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贾不假
【由文】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一章 命运
你信不信鬼神?很多人不相信,朱明也不信,但现在眼前的一切颠覆了他之前深受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无神论影响的世界观。
他正处在一处灯火通明的地方,对面台上一个正摇头晃脑吸着水烟袋,但全身西装革履的中年大汉刚才告诉他自己是阎王爷,朱明的脑子已经明显不够用了。
本来自己是出国参加一个培训的,本以为乘坐邮轮跨越大洋就是一种变相的旅游,谁知道突发的海啸让他这艘邮轮全船覆灭,朱明以为就此要壮烈永垂不朽了,但清醒过来却处在这样一个让他不解的地方。
“想明白来龙去脉了吗?没错,你和全船的人一样阳寿已尽,所以我把你收了来,可是偏偏前日天上的几个仙官没事吵嘴,一边说当年大明在朱棣这一支脉上更好,一边说在朱标这支脉上更好。偏偏玉帝那天听到这个吵嘴也来了兴趣,非得要求开个赌局;而仙官们略一追查,发现刚挂掉的你竟然是当年朱允炆一系的血脉,便决定给你一次机会。”阎王好整以暇的说道。
朱明一时大脑一片空白:自己竟然阳寿已尽!?老天啊,不带这么忽悠人的吧,事业正刚刚起步,一朝得志的自己竟然阳寿已尽。
朱明好半天才从这个打击中回过神来,他用苦涩发干的声音问道:“那么,给我一次什么样的机会?”
只看到阎王在台上狡黠一笑:“当然是给你个机会重返大明朝啰!不过可不能直接让你回去当皇帝,那就太没意思了。根据上面的大佬吩咐,嗯……让我想想。”
阎王的办公桌瞬间亮了起来,朱明好奇的伸长了脖子一看,只见桌面荧光闪闪,赫然是一副世界地图,这……地府的信息化程度也够高的啊。
阎王明显也觉察到了朱明正在观察自己,他抬起头来,轻笑了一声,说道:“自从引入信息化办公后,地府的行政效率倒是越来越高了。这样吧,你就去——这,好好干,争取回去把朱棣一支的赶下台,夺回属于你们支脉的荣耀。”
说完,悬空中出现了一个大屏幕,一片红色的区域映入了朱明的眼帘。
哇塞,来自后世的朱明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地方,地势重要,扼守通入印度洋的门户,东南亚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啊!新加坡!
这可是个好地方啊,看来确实不坑爹啊,想移民也去不了的地方啊。
正在无尽意淫的朱明突然打了个寒颤,从喜悦的巅峰中跌了下来:明朝,新加坡,那个地方可不是后世繁华锦绣的新加坡啊,说那是个小渔村应该还差不多,而且,虽然朱明历史学的不好,可也知道哪个时代危机重重啊,朱棣还专门派了郑和七下西洋呐,那……自己处在那个地方不是很危险。
朱明想明白了这点,立马坚决的对阎王说道:“杀人不过头点地,可不带这么玩人的,这时候让我单枪匹马的杀到一个小渔村去,然后叫我反明复明,你看,连口号都喊得这么别扭,不就是想让我再死一次么。不去,坚决不去!”
阎王哑然失笑道:“早知道你会觉得有困难,放心,玩游戏开赌局最重要的是平衡性嘛,你到的这个地方有个华人聚居地,他们的头人刚好过世,我们会给你安排好的,而且,你有这个。”
说完阎王的手一指,朱明顿时发现自己的左手食指上多了一个戒指,“这是……”
“兑换戒指。可以用你那个时代的任何东西兑换你想要兑换的物品,不过可不要妄想能任意兑换,兑换是有规则的,会乘以类别系数、时代系数和科技系数,若是用差距太大的物品互相兑换可就划不来咯。”阎王笑眯眯的解释道。
“时代系数?科技系数?”
“简而言之,需要兑换的话,只要把戒指对准你想要兑换的物品,物品就会被吸入戒指,然后你在脑海中默想需要兑换的物品就行了,所以可不要在人前随意使用这些功能,免得被当成怪物;而且必须是自己的东西,冥冥中自有规则,要知道天庭已经为你开了个方便之门了,所以可别想着再钻空子。”
“……”
“那么,都清楚了吧,你就勇敢的去吧!建文四年,也就是朱棣夺了皇位的这年。记得,要使用戒指的时候顺时针抚摸戒面三次。”
朱明听到阎王说完这句话后,就觉得自己陷入一个巨大的漩涡中,一直卷入深深的,深深的最底处。
等到朱明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荒凉的滩涂,而旁边守了一对怯生生的母子。
“你们好,这是哪?”朱明从地上爬了起来问道。
半天没有反应,可能是土著,听不懂自己的话吧,朱明心中自己解释道,正准备拍拍屁股粘的沙砾四处转悠一下,了解一下自己的处境时。
“先……先生留步。”
原来会汉话,看来这人是早期漂泊到此的华侨。
朱明转过身来,好奇的打量着这对母子,却发现对方虽然目光闪躲,却也掩不住神色中的好奇之意;看来他们对自己还挺感兴趣的,不会想把我煮来吃了吧,朱明心中给自己开着玩笑。
“先生能去我们村里看看吗?我们村的人都在找先生。”那妇女小声的说道。
找我?朱明相当不解,我可是刚到这个世界,找我?这不奇怪了吗。
虽然有这样的疑惑,朱明还是跟着这对母子走向了他们村落的方向。
在路上,朱明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看来阎王还是没忽悠人,至少还是为自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这个汉人聚居地的人最初都是来自中国南部沿海的渔民,早在元末战乱时期便出海避难了,最后漂流到这个地方繁衍生息,一转眼三十多年就过去了,早期的渔民们也在这个陌生的土地上扎下了根,人口也从最初的三百来人发展到今天的两千多人,其中不少人更是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联了姻。
就这样,整个村落已经很融洽的融入了当地的社会,而这个华人村落的头人是一名朱姓老者,当年便是飘洋过海船队的一名水手,平素颇有人望,在当年的船老大过世后便接过了整个聚居地的领导权。
整个村落在他的领导下也更快的发展起来,欣欣向荣,不久更是得到朱姓汉人皇帝坐了江山的消息,众人更是欢欣鼓舞,不少人更是提出要回到家乡去,不过老成持重的朱老伯安抚了众人的心思,劝说目前时机并不成熟,而且在这里没有过多的苛捐杂税,所有人安居乐业,确实没有什么不好,人心也就逐渐的安定了下来。
就在前日,德高望重的朱老伯因为年龄大了,一病不起,在断气前突然回光返照,留下了“天潢贵胄自东海而来,切记切记”的遗言后便撒手西去了,连个接班人也没有定下来。
于是村落中公推几名德高望重的老者出来暂时主持大局,准备等找到朱老伯口中的天潢贵胄后再行定夺。
朱明总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这也好,按阎王的意思,先让自己在海外发展发展,可能也准备看看自己的潜力。
现在应该刚过了靖难之役不久,朱棣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没必要和老朱死磕,同时朱明自己也并不是太想与朱棣死磕,至少在他看来,朱棣也算是一个封建时代有雄才大略的明君了,至于天上那群人的赌局,嘿,自己反正已经死过一次了,就当这次是来古代体验生活了吧。
想明白了其中关节,朱明顿时觉得心中的压力减轻了不少,跟在母子身后不停的四处张望着,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海边的滩涂平整,再远处隐隐有一环抱的海湾,靠近内陆处便开始有成荫的绿树,一片充满生机的景象,朱明开始有点期待以后的生活来。
沿着海岸斜斜的向内陆走了十来分钟后,远处一处村落的影子便映入了眼帘,这会应该还不到吃饭的时候,所以村中并没有炊烟,而且因为寻找“天潢贵胄”的原因,村中也没有什么人。
但光光看这村庄的规模,因为都是平房,平铺开来声势也不小了,想想古代一里也不过二百来人,这样两千多人的村庄实在算是一个很大的聚居地了。
进入村中,早有留守之人飞快的向几名负有管理责任的老者进行了汇报,所有村中留守的一些人已挤在了村口处。
还没等朱明有何反应,几名老者已是快步迎上前来,其中一老者恭谦的问道:“不知贵客从何而来,以前可从未见过啊,该如何称呼?”
“呵,我从东方的大明国来,叫我朱明就好。”朱明直截了当的说道。可听到人群中传来阵阵低呼。
“不得无礼!”老者转头训斥道,随后又问道,“那贵客是只身一人横跨这浩淼的大洋?”
“这……请恕在下实有难言之隐。”朱明决定玩个虚的,这可真没法解释。
老者听后不再纠缠,却更加坚定了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为何在前天老头人去世前便会有那惊人的预言,而偏偏刚出来的这年轻人如此神秘,完全符合那一预言。于是所有人心中便更加的敬畏起来。
“大家不要光站着说话了,快把贵客迎入村中。”另一名老者忙站出来打了个圆场,于是一众人等前呼后拥的把朱明带入了村中,最先发话的那名王姓老者非得把自己的一间空屋腾出来作为朱明临时的住所,而其他人你抱来被褥我把碗筷桌凳备齐,很快朱明的新家就一应家什物件俱全了。
多么热情淳朴的村民啊!朱明十分感慨,随后要求一人在村中转转。簇拥的众人也在几名长老的呵斥下慢慢散去了。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二章 初到宝地
看到所有人都出了房间,朱明坐在刚布置好的床上,决定还是先试试这个兑换戒指好不好使。
随后朱明便按阎王教的方法抚摸了戒指三圈,只觉得头脑中砰的一下似乎瞬间通入了电流,想想应该兑换什么呢。
看到桌上的四个茶杯,朱明想想先用这个做试验吧,随后戒指上发出一丝淡淡的绿光,朱明把绿光对准茶杯,然后脑海中默想着云南白药这个物品;然后朱明便听到脑海中有个声音在询问自己是否确定。
最终朱明确定后,茶杯在绿光的照射下神奇的消失了,而在茶杯消失的地方,出现了一小撮白色的粉末。
看来还真是管用啊,不过这个量……确实是少了点,贾古捏了捏桌上的那一小撮云南白药,如果是切菜伤了手用这点敷敷还行。
看来神仙也不做亏本的生意,朱明一瞬间有点恶毒的想到是不是这些神仙故意把自己弄到这个时代来倒腾东西来给他们赚差价了。
了解完戒指的情况后,朱明准备还是出去逛逛。出门走在完全古色古香的村落小道上,看着路边大部分都是茅草、竹片的住宅,这些住宅的院子前大部分晒有渔网,看来捕鱼是这里人的主要营生。
确实,刚才入村前看到路边的田地并不多,而这个村落这么多的人口几乎可以称为一乡之地了,单靠那些田地肯定不够养活这么多人口的。
而且汉人移民到了这个地方,作为弱势的族群,又不得不聚居以为自保,看来日子过的也并不轻松啊。
路上朱明仔细观察,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不管房屋新旧,屋顶却大多是新的,在海边长大的朱明心知肚明,看来台风对这个村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为了捕鱼的方便,他们又不得不居住在离海尽量近一些的地方,所以说中国人绝对是最有韧劲的民族,从这个渔村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能蓬勃发展到如此壮大可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