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说天下系列-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刘邦就平息了英布叛乱。

英布为什么败得这么迅速?一是英布叛乱不得民心,刘邦休养生息政策刚刚给百姓带来了一些好处,而英布不合时宜地挑起战乱,天怒人怨,怎么能取胜呢?二是英布确实如同人们所说目光短浅,只是逞一时之勇,缺乏战略眼光,失败也是必然。

韩信、英布、彭越三人为刘邦建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应该在汉初享受富贵,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他们可以左右,也不是刘邦能掌控的。归根结底,异姓王与刘邦的矛盾,就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这种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来解决了。

8。 毁清名,萧何巧安君王心

大汉建立之初,异姓王是刘邦的心腹之患,如今刘邦先后除去了建汉功劳最大的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这下该高枕无忧了吧。没有,刘邦手中的权力越集中,他就越忌讳别人觊觎他的权力,甚至还忌讳身边名声太大的人。所以,平定了异姓王,刘邦就开始削弱相权了,这就涉及刘邦最亲近的人之一——萧何。

刘邦的崛起、楚汉之争都不能忽略萧何这个人,他几乎贯穿了刘邦一生。刘邦做泗水亭长时,他是刘邦的好朋友;刘邦揭竿起义时,他是刘邦最得力的助手;刘邦受封为汉王,他是刘邦的相国;到大汉立国,萧何是当仁不让的开国宰相。萧何勤政爱民,忠心耿耿,在朝廷和民间都有极好的口碑,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有时也让刘邦“不舒服”。

吕后计诛韩信,萧何是最重要的“同谋”。他协助吕后做了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五百名兵士做相国的护卫,这对于当时的官员来说是无上的荣耀。于是众宾客纷纷来萧府道贺,喜气盈庭。

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突然有一个人身着素衣白履进来吊丧。这位名叫召平的门客是萧何非常器重的人,没想到会有这样反常的举动。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他并不畏惧,平静地说:“丞相不要这么高兴,您的灾祸就要降临了。”萧何不解,忙问为什么。召平说:“皇上南征北战,身上留下许多箭伤,您却一直安安稳稳待在都城,皇上一回来就封赏您,我揣度皇上对您有不信任的地方。您没见到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刘邦果然十分高兴。此事以后萧何倍加小心,但是能彻底消除刘邦对他的怀疑吗?

后来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每次萧何派人运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说:“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百姓的事情。”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

来使回报见皇上的情况,萧何猜不透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和众门客谈起此事,一门客说:“丞相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非常吃惊,赶紧说:“先生为什么这么说?”那个门客接着说:“您现在是百官之首,皇上已经没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您了。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拥护您,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现在皇上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萧何一听,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假如自己乘虚煽动百姓,闭关自守,到时皇上打完仗连关中都进不来了……萧何觉得皇上疑忌自己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该怎么保全自己呢?他叹了一口气,说:“我该怎么办呀?”门客说:“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为了释去刘邦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就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平定英布之乱后,刘邦从前线凯旋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此事过后,刘邦就消除了一些对萧何的疑忌,渐渐放下心来。

萧何平时十分爱护百姓,这次虽然借此保全了自己,但是因为违心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心中十分很不安,总想找机会补偿百姓。这一补偿,又一次让刘邦感觉“不舒服”了。

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过得很艰辛,可是供皇上打猎的上林苑内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想了想,觉得太浪费了,便打算上奏请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没想到,身处帝位又深受病痛折磨的刘邦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豁达,更何况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策略又不一样。

萧何上奏说:上林苑的荒地可以分给长安百姓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秆照样可以供养禽兽,一举两得……当时刘邦箭伤发作,卧床不起,强忍着病痛批阅奏折,看到萧何的进言,非常生气,一下子把奏折摔在地上。心想:萧何呀萧何,就是不改呀!在朕的眼皮底下取悦百姓,难道我是昏君吗?接着刘邦就下令逮捕萧何,定下的罪名是: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是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

刘邦此举非常突兀,满朝文武百官都没有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以为萧何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宫中有个叫王卫尉的小官,平日里非常敬重萧何的为人,萧何突然有这样一个罪名,让他觉得很难以理解。有一次他在刘邦身边侍候时,刘邦问了他几句家常话,他就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好像还没有消气,说:“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气。当年李斯为秦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竟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取悦于民,自己得个好名声嘛。不知道把我看成是什么样的君主了!”

王卫尉官小胆大,他素日觉得刘邦萧何是明君贤臣,而自己心中有话就想说出来。他说:“我觉得陛下错疑丞相了。臣觉得百姓富足了,皇上自然就会富,相国为百姓谋利,其实就是为皇上谋利。民间百姓认为他是贤相,才正说明您是明君呀!还有一层,丞相如果有半点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那时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坐据关中,怎么至于用上林苑讨好百姓、收买人心呢?”刘邦对萧何的疑惑本来就是捕风捉影,听王卫尉一说自己是“明君”,心里也就有几分高兴了,脸色缓和了许多。

见皇上脸色缓和,王卫尉继续说道:“前秦灭亡,正因君臣猜忌。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刘邦听了,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挥挥手让王卫尉出去了,当天就下令释放了萧何。

萧何也是花甲之年了,为国事鞠躬尽瘁,但是没有想到一个很平常的奏折竟然引来牢狱之灾。在狱中这段时间,萧何难得有一段清闲的日子,他想了很多。曾经的泗水亭长是自己的朋友,现在的刘邦却是自己的君主了,伴君如伴虎,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皇上是不允许任何人与他争东西的,包括权力、财富还有名声,萧何想,这也许就是自己下狱的原因吧。但萧何还是坚信,自己的苦心皇上终究会明白,当今的皇上并不是一个糊涂人。

刘邦终于下令释放萧何。因为多日来萧何全身带着刑具,被释放时手足麻木,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萧何踉踉跄跄地来到大殿上,跪地谢恩。刘邦见了心里竟也有几分心酸,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歉意,自我嘲讽地说:“相国受苦了,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这几句话说出来有点阴阳怪气,也是言不由衷,但对萧何的廉政为民,终于还是默认了。萧何无语,但心里明明白白,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

从此以后,萧何还是勤勤恳恳,但是对国事更多地保持沉默,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两人之间兄弟情分越来越淡,君臣礼数越来越郑重。皇上的威严一步步树立起来了。

在这件事上,刘邦的表现虽然有点“小题大做”,岂不知萧何的权力确实在一定意义上侵犯了皇帝的权力。在和平年代,有萧何这样的贤相,自然没有什么危险,假如在乱世时,丞相权力过大,就会有结党营私、扰乱朝政的危险。刘邦作为开国之君,最不想看到以后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借这件事削弱了萧何的相权,开创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朝廷“惯例”。萧何自毁清白,是因为自己明白了皇上的用意,经历牢狱之灾后他仍是忠心耿耿,没有任何怨言,为汉朝定法律,辅佐两朝君主,终成一代名相。

9。 请高人,吕后巧避废储之祸

在刘邦采取一系列措施后,王权渐渐集中在刘邦一个人手中了,战乱之后的恢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百姓也渐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刘邦感觉到倦了,那是心事已了后的轻松,自己的皇位终于稳当了,当那根紧绷的弦松下来,自然就感觉疲倦了。

刘邦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欣赏戚夫人的歌舞了。当戚夫人舞动起来,长袖如同彩云翻飞,当她唱起歌来,殿内一片莺声回旋。刘邦常常陶醉其中,他觉得自己的晚年有戚夫人相伴,真的是没有什么遗憾了。

吕后被冷落很久了,每当她听到宫内妙曼的歌声和皇上的笑声,她就坐立不安。为了排解这种怨恨,她找了很多事情来做,批阅奏折,处理国家大事。年迈和伤病磨去了刘邦的英雄锐气,他开始放手了,许多事情都交给吕后去做,自己和心爱的戚夫人游山玩水。戚夫人想要的不只这些吧?吕后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了。

果然,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爱,多次向刘邦提出要求:废掉太子刘盈,立她所生的如意为太子。刘如意是刘邦最喜欢的儿子,刘邦认为刘如意和自己最像了,但是废长立幼是朝中大事,说不准就会导致骨肉相残、社稷倾颓的事情。刘邦面对戚夫人的纠缠,每次都搪塞过去,后来戚夫人又哭又闹,假装生病,不好好为他表演歌舞了。刘邦没有办法,就说上朝时商量一下。

刘邦自己也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之中。如意遗传了刘邦的高鼻梁,聪颖懂事,又是戚姬所生,晚年的刘邦一想到这对母子,心中就涌动着一种感动,立如意为太子的想法偶尔就会在他脑海出现,但他又总是自己打消了这种想法。吕后是结发妻子,刘盈是嫡长子,如果自己没有半点理由就废太子,大臣们会怎么看待自己呢?刘邦想了想,决定试探一下大臣的态度。

大臣的态度非常明确:立储的惯例是从周朝就立下来了,不能轻易改动。大臣还举了秦始皇的例子,秦始皇没有早立太子扶苏,才让赵高诈立胡亥,这个教训就在眼前。老臣周昌坚决反对改立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