就是“传说”中的许褚,李忠心里真是感叹万分。
先是稀里糊涂的遇见郭嘉戏忠,而后遇到了典韦打劫,没过去几天,就又碰到了许褚。
莫非是天意!!李忠很臭屁的想到。
许褚(chu,见《辞海》)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许褚在汉末时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共同修建防御设施来抵御贼兵入侵。
当时汝南葛陂贼兵万余人攻打许褚,许褚寡不敌众,战得精疲力尽,箭矢也用完了,下令男女都去找大石御敌。
当敌兵冲上来时,许褚飞石退之,于是贼兵便不敢靠近。直到粮食将尽,许褚假意与贼请和,商量用牛换取食物。
贼兵把牛迁走后,又自己跑了回来,许褚便去阵前,拉着牛的尾巴行走百余步,贼兵大惊,不敢再来取牛。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占领淮、汝,许褚遣众归顺曹操,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跟随曹操征讨张绣,许褚为先锋,斩贼首万余,迁校尉。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跟随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当时徐他等人想要谋杀曹操,因许褚总伴随在左右,不敢下手。一直等到许褚离开休息期间,徐他等怀揣利刃来见曹操。
当时许褚在家里心神不宁,就立即回到曹操身边。
徐他等入账见到许褚,大惊失色,许褚见状况不对,即刻斩杀徐他等人。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出入同行,不让他离开身边。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随曹操围邺城,有战功,赐爵关内侯。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于潼关。
曹操将要渡河,到了河边,让大军先行,自己和许褚及虎士百余人断后。这时马超率步骑万余,来劫杀曹操,箭矢如雨。
许褚对曹操说:“贼兵多,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过河,您也该走了。”
于是扶曹操上船,贼兵势不可挡,余下的部队都争着上船,船超重将没。
许褚斩杀攀船者,左手举着马鞍来为曹操挡箭,右手推着船渡河。当日,如果没有许褚,曹操就危险了。
后来,曹操与韩遂、马超等单独谈话,左右皆不随行,仅带许褚一人。
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想要暗中偷袭曹操,但平日经常听闻许褚的大名,怀疑随从的即是此人。
于是问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里?”曹操用手指了指许褚,许褚怒目视之,马超不敢动。
数日后,曹军击败马超军,交战中许褚亲自斩得敌军首级。许褚因此次护卫作战有功,官封武卫中郎将。
而因为马超问起虎侯,虎痴之名从此为天下称道,甚至有人以为这就是许褚的姓名。
此后,曹操宗族大将曹仁从荆州赶来朝谒,曹操在自己寝殿尚未出来,曹仁在殿外遇见许褚,邀他去旁边偏室坐下交谈。
许褚只说了一句“魏王快出来了”,便转身返回殿内,招致曹仁记恨。有人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说话,你为什么要推辞?”
许褚回答:“他虽然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外藩之将。而我许褚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我们要说话在公开场所就可以了,何必到私下说。”
曹操听说后,更加喜爱许褚,升任中坚将军。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许褚痛哭吐血。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封许褚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
许褚深得曹操家族的信任,曹操死后继续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
许褚下属的警卫部队中,很多都是剑客,其中也有数十人官封将军,数百人封都尉校尉。
公元227年(太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