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民正式向全世界宣言,从今天起,中国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
他热情称赞:“用政治协商的方式,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组织人民自己的政府,
这不止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光荣的大事,这是世界人类史上值得永久纪念的一个光荣的日
期。”
他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的新中国政治制度,与旧民主主义的总统制、内阁
制及苏联、东欧各国的政体进行比较,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协“共同纲领”给予高
度评价。
同时,作为一位经验老到的革命家,他也深知保卫已有成果和建设新国家的艰难。
他告诫大家,“革命难,建设亦不易。在一个经过长期战争的国家,从事建设,更加难
上加难,今天人民解放战争虽然有了伟大的胜利,但离‘革命到底’的目的地还相当辽
远。今天中国的建设,一切要从头做起,今天一切都在草创时期”。因此,他号召民盟
全体盟员“一致团结起来,拥护将来的新政府,以完成革命建国的任务”,并希望大家
提高警惕,加强团结,以求革命到底,建国成功。
通向天安门城楼的一百级古砖道并不长。
通向天安门城楼的一百级古砖道很漫长。
为了登上这一百级台阶,张澜老先生经历了前后两个世纪、数个朝代的漫漫求索。
银髯飘拂在天安门城楼上。“老成谋国”的老革命家,担当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重任。
面对广场上数十万群众,面对全中国,面对全世界,老人感慨万千,兴奋不已:我
们今天是自己的主人了!
我们的前途真是光明灿烂!
我们努力来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我们努力来创造世界人类的新社会!
6.天安门城楼上的新中国领袖群体
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领袖群体,带着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复杂情感,在天安门城楼
西侧的古砖道上进行着划时代的攀登。
他们一个个既是平凡之人,但一个个又绝非等闲之辈。
那么,举行开国大典时,到底有哪些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查阅文献得知,列人名单享有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典礼“资格”的新中国领导
人、政协代表和候补代表共622人。
这622人共分为五类:
一、党派代表142人。其中:
中共、民革、民盟代表分别为16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元党派民主人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
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
民主自治同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各12人、10人、8人至5人不等。
二、区域代表l02人。其中:
西北、华北、华东、东北、华中等解放区代表各15人;华南解放区代表8人;内蒙古
自治区代表6人;北平、天津两直属市代表6人;解放区民主人士7人。
三、军队代表60人。其中:
解放军总部及海、空军代表共12人;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代表各10人;
华南人民解放军代表8人。
四、团体代表206人。其中:
中华全国总工会,各解放区农民团体代表各16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工商
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科学会议筹备委员会、全国教育界、全国
社会科学工作者、海外华侨民主人士等单位代表各15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代表各12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各界人民团体
代表各为9人;宗教界民主人士代表7人。
以上四类共45个单位,产生正式代表510人。
按规定,凡参加新政协的各单位,其代表名额满10人的,推选候补代表2人;不满1
0人的,推选候补代表1人。因此,共产生候补代表77人。
第五类是特别邀请代表,共75人。其中:特邀首席代表宋庆龄;戊戌变法领导人之
一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前清翰林张元济;中国近代海军耆宿萨镇冰;老同盟会会员张难
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任过教育总长、司法总长的章士钊、江庸;曾任国民党南京政
府和谈代表的张治中、邵力子等;国民党重要起义将领傅作义、程潜等;老解放区民主
人士陈瑾昆、安文钦等;文教界知名人士陶孟和、陆志韦等;艺术界知名人士周信芳、
梅兰芳、袁雪芬等;工农方面的劳动模范、英雄人物刘英源、阎存林,戎冠秀等。
就在前一天,即9月30日闭幕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选举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80人;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委员共6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63位领导人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央人
民政府副主席6位: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中央政府委员56位: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林彪、彭德
怀、刘伯承、吴玉章、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聂荣臻、周恩来、董必武、赛福鼎、饶
漱石、陈嘉庚、罗荣桓,邓子恢、乌兰夫、徐特立、蔡畅、刘格平、马寅初、陈云、康
生、林枫、马叙伦、郭沫若、张云逸、邓小平、高崇民、沈钧儒、沈雁冰、陈叔通、司
徒美堂、李锡九、黄炎培、蔡廷锴、习仲勋,彭泽民,张治中、傅作义、李烛尘、李章
达、章伯钧、程潜、张奚若、陈铭枢、谭平山、张难先、柳亚子,张东荪、龙云。
主席、副主席中最年轻的是高岗,时年44岁,是其中惟一出生于20世纪的人物。他
1905年生于陕西横山。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十六军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
书记、东北人民解放军副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等职,是中共第七届中央
政治局委员。后与饶漱石等人结成反党联盟,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被开除出党。
新疆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赛福鼎·艾则孜,曾任新疆三区革命联合政府教育厅
长、新疆人民民主同盟主席。他来北平参加政协第一届会议期间,向毛泽东提出要加入
中国共产党,因为新疆刚刚和平解放,还没有共产党组织。开国大典后,10月23日,毛
泽东亲自做他的入党介绍人,使他实现了这个神圣的愿望。
陈嘉庚是南洋华侨领袖,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早年侨居新加
坡,从事橡胶业。1910年就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曾募捐资助孙中山领导的革命。1921
年在厦门创办厦门大学。“九·一八”事变后,组织侨胞出钱出力,抵制日货,进行抗
日救国活动。1938年在新加坡创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当选为主席。他于
194O年访问延安,与毛泽东数次晤谈,从而改变了对中国前途的悲观情绪。参加开国大
典前,周恩来亲自接他到香山双清别墅与毛泽东会晤。他向毛泽东介绍了南洋华侨的情
况,对人民解放军取得横渡长江胜利,并相继占领南京、上海等一系列辉煌战果表示祝
贺,同时对自己家乡福建的前途十分关心。他问毛主席:“我的故乡福建何时能够解放?
希望你能派得力的文才武将去治理福建。”当毛泽东告诉他福建解放“指日可待”,中
央决定派张鼎丞、叶飞到福建工作,并征询他意见时,他高兴地表示:“那真是太好了!”
74岁高龄的沈钧儒是民盟中央常委、救国会主席。他是清光绪进士。1905年入东京
私立政法大学学习。他是一位著名的老革命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36年11月,因积
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解放战争
时期,他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开国大典前,他也是毛泽东双清别墅的座上客。
毛泽东对他说:“沈老先生,我们要向你这个法律专家请教。咱们打败了蒋介石,要建
立人民共和国,要建立人民的法律,在这方面,还需要沈老先生多出力呀!”他欣然应
允。在刚刚结束的会议上,他当选为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柳亚子是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诗人。他与毛泽东是老朋友,相交很深,无论政治
还是诗词方面都有共同语言。1926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
泽东与他就结识了。他积极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为国民党左派。初次会面,他便认
定毛泽东是中华英才,并多次在以后的诗歌中提到那次印象深刻的相见。l945年,他对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大智大勇十分钦佩,称此行为“弥天大勇”,当时毛泽东应他请求,
把自己的词旧作《沁园春·雪》抄给他,他推崇备至,即撰词次韵和之,俩人的词在重
庆《新华日报》等报刊发表,在国统区产生很大影响。后来,他因不满自己的处境,曾
产生过回江南故乡隐居的想法。l949年春夏,经毛泽东工作后,他放弃了自己消极退隐
的念头,决定要为新中国作贡献。建国后,他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政委员
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有一位政协代表本来是有幸参加新中国成立盛典的,但不幸惨遭毒手,未能如愿。
他就是杨杰。
杨杰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过北伐,1938年出任驻苏联大使,解放战
争时期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他早已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列入黑名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开幕前,被蒋介石密令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香港。
因此,翻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印制的精美纪念册,就能看到一
封画着黑框的唁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台鉴:惊悉扬杰将军在由滇经港来平出席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途中,惨遭国民党匪帮用最卑劣的手段加以暗杀。本会议全体同
仁无不痛惜!杨杰将军多年来为民主革命事业奋斗,久为反动派所深忌,于今竟遭惨死,
将会更加激励全国人民,一致努力,把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主子
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最后残余统治,建立崭新的中国,而安生者谨致电致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申马
杨杰家属札鉴:
惊闻杨杰将军惨遭反动派杀害,不胜悲愤。尚望节哀,为人民事业努力奋斗。谨此
电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申马
所有第一届政协代表中,杨杰是惟一加黑框的代表,也是因遭谋杀而未能登上天安
门城楼的惟一代表。
二、庆典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下午2时58分,毛泽东和
其他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
上。实况播音员丁一岚立即欢呼
起来:“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
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顿时,天
安门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这个设想早在,19
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
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