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正闻言,冷哼一声,道:“盐科税银上不来,还不都是被那些蛀虫贪墨。李卫这一百五十万两收的也不便宜。云南盐政,一烂到底,要不是去年他请旨将那些人都拿下。哪里会这么容易?穷山恶水出刁民。他去云南一年半,已经遇了几次“意外”若不是他警醒,早就毙了。明知道他是朕的门人,弹劾诋毁他的折子。隔三差五就递到御前。那些个贪官,除了银子,怕是连朕也不放心眼里!”
十三阿哥与李卫也算相熟,对他印象颇佳,听雍正将他的处境说的这么凶险,想起早年曾同雍正下过江南查盐政,心有戚戚然;“盐商向来猖檄,江南富贵繁华之地,他们都能一手遮天,更不要说云贵偏远之地。”
他这么一说,雍正也想起旧事。脸上添了几分冷意,道:“倒是忘了他们,看来,李卫要挪一挪地方了,”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天下出缺
李卫年底回京陛见的消息,没几日就传到曹颙耳中。
曹颙晓得,李卫又要高升。毕竟云南离京城数千里,要是不调职,别说李卫一个布政使,就是总督、巡抚也未必能得恩旨进京陛见。
消息是从十七阿哥这边传过来的,他本就认识李卫,去年去云南又同李卫打过交道,听说李卫回京的消息后。就在一次大朝会后告诉曹颙。
按照后世小说家言,李卫做过江南总督,手下收服过江南悍匪黄天霸。虽说这些故事,虚构的成分多,可李卫显达于江南这点应该没错。
见证一代名臣步步高升,曹颙只有为他欢喜的。
倒是十六阿哥,很是不服气,私下里跟曹颙道:“这小子命好,三年两升,再升就是巡抚了
曹颙听了,心中一动,道:“江南?。
十六阿哥看了他一眼,道:“孚若也想到了?江南重地,交到旁人手中,皇上怎么会放心?李卫是他潜邸旧人,盐政差事办的好,转到江南任巡抚领两江盐政,也师出有名
曹颙倒是没有想到,随口一说不过是根据后世模糊记忆。
根基他的记忆,李卫在雍正朝大部分时间都在外任,要不然也不会被雍正赞为“模范总督”。
见曹颙没有接话,十六阿哥道:“是不是羡慕?哼哼,就算那小小子办差比旁人强些,爷也不信他会强过你去。只是你吃亏在年纪上,早年只能在京中熬资历。如今也差不多了,你就不想着去主政一方?。
曹颙听了,不由有些心动。
他而立之年已经到二品侍郎。在仕途上还真没有什么太大野心,只等着再熬几年,年岁不显眼了,混个尚书正职养老。
可是生辰那日,与众人聊天,使得他晓得,自己已经成了曹项仕途上的拦路石。他可以选择熬资历,等着养老,那样的话,却堵死了曹项升迁之路。
千百年来,没有哪个家族能长盛不衰,可是能屹立百年的,却是大有人在。
曹家兴衰,不能只系于曹颙一人身上。要是曹项能熬出头来,不仅减轻曹颙的负担,也能让东府自立,摆脱依附西府的处境。
算算时间,曹项的学政差事明年就能了,届时回京入翰林,最好的路就是入内阁。他是科班出身,从翰林入内阁,并不是难事。
自己这边,要是能外放地方几年,除了自在不说,也能给曹项留下升迁的功夫。
等到曹项过了而立之年,有资历外放地方主官时,自己正可以回京“养老
再到曹项回京时,他这当哥哥的就可以致仕。
若是想要不影响曹项的仕途,兄弟两个这样交叉出京的方式最为妥当。还能有一人在朝廷。兄弟之间倚为援助。曹颂是武职,与文官不相干。曹项这里,他这做大哥的,是不是要成全,却是也要拿出个主意。
曹颙出仕十数年,只放过一任外官,就是山东驻守道台。当时虽不过是正四品,但是因治地不在省城,日子过得极其自在。
只是他与李卫不同,李卫前年不过是五品郎中,而是升道台、布政使,再升巡抚,是得天之幸,“洪恩浩荡”
曹颙早在孝满起复后,就是正二品侍郎,如今已经四、五年功夫,外放地方,只能是平级的总督,或是总督加尚书衔。
天下虽大。这总督的缺却是有限,不算漕运与河道,主政一方的是九大总督。虽说同为正二品,可是因管辖省份不同,这总督的地位也不相同。
若是总督进京,御前排班,以直隶总督为首,其次是两江总督,再次是湖广总督与两广总督,再次是闽淅总督与四川总督,再次是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居末。
现下,年羹尧能居天下总督之首,是因为他身兼四川总督与陕甘总督两职,又加封了太保。
曹颙将这几个地方想了想。还真有地方,是他想去的。
直隶是重地,雍正定会用心腹之臣;两江就免了,曹家好不容易从江南脱身,怎么还会自投罗网;陕甘与四川是年羹尧地盘,现下年羹尧与雍正还是蜜月期,位置还做得稳当;闽淅与云贵,都是民风彪悍,不太平的地界。
湖广与两广,倒是不错的地方。两广总督衙门,治地广州,有粤海关,大有作为;湖广总督衙门,治地武汉,也是人杰地灵之地。
“皇上既已下旨命天下总督回京陛见,怕是早有安排。这个时候想要掺合一把,是不是晚了?”十六阿哥不是旁人,曹颙便不遮遮掩掩,直接问出心中顾虑。
十六阿哥笑道:“你若是真有外放的意思,皇上只要欢喜的。他早年韬光养晦,门人都数的出来,如今又正是用人之际。搁你在户部,本就屈才……一个大账房,你就算将差事做得再好,叉哪里有发挥的你的作用,你这几年,除了操心农事,还不若在内务府时机灵。只有放你去经营地方,才有你大展宏图的余地。”
曹颙听了,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摆摆手道:“十六爷谬赞,我哪里有什么宏图可展,不过是想着在京城待了这些年,能出去喘喘气也好。同样是二品,在地方上为总督,与在京城做侍郎可是不一样。我还记得小时候见过两江总督出行,前后扈从上百人,真正的八抬大轿,锣声阵阵,委实气派。在京城,就是四人轿子,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坐的。”
十六阿哥见他确实有意,沉吟片刻,道:“要是你真有此心,也不用着急。现下外头乱糟糟的,活动的人太多,反而惹眼。挑个功夫我先在十三哥面前,给你探个口风。”
十六阿哥乐意帮忙,曹颙只有感谢的。
先前不关注,还不觉得什么,等到他一留心,才发现京官中盯着总督、巡抚位的大有人在。
天下九大总督,十八省巡抚,这次下旨召见的有六位总督,七位巡抚,十三位疆臣进京陛见。就算这些缺不全都空下来,只要能空下一半,就足以引得京城群情蛹动。
除了想要外放的京官,那些要上京的或是留守地方的总督、巡抚也纷纷遣幕僚子侄进京。
不是想要更进一步,就是想要调个大省。
能在官场上熬到一省巡抚或是一地总督的,也都是历练出来的老油子。京城里众人能看出来的,他们也能看出来。
可是他们也明白,皇上就算想要梳理地方,也不会一下子换干净天下总督巡抚。
处理政务,毕竟不是儿戏,最大可能是三三四分。调回京一部分,调其他省一部分,剩下的不动。
毕竟,皇上求的是四海宾服,政务畅通。就算有些臣子,主政地方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只要换个省份,也就消停了。
因此,这些地方上的大吏们也都卯足了劲。有希望调其他省的,则是希望挑个大省;年岁到了,要进京“荣养,的,则是活动着在六部谋个好缺。同样是尚书,这工部尚书与吏部尚书,可是相差不是一星半点。
一时之间,京城吃请成风。就连曹颙,身在户部,亦不能幸免。
现下才七月初,可是不管是京官,还是外地督抚子弟,都开始打着“中秋节礼”的名义,四处钻营。
虽说朝廷有制度,外官不得私结朝臣,可是在中国,本就是人情大于礼法的时候。就看寻个什么由子,同年、同乡、连宗、姻亲、师生,五花八门的关系。
昨日连人名也没听过的人,今具就是不得不应酬的“亲朋”如此关系的,大有人在。
曹颙不是科举出身,曹家这支又是开了小宗的,倒没有门人、族人上门。
饶是如此,打着同乡与世交旗号上门的,大有人在。
这自陈同乡的,有江宁的,有直隶的,还有关外的,一口开都是祖上几辈与曹家有什么交情,嫁过哪位姑娘到的曹家。
曹颙见状,真是哭笑不得。有些还罢,早年有过往来,还有些印象,有些纯粹是寻了旗号攀关系。
曹颙现下的身份在这里摆着,一个年青的户部侍郎,还没有能力去干涉吏部之事,尤其是这种地方主官的选派。
他们之所以上门,不过是没有通天的门路,看重曹府身后几位有分量的姻亲。他们自己也知道希望不大,不过是抱着撒网的念头,四下里都打点到。
曹颙岂会揽这个麻烦,能不见的都不见。多是由大管家曹元待客;实是推不得,才露上一面,也不过走个过场。
小礼不拒,大礼不收。
这打着世交旗号的,有内务府老辈子人,还有父祖与曹颙父祖同僚或同窗的。
这些人,却不是曹颙能怠慢的,要不然就要被送上“忘本”“轻狂”的帽子。
对于他们,与曹府往来亲近些,曹颙态度也温煦;没什么往来的,则还是客客气气地保持疏离。
其中,对于有些交情的人家,迫切想请曹颙拉线,结实十六阿哥或十三阿哥的,曹颙也成有选择地成全。那就是十三阿哥府那边,自言不敢应承;十六阿哥府那边,虽说“为难”却也勉力一试”
自然,在这之前,他已经同十六阿哥打过招呼。
以十六阿哥的聪敏,会提醒曹颙静观其变,又怎么会自己蹦跶出来。不过是帮衬下曹颙,顺便再收些节礼孝敬,使手头宽裕些……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华天堂(上)
“买古董。今天有些不赶趟吧。”曹颙看了看窗外,已经到了申末时分。
虽说夏日天长,可如今已经是申末下午五点前,到了前门或者琉璃厂。这铺子也要摘幌。
伊都立穿着官服,看着也是从兵部衙门直接过来。
他手中拿着个金灿灿的帖子,递到曹颙面前,脸上带了几分兴奋道:“实是这帖子现下难求,千金不换,央求了好几个人,都没求到一张。没想到今儿会到手,正好有个朋友,家中有事儿,今晚不得空,才匀出一张。”
曹颙接过帖子,只觉得沉甸甸,不由挑眉:“这是纯金的?”
伊都立带了几分得意道:“可不是,足金十二两。”
一两金十两银,兑换成银子一百二十两。
用这个做帖子,可见奢华,却也是爆发味儿十足。
上面用朱砂在正中压了三个字,“华天堂”右下有两个拇指盖大小的小文,“离火”
对于此这个华天堂,曹颙却不陌生。这是什刹海边最出名的饭庄之一,里面掌勺的师傅,是从宫廷御膳房退下来的老师傅,以烹调山珍海味闻名京城。
外头不常见的海参鱼翅、大虾、鲜贝,在华天堂是常见的。
就是专供内务府、市面上见不着的时蔬菜肴,在华天堂也都找到。
曹颙记得清楚,有次他应邀过去吃席,有一道“草菇西兰花”就售价八两银子,这是几百年后常见之物,在当时吃的却是个稀奇。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