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来福对他点了点头,说道:“大家知道,眼下年景不好,田地年年欠收,这灾荒看来没个尽头。如此下去,我黄家收不上租子,大家也得不到温饱。其实除了天灾原因,还有就是因为大家都是单人独户的租佃,平时各忙各的,这哪对抗得了天灾?因此,眼下这种耕种租佃方式需要改变。”
众人听了都是有些不明白,互相看着,各人心下担忧,不过眼下五寨堡只有黄家的田地最好,这些年中多少有些产出。而且他们作为佃人,也没得选择的余地,不论他们跑到哪去,等着他们的,都是同样的结果,或许还更差。
明代佃仆之风盛行,一般而言,佃农负担都很沉重,综合各种记载,当时各地平均租率当在50%左右。不过相对民户,军户承佃者的负担更重,他们不但要承佃种田,平时还要无偿地为军官们佃主们从事各种劳役。这些是没有工钱的,甚至有时连伙食都要自备。
黄来福的这些军户佃人们,理论上与黄家没有任何的人身隶属关系,可以随时离佃。不过随便离佃后当然就要得罪了黄家。
得罪千户大人黄思豪,以后他们还想在五寨堡混吗?再说眼下天灾不断,离开黄家的田地,又去哪找良田耕种呢,相对五寨堡其它田地而言,黄家的田地已经是五寨堡最好的了,虽说每年收成不多,但总归是有一些收成不是?比起那些没田地的军户们,已经算是好的了。
众人相互看了阵,还是刘老丈大着胆子道:“黄大少方才所说,不知可否详细解说一下?”
黄来福知道他们的忧虑,说道:“大家不必担心,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大家一定可以过得比现在好。”
他说道:“具体是这样的,以后本庄的田地集中起来耕种,耕牛,农具等,都集中起来使用。田庄需要做什么事,大家都一起统一调配。这样联合起来,总比单人独户的要强。以后大家的身份不再是佃人,而算是本庄的雇工了。”
他说道:“至于待遇方面,我会每月发给大家月粮和银钱,每家月粮最少五斗,实额下发,决不克扣。”
下面佃人听了,都是一阵骚动,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黄来福这样说,等于是要将他们全变为黄家的家奴啊。说起来,黄家的60家丁也是黄家的家奴,当然,这些佃人们不敢指望自己和那些家丁一个待遇。不过如果每月都有足额的五斗米的话。
按一斗米近20斤算,五斗米就是近一百斤,按这些人一家五、六口算,再加上他们家中有子弟作为旗军的月粮,这样,每月每天他们都可以喝到方才那样浓稠的米粥面汤了。
这样一来,做雇工可比眼下的做佃人强多了,做佃人,收获不定,做雇工,每月却有固定的月粮。一下子,许多人脸上放光,窃窃私语起来。
而以货币雇佣制取代承佃制,也是不远后的英国农场,及后世大工厂,大农场的普遍方式。
黄来福见佃人们的神情,知道他们心动了。他说道:“当然,入我家来,就要实心做事,有偷奸耍滑,懒惰不肯干者,轻者鞭打,重则剔除出黄家,大家都知道,这样一来,这人在五寨堡的结果。”
黄来福微微一笑,众佃人都是凛然。他们当然知道黄来福及黄家是说得出做得到的。这样一来,这人在五寨堡还有活路吗?
黄来福见效果达到,说道:“当然,对那些实心肯干的,我黄来福向来是不吝奖赏的。”
他说道:“以后,你们就叫庄丁,我会依据本庄庄丁们每月的表现,对你们的月粮发放分为三等。”
他说道:“一等庄丁为一人,待遇为每月月粮2石,银8钱,足额发放。”
下面的众人一片惊呼,这是黄家家丁的待遇了。一时人人都想,自己能不能成为那个庄丁。
黄来福说道:“二等庄丁为五人,每人月粮一石。”众人又是一阵兴奋。
黄来福说道:“余者为三等庄丁。每人月粮五斗。”
前有重奖,后有重罚,不担心众人不肯干。而下面众人也如看到美好的前景般,个个兴奋议论不已。
“还有。”黄来福继续道,让众人心头一跳。
“一等庄丁和二等庄丁,如能保持至少7个月不变者,年前五天,一等庄丁赏恩银5两,肥猪一头,鸡三只,鸭三只,盐五斤,酒20斤。二等庄丁赏银五钱,猪肉10斤,鸡1只,鸭1只,盐2斤,酒5斤。三等庄丁嘛,我也会每人发给猪肉5斤,让大家过个好年。”
众人又是一片喧沸。这一等庄丁年前赏的恩银财物,待遇已是超过黄家家丁了。二等庄丁,也是让大家心痒痒的。就是三等庄丁的待遇,也比以前做佃人时好多了。
“还有。”众人又是一阵心跳。
“本庄有田地一千一百余亩,如一年产粮达1千五百石(约28万斤,亩产200斤左右),除上述奖励外。每人年底还赏粮一石,人人都有。”
“如一年产粮达2千石(约37万斤,亩产300斤左右),每人年底赏粮2石。如一年产粮达3千石(约44万斤,亩产400斤左右),每人年底赏粮3石。”
“我黄来福说得出做得到,决不食言!”
下面众人更是喧沸,人人被这些奖励刺激得全身火热。
突然下面一人喊道:“大少,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我等决对为大少效死。”
“对,对,如果不肯干,这还是人吗?”
“我等唯大少之命是从!”
眼见场下众人火热沸腾的情形,顾云娘、杨管家及江大忠,杨小驴,杨婶等人都是看得目瞪口呆,不明白黄来福哪想出来的这些方式,看情形,效果是非常好。
黄来福饱含着笑意,满意地点了点头,众人的反应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其实上面的方式都是后世一些司空见惯的做法,黄来福作为后世一个商人,这些手法自然是熟极而流,信手拈来。
他扬声道:“只要大家跟着我,实心做事,我黄来福决对不会亏待他,吃饱穿暖的好日子就在前方等着你们。”
他说道:“好了,今天的事情就到这里。这几天,大家就和杨管家重新签定契约。开春前这些时间里,我会先安排大家做些疏浚沟壕,开挖井池的事。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我会每天供应给大家伙食,决对让大家吃饱。”
他神秘地道:“每三天我还会给大家吃一次肉,大盘的肥猪肉,决对管够。”
听得下面的众人口水直流,个个又是向往高兴不已。
众人饱含着希望,个个谢过黄来福后,议论纷纷地兴奋离开了。
看着众佃人的离去背影,现在是众庄丁了,杨管家叹服不已。对黄来福道:“少爷之能,让老奴真是佩服万分。如此一来,那些庄丁们还不都抢着做事?”
江大忠和杨小驴二人也是赶紧上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顾云娘围着黄来福转了几转,小声道:“没想到你这么厉害,懂得这么多。”
黄来福心中大乐,心想这小娘们终于服我了,他笑道:“云娘,你来福哥懂得的多呢,你就慢慢瞧着吧。”
听他这种调笑的口气,顾云娘俏脸晕红,轻呸了一声。
第16章 比军户还惨的匠户
黄来福和顾云娘,杨管家等人回到了五寨堡千户宅。正好黄思豪,杨氏,顾千户在等着几人吃午膳。
还没开席,顾云娘将刚才田庄里的事说了,听得众人大为开眼,没想到黄来福还有这么一套。
杨管家在旁叹服道:“少爷这管理田庄的方法,真让老奴佩服,如此一来,众庄丁还不勤力做事。想必开春之后,田庄将会是另一番景色。”
黄思豪听了,不由满意地微笑。顾千户也是抚须点头。
杨氏则是道:“我儿,三等庄丁每月五斗米倒也没什么,不过一等庄丁和二等庄丁的月粮和年赏是不是太高了?”
黄来福微笑道:“娘,有奖有罚,才会让这些庄丁们勤力做事。有句话叫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年终田庄增收,给他们高一点的赏额也没什么。我们吃肉,也得给别人喝点汤不是?”
众人都是点头,顾云娘也若有所思,俏目瞟向了黄来福。
杨氏笑道:“我儿成竹在胸,为娘就不说什么了。”
她说道:“来来,大家吃饭,吃饭。”
※※※
五寨堡只是个小地方,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立时便是全堡得知。
黄来福在田庄内的事,经过回堡那些庄丁们的口口相传后,很快便在五寨堡内传开了。
五寨堡众人惊讶地议论纷纷,一是觉得黄老虎什么时候会种地了,还管起田庄的事来。二是觉得这黄老虎怎么转起性子,对人这么仁善起来,还请每个佃人们喝粥?
说实在,当初黄来福出事时,许多军户虽明里不敢说,暗地里都是各人庆幸欢喜,特别是那些被黄来福欺压过的人,更是祈求这黄老虎最好出事后永远不要醒来。不过让人失望的是,没多久黄来福又活蹦乱跳的了。
不过此时想起来,这黄来福自出事醒来后倒是变得和善了一些,虽见了还是让人怕,不过倒是没有再欺负过堡内的军户们。众人都不明白,这黄来福怎么会变,不是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对于黄来福在田庄内采取的新的雇佣方法,不少黄家其它田庄的佃户,堡内的军户们都是听了砰然心动,心想什么时候这种好事也轮到自己就好了。各人都准备打探黄来福还要不要在其它田庄实行这种新的方法,或还要不要雇人。
不过堡内的军官们听了黄来福这种新的雇佣方法后,倒是抱着观望,看好戏的态度。在黄来福新方法没有出效果前,他们是不会冒冒然改变长久以来的租佃方式的。更有人心想这黄来福这样搞,到时不要连月粮都发不下去就好笑了。
此时黄来福骑马走在街上,便隐隐听到众人的这些议论声。不过见了黄来福后,这些人赶紧停嘴,然后飞快地闪了。显是黄来福的威势在这些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黄来福心想:“田庄的事倒传得快。”不过这也是他期望的,他做的事情,自然需要别人多多宣传,以加深影响。
午膳后,黄来福并没有在千户宅休息多久,便出门去了。身边照旧跟着的是江大忠,杨小驴,还有杨管家和顾云娘等人。这顾云娘不知是怎么回事,这些天,就打定主意每天跟着黄来福了。他往哪儿去,她也跟到哪去。
黄来福也不多理,他忙着正事呢,此时他的怀中,便藏着这几天画好的大水车图纸,去的方向,便是那些五寨堡军匠们所住的地方。
大明朝有工匠几十万户,分为军匠、民匠、灶匠。卫所内的工匠,便基本上是军匠了,其来源明初“军士不堪征差者”,经过学习穿甲、制造弓箭等技术后充任。此外还有因各种原因充为军匠的。按照明代的制度,军匠是世役的,和军户一样,子孙承业,不得脱籍改业。
五寨堡内也有几十户的军匠,平时负责堡内的一些兵器铠甲的修补和一些兵器的打造。说起来,这些军匠们比军户们还惨。平时被当作农奴使用不说,待遇方面,更是连军户都远远不如。
理论上,普通军户们每月有月粮一石,还有自己的田地,军匠除了卖一些技术苦活外,便什么都没有。他们月粮不过三斗,上工时才又日支粳米八合。不过和军户一样,他们的月粮也是一样经过重重克扣,发到手上时,已经微薄无几了。
待遇这么差,加上各种苦役层出不穷,明宣德以后,和军户一样,工匠逃亡也成为普遍的现象,正统三年各处逃匠四千二百五十五人,正统十年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