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昭笑道:“到底是谁杀了萧使臣,他自己会告诉我们的……”
“可是他已经死了……”
“死了又怎样?死人就不能说话吗?”林昭笑道:“很多时候,死人的话比活人更可信,因为他们永远不会说谎。”
众人面面相觑,看着似乎有些魔怔的林昭,不明所以!
林昭道:“有几个问题和大家讨论讨论!第一,耶律副使与柴公适才都讲了,当时是先听到一声惨叫,继而水盆落地,闻声而来的……试问这一声惨叫是何人发出?”
“自然是萧大人了……”
“耶律副使当真如此认定?”林昭嘴角挂着自信的笑容,说道:“萧使臣颈部的伤口是证明,这一刀直接刺穿了他喉管和颈部血管……一个人喉管被刺破,还能发出那么高声的惨叫吗?”
众人回过味来,确实如此啊!耶律质却不以为然道:“兴许是萧大人发现危险,中刀前的呼救……”
“是吗?”林昭淡淡笑道:“如果是这样,也就是说萧使臣先一步发现了刺客……据闻他也草原上的勇士,这种情况下肯定会与刺客搏斗,可现场有搏斗的痕迹吗?刺客能高明到无视萧使臣防备,瞬间从背后将其杀害,又溜的毫无踪影,那么短暂的时间,可能吗?”
呃……耶律质顿时语塞,吞吞吐吐道:“兴许是从窗外飞到射杀,用了机括等物……”
“先不说有没有实施的可能,萧使臣已经告诉我们,不是这样了……”林昭立即否决。
耶律质冷哼道:“他是怎么告诉你的?难不成你还会下阴曹地府?”
“这个自然不能!”林昭也不理会,指着地面上的血迹道:“现场一直保存的很好,与当日相差无几,诸位请看……若飞刀由外至内刺中萧使臣的颈部,首先他肯定是背对窗口站着的,颈部血管被刺破……
想必各位都知道,一个人颈部血管破裂,至少也得血溅三尺……如果是这样,面的屏风上该有大量血迹的,诸位看到吗?”
洁白的屏风成了最好的明证,众人顿时恍然,耶律质也顿时无话可说,额头开始微微冒汗!
林昭续道:“现在看看,地面上的血迹去集中在靠近窗口的这一块,放置水盆的木架上殷红一片……从此推断,萧使臣当时躺着,刀由底下刺入似乎更为合理……”
“开什么玩笑?刀怎么可能会从地下刺入,刺客难不成有遁地术不成?”
“不需要遁地术那么复杂的技能!”林昭道:“只需将匕首放置在地上,然后倒下去不也能做到吗?”
“什么意思?”耶律质已然有些色变!
王圭道:“可是匕首如何能稳住地上,又如何会那么巧妙,萧使臣刚好倒下去中刀呢?难道他自己不曾看见?”
“问得好!”林昭也不管王圭是何心态,分析道:“外人想要办到自然是不可能,可如果是萧使臣自己呢?”
“什么?他是自杀?”室内众人一片惊呼。
耶律质已经有些愤怒,大声吼道:“怎么可能,萧大人怎么会自杀?刀口的位置和方向表明,他自己的用手是做不到的……那么小的匕首怎么放的稳?抓不住真凶也就罢了,还要那这等荒唐的理由来搪塞,污蔑,真是太过分了!”
“是不是搪塞,看过就知道!”林昭一招手,有人抬上一个木盆,里面放置着几个冰块,中间赫然夹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
“这样不就行了!”林昭话音落地,又是一片惊呼!
“为什么要用冰块呢?”柴若讷表示了自己的疑问。
耶律质趁势冷冷道:“恐怕是你个人臆测罢了!”
“哼,为什么要用冰块呢?”林昭似乎自语自问,从身后端过一盆冒着热气的水浇了上去……天气本就炎热,冰块遇到热水立即开始融化……
林昭放下水盆,拍手道:“原因很简单,就是能快速毁掉证据……仔细想想,为何热水盆恰好被碰倒了?仅仅一盆水,为何地上这么湿,到今日地毯上还这么多水渍……”
“热水是为了融冰,冰块融化之后,地上的水渍自然就多了!”王雱一声补充,很好地说明了问题。
林昭道:“不止如此,血管中喷出的热血也能融冰。没了冰块,自杀就成了谋杀,多好的算计啊!”
“一派胡言,证据何在?当时我们进门时,何曾见到冰块?难不成瞬间融化不成?”耶律质已经有些慌乱,从中寻找着各种理由反驳。
“证据?好吧,这些天萧使臣常喝冰镇葡萄酒,冰窖每日都会送冰块来,可那日在室内见到冰块了吗?没有!用冰都用在了别处。匕首末端那微小的擦痕,就是萧杰倒地,匕首刺入,与地面碰擦所致……
还有,鲜血喷洒到冰块之上,一片鲜红,第一时间察觉不到也属正常,若是再有人故意遮掩不就成了……”
柴啸恍然道:“当时是耶律副使一人在近前探视,呼唤让老夫人找医者的……”
“这不就结了!”林昭道:“等到柴公你回来的时候,冰块早就融完了,开封府的推官赶到,看到的只能是一滩水渍!”
耶律质磕巴道:“当时只顾着抢救萧大人,根本不曾注意有没有冰块……兴许只是你的推测,萧大人好好的何以要自杀呢?”
“为什么?耶律副使不是整天都挂在嘴边嘛!”林昭冷冷道;“辽国使臣死在大宋,绝好的出兵借口啊!耶律副使着急着想要回国,是怕幽州的辽军等得着急了吧?”
“想不到是尔等蓄意陷害大宋!”几位王安石、王圭、柴啸几位老臣很有正义感,当即呵斥,怒不可遏。
林昭则笑嘻嘻地看着耶律质,悠悠道:“耶律副使,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吗?别急嘛,看你都满头大汗了,要不要送几盆兰花给你宁心静气呢?”
耶律质一听,身体禁不住有些颤抖,一屁股坐倒在地!
宋朝方面的几位官员都松了口气,萧杰……哼,他是自杀的,有了这个结论,一切都好说!
第三十九章一步登天
辽使遇害案就这样轻松告破了,从林昭接到圣旨到破案还不到一天时间!
礼宾院里,众人看林昭的眼神多了许多的欣赏,敬佩!要知道这不仅仅只是破了一桩案子,更为重要的是消弭了一场兵祸,于宋朝意义重大。
房间里,除了耶律质,也只有王圭不是那么高兴了。破案是好事,可破案之人不是他开封府的推官,而是王安石举荐的小青年。
之前开封府四五日毫无头绪,林昭出马不到一日便真相大白,巨大的反差呈现在眼前,对他开封府而言是赤裸裸的打脸!
王圭真不知道,当真官家和满朝文武的面该如何交代,以后自己如何抬得起头?
若是再有奸邪之辈落井下石,后果不堪设想啊!
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到王安石的背影上,皇宫里官家还在等消息,既然已经破案,人家去报喜也是应该的!
王圭随后派开封府的差役与禁军,将契丹人居住的礼宾院团团围住,自杀制造借口来陷害大宋,这等卑鄙行为已经深深触怒了他。现在的契丹人的不是贵宾是罪犯,将其围困起来,等候皇帝和几位宰相们的处理意见。随后王圭也匆匆离去,作为开封府尹也该去皇宫汇报情况,此事绝对不能由王安石一人主导。
走出礼宾院,王雱问道:“东阳,真是厉害啊!不过听你话中意思,似乎是耶律质下毒毒害萧杰的?”
“八九不离十,应该是他!”
“那你为何不揭发呢?”柴若讷对嚣张跋扈,为难伯父的耶律质很不满。
林昭道:“想必二位也看出来了,萧杰之死乃是辽国两位使臣自编自演的。耶律质那日故意留下柴公谈话就是为了做个见证……萧杰自杀应该是事前计划好的。你们想想,一个人计划着自杀会有多痛苦,所以那日宴会他心情低落,精神萎靡不只是中毒之故……
我看过萧杰临死的表情,没有多少恐惧却也不够从容,可见他未必愿意心甘情愿自杀。耶律质似乎也注意到这一点,为以防万一,估计是他提前下毒。即便萧杰不肯自杀,估么这也会毒发身亡,还是会归责于我大宋……
所以耶律质才是主谋,他们需要使臣在大宋遇害,继而作为出兵的借口。如果轻率地揭发他,两人都折在大宋,辽国那边主战之人会不会恼羞成怒,引以为借口呢?索性不如留下他,让他们自己人堵自己的嘴巴。如此大事,还不知官家和相公们如何打算,故而不好贸然!”
柴若讷不由汗颜道:“东阳不仅心思缜密,擅长侦缉破案,考虑事情也更为周全,见识更为高远!”
王雱也是满意地点点头,果真没看错,林昭着实是个人才啊!他开始有些佩服自己卓绝的眼界……
王安石与王圭来到垂拱殿的时候,几位相公并几位翰林学士听到辽使遇害案告破,也都匆匆赶来。
“王卿,想不到一日时间就破案了,出于意料啊,比开封府要强上许多!”
王圭顿时汗流浃背,官家称赞的人家王安石,对自己很是不满啊!
好在皇帝赵顼续道:“不过开封府及时配合,赈灾之事做的不错,也辛苦了!”
“此乃臣等职责所在……”王圭的心情这才有所好转。
赵顼道:“王卿,将案情和结果讲来吧!”
“官家,已经查明辽使萧杰系自杀!”王安石随即又将细节一一将来道出来。皇帝赵顼与几位宰相听闻之后都相当的愤怒,契丹使臣竟然以自杀的等段来制造借口。
陈旭忿然道:“没想到辽国如此卑鄙,借着拜寿自行制造事端,欲挑起战争。”
“多亏查明了真相,不然这次我们就要吃哑巴亏了!”曾公亮身居宰辅之位,这段时间压力不小,现在总算是可以略微松口气了。
“现在怎么办?对辽主是有交待了!可我们该作何反应呢?派使臣前去质问辽主?”事情虽然解决了,但还需要有个应对之策。
一眼沉默的文彦博摇头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当务之急是要搞清楚一件事,萧杰与耶律质所为到底是辽主的意思,还是辽国某些人自作主张!”
“文相公此言何意?”
文彦博道:“辽主耶律洪基与我大宋素来亲善,辽国前几年也刚刚经历过皇太叔之乱,未必会有对大宋动兵的意思。会不会是辽国国内好战之人想要蓄意挑起争端,好从中渔利呢?这有确定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确定对策。若是贸然行事,有可能适得其反!”
文相公的资历摆在那里,陈旭虽然有不同意见,却也不好直接反对,只是道:“好战之人?应该不至于吧!皇太叔耶律重元作乱已经过去好几年了,耶律洪基应该已经稳定国内局势,不至于出什么乱子……兴许辽国看到官家新君登基,有恰逢灾害,想要趁火打劫,亦或者只是威慑而已……”
陈旭一句话,顿时噎的皇帝赵顼脸色有些不自然了!什么意思?辽国花这么大的功夫,只是为了吓唬吓唬朕?开什么玩笑!
“诸卿以为如何?此事总需要有个了结!”赵顼克制心情,沉声询问。
“陛下,臣以为我们需要给辽国一个解释,辽国却也需给大宋一个交代,于情于理都该派了使团前往!”说话是一位翰林学士,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光字!
“司马学士所言有理!九月便是辽主寿诞,原是该派使团前去贺寿的……不若两件事一同办理,顺道试探辽国,要求辽主给出个交待!”文彦博第一时间表示赞同,并且加以补充。
皇帝赵顼思量道:“两位卿家所言不错,只是这使团的人选该当如何?此番另有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