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补天裂-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栓子急急忙忙地跑进来,不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看见易君恕,叫道:“大少爷!” 
易君恕知道是栓子来了,却没有言语。 
“大少爷,”栓子凑到他跟前,问,“您这是……” 
易君恕仍然没有回答他,只是转脸朝着右首的隔扇,轻轻地叹了口气。 
栓子莫名其妙,便绕过隔扇,朝东间老太太的卧房走去。 
东间里,老太太腿上盖着一条夹被,半躺在那张陈旧的雕花棚架床上,闭着眼睛。据说,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极其端庄秀美,肤色细白如象牙色,如今虽然年逾花甲,长年卧病,瘦骨嶙峋,也仍然不失庄严。老太太的床前,跪着易君恕的妻子。她的娘家姓谢,名叫安如,嫁到易府来,这个名字就不常用了,老太太高兴的时候叫她“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喊一声“东屋里”就表示要召见她;栓子和杏枝称她“少奶奶”,只有大少爷一个人叫她“安如”。现在,少奶奶也像大少爷似地,直直地跪在砖地上,腹部显出一个微微隆起的拱形。少奶奶正怀着孩子呢,栓子听杏校说,到秋天老太太就该抱孙子了。今儿是怎么了?连少奶奶挺重的身子也在这儿罚跪? 

安如听见外屋的说话声,侧过头来望了一眼,正赶上栓子往东间里走过来,两人打了个照面。栓子看见她那满腮的泪痕。 
“少奶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栓子问。 
安如没应声,只用那泪汪汪的眼睛看了看婆婆。 
栓子左手里还托着他那一包豌豆黄儿,右手往地下一戳,打了个千儿:“老太太,栓子给您请安!” 
“噢,是栓子啊?”老太太眼皮微微翻了翻,慢条斯理地说。 
“您身子骨儿本来就不硬朗,得爱惜自个儿,遇事往开处想,大少爷跟少奶奶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您多担待。这地下齁硬的,齁凉的,他们都是金枝玉叶,老跪着可不是个事儿,要罚您就罚我得了!”栓子模样长得糙,可是嘴巧,就像天桥说相声的,张口就是一大套。 

“咳,你不招不惹,我罚你干什么?”老太太说。 
“说得是啊,”栓子等的就是这句话,赶紧接茬儿说,“罚也要罚个明白,您倒是告诉我,大少爷和少奶奶,堂屋跪着一位,里屋跪着一位,倒是因为什么?” 
“栓子,”老太太没有回答,却反问他,“你说,人长着两条腿,是干吗使的?” 
栓子听得发愣,说:“腿?走路的!” 
老太太猛地睁开眼:“不是还能下跪嘛!” 
栓子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看看身旁的少奶奶,再探头瞧瞧外间的大少爷,难道说,老太太罚他们两人下跪,就是因为要证明人长着两条腿不光能走路,还能下跪? 

老太太这才说:“人生在世,顶天立地,这两条腿,只可跪天地君亲师,除此之外,是不能轻易弯一弯的,‘男儿膝下有黄金’,懂不懂?可是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他倒去给李鸿章下跪!李鸿章是什么人?卖国贼!甲午年那一场大仗,咱大清国有二十多艘铁舰,比小鬼子不在以下,本来咱们能打赢,可是他李鸿章畏敌如虎,贻误战机,见死不救,北洋水师毁在他的手里,我的丈夫死在他的手里,他是我们易家不共戴天的仇人!如今家仇未报,易家的子孙反而给仇人下跪,实在是辱没祖先!” 

隔扇外面,传来易君恕的声音:“娘,家仇再大,也比不上国仇,我是怕李鸿章再把国土拱手让人……” 
“李鸿章肯听你的?当年康有为带头‘公车上书’,一千三百名举子泣血呼号,也没能阻止他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北洋水师全军将士的血都白流了!”老太太说着,动了感情,涌出两行热泪,在那象牙色的脸腮上缓缓地坠落。 

栓子这才算弄明白了这娘儿仁今儿唱的这是怎么一出。当年老太爷死就死在爱这个大清国土,现而今易府都这模样儿了,怎么还是张口闭口国家大事啊?咱一个平头百姓,管得了吗?今儿晚半晌儿碰见大少爷,瞧他那一脑门子官司,原来是打李鸿章那儿来!咳,您一不为吃,二不为喝,替国家担忧,给宰相磕头,实在迂腐得可悲可叹!老太太再因为这事儿责罚儿子,还搭上儿媳妇替儿子求情,跟着陪跪,就更不值了!大清国的皇上恐怕连想都想不到,菜市口旁边的小胡同里还有这么一家子满门忠烈! 

“就为这事儿?唉!”栓子叹了口气,心里的那番话不敢直说,就顺着老太太的话茬儿往下接,“老太太,您说得在理,大少爷是个明白人,往后一准听您的话。这大清国的事,上有皇太后和皇上,下有各位王爷、九卿、六部、总理衙门,由他们操心去吧,咱们老百姓踏踏实实过自个儿的日子,吃凉不管酸!您哪,还是保重自个儿的身体要紧,老太太,瞧瞧,我给您送豌豆黄儿来了,您尝个鲜儿,消消气儿,也别让大少爷和少奶奶再跪着了!” 

“娘,”安如也说,“君恕知道自个儿错了,往后再不惹您生气了,您就饶了他这一回吧,啊?” 
“唉,这本来也碍不着你的事儿,倒跟着他受累!”老太太的脸上温和多了,望着儿媳妇,说,“你挺重的身子了,得爱惜自个儿,快起来吧,回东屋歇着去!” 
“是!”安如早已跪得支持不住,手扶着钱柜,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迟疑地望着隔扇外头,“那,君恕他……” 
“他呀,”老太太却说,“你甭管,让他跪着去!” 
“这……”安如刚要往外走,又站住了,心里忐忑不安。 
“老太太,”栓子忙说,“您不给我面子,也不给少奶奶一点儿面子?您就这么一个儿子,还真忍心罚个没完?” 
“我要让他长长记性!”老太太似乎还余怒未息。 
“唉!”隔扇外边,易君恕无可奈何地一声叹息。 
这时,杏枝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老太太,来客人了,一位姓邓的公子要见大少爷!” 
“啊?”易君恕一愣,“一定是邓伯雄!” 
“邓伯雄是谁啊?”老太太在里间问道,“我怎么没听你说起过?” 
“这是我新近结识的朋友,广东新安县进京赴试的举子,”易君恕说,“我跟他约好了,今天晚上在粤东会馆见面……” 
“人家走的是正路,那么老远地进京赶考,”老太太一听,心里就来气,“你呢,家住北京城,朝廷的会考你倒不去,不知进取的东西!那还跟人家凑什么热闹?甭见了!杏枝,你去跟客人说,大少爷没在家……” 

“娘!”易君恕急了,“这位朋友可不能不见!我去总理衙门就是受他所托,他还等着回话呢!” 
“你是朝廷的几品大员?”老太太愤然道,“白丁一个,这样的大事也敢应承,我看你怎么回复人家?” 
“我……”易君恕也感到为难。 
“唉,”老太太烦躁地摆了摆手,“去吧!” 
“是!”易君恕这才敢站起身来,心烦意乱地朝外面走去。 
大门旁边,倒座南房的外客厅里,一位客人正在焦急地踱步,等待着和易君恕见面。此人正是邓伯雄,他年约二十四五岁,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头戴青缎便帽,脑后垂着一条粗黑的大辫子,身穿元青直罗长衫,外罩青缎马褂,足蹬双梁布鞋。“国”字型脸盘儿,浓眉大眼,肤色黑里透红,面颊和颧骨如斧凿刀削,棱角分明。 

院子里一串脚步声,易君恕迎了过来,急步跨进外客厅:“啊,伯雄,让你久等了!” 
“君恕兄!”邓伯雄迫不及待地说,“我在粤东会馆等不见你,心裹着急,就冒昧地来到府上,怎么样?李中堂他……” 
“唉!”易君恕未曾回答,便先叹了口气,“李鸿章这个人惯于结党营私,因为家父这一层关系,开始对我倒还客气,以为我要投靠于他,谋个一官半职;而谈到公事,他却一口回绝,不许我们干预朝政,甚至还怒而逐客!” 

“啊?!”邓伯雄骤然一惊,大失所望。 
“伯雄,”易君恕说,“我辜负了你的重托,深感惭愧!” 
“不,君恕兄,你已经尽力了,大清的朝政被这种误国奸臣把持,又可奈何!”邓伯雄喟然叹道,怏怏地拱了拱手,“那么,我就告辞了!” 
这时,栓子从院子里匆匆走来,说,“大少爷,老太太请客人到上房叙话……” 
“噢?”易君恕一愣。刚才母亲责罚他,没有让邓伯雄撞见,倒也罢了,岂料母亲还要和客人见面,不知老人家要说些什么,心里便发慌,犹犹豫豫地说,“伯雄,这……” 

“我初次造访,理应拜望伯母,”邓伯雄却说,“烦请兄长引见!” 
易君恕无可奈何,只好带着邓伯雄往里面走去,硬着头皮进了上房。到了隔扇前,又为难地向邓伯雄解释说:“家母长年卧病,行动不便,只好请你到卧房里叙话……” 

上房东间里,安如和杏技已经回东厢房去了,老太太强打精神,支撑着在床上坐起来,等着和客人见面。 
“娘,”易君恕陪着客人进了里屋,介绍说,“这位就是孩儿的好友邓冠英,表字伯雄。” 
“愚侄拜见伯母大人!”邓伯雄朝着老太太深深一揖。 
老太太端详着面前的这位年轻人,见他仪表端正,举止庄重,倒不是那种虚华浮浪子弟,便说:“邓公子免礼!我老病缠身,礼貌不周,邓公子不要见怪,请坐吧!” 

“伯母太客气了,”邓伯雄道,“我进京已有两月,至今才来看望伯母,还请老人家海涵!” 
栓子搬过来两把椅子,请大少爷和客人坐下,又捧上茶来。 
老太太望着邓伯雄,问道:“我听君恕说,邓公子是广东人?” 
“是,伯母,”邓伯雄答道,“敝乡广东新安县。” 
“噢,”老太太说,“过去我家老爷子在世的时候,也有一些广东的朋友来往,他们说话,语音侏忄离,听不明白,不像邓公子的官话说得这么好。” 
“伯母过奖,”邓伯雄道,“愚侄祖上本来也是中原人……” 
“噢?中原何方人氏?”老太太问道。 
“这……说来话长,”邓伯雄尽管忧心忡忡,但既然老人家问他,还是恭敬地答道,“我始祖‘曼’公,乃轩辕黄帝二十七世孙,殷商之际受封于邓城,在今天的湖北、河南交界之处,以南阳为郡,国名曰‘邓’,为天下邓氏之始。后来,邓氏一支迁居江西吉水县白沙村,至北宋年间,‘曼’公八十六世孙‘汉黻’公,官拜承务郎,于开宝六年宦游岭南,到了今天的新安县境内,看到屯门、元朗一带山川秀美,水土肥沃,民风淳朴,不禁乐而忘返。待卸任之后,便举家南迁,定居于岑田,筑室耕读。由此,‘汉黻’公成为新安邓氏始祖,至今已九百余年,子孙遍及新安、东莞各地,愚侄为‘汉黻’公第二十四世孙,仍然居住在先祖最初迁粤之地岑田,现称锦田。而祖籍吉水、南阳也未敢忘怀,说到底,邓氏的根抵在中原,中国百姓千家万户,也都是轩辕于孙!” 

“邓公子说得好,”老太太点了点头,对这个年轻人深表赞许,“有道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我儿君恕与邓公子天南地北,相隔几千里,素昧生平,如今有缘相识,也是幸事!” 

“是,伯母,”邓伯雄道,“愚侄来自边远省份。在京师人地生疏,举目无亲。那天前往府学胡同拜谒文丞相词,与君恕兄偶然相遇,得到他诸多指点,一见如故,遂成为知己之交,也真是有缘。君恕兄学问优长,待人宽厚,视我如兄弟,愚侄深感三生有幸!” 

易君恕听他这样夸赞自己,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