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督德澹丫挥衅渌梢宰员V贰U庋焕矗背跚氡嘀某踔酝耆淞酥剩馊鹬沼诒缓笕巳衔遣徽鄄豢鄣目匮拥械拿褡迮淹健�

情况危急下,吴三桂亲自带领部分兵马和当地乡绅冲出关门,请求清军立即参战。

多尔衮统率的清军二十一日晚驻营距关城十里,二十二日晨,清军进至离关城仅二里,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吴三桂到后,多尔衮当即“赐坐赐茶,面谕关门为第一功”。他对吴三桂等官绅说道:“汝等愿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予领兵来成全其美。先帝时事,在今日不必言,亦不忍言。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我兵进关,若动人一株草、一颗粒,定以军法处死。汝等分谕大小居民勿得惊慌。”

吴三桂同意在闯贼平定后,整个中国都将属于多尔衮之“贵国”,并杀白马黑牛立誓。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吴三桂已经接受了多尔衮的招降。然后,多尔衮令吴三桂按满族习俗剃发,并当场许诺将皇太极的女儿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折箭誓为婚姻”(清·孙旭《平吴录》)。

多尔衮又吩咐吴三桂说:“尔回,可令尔兵以白布系肩为号。不然,同系汉人,以何为辨?恐致误杀。”吴三桂立即回关准备接应。同时,多尔衮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清兵进关后,见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采取重点突破战术。这时正值大风扬尘,能见度很低,清军得以从容布阵。少顷,风止,多尔衮一声令下,清军呼啸出击,万马奔腾,飞矢如蝗。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强弱易形,兵员同吴三桂军已鏖战一昼夜,面对以逸待劳的清军很快就被击败,阵容大乱,大将刘宗敏也负了伤。

李自成立马小岗阜上,在山上督战,见败局已定,下令急速撤退。风沙如此猛烈,以至清军直到风停沙住之后,才知道敌军已被击溃。据地方志载,被丢弃在沙河战场上的尸体有数万具,其中许多是支援大顺军的当地农民。

为了明白山海关战役的胜负,分析一下参战各方兵力情况是必要的。大顺军开赴山海关平叛的兵马大约为近十万名;吴三桂、高第的关、辽兵合计约为五万;多尔衮所统满、蒙、汉军队大约为七八万人。在三支军队中,清军战斗力最强,他们的人和马都披着甲胄,非常坚硬,百步之外无法洞穿,所以才有铁骑的称号;而吴三桂的部队则是原明朝官军中的精锐;大顺军大部分都是农民,而且新加入不久,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兵员素质不如清方和明方。但是,大顺军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虎狼师”。大顺军平时杀俘虏的血饮马。马饮惯了血,对水不屑一顾。打仗前一天,往往不饮马,让马特别饥渴。上了战场后,战马一旦闻到血腥味,奔腾嘶鸣,眼睛发红,简直像狮子一样。大顺军将士骑这种马冲锋陷阵,往往攻无不克。

在这样的形势下,介于顺、清之间的吴三桂部队就非常关键:如果吴三桂投降大顺,则李自成的兵力约为来犯之清兵一倍,而且山海关要隘不致拱手让敌,即便在同清军作战中局部失利,大顺政权可征调的增援兵力较清方要大得多;如果吴三桂叛投满清,双方兵力对比和局势就完全颠倒过来,清、吴联军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

但李自成事先并没有料到满清会这么快介入,他以为集结在北京地区的大顺军击破吴三桂的部队绰有余裕的。不少史籍记载清军投入战斗以前,大顺军毫无觉察,等到发现突阵而来的是清军,立即失魂落魄地奔逃。这和当时情况不符,大顺军同吴三桂部作战时已经包围了山海关,吴三桂往威远台请清军参战时是“冲”过大顺军阵地的,清军随即入关,大顺军不可能不知道。问题是直到清军入关时,李自成才获悉清军进至山海关地区,但他已经来不及檄调援军,只有凭手头现有的兵力付之一掷了。这是李自成自己的重大失误,不仅仅是他对吴三桂的判断失误,他对整个局势都缺乏大局观。仅从这一件事上,就知道在群雄并起的动荡时刻,李自成坐不了天下。

山海关战役是明清之际直接影响全国局势发展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对于推翻明朝后究竟是由大顺朝廷还是清朝廷统治全国关系重大。战役的结果是清胜顺败,根本原因在于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目光短浅,政策和战略上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山海关战役后,大顺军的形势急转而下,而满清梦寐以求的入主中原迈出了极其关键的一步。

从此,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五 都是女人惹的祸】

我们先来看看陈圆圆的一生。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本为昆山歌妓,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人云“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因为她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明朝末年,内有起义军风起云涌,外有满人虎视眈眈,弄得大明朝廷摇摇欲坠,崇祯皇帝更是心神俱疲。而后宫中明争暗斗也正激烈,田贵妃施展狐媚手段,迷得崇祯皇帝神魂颠倒,正宫周皇后却倍受冷落。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为了帮女儿夺回恩宠,盘算着要找一位才貌迷人的美女安插到皇帝身边,作为周皇后的心腹与田贵妃一争高低。

崇祯十四年秋天,周奎因营葬先人遗骨之事回到了原籍苏州,相中了正值二八佳龄的红歌妓陈圆圆。

陈圆圆最早与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辟疆)相恋,冒襄的甜言蜜语糊弄得她芳心半许。被周奎选中后,陈圆圆大为惊慌,求冒襄出面替自己周旋。冒襄却当了缩头乌龟,音信全无,眼看着她被抬进了皇宫,最终落得“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相比之下,钱谦益对柳如是的情义却在同一时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柳如是也被周奎选中,全靠钱谦益出面才得化解),终于赢得名花身许。

陈圆圆被周奎选入宫中后,冒襄这才接纳了对他一直钟情的董小宛。

第二年春天,陈圆圆随周奎北上京城。老奸巨滑的周奎,先是将陈圆圆收为义女,在府中经过一番调教培训之后,再伺机送进了周皇后宫中。周皇后对陈圆圆也颇为满意,将她精心打扮一番后,送给了皇帝。可是这时崇祯皇帝被军国大事搅得头昏脑胀,根本没有心思重结新欢,对陈圆圆只是欣赏,没有收纳之意。陈圆圆在宫中盘桓了两三个月,终究没能投入皇帝的怀中,周皇后只好打发她返回了周府。

一次吴三桂偶然到周奎家作客,看中了陈圆圆。当时吴三桂重兵在握,在明朝有举足轻重之势。周奎为了讨好吴三桂,将陈圆圆送给了他。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掠,后又被李自成夺去。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听说陈圆圆已被李自成所占,冲冠大怒,于是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

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后退回西安,临走时本想带着陈圆圆,陈圆圆却认认真真地劝告说:“妾身若随大王西行,只怕吴将军为了妾身而穷追不舍;不如将妾身留在京师,还可作为缓兵之计!”李自成听了以为颇有道理,命运危急关头,他无心留恋美色,索性丢下陈圆圆跑了。

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一直追到山西绛州。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中,吴三桂进爵云南王,欲将陈圆圆立为正妃。陈圆圆说:“妾出身卑微,德薄才浅,能蒙将军垂爱已属万幸,实在不配贵为王妃,宁愿作侍妾追随将军左右!”她此举着实令吴三桂费解,别的女人不惜争风吃醋为的就是一个名位,她竟然把送上门的恩惠拱手推出。

陈圆圆此时写过一阕《丑奴儿令》: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词中所绘并非眼前之景,而是此时之情,满怀落寞消沉,便是陈圆圆这时的心境。经历了十几年的坎坎坷坷,惯看了人世间的沉浮起落,生生死死晃如过眼烟云,她对一切都已看淡。

既然陈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便另外别娶。不料吴三桂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陈圆圆为了避祸,遂独居别院。陈圆圆失宠后对吴三桂渐渐离心,尤其不满吴三桂绞杀永历帝。吴三桂曾阴谋杀她,陈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陈圆圆有着乱世中少有的平静和端庄。她毫不似其他秦淮女子一样乱世儿女乍相逢,喜也不是,悲也不是。她就像一枚制作精良的钱币一样,一面是收敛的柔情,一面是坚定的侠骨。尽管命运将她不断抛起,可无论怎样她都能稳当地落地,要么亲情在上,要么侠骨在上,一样的平和,从容,处乱不惊。纵是与冒襄永生错过,也仍气韵飘逸;纵是吴三桂与李自成争得江河震动,她仍气定神闲地坐在生活的帘后。她的真实与虚幻宛如好花在三春时开到明亮迷离。

三藩事起,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这是典型的陈圆圆结局,天心与人世之间,可以彼此默认心许到山川无声……

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关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时的处境,前面已经详细分析过,当时吴三桂正在不断地窥测方向,陈圆圆不过是一个引子,恰逢时机地引发了吴三桂对李自成的不信任。吴三桂山海关战役之前,介于顺、清之间的吴三桂,确实具有举足轻重之势,他无论投向哪一方,这一方将会在山海关战役中致胜。而这一切,据说都是为了那个叫陈圆圆的女人。

李自成兵败至永平府范家店时,狂怒下将吴骧处斩。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回到北京,又杀吴三桂家属三十四口,只留了陈圆圆一人。可见李自成对吴三桂的勾引清兵、叛变欺诈极为痛恨。

而吴三桂却在山海关战役刚刚结束时就率领关辽军民剃发降清,由多尔衮承制封为平西王,赐玉带、蟒服、鞍马、弓矢等物。

诗人吴伟业因此在《圆圆曲》叹道:“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诛心之句。吴三桂因一貌美年轻女子背父弃君,以剃发背国、全家成灰的代价,换来“一代红妆照汗青”,字里行间,刀笔戮入心肺骨髓,已把吴三桂一生事业盖棺论定。

后人多数认为,如无陈圆圆,吴三桂得吴骧书信,必然与李自成合,而无乞师清庭的举动,清军也不能长驱入关,中原战乱还不知鹿死谁手,清人统治中国,也许不能成功,那么,三百年的历史就要重写了。所以后人认为导清入关者其实是陈圆圆,她在明末的政治风云中起了极为重要作用。

过去也常常有人把历史的兴衰、朝代的更迭归因于一个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