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临东周-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如果将原单位的同事领导夸的花儿一样,恐怕也不行。

现在的领导应该推测了,既然人家那么好,那你为什么会离职呢?看来你有问题啊!

所以最保险的办法,还是客观的据实以告,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这样还能给现在的领导留下一个非常职业的印象。

范鞅对晋悼公和晋国的大臣的确说了很多正面意见,但是这也都是实话。

晋悼公从幼年即位,能够为赵盾家族翻案,并且让混乱中的晋国走入正轨,蓬勃发展,甚至成为楚国不能战胜的敌人,谁能说晋悼公是昏君?谁能说晋悼公手下没有能臣?

秦景公当然知道晋国大形势是好的,之所以那么问,也是为了看看范鞅的反应如何。

不过测试并没有结束,秦景公紧接着问范鞅,“晋国这么多贤明的大夫,那哪个家族会先灭亡呢?”

范鞅不假思索的回答,“栾氏。”

这个回答倒让秦景公吃了一惊,为什么?栾氏不是很有实力吗?

范鞅解释道,“栾氏就算在栾檿在时能够保持兴盛,但是到了他的儿子栾盈时代,是一定会灭亡的。”

原来范鞅认为,一个家族的兴盛,必须有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栾氏为晋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莫过于栾檿的父亲:栾书。栾书曾经为晋国立下大功,所以虽然他有弑君的恶行,但是晋国人都避而不谈。毕竟有了栾书弑君,晋国才有了晋悼公的登基,才有了后来的好日子,又怎么能责怪栾书呢?基本上这和赵盾桃园事件引起的晋灵公被害一样,只要能让晋国走上正轨,老百姓是不会去纠结弑君责任的。

所以虽然栾檿为人奢侈,但是晋国的百姓念着栾书的恩德,也不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言论。可是等到栾书的孙子栾盈的时代,那时候距离栾书为晋国立功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那些功劳已经鲜为人知,而为人了解的就只有栾檿的恶行。当然栾盈没有能力保全家族的延续了。

这一番分析让秦景公非常佩服,原来范鞅并不是因为栾檿和自己的私人恩怨在诅咒栾氏,的确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这见解还非常有个性,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能够发现。

秦景公觉得范鞅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这样的人能够为秦国所用吗?

自己能够驾驭的了他吗?

这是秦景公明智之处,他能够看到一个人的才华,而不因为自己的地位高人一等,就认为能够统治甚至驾驭此人。

怎么样能够发挥范鞅最大的作用呢?

秦景公觉得,范鞅不会甘心留在秦国,当年的士会就是例子。那不如退而求其次,借机和晋国修好。

于是秦景公利用范鞅,联系到了范匄,对晋国表示秦国的好意,同时希望晋国能够给范鞅一个回去的机会。

晋悼公何许人也?怎么会让范鞅流落在秦国?而且秦景公都为范鞅求情了,自己倘若不依不饶,岂不是让世人耻笑,让范氏记恨?

晋悼公原谅了范鞅,并且同意范鞅返回晋国,同时明白告诉栾檿,不许和范鞅记仇报复。晋悼公将范鞅和栾檿都任命为公族大夫。

范鞅感激晋悼公的宽宏大量,但是他更加感激秦景公为此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这样的范鞅,能够允许晋国发生和秦国征战的情况吗?

果然,一切如秦景公所愿,从此以后,知道春秋结束,秦国和晋国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

范鞅回到晋国的这一年,栾檿去世了,栾檿的儿子栾盈代替他成为下军副将。不知道栾氏家族,是否辉煌即将结束?

晋国安定下来,继续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不过卫国却进入了新的危险之中。

此时卫国的最高领导卫献公,在周简王十年即位。卫献公是不是一个好领导,在卫国百姓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人看出来了。这人就是卫献公的母亲定姜。定姜知道自己的儿子卫献公根本没有做卫侯的才能,于是常常规劝,可惜卫献公权当耳旁风,奔着娱乐型领导就去了。没多久,卫献公就成功转型,从一个新领导,顺利转型为娱乐型领导,每天饮酒作乐,周围都是阿谀奉承的小人,生活的非常欢乐。

不过卫献公并不是完全没有担忧,快乐的日子虽然美好,害怕的还是失去。假如有一天,没有这么快乐的日子了,那样的人生得有多么惨淡?

能够让卫献公怀疑的人,在卫国还真有。

在卫献公还没即位的时候,卫献公的父亲卫定公非常宠爱一个儿子,这个人就是卫献公的同母弟弟公子黑肩。最可气的是,这公子黑肩不但深得卫定公的宠爱,甚至非常有头脑,在卫国国政里面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亲信,把持了卫国的国政。等到卫献公即位之后,公子黑肩去世了,卫献公算是松了一口气,叫你和我争,争不过我,你也争不过命!

卫献公没高兴几天,新的危机出现了。

这个新的危险分子不是别人,正是公子黑肩的儿子、卫献公的亲侄子公孙剽。

公子黑肩是去世了,但是公孙剽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大夫,并且继承了父亲一颗变乱的心。

公孙剽认为自己的父亲没有什么比伯父卫献公差的地方,甚至更得祖父宠爱,更有政治头脑。

凭什么就不能做卫侯?

其实主要还是公孙剽自己的野心在作怪。

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就因为阴差阳错的父亲,自己默默无闻的过一辈子。

公孙剽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还有父亲的人脉关系,和上卿孙林父、亚卿宁殖暗中来往。说起来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位高权重,犯不上和公孙剽冒险。但是眼看着卫献公已经成为了娱乐型领导,这二位心寒了。这样的领导能把卫国领到什么地方去呢?

孙林父甚至还和晋国暗中联系,转移国家资产,将妻子家人也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卫国第一高官发生了外逃迹象,卫献公心里更加疑惑。这事儿不会和公孙剽那小子有关系吧?

不过公孙剽的事到现在还没有什么证据,重要的是公孙剽年纪虽小,但是在朝中势力雄厚,卫献公觉得不应该没事找事。

等到他叛变?

卫献公纠结了。

第五十九章    唱错的歌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苏轼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在宏大的世界和悠远的时间面前,人生的确太微不足道了。中国古代的道家由此产生了潇洒的人生观。

卫献公不知道是否参透了其中奥妙,总之他也是一位潇洒的君侯。

对于领导来说,单位落魄够闹心,但是最闹心的无异于手下人蠢蠢欲动,各怀野心。

公孙剽的所作所为卫献公都看在眼里,不过他倒没什么反应。

这孩子是继承了弟弟的遗愿吗?

他父亲都没能把我怎么着,且看他能有多大本事!

卫献公悠游度日,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人生还是要潇洒一些,何必自寻烦恼?

有一天卫献公约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吃午饭,这二位在宫外恭敬等候,可是中午时间都过了,还没一个人出来。

孙林父和宁殖心里可就疑惑了,请人吃饭到点没人?这是什么风俗?根本没人招呼我们啊!

孙林父和宁殖等的腹内空空,几乎要饿晕过去,可是依然没有人宣召他们。

终于这二位饥饿难耐的情况下决定问个究竟,谁知道内侍说卫献公正在后圃射箭,要见卫献公,那就请到后圃。

射箭?

不是说好了和我们吃饭吗?

孙林父和宁殖进入后圃,果然见卫献公露胳膊挽袖子的正在射箭,旁边就是他的私人教练公孙丁。孙林父上前行礼之后问道,“主公,您不是今日约定和我们一起吃饭吗?”

卫献公茫然的停了下来,半天才回过神儿来,“是吗?有这回事吗?那可能我今天太忙了,所以忘了吧!这样,吃饭是小事儿,咱们改天再约。”

孙林父和宁殖心里忽然一空,原来是忘了。

人家根本没瞧得起我们。

就算您是高高在上的君侯,我们是草芥一般的臣子,可是那就证明您能肆意把我们不当一回事吗?

单位再好,待遇再好,可是领导从心眼里瞧不起员工,没有一个平等的氛围,恐怕也是留不住人的。

孙林父和宁殖感到了巨大的屈辱,这就是我们为之服务的最高领导?

卫献公却根本没注意到憋屈的这二位,目光随着天空偶然飞过的一只大雁兴奋起来,咱们就打赌射这只大雁吧!

孙林父和宁殖都无语了。

都把人气死了,还打赌?

孙林父和宁殖告退。

在回去的路上,两人沉默不语。

这样的领导,将要把卫国带到何处?那时候我们的命运将要如何呢?

还是孙林父打破了沉默,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卫献公如此儿戏,将来卫国必定有大祸。为了大家的前程,还是想办法奉公孙剽为新领导吧!

宁殖素来和公孙剽相厚,自然没有任何异议。

于是因为失约造成的最大恶果出现了,卫献公的漫不经心,竟然直接导致了卫国权臣孙林父和宁殖谋逆的野心。

孙林父动作很快,回家之后很快安排家臣庾公差和尹公佗等人整顿自己手下的家丁,准备动手。另外,孙林父为了探听卫献公的情况,还派儿子孙蒯入宫觐见卫献公,说是自己有病,让儿子去请个病假,自己在河上疗养,暂时就不能入朝了。

上卿偶感风寒就不能入朝了?

疗养为什么非要在河上呢?

按说早就和公孙剽密切联系孙林父如此动静应该引起卫献公的注意了,可是卫献公听了孙林父有病的消息哈哈大笑,问孙蒯,你父亲是不是饿坏了呢?

卫献公嬉笑之余,居然还让乐工奏乐,点名要听《巧言》的终章,说是和时事相关。

旁边太师为难,劝说咱们换个歌曲吧!这个歌恐怕不合适啊!

可是师曹反驳道,“主公说合适就合适,还不赶紧奏乐?”

音乐声曼妙响起,孙蒯仔细去听,只听那唱的是:

彼何人斯,居河之糜?

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孙蒯面色不变,可是心跳猛然加快了几分。

原来这个酒肉穿肠过的卫献公,并不是懵懵懂懂,他心里什么都明白。这歌词唱的意思,不就是在说自己的父亲孙林父没什么本事,但是还要谋逆吗?

这下子尴尬了,要解释吗?

现在解释,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可是不解释,岂不是默认父亲要谋逆?

孙蒯坐立不安,没多久就要告辞。卫献公边喝酒边告诉孙蒯,转告你父亲好好养病,你父亲虽然在河上调养,但是他做什么,我都一清二楚。告诉他还是要谨慎。

孙蒯面色惨白,连说不敢,好容易退了出来。

其实卫献公非要让人唱这首歌,无非是敲山震虎,警告孙林父老实一点的意思。这一招的确吓人,但是卫献公用错了地方。像孙林父这样的朝中重臣,一旦有了二心,最好的办法是不动声色,暗中进行布置。只有斩断他的权力和势力,才能真正制服。比如康熙收服鳌拜。而没有任何安排,只是贸然警告,恐怕效果适得其反。

唱歌没问题,没实力你瞎唱什么心里话?

毕竟,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时代。

果然,孙蒯回家之后将卫献公的所作所为转告了父亲孙林父,孙林父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坚定了现在谋逆的决心。

孙林父明白,虽然自己是卫国权臣,但是要想确保成功,还需要多找助力。

他想到了一个人,蘧瑗。

蘧瑗是卫国有名的贤臣,饱读诗书,能言善辩。他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