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艘战舰打海战,玩海军的路子,一上马,就是航空母舰,大战舰,小战舰,武装运输船,后勤船的格局,海军里还有海军陆战骑兵……
“那你这只舰队里,得配上不少的非战斗人员吧。”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确实,如果按照三保太监那种配置,这舰队里,除了官军,还有旗军、勇士、通事、民梢、买办、书手,还有户部官员,阴阳官,教谕,医官,内官……”秦耀祖心中的梦发作了,如今的太监们,都把郑和看成自己的努力目标,对于郑和的一切,都很熟悉。因为郑怀忠,内官监的种种说明,皇帝对这下西洋很感兴趣,皇帝的兴趣自然就是太监们的兴趣。秦耀祖很快乐的报出了郑和船队上的人员配置。
杨改革彻底的无语了,按照秦耀祖的这种配置,直接跳过了海军发展史里面的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直接从十九世纪开始玩,甚至,可能是从二十世纪开始玩的,杨改革记得,只有到了后世,才有各种功能齐备的船舰组成一支舰队,可是,如今,才十七世纪的前期。
更让杨改革纠结的是,明朝的郑和是从十五世纪开始这样玩的,早了现在二百多年,离后世的十九、二十世纪,时间更是长远。
最让杨改革纠结的是,郑和航海的资料缺失,如今即便自己想从郑和时代开始玩,也不行,现在明朝的海军水师,实在是不给力,全是小船,只能近海作战。
“唉……,朕知道你说的是三保太监郑和那时候的事,如今,和那个时候不一样,就不要扯的太远了,说点靠谱的吧。舰队里,不要有太多的闲杂人等,舰队还是以保证战斗力为主,舰队,为了战斗而存在……”杨改革纠结了一回,觉得现在走郑和的那种路子不行了,一来这造船的技术没着落,二来,这西方也逐渐的崛起了,西方那种纯粹为战斗而造的战舰对这种大而全的舰队有着一定的威胁,自己如果纯粹的走郑和的老路子,怕是不行。
秦耀祖想了想,道:“那陛下,依奴婢看,最好还是有宝船作为帅船,如果没有宝船,也得用这种大型福船作为帅船,坐船(战座船,大型战舰)也必须得用大型的福船,小战船可以用这种小点的福船,甚至海沧船也是可以的,这马快船则可少配一些,不装马,多装军械火药军需,水船也可以少配一些就是,这船上面,除了医官,其他的则可都省去了,如此,则可省不少人……”秦耀祖也知道,如今要打造郑和的宝船是不可能的,于是,做了一个简约版的舰队出来。
……杨改革本来想的是这明朝的战舰统统向西洋战舰队靠齐,纯粹的以战斗为战舰的考虑,不过,想了想,听了秦耀祖的话,再想想日后,各种舰船的分工,也是潮流,于是,决定还是保留如今明朝的传统,或者说,尝试着和二十一世纪接轨。
“嗯,好吧,就依你的,宝船先摸索着造,以宝船作为旗舰,以大福船作为坐船,作为大战舰,小福船充作战船,当小战舰,马快船作为武装运输船,负责粮食军械火药军需等,不必运马,水船嘛……,添加一个专门负责通信,传递消息的通信船,大致就是如此了,你再看看这几样船的比例,各配几艘?”杨改革决定保留明朝的传统,保留明朝的特色,至于是西洋的纯粹战舰比较适应现在的行情,还是明朝各种舰船之间配合比较适应这个世界,这个,就得靠时间来检验了。
“遵命,陛下,……奴婢以为,一只舰队,配一艘帅船,至少五艘大坐船(坐船全称战座船,大型战舰),十艘小战船,三艘马快船,二艘水船,通信船,大概两三艘吧。”秦耀祖对这事,也是半桶水,比皇帝知道的不会多,不过既然皇帝问了,那就说吧,秦耀祖估摸着,把自己心目当中的舰队说了出来,这种配比,完全是比照先前那个夷人的舰队配比来的,什么都比他多一点,为的就是日后这只舰队的战绩比夷人那只舰队要好看,秦耀祖存了个小心思。
杨改革走下来,仔细看了秦耀祖挑出来,组成舰队的这些船模,有五六种船,最大的是宝船,这种船,目前还没着落,造不造得出还两说。
稍小一点的就是当初秦耀祖拿在手里和安多比的那种,是大福船,再小一点的是小福船,再就是马快船,还有水船,最后是通信船。
杨改革拿起当初秦耀祖和安多比拼的那种船,道:“这种船就是大福船吧。”
“回陛下,正是。这种船正是大福船,可充作坐船,有八门红夷大炮,四十门千斤佛郎机,其他火器无算,算是厉害的战舰了。”秦耀祖说道。
“嗯,这个不错,你这些船样,都是按照船的实际尺寸做的吗?”杨改革现在也有点头疼了,这船的各种数据,载员,火力,续航力,杨改革也不是很明白。
“回陛下,是的,除了宝船,其他的都是按照我朝现有的战舰为样本,按照实际尺寸做的,否则也不叫船样了。”秦耀祖说起来,十分的得意,这内廷内官监也不是吃干饭的,有天下各种能工巧匠。
“如此,甚好,就依你的,先造这种大福船五六艘,……”杨改革拿起大号的福船,说道,这种福船,有八门远射的红夷大炮,稍近一点有四十门千斤佛郎机,也算是火力凶猛了,其他小火器就更没算。
然后拿起小一点的福船,继续道:“这种小福船,充做小战舰的,就如你所言,造十艘。”这上面的炮位,则少得多,比前面一种,大概只有一半的样子。
再拿起马快船那种武装运输船,道:“这种马快船,就两艘吧。”
然后是水船,杨改革想了半天,道:“这种,就不要了,不是出使远洋,他的功用合在马快船里就是。”杨改革最终还是没要水船,这是战斗用的舰队,不是郑和那种出使用的舰队。
最后,拿起暂时当作通信船的船样道:“这通信船,也造两三艘吧。”一个舰队,终于组成了。
第242章 喜讯
“这些船的造价是多少?”
“回陛下,这种大船,每船配八门红夷大炮,每门红夷大炮用铜三千斤以上,造价在一千二百两左右,千斤佛郎机(佛郎机就是巨型火枪)则便宜得多,每门大约三百两,光是这些火炮就是二万二千两,加上战舰本身,其他火器等等,每艘船的造价,大概在五万多两左右,五艘,共计二十五万两。”秦耀祖指着大福船说到。
“……这种小一点的战船,则便宜得多,大概有一万五千两足以,十艘,在十五万两左右,马快船则更便宜,五千两足以,这只舰队,建造费用,共计四十一万两左右。”秦耀祖继续说到。
“等等,你这火炮,怎么会如此贵?红夷大炮每门造价一千二百两?”杨改革觉得有问题,如果没记错,铜价也就百文左右,即便是四千斤,用铜不过四百两银子,加上铸造费用,每门应该在五六百两银子之间,这家伙的报价,真的不是一般的高,感情把自己当凯子啊!
秦耀祖这个报价,可是根据兵仗局里的报价来的,道:“回禀陛下,这红夷大炮铸造困难,通常要造出一门合格的大炮,会废掉好几门,所以,这铸造的价格就高。”
“嗯,朕知道了,把这火炮先去掉不计算在内,光算船的价钱吧,铸炮的事,以后再说。”杨改革对这造炮实在是不满意,价格实在是太高了点,决定有时间了去找自己的铸炮顾问孙元化去问问,看看这大炮的造价到底是多少,如今自己兵工厂给自己的报价,有点离谱,这绝对的妨碍了大炮的普及。
秦耀祖傻眼了,造船不造炮,这战舰还能叫战舰吗?不过还是答应了下来。
“遵命,陛下,去掉这铸炮的费用,这每艘船的造价,又便宜很多,大约只有一半的价钱,大概二十五万两就够了。”
“嗯,朕知道了。”杨改革觉得这船的造价这样高,都是这火炮造成的,决定把火炮的铸造价格降下去,否则,火炮没办法普及,战舰也没办法多造。
“大伴,给郑怀忠下订单吧,告诉他,再造这样一直舰队,船型和船样就按照这个制造。”杨改革说到。
“奴婢遵命。”王承担答应道。
这造船的事还没完,这铸炮的事不解决,战舰的威力始终有限得很,杨改革抹了抹额头,觉得这事可真麻烦,一波接一波,无穷无尽。
……
秦耀祖走了,收拾行李,去当他的渔政提督去了。
“大伴,那个孙元化铸炮的,现在可有消息了?也不知道弄得怎么样了?”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奴婢也不清楚,这就派人去问问。”王承恩答应道。
杨改革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不早了,想了想,道:“算了,日后再说,今天实在是累了。”杨改革今天本来还打算到国子监去看一看,给那些即将奔赴救灾第一线的进士,举人打打气,不过现在看来,今天是去不成了。今天这个日子,不早了。
“遵命,那陛下,可是要回宫歇息?”王承恩问道。
“嗯,去坤宁宫。”杨改革决定下班了,这处理政事,也有个限度,自己还不想未老先衰。
坤宁宫。
周婉儿早已得到消息,正等着皇帝过来,见皇帝的步辇终于到了,连忙过来接驾。
一番见礼之后,杨改革是拉着周婉儿的手,道:“婉儿,朕今天可累死了,你得给朕好好的按摩一下,松松筋骨……”
周婉儿则是一脸幸福的被皇帝牵着。
杨改革直接上了坐床,就趴下,等着周婉儿给他捏背,按摩。周婉儿则是轻手轻脚的给杨改革按摩,杨改革觉得有点怪,按摩没有力道,不过,实在是累,有人按摩也就不计较了,迷迷糊糊的就和自己皇后拉家常。
“婉儿,老丈人如今到什么地方了?”杨改革关心的那个甘蔗园的事,这好歹也是一条路子,千万不能断了,杨改革可指望着这条路子能容纳难民呢。
“陛下,才接到我爹的信,说已近到了广西境内,不日就可以找地方安顿下来了,开始购买甘蔗园了。”周婉儿笑吟吟的说到,手轻脚轻的给杨改革按摩着,说是按摩,还不如说是抚摸。
杨改革就纳闷了去了好几个月了,还刚刚到广西,这家伙,路也实在太远了点吧。
“不是吧?都好几个月了,才到广西?”杨改革哀鸣一声,这都五月中了,崇祯元年快过一半了,老丈人还才到广西?自己还指望这家伙今年就买甘蔗地赚钱的,看来,要鸡飞蛋打了。
周婉儿佯装发怒,轻轻的捏了一把杨改革,道:“哪里,我爹的信发过来,都用了半个多月,这个时候,怕已经开始买地了,怎么会才到广西,陛下忘记了,这天南地北的,路途遥远吗?”
杨改革一拍自己的额头,道:“是了,是了,错怪老丈人了,错怪了。”杨改革又把这古代的交通给忘记了,如果写信的时候说进入广西境内,这个时候应该真的在买地了。看来,自己这个老丈人,还是挺积极的啊!
周婉儿很幸福,轻手轻脚的给皇帝按摩。
杨改革觉得今天又点怪,这几天没按摩了,自己的婉儿这手劲怎么就这样小了呢?好像是在抚摸,而不是按摩啊!杨改革正奇怪。
周婉儿忽然一阵作呕,边上的宫女立刻拿了一个痰盂,去接。
杨改革猛的翻身,看着自己的皇后,道:“婉儿,你这是?”杨改革记得这种现象好像叫什么来着!
一边的宫女高兴的道:“启禀陛下,是皇后娘娘有喜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