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陵新传-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蒋介石,阎锡山的政策是,对我有利,我服从,但他时时怀恨蒋介石,暗存倒蒋之心。阎锡山在山西执政,对蒋介石中央政府的法令,始终于表面服从,实际上自行其是,另搞一套。抗战期间,阎锡山无时不防范蒋介石对他的排挤、吞并,以及蒋介石的嫡系陈诚、胡宗南、卫立煌等对他可能发动的袭击、围攻。当时,他对重庆蒋政府也是持以蔑视。他自负地用旁观者的态度,多次说到蒋介石无能,很难应付这种复杂纷坛的局面,认为自己比蒋有办法。他曾说:重庆政局是个大杂烩,当权者东一头,西一把,缺少一个总主意,无法支配这种局面。

抗战胜利以后,阎锡山之所以投身蒋介石打内战的行列,也是为的自身利益,痴心企图保住他统治了近40年的山西地盘,为实现孙中山要他“替国民革命保持着北方这个基地”的嘱咐。

阎锡山逃离山西后,在蒋介石支持下,出任“行政院长”,自然还想着打回山西去的,同时他又与“代总统”李宗仁有颇多合作,并批评蒋介石的战略思想,蒋介石的不满可想而知。

现在,到了台湾,阎锡山失去了山西这块基地,也没有了大陆战局的危急可以作个缓解阀,加上蒋介石的独裁日盛,心里烦闷日增,自然想到出国“从事著作”了。

蒋介石对阎锡山的那封信始终不加理睬。阎锡山实在忍耐不住,私下里托蒋介石的一个亲信打听究竟。过了一些日子,这个人很坦白地对他说:如果阎先生一定要去东京小住,总统也没法强留。不过,目前政府的经济情形相当困难,总统认为,要是阎先生肯把在日本的存款调拔一半回来,那么日本之行绝对不成问题!

阎锡山听了这话,当然拼命否认他在日本拥有大量存款的事实,同时也只好打消了去日本的念头。

凡是稍微留心时事的人,都知道在解放之前,阎锡山的名字是和山西分不开的。“山西离不开我,我离不开山西”,这是阎锡山当时常说的话。其实,山西离不开阎锡山是假,而阎锡山离不开山西倒是真。阎锡山一离开山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恨之树。

从1913年起,他一直在山西闭关固守,过着“土皇帝”的痛。为了不让别人的势力侵入山西,他在修建同蒲铁路时,故意把路轨修得特别窄,使得其他铁路上的车辆,无法在这条线上行驶。这种小铁路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火车头和车厢的轮子能调宽窄,它可以在宽轨铁路上跑,而宽轨铁路上的火车则不能在窄轨铁路上跑。这就不难看出阎锡山的真实用意了。修成窄轻轨铁路,遇有外来攻击战事,有利时可运兵出击,不利时则将火车头、机车全部拉回,而使敌方不能利用。大概受到从前山西人的传统影响,他对于黄金美钞都不怎么感到兴趣,却一贯地把他的财产变成了黑白二物——大量的烟土和银元。究竟阎锡山有多少财产,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山西的公有资产,在大陆解放前即已被阎锡山盗出甚多,移往台湾、香港、日本及美国等地。据1957年6月10日中国新闻周刊称:其山西贸易公司迁台后更名为玉华公司,专营对日贸易,登记资金为40万美元,在日本设有联号东亚株式会社,公司董事由其四子阎志敏、五子阎志慧(在日本)及其私人驻日本代表徐士珙(字宏玉,为阎锡山妻侄)三人担任,东亚株式会社社长为阎志慧。其另一专营国外贸易的公司为同纪公司,最初和德国人合作经营,资金甚大,获利亦多,将资金迁台后,传已大部转到美国,由在美的阎志敏全权负责。其山西实业公司运台的一部分工作母机已先后分批卖出。此外,在陈纳德的民航公司中尚有一部分股份。在台所设兴中百货行和台兴印刷等小企业,因经营不善亏蚀,有歇业讯。

部分在台山西人因不甘阎锡山独吞山西公有资产,1950年即酝酿清算,1951年5月,曾由乔义生领衔发起清算。阎锡山对其旧部要求经济上帮助者,大都加以拒绝。这次,蒋介石要他交出在日财产为条件,让他去日本,当然阎锡山不敢再有去日本的念头了。

阎锡山辞去“行政院长”职后,迁居阳明山隐居之前,贾景德及青年党之刘东岩、曾琦等曾策划,要阎锡山出面搞“第三势力”,以争取美国垂青,但阎锡山犹豫不决。1952年10月列为退役将军。

这次,阎锡山去日不成,便想去美国,避开蒋。便要王怀明在美国向“世界重振道德委员会”活动,邀请阎锡山以中国代表身份去美国参加会议。蒋介石已吃过放冯玉祥去美国后“胡说八道”的苦头,则不准阎锡山出国,而改派何应钦去参加了会议。从此,阎锡山知道蒋介石这位盟弟对他的意向,便不再有任何非份之想,而潜心于草庐隐居、读书、写作了。

写作不得1958年初,香港一家报纸传出消息说,阎锡山在台北整天躲在私人住宅里写书。当时那本书的书名虽然还没有定好,不过据他本人告诉人家说,“是一本反共的哲学理论基础。等到这本书出版后,国民党全体党员就不会象现在这样的毫无精神寄托了。”

其实,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倒真是替自己找个精神寄托。他的烦闷,只要蒋介石仍然活着,占据着台湾,就无法消除。到台湾不久,阎锡山看局势不妙,曾借口出国,在老蒋那儿讨了没趣,只有转向“内省”了。写自传不得,写时政文章也不得,于是便只有写写阎、蒋共同感兴趣的东西——反共到底。

阎锡山逃台湾后1951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又重新上台,再度行使“总统”职权。蒋介石为其长子蒋经国当政继续开道,曾委蒋经国“国防部政治部”主任,后又升二级上将,直至“行政院长”。蒋介石“家天下”的意图昭然世间。

阎锡山针对蒋介石的“传子”大发议论,著书立说,宣扬“传贤不传子”:“中国数千年来政治经济上的病根,在家天下政权私有,废井田土地私有。。自传贤的制度传子之后,将增进人类幸福的政治设施,变为人类悲惨的表演。”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宣传他的主张。

蒋介石听了之后,极为不快,授意山西籍人士贾景德、徐永昌转告阎锡山:“少发些空泛议论。”阎锡山不仅受到蒋介石的严厉警告,还受到了暗中监视。日子自然过得更不舒心。

回想自己的经历,阎锡山便决计整理《自传》。他在晚年自述说:我的家是个农商家世。初是个佃雇农,继而成自耕农。自我曾祖变农为商。我祖父时,即成一个小的地位,但一半自种,一半雇工帮助,亦可谓一个半帮工的自耕农。我父亲经营商业。

阎锡山的父亲叫阎书堂(字子明)。阎书堂念过私塾,后来弃学经商,在五台县城开钱铺。名“吉庆昌”。娶本村——五台县河边村小堡曲成义(字在左)之女曲月清为妻。清光绪九年,农历9月8日(公历1883年10月8日)生了阎锡山。阎锡山长到6岁,生母去世。阎书堂继娶定襄县陈家营的陈秀卿。过门时,陈秀卿曾提出不养前妻遗子为前提条件。6岁的阎锡山由外祖父领走抚养到16岁。阎锡山的童年、少年是在他外祖父、外祖母家度过的。

阎锡山从小不爱读书,淘气得没有边际,但他的性情却喜欢经营商业。

16岁时,父亲阎书堂便把他从外祖母家接回,与比他大3岁的徐竹青(字友梅)完婚。之后,便跟父亲来五台县城经营起“吉庆昌”钱铺了。生意一时兴隆。然而,好景不长,阎氏父子野心勃勃,想发大财,一次在金融市场上“打虎”失败。由于押的赌注太大,又没摸准行情,一家伙来了个大跌,负债累累。父子俩一合计,便逃出了河边村,到太原做起事来。

别看阎锡山当时只有十七八岁,但他从小没有母爱,成熟较早,而从商后走五台,闯忻州、窜太原,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学会了一套社交办法,能说会道。在太原做事几个月,便与旅居“四海店”的黄国梁、张瑜拜为换帖三兄弟,患难与共。不久,三人同考山西武备学堂学习军事,八五八书房又同去日本留学。阎锡山在东京专修军事期间,常出入旅居日本的孙中山的横滨住处。他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便和瑜等人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成为该会第一批会员。

阎锡山最早树立民主、民族思想,以至参与推翻清王朝的义举,都来自孙中山。回顾青年时期日本就学时,与孙中山的相处,阎锡山晚年在台湾对人说:“当时我与孙中山先生谈过许多次话,即认为中国这个革命是需要的,遂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

“铁血丈夫团”是我提议发起的。因为同盟会中文人居多数,但同盟会中的一部分军人认为革命的实施须靠军人,于是成立一个“铁血丈夫团”。而这二十八名军人,即为宣统三年(辛亥年)中国革命的中坚人物,各省的起义都督,大部为“铁血丈夫团”的骨干。当时,曾向孙中山宣誓,不惜牺牲,回国从事策动军事起义。”

阎锡山在日本求学时期,曾奉孙中山先生的嘱咐,布置华北革命,于光绪33年(公历1907年)与盟友赵戴文不畏生命危险由东京携带炸弹回山西。因此,孙中山与阎锡山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

清宣统元年(公历1909年)3月,阎锡山等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这年,他27岁。阎锡山回到山西任清军标统(相当于团长)。当时,军队腐败,视命令如同儿戏,已经习以为常。有次在操场出操,营长玩忽阎锡山的口令,阎随即拔刀砍他,治军之严,从此可见一斑了。阎一面练兵,一面策划山西的革命工作。当时山西巡抚陆钟琦的儿子,和阎氏是同校同学,一面劝他防止革命党的活动,一面对他严密监视,最后又向他表示说:你如果革命,我父亲可以和平让位。这是陆巡抚教他儿子刺探他的心里,种种复杂环境,阎氏都一一妥善地应付过去。这时,武昌起义,阎氏便积极布置山西的革命行动,密定辛亥年10月29日在太原起事。

正在布置当中,陆巡抚命令他领发子弹准备开往临汾,以施其调虎离山之计。10月28日夜间,山西巡抚衙门电话通知布政使等,说武昌大局转危为安。阎锡山听到这个消息,恐怕革命同志精神动摇,便毅然决定于29日拂晓从太原南门攻入城内,包围巡抚衙门,打死陆巡抚,占据太原。有力地振奋了武昌起义者的精神,支援了革命。阎锡山在被推为山西都督大会上说:今虽不崇朝而据有太原,大家不可认为成功。。。今天才是革命工作的开始,原与孙(中山)先生约定,河南、陕西动后,山西再动,今不得已而为之,与全局的好处固多,而我们的困难甚大,愿与诸同志以革命的精神,与清军作战,先求固守。

回首往事,阎锡山很激动,他曾说:起义成功,我被公推为山西都督,此为宣统三年九月初八日,即1911年10月29日,亦是我29岁的时候,是日又是我的生辰。

1912年4月,孙中山卸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但阎锡山主动致电孙中山,敦请早日赴晋;又特派代表邢殿元赴京劝孙中山赴晋;旋即派温寿泉、召恩慎、南桂馨三人赴京迎接。在阎锡山如此盛情相迎情势下,孙中山于9月18日到了山西太原。

孙中山莅临太原,一再表彰阎锡山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前在日本之时,当与现任都督阎君谋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