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信陵君也是魏国显贵,晋鄙得罪不起。不过这件事情太可疑了,晋鄙于是不露声色,说自己要准备军士名册,请信陵君安心住下,明日交接。
信陵君急啊,说这邯郸危在旦夕,你还要准备什么名册?
晋鄙一看信陵君急了,不得不说,事关重大,还得请示魏王才能交接。
信陵君心里一沉,看来晋鄙是怀疑自己了,就听旁边一声大吼,朱亥怒道,将军这是要反了吗?
晋鄙鄙夷的问道,你是何人?
晋鄙没有等到朱亥的回答,因为朱亥用藏在袖子里的铁锤将晋鄙打的脑浆崩裂,当时气绝!
一切如侯生所料。
信陵君当下号召三军,自己是奉魏王之命来此统帅三军,晋鄙不听指挥,已经被处死,所有人不得妄动!
谁还敢乱说乱动?
大铁锤伺候!
这时候魏王派出的追兵卫庆也到了,来晚了啊来晚了,只看到晋鄙的尸体!卫庆还想走,信陵君说,将军既然来了,就等我打退了秦军再走不迟。
卫庆无奈,只能留下。
信陵君并没有仓促进兵,他也知道,秦军和魏军多次交战,秦军的骁勇已经令魏军留下了心理阴影。
当天夜里,信陵君大宴军士,并且在宴会上说明,父子、兄弟都在军中的,可以长者归去。独生子也可以归去,而有病的,就赶紧送去医治。
这则命令一出来,当时欢声雷动。
经过调整的队伍,剩下八万精兵,而且都是身强力壮,纪律严明。
信陵君身先士卒,命令向着秦军出击!
王龁根本没想到居然有国家敢来援助赵国,仓促应战之下,损兵折将,王龁的军队居然有一半人战死,剩下的人仓促逃往汾水大营。
秦昭襄王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发生了,秦军几年的努力,最终由于一着不慎,化为泡影。
秦国有多少年没打过败仗了?
沉痛的秦昭襄王神思恍惚,甚至想到了武安君白起。
为了争夺邯郸,自己处死了白起。
可是今天这个结果……
秦昭襄王忽然觉得一切索然无味,下令全军撤退。
而郑安平率领的二万秦军在东门被魏军阻击,居然没办法回到秦军阵营。郑安平感慨道,我本来就是魏国人啊!郑安平就此投降魏军,一场迟日旷久的包围战,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居然有了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
春申君黄歇听到秦军被打败的消息下令撤退回国,而韩王则趁机命人收复了上党十七城。
扭转乾坤的人物,当然非信陵君莫属。
赵王亲自为信陵君摆酒接风,对信陵君表示感谢,如果不是公子大义,赵国将不复存在了!
甚至平原君身负弩矢甘为信陵君先导。
信陵君不由得飘飘然,原来我是大英雄!
朱亥对信陵君说,公子对别人的好处,别人记得,别人对公子的好处,公子也不能忘记。您窃符救赵,对于赵国您当然是大英雄,可是对于魏国呢?
是,对于魏国,自己还称得上英雄吗?
信陵君听了这话,不由得浑身大汗。
第二章 尴尬的合纵
拯救赵国的大英雄信陵君,有了朱亥的提醒,忽然意识到,自己对于魏国,并不是英雄。
人生最怕飘飘然,朱亥的话让信陵君清醒了许多。
到了邯郸之后,赵王为了表示对信陵君的感谢,甚至亲自打扫宫廷,请信陵君从西阶进入宫廷。信陵君恭恭敬敬的从东阶走入,赵王亲自为信陵君敬酒,信陵君却惭愧的说,魏无忌对魏国有罪啊,但是对赵国也没什么功劳。
赵王对信陵君非常敬重,酒席之后就和平原君商议,寡人想用五城感谢信陵君,但是信陵君这么客气我也开不了口啊!还是请你给说一说吧,我想就把鄗封给信陵君表示感谢,还得让你去说一说。
平原君将赵王的感谢和封地之事讲给信陵君,信陵君当然百般推辞,但是平原君也很坚持,最终经过平原君的努力,信陵君接受了赵王的好意。
信陵君明白,自己已经是魏国的罪臣,自然不敢回国,将虎符交给了将军卫庆,命卫庆率领魏军回国,他自己则留在了赵国。留在魏国的信陵君门客,为了投靠信陵君,又都投奔赵国。
赵王为了表示感谢,又赠送鲁仲连千金,鲁仲连没有接受,飘然远去。
信陵君在赵国安顿下来之后,又开始寻访贤人,根据可靠情报,赵国有两个大贤人毛公和薛公,都隐藏了起来。信陵君几次请朱亥代表自己前去拜访二位,结果这两个人都避而不见。
后来信陵君打听到,这毛公和薛公躲在卖酒的人家里,于是也不带随从,单带朱亥一人,微服私访,假作买酒人,终于见到了这二位隐士。毛公和薛公为信陵君的诚心感动,这次两人没有回避,四个人喝的酩酊大醉,尽兴而归。
从此以后,信陵君和毛公、薛公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游玩。
这消息传开,平原君心里特别不舒服。平原君对妻子说,早就听说信陵君是天下闻名的公子,可是他来了赵国之后居然和一些酒徒混在一起,实在令人大失所望。你这个姐姐,还是要规劝他一下。
信陵君的姐姐于是找到信陵君谈话,没想到信陵君听了这话非常伤心,我就是听说平原君好客,爱惜人才,所以才不顾一切的来救赵国,没想到他是这样戴有色眼镜看人的人!毛公和薛公的大名我在魏国早就听说了,现在我就是为他们执鞭驾车还担心人家嫌弃我呢,平原君怎么能这么说?看来他根本不是爱惜人才,只不过是图一个虚名罢了。
信陵君这一伤心,就决定收拾行李,离开赵国。
平原君听说这个事情非常吃惊,怎么好好的要走呢?平原君夫人将事情原委告诉了平原君,这下平原君自己也觉得非常惭愧,看来自己距离信陵君的境界还是差得远啊!平原君亲自登门道歉,信陵君这才息怒留了下来。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平原君的门客大半转投信陵君,而之后来到赵国的能人义士,也都归入信陵君门下。
而卫庆被软禁的时候就秘密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情启奏魏王,魏王大怒,准备将信陵君的家人和门客一起论罪处死。
信陵君走了,可是他的亲人朋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这时候如姬站了出来,她承认自己就是窃走虎符的人,魏王咆哮不已,怎么还有你的事儿呢?
如姬哭着说出了信陵君当日为自己复仇的事情,又劝告魏王,难道信陵君率领魏国将士救援赵国不是一件好事吗?此事成功之后不也是为魏国扬名吗?如果信陵君败了,他当然应该认罪,可是如果他没败呢?
魏王的愤怒有一些平静了下来,是,无论胜利与否,他当然知道信陵君这样做是有义气的。但是这让魏王的面子何存?
魏王命令将如姬打入冷宫,派人去赵国打听信陵君的消息。
终于,信陵君率领魏军重创秦军得胜的消息传来,魏国到处是欢呼声,魏王也高兴了。魏王命人释放了如姬,并且派人放了信陵君的家人。但是他认为罪过可免,信陵君可不能回来。
信陵君个人的损失换来了魏国和赵国的平安岁月。
秦昭襄王兵败回到咸阳,世子安国君奏请吕不韦营救子楚的功劳,秦昭襄王封吕不韦为客卿,并且还有封邑千户。而回到魏国的郑安平,则被灭族。
郑安平是范睢举荐的,根据秦国的法律,郑安国投敌,那么应侯范睢就应该有连坐之罪。但是秦昭襄王素来宠信范睢,居然说任用郑安平是自己的意思,范睢没有罪过。于是范睢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还被秦昭襄王安抚一番。
原来秦国的严刑苛法也是有例外的!
但是这让老百姓和其他臣子如何甘心?
一时之间,咸阳城里议论纷纷。秦昭襄王果然对范睢非常够意思,他害怕增加范睢的心理负担,居然下令,不许议论郑安平事件,违者斩无赦!
这下没人敢议论了,秦昭襄王赏赐范睢的东西反而更加丰厚。
范睢真心感动了,为了感谢秦昭襄王,他建议秦昭襄王灭了周朝,就此称帝。
称帝,这是多少代秦王的美丽梦想。秦昭襄王命令张唐为大将,讨伐韩国,至少得让通往周朝的道路通了吧!
此时周朝也收到了要讨伐秦国的奏章,奏请的不是别人,居然是之前百般顾虑的楚考烈王。
原来楚考烈王见到春申君黄歇无功而返,信陵君却重创秦军之后,心里百感交集,平原君说的合纵真是可行啊!可惜寡人没有信陵君这样的将领,不然就横扫咸阳了!
春申君黄歇非常惭愧,赶紧献计道,之前合纵的时候说好了大王是合纵长,现在不如您奏请周天子,号令天下诸侯一起讨伐秦国,岂不是霸王之业?
楚考烈王大喜,于是派出使者到了洛邑,请示周天子讨伐秦国之事。周天子早就得到线报,秦国马上要对自己动手了!所以楚考烈王的奏章简直是及时雨啊,周天子于是立马同意。此时的周天子,经过韩国和赵国平分周地,已经只有拱手的份儿了。当时韩国和赵国平分了周朝土地,洛邑之河南的王城被称为西周,而成周为东周,使两周公治理。
楚考烈王架着周天子的大旗,约定合纵讨伐秦国的日期。
周天子命令西周公签丁整顿军队也参加这次战斗,可惜只有五六千人,而且还没有军费。没办法只能先向洛邑的富户借些钱粮,约定将来胜利之后加倍偿还。
西周公吞并伊阙,等待诸侯军队集合。
说起来是号召诸侯,但是韩国本身被秦国围困,抽不出兵力,而赵国更是被秦国围困几年,好容易才解围,也没什么能力。说到强国,齐国又和秦国关系很好,不过应付了事,只有燕国对此比较上心。所以楚考烈王号召的结果,只有燕将乐闲和楚将景阳率领两支队伍来到。
秦昭襄王得知几国诸侯人心不齐,增兵助张唐攻下阳城,还让将军嬴樛屯兵十万在函谷关外。
这示威非常有效,燕国和楚国的军队左等右等等不到别的军队,只能无功而返。
西周公出兵一次,不但没有功劳,反而欠了一屁股债务。索要还钱的老百姓每日吵吵闹闹,从宫门口声音直达内廷。周赧王羞愧不已,只能去高台躲避,当时人笑称“逼债台”。
这次诸侯出兵的笑话助长了秦军的士气,秦昭襄王命令两支秦军合兵一处,攻打西周。
周赧王无计可施,更加没希望等到援军,于是准备逃奔三晋。西周公劝告周赧王,何必再次受辱呢!您看看天下形势,现在秦军已经有了吞并天下的威风了,恐怕三晋也在所难免。所以您不如捧土而归,说不定还能做个寓公。
周赧王率领臣子,在太庙哭的死去活来。
三天之后,周赧王亲自捧着地图投降了秦军。
西周属地三十六城,三万户尽归秦国所有。
周赧王见到秦昭襄王伏地请罪,秦昭襄王也很怜悯他,于是将梁城封给周赧王,改为周公,让他作秦国的附庸。
西周公被贬为家臣,东周公贬为君。周赧王年老体衰,又经历如此变故,到了梁城没多久就病死了。
秦昭襄王接茬收回梁城,还命令军士毁了周朝的宗庙,搬运九鼎。当时不愿意归附秦国的百姓纷纷逃窜到了东周君的封地。
但是这也不能改变东周覆灭的事实,虽然秦武王因为猖狂的搬运九鼎而死,但是最终收入九鼎的,还是秦国!
据说在搬运九鼎的那天,很多人听到里面有哭泣之声。到了泗水上,忽然有一鼎飞入河中,军士急忙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