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种做法到底能否行得通呢?张孝准心里没有底,毕竟,这个国家是一个农业社会,要想发展工业,以目前的国力来讲,似乎只有压榨乡村筹集资金,如果对乡村减免赋税的话,工业的发展就会缺乏足够的资金,从哪里弄那么多资金投入工业呢?这是一个难题,而发展工业却正是这个国家最需要的政策。

前天离开郑州跟着张激扬到保定视察前线部队之前,张孝准曾跟着政宣委的几名军官到豫南农村转了转,督促当地“锄社”的建立工作,张孝准这才明白,“锄社”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乡村互助组织,它还具有鲜明的基层政权色彩,而这个基层政权显然是与乡绅利益有冲突的,这个“锄社”一旦建立完毕,将完全取代乡绅统治乡村,这样一来,乡绅们以前享有的一些特权将不复存在,实际上,在“锄社”的建立过程中,乡绅基本上持敌视立场,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乡绅策动的叛乱,以致于不得不动用军队和革命卫队解决问题。

这让张孝准有些担心,他也知道联合阵线的成员都是些什么人,他担心赵北过于偏袒社会底层民众而忽视了中上层人士的利益,虽然赵北鼓励发展工商业,这可以看作是他对中上层人士做出的利益保证,但是在真正得到这个利益之前,到底有多少人会跟着赵北走到底,却也是个未知数。

当然,作为一名军官,张孝准确实不便就政治问题和政策问题过多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他关心的只是一件事:那支德国军事考察团什么时候赶到保定?

此次跟着张激扬到保定,视察前线部队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这里迎接那支从柏林出发、走西伯利亚大铁路绕了几乎半个地球赶到中国的德国军事考察团,这支军事考察团是奉了德国总参谋部的命令到中国考察空军运用前景的,在此次南北军事较量中,联合阵线的飞行队表现出色,这确实引起了几个军事强国的注意,德国更是急切的想了解飞机到底能够在真正的战场上发挥什么作用。

张孝准与张激扬在步兵营检查了一下勤务,两人对于那几捆放在角落的步枪发生了兴趣,一问指挥官,这才得知,这都是从北洋军那边缴获的日造步枪,原本是装备部队的,但是今天上午总司令部拍来电报,命令前线部队将日造步枪单独分类,一旦后方将德造步枪运到,这些日造步枪必须立刻装上火车,运回后方,装备二线部队。

“总司令是打算以德造步枪装备全军?”张孝准揣摩着赵北的用意。

“正是如此。”张激扬倒是略知内情。“前几天我就听总司令说过,以后咱们共和军就以德国步枪口径为制式口径了,要求做到步枪、机枪子弹通用,其它口径的步枪要逐步从一线部队撤装,最终要从全军撤装。”

“为何不选日式口径?虽然总司令对日本人有看法,不过日式步枪口径比较合理,对于我国士兵的体质最为适宜,后坐力低,精度较高,而且同样的重量可以携带更多子弹。纵然不选日本步枪,那个清廷请德国兵工厂设计的六八口径步枪也不错啊。”张孝准不太同意淘汰小口径步枪。

“当时我也问过,总司令说了四个理由:第一,汉阳兵工厂多数机器都是德制,转日制较为麻烦,不如继续以德式口径为标准,关键是子弹要改成尖头弹;第二,现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德国武器弹药最受欢迎,不仅价格公道,而且数量足够,采用德制口径,方便咱们直接从国外购买弹药,将来咱们自己的弹药充裕之后,也可以很方便的将多余弹药外销;第三,德国军队有个惯例,所有子弹储存时间超过十年就会淘汰,这些子弹不会销毁,而会降价外销,这些子弹其实都还能用,但是价格却非常便宜,比咱们自己制造都便宜,可以应急,这也是采用德制口径的一个原因;第四,那个六八口径步枪,虽然性能不错,不过目前国内就那么几部机器,产量高不到哪里去,再说了,更换口径的话,那些库存的子弹岂不是派不上用场了。”

张激扬拿起一支日造“三八大盖”,拉开枪栓,指着那护盖上的菊纹,话锋一转。

“再说了,咱们中国跟日本是死对头,咱们的正规军怎么能用日本步枪呢?当然了,这话又说回来,现在咱们也不大可能把这些日本步枪都淘汰,这些缴获的日本步枪还会在二线部队里装备很长一段时间,这武器制式化的路还很长啊。”

对于张激扬前头的话,张孝准较为赞同,但是对于他后头的那些话,张孝准却是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日本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很多,“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有些道理的。

其实,对于赵北在军队里灌输的那种将日本视为中国最大敌人的思想,张孝准并不太赞同,在他看来,这种思想的灌输是危险的,很可能会激怒日本,使本已僵持的中日关系继续恶化,现在的中国,确实不能再经受大规模的战争了,中国需要修养生息。

在军营检查完了勤务,张孝准跟着张激扬离开了军营,赶回近在咫尺的火车站,刚进调度室,一名副官就将一张电报交给了张激扬。

“德国军事考察团已经离开北京,现在正骑马赶来,最迟明天下午赶到保定。北洋陆军部拍的电报,叫咱们好好接待。”

张激扬看了眼电报,倒是没觉得奇怪,现在保定以北的铁路基本上都被北洋军拆毁,从北京赶到保定,也只能骑马过来。

“德国人赶到之后,肯定会提出参观飞行队的要求,咱们同意不同意?”张孝准问道。

“怎么不同意呢?总司令还靠这个饵钓鱼呢。咱们不仅要欢迎德国军事考察团,咱们还要让飞行队为他们做飞行表演!对了,顺便把那个孟飞叫过来,叮嘱一下,有些战术是咱们的不传之密,就是德国人也要保密。”

张激扬急忙吩咐一名副官摇电话,命令飞行队队长孟飞赶到火车站,他要仔细交代几句,不过他这倒是有些多此一举的味道,孟飞是名军人,当然知道保密条令。

没等孟飞过来,一封加急电报就拍到了保定前敌指挥部,作为总司令派过来的“钦差”,张激扬和张孝准也很快得知了这封电报的内容,这是一份备战动员令。

“兹命保定前线所有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等候上级命令。”

这个命令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张激扬倒是非常兴奋,他认为是北洋方面破坏了和谈,于是急忙拍电报去郑州询问,但是得到的回答却让他非常意外。

袁世凯死了,是昨天死的,这个消息是宋教仁从北京拍电报告诉赵北的,十分可信,而且共和军的北方情报站也予以了证实。

所以,赵北命令前线部队进入战备状态,这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以防万一。

但是,总司令真的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么?

对此,张激扬非常怀疑,跟着总司令这么长时间南征北战,他已非常熟悉总司令的行事手段,只要有机会,他就能够抓住,没有机会,他也会创造机会去抓住,论战略眼光,没人比得上他。

张激扬望了眼窗外,却见那轮红日已沉到了地平线上,天马上就要黑下来了。

或许,等下一次日出的时候,就是一个新的时代了吧。

第403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

作为曾经叱咤政坛的枭雄人物,袁世凯死了,关于他的死,民间说法与官方说法大相径庭。

民间传说袁世凯是被吓死的,被京城的那场旗人骚乱给吓死的,至于到底是被枪声给吓死的,还是被爆炸声给吓死的,这却是众说纷纭,甚至还有说法认为,袁世凯实际上是被满清的那位光绪皇帝的鬼魂给吓死的,因为据说就是袁世凯派人毒死了那位做了一辈子傀儡的皇帝,这皇帝死后怨气不散,一直在被幽禁的瀛台一带徘徊,最终找到机会索走了袁世凯的性命,为自己报了仇,也为那倾覆的大清国报了仇。

至于官方说法,则是官腔十足,根据北洋中枢政府正式发布的公报,袁世凯是累死的,为了国事鞠躬尽瘁了,虽然中风瘫痪,但是这位前任民国临时大总统仍坚持指导中枢工作,以致于病情进一步加重,就在旗人发动京城骚乱的次日,袁世凯脑疾复发,迁延至当日深夜终告不治,撒手人寰,享年四十九岁,只差十几天就是他的五十大寿。

除了民间说法和官方说法之外,还有外国大夫们的专业说法,袁世凯这是脑溢血复发致死,根据袁世凯的个人情况来分析,袁世凯之死与现在的政局有直接关系,如果当初袁世凯听从外国大夫和英国公使的建议去外国疗养的话,他或许根本就不会死,是权力害死了袁世凯。

不管百姓们相信哪一种说法,总而言之,袁世凯死了,北洋集团失去了真正的灵魂人物。

兔死狐悲也好,真情流露也罢,北洋中枢政府倒是把这袁世凯的身后事办得风风光光,不仅在总统府里设立了灵堂,甚至还下令全国各地军政府下半旗致哀,并盛情邀请各省军政府实权人物亲往京城吊唁。

但是去的人不多,各地的实力派头面人物一个也没在北京露面,只是派了些私人代表前往总统府吊唁,就连南方的北洋军头面人物也仅仅只是派了代表去北京,至于南方最强的实力派人物、联合阵线的委员长赵北赵振华,他派去的代表是曾经担任过袁世凯高级军事顾问的张孝准,此外,联合阵线宪政派领袖人物宋教仁也亲往总统府吊唁袁世凯,并手书一封唁电文稿,作为对赵委员长致哀电文的补充。

前往总统府吊唁袁世凯的还有那些各国驻华使节,尤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最为忧伤,至于他忧伤的是失去袁世凯这位“远东的老朋友”,还是忧伤的是眼下的远东局势,却是没人明白了。

总统府的吊唁活动前后持续了好几天,“头七”一过,吊唁活动就结束了,袁世凯的灵柩随即被移出总统府,由总统府卫队护送,转到了京郊西山碧云寺暂存,按照袁世凯生前遗嘱,他的灵柩最终将送回河南项城老家,并安葬在那里,北洋中枢政府已拨出专款,用来修建袁世凯的陵寝,规格完全是按照正式大总统的待遇,当然,事先是征求过国会意见的,虽然争论很激烈,不过最终国会还是批准了这个待遇。

纷纷扰扰了一段时间,等袁世凯的身后事办理得差不多了,已是初秋时节,共和中国的第一届国会议员全体会议就在这金秋时节开幕了。

现在的国会还设在上海南市,虽然北方已是落叶缤纷,但这江南之地却依然是一片绿意,“秋老虎”也还在横行,中午的时候,这天气还是有些热的。

街上的行人也不多,报童们的买卖很是冷清,所叫卖的报纸上的内容也基本上看不到关于袁世凯葬礼的报道了,现在的新闻界正将目光集中到这届好不容易召开的国会上,虽然对于多数百姓来讲,国会召开不召开自己都要奔生活,但是对于政客们来讲,这届国会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是这个国家的国民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政治活动,许多失意的政客都希望通过这种政治活动为自己捞取一些政治资本,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打算通过这种公开的权力分配方式投靠某一政治势力。

实际上,国会在前天就已经举行了第一次全体议员会议,讨论了一下目前的全国局势,并表决通过了那份千辛万苦才定下来的内阁成员名单,随后,民国的第一届正式内阁就正式成立了,剩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