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说天下系列-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会到了赵匡胤话中的含义,赵普来到府外,对王彦升说:“韩通既然决意反对陛下,我们就不能留他,你立即带人前去搜捕吧!”

王彦升领命,对将士们说:“韩通虽然能藏在街市之中,但他的府邸却是跑不了的。”说着,便带众人直冲韩通府邸,但搜遍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韩通。残暴的王彦升便将一众没有反抗能力的老幼妇孺尽皆杀死,三十七口人无一生还,才策马返回。

在安抚了周恭帝和符太后之后,赵匡胤盛装出府,打算去崇元殿之中接受禅让和百官的朝拜。车马行进到入宫的大道之上,忽然听到一声暴喝:“乱臣贼子,速速回头!”众人大骇,忙回头一看,一个浑身血迹的将军策马直冲过来,正是逃脱的韩通。

韩通来到刀剑林立的赵匡胤车马前,厉声大喝:“赵匡胤,先帝待你不薄,你竟然有了叛逆之心,这等奸佞小人,天地难容!”

赵匡胤被这个浑身是血的韩通吓得一怔,看清是他,不由得一阵惭愧,只能说:“韩兄,我实属无奈啊。”

韩通说:“你是乱臣贼子,我是忠臣义子,你我今天不能两立。”说着,便挥剑直冲过来,赵普忙令王彦升护驾。王彦升策马上前,一刀正中韩通后心,将他砍下马来。

在进京之前,赵匡胤便下令严禁三军出现杀戮,但此时王彦升杀死韩通,已经处于情势所迫,他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对赵普说:“韩通忠诚义勇,将他厚葬吧。你派人好好安抚他的家人。”

一旁的王彦升以为自己立了大功,正沾沾自喜,听赵匡胤这么一说,便得意地说:“韩通一家已经全都被我杀了!”

赵匡胤闻言大怒,厉声呵斥王彦升:“你……你怎么能杀他全家?”

王彦升看他发怒,吓得不敢回话。赵匡胤道:“我严令不许侵犯朝廷官员和任何百姓,你杀死韩通是迫不得已,可你杀他家人便是违抗军令。我不杀你,无以平民愤!”

赵普等忙求情:“陛下,现在大事未成,先杀自己人,恐怕会动摇军心,请皇上深思。”

无奈的赵匡胤只能叹口气,命人将王彦升关押起来,待事后再作处理。自己先直奔明德门,去崇元殿登基了。

历来的帝位相争,都免不了杀戮,可以说每一个登上皇帝宝座的开国君主手上都沾满了鲜血,那条登基之路也都是用尸骨铺就。而赵匡胤此次事变,力求避免出现任何的流血现象,可是为了确保这条路能够走得顺畅,对于执意不肯降服的韩通,也只能痛下杀手。但同时也确实起到了警示其他人的作用,告诫他们不要轻易反对,以免付出惨重的代价。

经过和平演变之后,后周的接力棒终于送到了宋的手中,赵匡胤登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龙椅,享受着百官的朝拜。而他也没有忘记周世宗柴荣所一直怀有的梦想,以统一天下、太平盛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虽然从伦理上来说,赵匡胤是背叛了柴荣,但是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赵匡胤也可以算是柴荣事业的接班人,因为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注到了柴荣未竟的事业之中。

第三章 平定天下

1。 欲对外,先安内

在后代对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的评价之中,不仅对其功业多加赞誉,更在其人品方面给予了很多溢美之辞。究其因,正是因为赵匡胤和五代以来的数位皇帝之间的不同。

通过武将夺权的方式获得帝位的五代皇帝们,为了激发将士们的斗志,多对军纪放纵,任凭他们去烧杀掠夺;及至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为了确保自己可以坐稳,对于前朝的旧臣一概屠刀相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于朝廷与百姓都是极大的伤害。对于他们来说,前朝遗臣不肯与之共天下,这些人的结果只有死,唯一的区别就是怎么个死法。但赵匡胤与他们不同,从陈桥驿约束军纪,不许部下骚扰百姓与官员开始,他便确立了一个基调:最大限度减少流血牺牲。

赵匡胤性本纯良,这样一个对他品性的判断获得了很多人的赞同。因为虽然出身军伍之中,但他似乎厌倦了打打杀杀,终其一生,赵匡胤即便在打仗的时候,所做的也是如何减少战争,不到迫不得已,不会拿起武器。对于敌人如此,更何况是对于曾经与自己有同朝之谊的后周朝臣。因此,在定国之后,虽然石守信、王审琦等赵匡胤集团的功臣们,都极力支持他将朝堂之上更新换代,但赵匡胤还是没有向那些老臣挥起屠刀。

在后周宰相王溥的府邸之中,王溥和范质两个人相对而坐。已经两鬓斑白的他们,回想起曾经跟随太祖、世宗意气风发过,又想到当前已经城头易帜,脸上露出无奈的神色。王溥说:“你我同朝为相这么多年,互相之间有过争执,有过对抗,但都是出于对朝廷的忠诚。所以多年来,你我也算是肝胆相照。我一直都想辅佐世宗建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番功业,无奈天不佑人。世宗托孤之时,我便有不祥的预感,谁知道现在果真变成了事实。”

范质笑着摇摇头说:“想当初,世宗托孤给我们的时候,可能已经预想到了现在的结局。先帝那么英明,臣子是否有狼子野心,他怎么会看不出来呢?只不过他也无能为力,倒叫我们这些做人臣的为难了,辜负了世宗的期待啊!”

王溥叹口气,无奈地说:“也许这是天命所归吧!只是不知道你我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看着窗外已经开始消融的雪,范质的心里有一点凄凉。这个春节过得实在惊心动魄,几天前大家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在周宫和符太后、小皇帝共度除夕,才不过几天的时间,坐在龙椅上的就已经是别人了,等到过元宵的时候,已经是赵匡胤身着龙袍来发号施令。范质说:“只怕我们都等不到过元宵了吧!”

两个人对望一眼,又都露出坦然的笑容。王溥说:“古来前朝遗臣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我们应该能想到自己会有今天。不过能够辅佐世宗这样的一代明君,我已经知足了。”

虽然心怀忐忑,但是两个老臣并没有因为即将有灾难降临而感到不安。但是其他的朝臣却不能做到如此淡定,整个开封人心惶惶。魏仁浦等人都急忙来见王溥,急切地汇报着朝臣们的恐慌:“现在人人自危,恐怕赵匡胤会大开杀戒。就算现在不杀,也逃不过这次浩劫。”

王溥淡然地说:“你们既然要做大周的臣子,就应该早就想好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就要为大周殉葬。现在到了这种时候,才知道当初是贪图富贵,后悔不及也没有用了。”

魏仁浦惭愧地说:“我们做不到大人您这般洒脱。大家看到韩通将军被满门抄斩,早都慌了神了!”

范质说:“韩通之死,是为了保卫大周,死得值得。千秋万世,也会有人敬仰他,倒是你们这样畏死,才会被世人耻笑。”

众人看两位宰相都已经是一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样子,虽然依旧有人急躁恐慌,但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而在赵匡胤的点检将军府中,赵普等人正在力劝赵匡胤赶紧搬进皇宫,却被赵匡胤拒绝了。他说:“现在我已经称帝,又何必急在一时。朝政不稳才是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不是我什么时候住进皇宫。”

赵普说:“现在一切都已经在陛下的掌控之中了,接下来只需要分封功臣,对于此次政变中表现突出的石守信、王审琦、刘守忠、王政中、潘美等众将逐一加封。”

赵匡胤却摇摇头说:“不,嘉奖功臣固然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些人还可以稍作等待再安排,还有一些人却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赵普疑惑地问:“恕臣愚钝,不知道陛下所指是什么?”

赵匡胤凝重地说:“现在朝堂之上,那些周朝的旧臣一个个都惶恐不安。他们都在猜测我会怎么对待这些人,所以人心惶惶。”

在赵匡胤称帝之后为了避讳,他的弟弟赵匡义和赵匡美分别更名为赵光义和赵光美,此时都跟随在赵匡胤身边。年纪稍长的赵光义已经二十二岁,而稍幼一些的赵光美才十六岁,他们的母亲杜氏希望让他们可以多学一些处理事情的能力,将来好帮助哥哥。现在看到赵匡胤这么忧心,赵光义便大声地说:“我看史书上记载,历代以来为了防止遗臣作乱,或者对前朝不死心,都是斩草除根。我们是新朝,这些人是不是真心归附也很难测,我看全都杀了最省事!”

一席话让赵匡胤忍不住笑了出来,对赵光义说:“你所看到的历代做法确实没错,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全部效仿。”

赵光义问:“那是为什么?难道陛下还想留下这些人,造反光复前朝吗?”

赵匡胤说:“我当然不希望他们光复前朝,但是我也不愿意对旧臣斩尽杀绝。现在我刚刚登基,可谓危机四伏,不说北方的北汉和契丹,南方的唐、蜀都对我大宋心怀不轨,希图乘我们大乱之时分一杯羹。南方诸国都要去平定,北方的失地都要去夺回,一定要实现统一壮大,这些是世宗一直怀有的梦想,也是我的想法。可是要想做到这些,没有一个安稳的内政怎么行呢?”

赵普忙问:“那陛下打算怎么办?”

赵匡胤说:“周朝的遗臣是和我曾经一同侍奉过世宗的人,我对他们之中谁忠谁奸都有区分,如果一概撤除,未免可惜。而且现在全国这么多的机构设置,全部更换新人需要大动干戈。甄选有才之人就需要耗时很久,让新人来掌控职权是否胜任也是一个疑问,这么下来少则数月,多则几年,国家都得不到发展,而处在换血之中。这样的大宋是无比脆弱的,周围觊觎我们的敌人,只要稍稍发动攻势,也许都不能抵抗。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我希望可以继续延用周朝的官员管理国家。”

这个决定在曾经跟随赵匡胤出生入死的一群功臣们中间引起了震动,大家在起兵之初就已经将周朝作为自己的敌人,周的臣子就是敌人的最具体表现,现在居然要和这些人一起共事,真是太出乎意料了。刘守忠大声嚷嚷着说:“我们曾经都是兵戎相见,现在居然要同朝为官,难道这么大个国家还选不出可用的人来顶替他们吗?”

赵匡胤对此并不以为忤,平心静气地说:“如果大家都是为大宋的繁荣昌盛,同朝为官有何不可?先朝不问究竟屠杀旧臣的做法,难道你们认为还是对的吗?既然这些人可用,为什么不用呢?而且只要继续沿用这些人,让他们为我大宋效力,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民心,我们才有精力去平定四海,这样难道不好吗?”

赵普等人仔细地思考着赵匡胤所说,先安定内部再对外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而要安内就首先要安定人心。赵普说:“陛下所言有理,不过因为韩通之死,城内已经惶恐了,都觉得接下来要满门抄斩,血流成河。又该如何安抚他们呢?”

赵匡胤说:“起兵之时,我就明令不许无辜杀人。韩通一家之死,是我的疏忽。既然大家都这么惶恐,那就先严惩杀人者王彦升,他虽然有功,但功过不可混淆,一定要惩治他才能给大家一个交代。同时我还要请周朝两位宰相王溥、范质再次来朝中辅佐我,只要做到这两步,相信大家都会相信我的诚意,相信我赵匡胤不会滥杀。”

通过惩戒王彦升以及重新重用范质、王溥,赵匡胤在登基之初很快便让周朝的遗臣稳定下来,对于大多数无过的朝臣,赵匡胤都沿用他们继续担任原来的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