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清-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那些穿着硬领礼服地外交绅士们。从天然倾向上是偏向与日本。原因无他,因为日本够小,再强盛,在他们看来也是可以控制的,是一只可以牵在手中对北极熊在太平洋那头汪汪叫地好杜宾犬。而中国……谁能完全明白的了解这个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老天。他们的历史比现在所有文明国家加起来都长!这么大的块头。万一扶植起来,控制起来该多费力啊……

所以。日本发行的战争公债才在伦敦市场上卖得这么好,大笔大笔的英镑法郎通过银行家送入了日本政府的国库,换成了军舰,换成了大炮,才让这么一个开国不过短短二十余年,只有十万常备军的小国,跨海攻击号称有百万常备军的中央帝国!

饶是如此,这些暗中播弄亚洲局势的文明国家的领袖们,还是满怀忐忑的关注着这场战事,原因无他,还是因为日本太小了……甲午战事开始之后,不知道有多少各国的军事观察家进入了亚洲,从各个渠道了解这个战事。让他们抓狂的是,大清帝国颛愚的官僚体系起到了天然的保密作用,应该是起着总指挥部作用的军机处,对战事进行得如何实在比较糊涂,有多少兵力在战场上面,现在还有多少兵船还可以作战,有些要点还在不在手中,全部糊里糊涂,只是发疯一般的转发着光绪皇帝各种煌煌电谕。

日本那边虽然各种战报进展都给得很明确,可是没有大清这边的情况相印证,也就无法确实。大清还有很多其他情报也需要关注,比如知识阶层的舆论,整个统治体系的抵抗意志,他们还有多少军事资源的储备——可是……他妈的,从北京完全了解不到!尤其是那个朝鲜战局,更是双方都是语焉不详!

幸好在上海,还有一个大清时报,现在整个大清时报,包括主持人谭嗣同,已经成为了东亚渴望了解这方面局势人物关注的焦点!

早在甲午战前,大清时报就连篇累牍的发表了对日本的观察和社论。断言中日之间必有一战,而且大清的局势很不乐观,一开始还被当作书生狂言。现在看来。句句是实。

甲午战事开始之后。大清时报几乎每天都在提供准确的战报。北洋水师惨败,南朝鲜惨败,辽南惨败,日军环攻旅顺,水陆兵锋还在威胁山东烟台北洋水师总基地甚至直隶平原门户……一桩桩消息,在光绪帝和他地智囊班子犹自狂发电谕,高居九重之上“全盘”指导这场战事的时候,传向了大清的知识阶层。传向了关注这场战事地洋人观察家那里。

双方参战兵力,战事进展情况,动向,全部都进行了详细叙述。更难得可贵地是,所有人都说不清楚,只能猜测的朝鲜战局,大清时报进行了独家报导!前些日子日军第五师团惨败,现在第三师团又逼近东线。威胁朝鲜禁卫军后路的消息,绝对是独家的独家!有了这种近乎垄断的报导权,大清时报怎么能不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甚至连在上海的日本领事馆,都奉有以最快速度将大清时报当日报导电告国内的任务,各种各样地洋人自然也就络绎上门。死乞白赖的要和谭嗣同拉拉交情,好得到第一手的资料。

可是对于国人来说,关注大清时报,除了了解战事进程之外,还有一种更别样的期盼!

一直撑着最后一点门面的大清。只要有心的人。都在寻找出路,自强洋务运动。虽然现在大家都觉得有点那个什么了,但是好歹还有点练精兵,造兵船的虚火在。谁都想,对洋人大鼻子,咱们可能欠点儿,东洋小鼻子,怎么也能包打得了了吧?

可是甲午战事一开,一直在藻饰太平,迎接太后万寿的帝国,接到地却是一次次惨败的消息。号称称雄亚洲洋面的北洋水师舰队,一举惨败,沉没五舰,带伤无数,鬼子连一条兵船都没沉!

北洋精华近三万完全西式装备的陆师,在朝鲜一败再败,不断传来统兵大将殉国的消息。糜费天下军饷半数,建立了西式军工企业,出身于斯盘踞中外官僚体系要处地北洋团体,在号称励精图治了几十年之后,竟然是不堪一击!

随着光绪高调开始指挥全部战局,大家又怀上了期望。要说吧,也是底下人不争气,现在皇上真正拿权了,该振作了吧?大家还不激发天良,给小鬼子一个好看?东洋小鬼子也是皇上亲政拿权才振作起来的,咱们也有皇上,哪点比小鬼子差?

期望是美好的,但是等来的结果,却是加倍的不堪!

在光绪地指挥下,各军开始集结辽南和山东两地,从两翼掩护陆上海口,扼住渤海湾。顺便辽南地清军还有增援朝鲜的任务。

毅军,武毅铭军,拱卫军,各种练军……数十个老底子营,新招募地百多个营堆在辽南,还有更多的营在续募当中,结果日军突然在辽南上陆,当面一击,不管哪个字号的营头,没有一个挡得住的!数万人再次上演崩溃的场面,到处溃退。日军直迫旅顺,山东海口一带的清军,也是提心吊胆,生怕鬼子打过来。旅顺烟台若失,一是渤海海口完全敞开,日军可以随处上陆,就是辽南的日军,也可以很方便的继续南下,通过辽西走廊,经榆关直接威胁北京!

堂堂中央帝国,竟无可战之军!而光绪皇帝,除了续发电谕,一再要求各地增兵集饷,甚至连招募散了几十年旧湘军的主意都打起来了,对当前局势,竟然束手无策!

在这种压得人喘不过气儿的黑暗当中,唯一给心切这场战事的国人们的希望就是,在朝鲜的禁卫军编练大臣徐一凡,还有他那支虎贲之师!

在辽南大溃败之前,他就已经击破了日军的第五师团。

现在辽南诸军皆溃,旅顺一夕三惊,是当初徐大人分出的几营兵,犹自守在金州以南的阵地上,死死的屏藩住旅顺,要不然,旅顺现在说不定早就陷落了……

现在小鬼子第三师团又从东面去抄徐大人的后路……

从八月二十六日以来,就再无朝鲜的消息传过来,大家都在翘首期盼。连带着。唯一有着这方面独家消息的大清时报,如何能不成为天下关注地中心!作为大清时报喉舌的谭嗣同,又怎么能不成为大家最期待的人物。就希望从他口中。能听到朝鲜大捷地消息!

至于徐一凡,口口相传,都成为神话般地人物了。

□□□□□□□□□□□□□□□□□□□□□□□□□□□□□□

谭嗣同现在办公的,也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小楼,楼前面还有一个西洋式的小草坪。一楼大门敞开,两个下人守在那里,除了那些铁皮箱里面带着独家电文的工友,不得谭嗣同允许。所有人都不得入内。

草坪上面,就看见到处都站着人。以私人身份进入租界,不能坐轿子,也不能带从人的上海道的大小官员——这是替中枢各位大佬,甚至北洋打探第一手消息的。戴着礼貌,只是不耐烦地和听不懂洋话的那些下人交涉的白人洋鬼子——这是各种各样的观察家,还有洋人报馆的,甚至还有个把个领事馆武官在内。进不了小楼。大家就只有不论身份,呆呆的站在那里仰着头朝小楼敞开的窗户看。

窗户里面,那些穿着长衫的文书和大小书记,都在伏案写作,工友送上一杯杯地浓茶。再加上热手巾把子,负责传递排字清样的工头在一角也在等着。大家都是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大清时报早就是好些开,还会出号外,每一处战事都会详细报导,还要评述。甚至对邸报上面的中枢发表的政策发表评论。多少有望的清流,都被谭嗣同延聘过来成了大小主笔。

但是大家更多地目光是看着二楼西侧的一处窗户。那里百叶窗死死的关着,看不到里面动静,谁都知道,那是谭嗣同谭复生的办公室。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狼狈递解出京的这个湖南书生,现在居然有这样举足轻重地地位了!据说朝廷中枢就像忘了谭复生当初永世不得叙用地处分,准备再给他一个什么功名,想延揽到朝廷里面,被光绪亲口称为班班大才……

大家都想见他,可是这几天谁也见不着。报馆里面传来的口风,这些日子不见朝鲜消息,谭先生焦灼得很呢,操着湖南腔骂人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每天早上原来雷打不动地耍一套剑,打两套拳都不去了,就坐在书桌前面等着过来的电报…………大清时报在法租界水电报局有一个专门的新闻号头,自己的收电员译电员在那里等着,想从水电报局偷点消息出来都弄不着!

一个上海道的官儿等得焦急了,也许烟瘾也有点犯,吞了几口口水,又不住擦汗:“他妈的,世道变了,什么人现在都可以张牙舞爪了……等祖宗也没这个等法啊!”

突然就听见铁门响动,一辆东洋车飞也似的拉了进来。马上跳下来一个戴着瓜皮小帽的办事员,旁边两条壮汉扶着车子一路飞跑,看来是保护着这办事员的。就见这人手里提着一个洋铁皮箱子,用链子栓在手上,坐在洋车上也汗淋淋的。谁也不瞧就跳下车直奔向小楼,在草坪上等候的不论华洋,都嗡的一声儿,想挤过去。谁都知道,前面下来消息了!天知道这谭嗣同消息怎么这么灵通的!他们可不知道,除了平壤那里会给大清时报提供第一手消息之外,南洋那些财团,遍布整个亚洲的商业网络,也同样负有向大清时报提供情报的责任!这些情报都第一时间向李大雄汇总,再转发上海,加上徐一凡的军事情报系统的搜集,谭嗣同不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也难!

“怎么?徐大人打胜了?是不是朝鲜的消息?”一个官儿冲在最前面,不管不顾就冲着那办事员嚷嚷,别人瞧都不瞧他一眼,就奔进了小楼。两个下人在门口一堵,谁也进不去。这个地方可不敢恃强硬闯,租界当局可高看谭嗣同得了不得,称之为中国有数在野政治家,评论家,连从来不给华人会员资格的万国体育会,谭嗣同现在都是会员。还在那里表演过中国剑术——谁知道洋人安的哪门子心思。现在大清时报门口执勤的,就是租界当局派来的锡克和安南巡捕!

大家到了门口,又纷纷退下来。只有面面相觑。可急死个人。朝廷和地方不少大佬,都等着这个第一手的消息,谁都知道这场战事牵动着朝局未来地绝大变化,他们背后的人都要站对了队伍,早一点了解就早一点准备,可是这谭嗣同这野书生,拽得跟什么似的!

再说了,别地不论。都是大清地官儿,好歹也盼着自己能打胜啊!现在就都瞧着这个徐一凡了!

等了好一会儿,就听见小楼里面一阵鸡飞狗跳,等在门口的人都跟热锅上蚂蚁似的。才看见一个下班的抄写员,夹着小皮包脸色青黑的走出来,一个工友跟着,要送他上门口洋车。战事紧急,报道量大。这些抄写员撰稿的人都是轮班倒,休息也不过是到隔壁包下来的宿舍打个盹换个衣服,新闻封锁得可严了。这一切都是徐一凡吩咐,谭嗣同照办,就要这样做。拿着架子人家才加倍高看。就是要奠定大清时报的喉舌地位,作为徐一凡将来有力地舆论阵地……才他妈的不管现在在外面等消息的人急得怎样要死要活的呢。

周围的人又围上来,那抄写员只是不理。一个在上海道当差,知府班子的一个候补官儿一瞧是熟人,这抄写员当初在上海滩洋场也算是什么名士。叫做什么什么飘萍客的。倒是写得一手好字,给谭嗣同延揽了过来。当初大家也是一块儿嫖堂子的交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