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朝亡我大吐蕃之心不死,数十年来无不如是。薛仁贵攻打大非川,唐朝就是要以大非川为基,剑指逻些,好在薛仁贵兵败,唐朝这一阴谋失败。”小论开始剖析起来,道:“这次,唐军侥幸成功,不仅打下大非川,更是越过了积石山,唐军会不惜一切代价,直奔逻些。”
逻些是吐蕃的都城,是唐军的首先攻击目标,这不需要说的。
“以臣之见,大吐蕃眼下要做几件事:一是调集大军,准备与唐军大战。二是派人与唐朝和谈,在付出一定代价的情况下,换得唐朝退兵。三是稳定吐蕃,不使吐蕃发生动荡。”小论很有见识,所说正是吐蕃眼下最急需做的事。
“和谈?”墀德祖赞从牙缝里迸出这两字,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形势比人强,虽然他不愿,却不得不同意:“只能如此了。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本赞普娶了金城公主,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和谈借口。本赞普娶金城公主,就是为了打不过唐朝时,有和谈的借口。”
政治婚姻就是拿来做挡箭牌的,自从娶了金城公主后,吐蕃与唐朝的战争就进入了最为激烈的时期,一旦打不过了,墀德祖赞就打着和谈的幌子,请出金城公主来周旋。
大不了再重演一次,只是金城公主已经死了,少了一个有力人物。
“赞普,臣以为和谈虽然不得不为,却是成功的希望渺茫。唐军好不容易来到大吐蕃腹地,说什么也不会退走。”小论非常清醒:“为了有最大的胜算,臣请赞普下令废除奴隶,防止奴隶与唐朝同流合污。”
“胡说!”他一句话刚出口,就引来一片反对声。
上自大论,下至臣子,无不是怒视着小论。
第五十七章 朕要疯一回
长安,冰雪已消融,春意初现,一派盎然生机。
长安百姓欢喜不已,人人脸上泛着喜悦,仿佛大过年似的,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高声议论。
“终于开春了,大非川之战要开打了,吐蕃狗要吃大亏了。”
“听说去岁冬天,大唐向大非川增兵,至少是十万。加上原先的十万大军,如今大非川有二十万大军,比起薛仁贵征西时多得多呢。”
“如此之多的大军集结在大非川这是大唐的头一遭,吐蕃狗若是敢来大非川,准教他有来无回。”
“有消息说吐蕃狗也在调兵遣将,准备夺回大非川。”
“那还用说么?大非川对于吐蕃狗的重要性不需要想的,没有了大非川,吐蕃的国力就会削弱很多呢,吐蕃狗无论如何也要夺回大非川。”
对于长安百姓来说,他们最盼望的就是大非川的胜仗。谁都清楚,若是大非川这一仗打胜了,吐蕃就会一落千丈,唐朝在西北之地的边患就解除了,这对于唐朝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这是这个冬天长安百姓议论得最多的话题,包括过年时节也在议论。
玄武门,龙武军驻守,站立如同标枪,个个身材挺拔,威猛不凡。
今天的玄武门与去岁略有些不同,去岁河湟大战进行时,百姓在这里等候消息,如今却是没有百姓,只有龙武军。
李昌国他们的谋划属于最高机密,长安百姓当然不可能得知。依他们猜测,大非川之战要开始了,至于胜利的消息,还有一段时间,至少要春夏之交才会有结果。
因为那是唐朝与吐蕃两国的决战,虽然唐朝稳操胜券,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有结果的,毕竟此战的规模必将空前,没有三两个月时间不可能有结果。
“越过积石山了!”
突然之间,沙哑的声音远远传来,隐隐约约,颇有些不清晰。
龙武军一惊,彼皮互视一眼,那意思是在问有没有听错。紧接着,又是相对摇头,一脸的肃穆。
越过积石山这等事,数千年华夏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要他们相信这是真的,不是一般的难,而是很难。
不能怪龙武军,实在是积石山有多难打,他们非常清楚。
“越过积石山了!”
沙哑的吼声再度传来,近了许多,听得清楚了。
龙武军脸上的惊讶显现,又是互相凝视,再度摇头,当作没听见处理了。
“越过积石山了!”
吼声更近了,听得更清楚了,只见一队唐军骑着骏马飞驰而来。
这队唐军风尘仆仆,疲惫不堪,随时可能从马背上摔下来,却是兴奋莫名,挥着胳膊,晃着拳头,吼得山响。
“这个……是真的么?”龙武军惊疑不定,犹豫不决。
要相信,越过积石山如同天方夜谭。说不相信,如此重大的军情,谁敢说谎?
“不管了,快给清道。”龙武军火长大声下令。他也不清楚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不去想了,尽自己的职责就是。
龙武军冲过去,把疾驰而来的唐军护在中间,直奔玄武门而去。
“越过积石山了!”
“越过积石山了!”
这队唐军吼得兴起,虽然嗓子沙哑,却是吼得山响,很是炸耳朵。
让人惊奇的是,龙武军一脸的惊疑,却是没有附和,而是打听消息:“兄弟,真的越过积石山了?”
“那还用说。”报讯的唐军得意的一昂头颅,胸膛挺起,极是自豪。
“你们不会是谎报军情吧?”龙武军仍是不信,忙提醒道:“这可是大罪哦。”
“谁谎报军情了?”报讯的唐军很是不满,眼里怒火闪烁,差点把龙武军烤焦。
“好好好,兄弟,都是我的错,怪我多嘴。”龙武军忙转移话题:“去见陛下吧,陛下会分辨。”
在龙武军的簇拥下,报讯的唐军进了玄武门,直奔皇宫而去。
这番动静不小,惊动了不少路过的长安百姓,他们面面相觑,一脸的难以置信,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却是不知信不信。
“可信么?”
“不知道。”
“说信么,积石山之难打,谁个不知,哪个不晓?要越过积石山,就是神仙也做不到。大唐之军是能打,很能打,可要越过积石山似乎又不太可能。”
“说不信么,如此大事谁敢谎报?那是要杀头的。”
“究竟信不信?”
“想不明白。”
就这般,尽管这是唐朝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喜讯之一,不下于李靖夜袭阴山,却是没有激起任何反应,长安百姓没有欢呼,没有奔走相告,整个长安非常平静。
麟德殿,李隆基斜靠在宝座上,闭目养神。
高力士侍候在侧,静静地站着,好像他不存在似的。
突然之间,李隆基的眼睛猛地睁开了,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耳朵竖起来了。
“高力士,你听见了么?”李隆基冲高力士问道。
“陛下,没动静呀。”高力士的耳朵竖起来,听了半天,没有任何动静:“陛下,您不须担心。要是有捷报传来,一定会有惊天动地的动静,哪一次不是如此呢?”
李隆基微一沉吟,点头道:“也是。哪次捷报传来,不是满城欢喜,那欢喜劲头直上九霄,朕听错了。”
说完,闭上眼睛,接着养神。
眼睛刚刚闭上,又睁开了,惊疑不定:“朕的听力一向不错,不会听错,好像是说越过积石山了。”
“越过积石山?”高力士的声音本就尖细刺耳,这一惊呼出声就更加难听了,很炸耳朵。
“可是,这事真的有些难以置信。”李隆基的眉头拧得很紧,道:“李昌国他们打到最后一关,破壶口之难打谁都清楚,为此,朕把车弩调给他们。车弩这才刚刚出发,就打下破壶口,不可能,不可能。”
李隆基深通兵道之人,深知破壶口之难打,他绞尽脑汁都没有办法,要他相信还真的很难,尽管他一心盼望越过积石山。
“越过积石山了!”
沙哑的声音清晰地传了进来。
李隆基好像装了弹簧一样,从宝座上弹起,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揪着高力士的衣襟使劲摇晃:“朕没听错?高力士,朕没听错?”
“陛下,好像没听错,好像是,好像是。”高力士心中的震撼不比李隆基小,他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是好像,还是真的?”李隆基再度喝问,喝声如雷,震得高力士耳鼓嗡嗡直响。
“越过积石山了!”高力士还没有回答,沙哑声就作出了回答。
“是真的!”李隆基一句话没说话,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上,高力士忙扶住。
与李隆基一样,高力士的身子也在不住打晃,摇摇晃晃的,随时会摔倒。
就在二人震撼之际,报讯的唐军在龙武军的簇拥下,快步冲了进来,他们远远就嚷起来:“陛下,越过积石山了。”
“朕知道了。”李隆基长吸口气,努力平息激动的心情,却是没有用,越是努力平息越是激动:“越过积石山了!”
实在压抑不住那份激动,李隆基不再压抑,挥着胳膊大吼。
“陛下,这是真的么?”龙武军把李隆基那副激动的样儿看在眼时,大是惊讶,有些难以置信。
“那还用说,肯定是真的啦!”李隆基一颗头颅高昂着,胸膛挺得老高,右手拍着胸膛,道:“在这之前,李昌国他们已经打到破壶口了。破壶口是积石山的最后一关,是最后一关。”
“天啊!”攻打积石山是唐朝的最高机密,龙武军头一遭听说,个个震惊无已,仿佛被雷电殛中,直接化为了雕像。
“快说,怎么打下破壶口的?”李隆基急不可耐,大步过来,大声叫嚷。
“是是是……”报讯的唐军已经喘不过气来了,哪里说得清楚。
“快,给他们热水,让他们润润喉。”李隆基一挥手,高力士忙捧着热茶过来,李隆基一把夺过来,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报讯唐军面前,把热茶递给他们。
唐军渴得实在是难受了,一把夺过,大口大口地喝着,咕咕声响成一片,比起渴牛还要厉害七分。
“再来。”唐军仍觉不过瘾,也不顾在至尊面前,自顾自的嚷道。
“管够。”李隆基不仅没有计较,反倒是很欢喜。
几个太监在高力士的指挥下,抬了一大桶热水过来,几个报讯的唐军好像绿头苍蝇遇到臭鸡蛋似的,不要命地扑了上去。
“咕咕!”唐军喝水的声音如同雷鸣,直到喝好了,这才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
“快说,快说。”李隆基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催促起来。
唐军就要站起身来,李隆基一挥手:“坐着说。”一屁股坐到唐军对面,耳朵竖起,准备听他们说话。
“是这样的……”唐军你一言我一语,好不容易把攻打破壶口的事儿说了。
他们是从大非川出发的,没有亲眼见识,只能说个大概,更多的还是推测之词。
这不要紧,只知道唐军是飞进去的就够了。
“飞进去的?”龙武军、高力士,还有李隆基的眼睛瞪得滚圆,有些难以置信。
可是,这是哥舒翰回到大非川带来的消息,不会有假,不能不信。
“朕要飞!朕要飞!飞飞飞!”突然之间,李隆基跳起来,双臂张开,不住在殿里跑动,仿佛他已经飞起来似的。
“陛下,您不会是疯了吧?”龙武军心直口快。
“朕就是要疯一回!”李隆基没有丝毫怪罪之意,双臂张开,跑得更快了。
第五十八章 和谈
“隆隆!”
唐军快速前进,蹄声如雷,溅起大片大片的冰雪,声势极为壮观。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一片人潮马海,汪洋恣肆,不可阻挡。
“监军,到了我们歇息的时候了。”李白吐出一口长气,提醒一句。
“好吧,就歇息一阵。”李昌国点头,就要下令。
就在这时,李毅飞驰而来,大声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